《琵琶行》作者白居易的生平簡介

時間:2024-08-02 02:22:18 永恒 琵琶行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琵琶行》作者白居易的生平簡介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長篇樂府詩。這篇作品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那么,作者白居易,又是什么樣的人呢?他有什么成就?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白居易的生平簡介。

《琵琶行》作者白居易的生平簡介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又號稱香山居士,河南鄭州新鄭人,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陜西、出生于河南鄭州新鄭,葬于洛陽。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于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作品

  一圣二仙

  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中國三大詩人,人們尊杜甫為“詩圣”、“詩史”,尊李白為“詩仙”,對白居易稱“詩魔”等,日本學界則稱白居易為“詩神” 。其實,在唐代對白居易的稱呼是“詩仙”,請看唐宣宗的詩:“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倍畎椎摹霸娤伞笔乔宕娜私o予的稱呼。因此,學者認為:中國詩壇應該是一圣二仙。

  創作主張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作品風格

  語言優美、通俗、音調和諧,形象鮮明、政治諷喻。

  主要作品

  《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賦得古原草送別》《錢塘湖春行》《暮江吟》《憶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憶元九》《直中書省》《長相思》《題岳陽樓》《觀刈麥》《問劉十九》《買花》《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放言》《池上》等。

  成就

  白居易是中唐時期影響極大的大詩人,他的詩歌主張和詩歌創作,以其對通俗性、寫實性的突出強調和全力表現,在中國詩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與元九書》中,他明確說:“仆志在兼濟,行在獨善。奉而始終之則為道,言而發明之則為詩。謂之諷諭詩,兼濟之志也;謂之閑適詩,獨善之義也!庇纱丝梢钥闯,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諷喻、閑適、感傷、雜律四類詩中,前二類體現著他 “奉而始終之”的兼濟、獨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視。同時提出了自己的文學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而他的詩歌主張,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諷諭詩的創作而發的。

  詩歌理論

  白居易的思想,綜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為主導。孟子說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是他終生遵循的信條。其“兼濟”之志,以儒家仁政為主,也包括黃老之說、管蕭之術和申韓之法;其“獨善”之心,則吸取了老莊的知足、齊物、逍遙觀念和佛家的“解脫”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貶江州司馬為界。白居易不僅留下近三千首詩,還提出一整套詩歌理論。他把詩比作果樹,提出“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與元九書》)的觀點,他認為“情”是詩歌的根本條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與元九書》),而情感的產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時政。因此,詩歌創作不能離開現實,必須取材于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事件,反映一個時代的社會政治狀況。他繼承了《詩經》以來的比興美刺傳統,重視詩歌的現實內容和社會作用。強調詩歌揭露、批評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詩歌表現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則!杜c元九書》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現實主義創作原則。

  他的這種詩歌理論對于促使詩人正視現實,關心民生疾苦,是有進步意義的。對大歷(766~779)以來逐漸偏重形式的詩風,亦有針砭作用。但過分強調詩歌創作服從于現實政治的需要,則勢必束縛詩歌的藝術創造和風格的多樣化。

  生平

  白居易(公元772年~公元846年),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唐朝著名詩人,中唐新樂府運動的主要倡導者,唐代三大詩人之一,它是現實主義傳統的繼承者,主張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祖籍山西太原,新鄭(今河南新鄭)人,后遷下邽。

  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迸c元稹合稱“元白”。 他的詩不僅在中國有巨大影響,在日本和朝鮮等國也有廣泛影響,白居易晚年長期居住在洛陽香山,故號“香山居士”。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后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 他一生作詩很多,以諷喻詩最為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敘事詩中《琵琶行》《長恨歌》《賣炭翁》等極為有名。其中《琵琶行》中的“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薄巴翘煅臏S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狈浅S忻。特別是白居易的《花非花》成為后來朦朧詩的鼻祖。

  白詩對后世文學影響巨大,黃遵憲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詩的啟示。白居易的詩歌影響最大,可以說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國唐代詩歌的風云人物。晚年與“詩豪”劉禹錫友善,稱“劉白”。提倡歌詩發揮美的作用。其詞極有特色,以風格明麗見長,為后世詞人所推崇。

  作品簡介

  《琵琶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長篇敘事詩。此詩通過對琵琶女高超彈奏技藝和她不幸經歷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會官僚腐敗、民生凋敝、人才埋沒等不合理現象,表達了詩人對琵琶女的深切同情,也抒發了詩人對自己無辜被貶的憤懣之情。全詩敘事與抒情緊密結合,塑造出完整鮮明的人物形象;語言流轉勻稱,優美和諧,特別是描繪琵琶的演奏,比喻貼切,化虛為實,呈現出鮮明的音樂形象。

  創作背景

  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六月,唐朝藩鎮勢力派刺客在長安街頭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傷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嘩,藩鎮勢力又進一步提出要求罷免裴度,以安藩鎮“反側”之心。白居易上表主張嚴緝兇手,有“擅越職分”之嫌,而且平素多作諷喻詩,得罪了朝中權貴,于是被貶為江州司馬。司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時期多專門安置“犯罪”官員,屬于變相發配。這件事對白居易影響很大,是他思想變化的轉折點,從此他早期的斗爭銳氣逐漸銷磨,消極情緒日漸增多。

  元和十一年(816)秋天,白居易在潯陽江頭送別客人,偶遇一位彈琵琶的長安倡女,便用為題材,創作了這首敘事長詩《琵琶行》。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后遷下邽(今陜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后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歷初年任蘇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與元稹常唱和,世稱“元白”。有《白氏長慶集》。

【《琵琶行》作者白居易的生平簡介】相關文章:

《琵琶行》作者簡介及生平09-06

《琵琶行》原文白居易作者簡介09-16

《琵琶行》作者白居易10-14

望岳作者生平簡介05-17

唐代詩人白居易人物生平簡介06-13

《琵琶行》作者白居易的詩歌成就07-17

《游子吟》作者孟郊生平簡介09-10

《老人與!纷髡吆C魍纳胶喗06-29

《琵琶行》原文作者白居易詩歌作品08-06

《琵琶行》作者簡介及譯文翻譯06-19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精品最新国产自在自 | 亚洲无线乱码字幕观看 |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不卡 | 在线亚洲精品第一 | 中日韩国语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色狠狠久久Av五月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