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秦觀《江城子》全文賞析
秦觀《江城子》是一首懷人傷別的佳作。上片從“弄春柔”、“系歸舟”的楊柳,勾起了對“當日事”的回憶,想起了兩人在“碧野朱橋”相會的情景。
江城子
秦觀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①。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注釋〕
①韶華:青春年華,又指美好的春光,即韶光。
賞析
這首愁情詞虛化了具體時空背景,由春愁、離恨寫起,再寫失戀之愁和嘆老嗟卑之愁,仿佛將詞人一生所經歷之愁都濃縮在一首詞中了,很富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將愁恨之淚化作春江,尤末句,其卻仍“流不盡,許多愁”!極盡夸張之能事。此喻在李后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比喻基礎上,又翻出一層新意,表達出想排遣憂愁而不可能的無限煩惱。
詞之上片由“西城楊柳弄春柔”的描寫,引起對往事的回憶,抒發暮春傷別之情;下片由“韶華不為少年留”的感嘆,到“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的描寫,進一步抒發愁情別恨。詞的首句渲染出一片蕭索凄涼的氛圍,眼前仍是碧野朱橋,可佳人不在,落花流水無情,春見楊柳無意。無情不似多情苦,昔日朱橋相會,蕭瑟琵琶,此情此景,哪堪憶?首句“西城楊柳弄春柔”貌似純寫景,實則有深意。因為這柳色,通常能使人聯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傷別。“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種柔情,“弄”字則有故作撩撥之意。賦予無情景物以有情,寓擬人之法于無意中。“楊柳弄春柔”的結果,便是惹得人“動離憂,淚難收”。
以下寫因柳而有所感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這里暗示,這楊柳不是任何別的地方的楊柳,而是昔日話別之地。兩人已天各一方了。“水空流”三字表達的惆悵是深長的。幾個波折,訴盡赴約而不遇的絕望哀情。美好時光不愿停留,此恨幾時休,“草木也知愁,韶華盡白頭,嘆今生,誰舍誰收”,更對時光匆匆有幾分怨恨。過片“韶華不為少年留”是因為少年既是風華正茂,又特別善感的緣故,所謂說“恨悠悠,幾時休?”兩句無形中又與前文的“淚難收”、“水空留”唱和了一次。“飛絮落花時節一登樓”說不登則已,“一登”就這楊花似雪的暮春時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這是一個極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一下子將從篇首開始逐漸寫出的淚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盡地向東奔去,使人沉浸感情的洪流中。這比喻不是突如其來的,而是逐漸匯合,水到渠成的。
換頭“韶華”句為議論,道破人生真理,此理雖為常理常情,但由詞人體味人生后道出則有極哀切的意蘊。這青春不再,年華易衰,才是“恨悠悠”的終極原因,何況春天又一次完結了哩!
飛絮嫁與東風,春不管,落花吹墮北風中;鳥夢癡癡,花魂默默,似乎所有好風光盡隨她歸去。胭脂淚,留人醉,哪怕一江春水全,化作別離情緒,依然流不盡傷悲。“只有在高樓之上慨嘆人生長恨水長流。獨處江南,蝶舞天涯共此時,將滿心愁苦寄予風景,春色也便香消,翠葉列,愁起綠波間,韶光共憔悴,一切不堪看,清歡有味,分別無常,“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此詞寫柳,妙“弄春柔”一語,筆意入微,妥貼自然,把擬人手法于無意中出之,化無情之柳為多情之物;此詞寫愁,妙引而不發,語氣微婉,最后由景觸發一個巧妙的比喻:清淚、流水和離恨融匯成一股情感流,言盡而情不盡。
這首愁情詞由春愁離愁寫起,再寫失戀之愁和嘆老嗟卑之愁,省略或者說是虛化了具體時空背景,仿佛將詞人一生所經歷之愁都凝聚濃縮在一首詞中了,很富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
【翻譯】
早春的西城外,楊柳如絲般的輕柔,牽動游人離別的憂愁,撲簌簌的淚難收。還記得當日多情,曾為情郎一系歸舟。碧野紅橋邊的踏青泛舟已成過去,如今感傷人不見,江水空自流。
美好的時光不會為少年停留,離恨悠悠綿長,簡直是無止無休!柳絮飄飛的落花時節,我又登上了江樓。即便是眼前浩浩的春江都變做淚水,也流不盡我這無盡的離愁!
【評解】
這是一首懷人傷別的佳作。上片從“弄春柔”、“系歸舟”的楊柳,勾起了對“當日事”的回憶,想起了兩人在“碧野朱橋”相會的情景。產生眼前“人不見”的離愁。下片寫年華老去而產生的悠悠別恨。“便做”三句,表現了離愁的深長。全詞于清麗淡雅中,含蘊著凄婉哀傷的情緒。
【秦觀《江城子》全文賞析】相關文章:
秦觀《江城子》全文及鑒賞07-29
秦觀江城子翻譯與賞析05-22
江城子秦觀賞析08-10
秦觀《望海潮》全文翻譯賞析10-10
秦觀《望海潮》全文翻譯賞析07-09
江城子 秦觀的08-27
《江城子》秦觀10-01
秦觀《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全文及鑒賞08-02
秦觀春日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06-19
《江城子》秦觀翻譯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