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春日原文翻譯以及賞析
詩寫的是雨后春景的景象。全詩運思綿密,描摹傳神,自具一種清新、婉麗的韻味,十分惹人喜愛。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春日原文翻譯以及賞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春日
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
【注釋】
1.選自《淮海集》。 秦觀(1049~1100),宋代文學家,號淮海居士,高郵(今屬江蘇)人
2.絲:喻雨。
3.浮瓦:晴光照在瓦上。
4..霽(jì)光:雨天之后明媚的陽光。霽:雨后放晴。
5.參差:高低錯落的樣子。
6.芍藥:一種草本植物,這里指芍藥花。
7.春淚:雨點。
【譯文】
輕雷響過,春雨淅瀝而下。雨后初晴,陽光好像在剛剛被雨洗過的碧瓦間浮動。春雨過后,芍藥含淚,情意脈脈;薔薇橫臥,嬌態可掬,惹人憐愛。
【賞析】
《春日》這首七絕描寫夜雨初霽的春天庭院的景致。絲,喻雨。浮瓦,晴光照在瓦上。雷是“輕”的,雨如“絲”般,春雨的特色詩人只用兩個字就揭示出來了。那碧綠的琉璃瓦,被一夜春雨洗得干干凈凈,晶瑩剔透,猶如翡翠,瓦上還沾有水珠,在晨曦的輝映下,浮光閃閃,鮮艷奪目,令人心曠神怡。 無力薔薇臥曉枝,也有的版本寫作“無力薔薇臥晚枝”。芍藥,牡丹。春淚,雨點。芍藥亭亭玉立、薔薇攀枝蔓延,故各有“含春淚”之態、“無力臥”之狀。
詩人捕捉到春雨“萬絲”的特征,把鏡頭的焦點對準了庭院一角,攝下了一幅雷雨后晴春曉日的精巧畫面。通過對偶形式,擬人手法,襯托庭院的華麗,描繪了芍藥和薔薇百媚千嬌的情態。
《春日》因其體物入微,情致蘊藉,通篇自具一種清新婉麗的韻味,在意境上以“春愁”統攝全篇,雖不露一“愁”字,但可從芍藥、薔薇的情態中領悟,又曲折隱晦的反映了詩人由于對宦途命運艱險的恐懼,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心理。
秦少游為蘇門四學士之一,是北宋時候著名的婉約詞派大家。他的詞多寫男女情愛和身世感傷。他的詩也寫得很不錯;但是,從內容和風格說,一樣“詩如小詞”。還有,南宋敖陶孫也說過:“秦少游(詩)如時女步春,終傷婉弱。”
《春日》就被金代的文學家元好問譏為“女郎詩”,因為它格調比較柔媚。元好問對秦觀的糜弱艷詞極盡貶抑,他批評秦觀“春日“說“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詩。”
柔媚也是一種美,經過風雨的芍藥和薔薇,好似兩個嬌弱的女郎,一個飽含淚水,一個醉臥曉枝。以“春淚”喻水珠,以“臥”字象征“無力”,用辭工穩而又自然,非經鍛煉不能達到如此的水平。
元好問對于秦少游“女郎詩”的批評,其實是受到了前人的影響;有一次與他的老師王中立討論如何作詩,老師舉例秦少游《春雨(日)》詩云:“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晚枝’,此詩非不工,若以退之‘芭蕉葉大梔子肥’之句較之,則《春日》為婦人語矣。破卻工夫,何至學婦人?”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皇祐元年(1049年)十二月,秦觀出生于高郵(今江蘇省高郵市)。秦觀少時聰穎,博覽群書,抱負遠大,縱游湖州、杭州、潤州(今鎮江)各地。
熙寧元年(1068年),秦觀因目睹人民遭受水災的慘狀,創作了《浮山堰賦》《郭子儀單騎見虜賦》。
拜謁蘇軾
熙寧十年(1078年),蘇軾自密州移知徐州,秦觀前往拜謁,寫詩道:“我獨不愿萬戶侯,惟愿一識蘇徐州。”(《別子瞻學士》)。次年,他應蘇軾之請寫了一篇《黃樓賦》,蘇軾稱贊他“有屈(原)、宋(玉)才”。在此期間,秦觀與蘇軾同游無錫、吳江、湖州、會稽各地,結下了友誼。在蘇軾的勸說下,秦觀開始發奮讀書,積極準備參加科考;可是命運不濟,兩度應考均名落孫山。蘇軾為之抱屈,并做詩寫信予以勸勉。
元豐七年(1084年),蘇軾路經江寧時,向王安石力薦秦觀的才學,后又致書曰:“愿公少借齒牙,使增重于世。”王安石也贊許秦觀的詩歌“清新似鮑、謝”。在兩位文壇前輩的鼓勵、稱許下,秦觀決心再度赴京應試。
初入官場
秦觀像元豐八年(1085年),考中進士,初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
元祐二年(1087年),蘇軾引薦為太學博士,后遷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
元祐五年(1090年),秦觀由范純仁引薦,得以回京任秘書省正字。
元祐六年(1091年),秦觀因“洛黨”賈易詆其"不檢"而罷去正字。接二連三的政治迫害,使得秦觀大受打擊,對政治開始灰心,且有退隱之意。
元祐七年(1092年),蘇軾自揚州召還,進端明殿學士、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秦觀遷國史院編修,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同時供職史館,人稱“蘇門四學士”。京城任職的數年里,秦觀得與師友時相過從。
舊黨遭貶
紹圣元年(1094年),太皇太后高氏崩逝,哲宗親政后,“新黨”執政,“舊黨”多人遭罷黜。新黨人士章惇、蔡京上臺,蘇軾、秦觀等人一同遭貶。秦觀被貶杭州通判,旋貶處州酒監稅、后又移至郴州、橫州編管,不斷南遷。
元符元年(1098年)秋,貶到海康。這是秦觀貶謫生涯的最后一站。也就在雷州,秦觀走過了他人生最后三年時間。同年初冬,秦觀的恩師蘇東坡在海南島昌化軍(今海南儋縣中和鎮),遇赦北歸途經雷州,兩人相見,恍如夢寐。看了秦觀的詩,蘇東坡感慨萬千。蘇東坡走后,秦觀的心境也放松了不少,他多次到鄉民中體察他們的疾苦,觀摩當地的風俗。[18]
晚年生活
元符二年(1099年),秦觀年事已高, 身處雷州,自做《挽詞》。
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駕崩,徽宗即位,向太后臨朝。政壇局勢變動,遷臣多被召回。秦觀也復命宣德郎,放還橫州。至藤州(今廣西藤縣),游光華亭,秦觀口渴想要喝水,等人送水至,他面含微笑地看著,就此去世。
【春日原文翻譯以及賞析】相關文章:
《水調歌頭》原文翻譯以及賞析10-26
清明黃庭堅原文翻譯以及賞析06-27
水調歌頭原文翻譯以及賞析蘇軾10-13
《詠風》原文翻譯以及賞析03-20
《采蓮曲》原文翻譯以及賞析09-07
《浪淘沙漫》原文翻譯以及賞析05-07
《陋室銘》原文翻譯以及賞析07-04
夏夜追涼原文翻譯以及賞析06-20
北宋秦觀《浣溪沙》原文翻譯以及賞析07-28
琵琶行原文翻譯以及賞析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