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鵲橋仙》的賞析
秦觀的這首《鵲橋仙》獨具豐彩,是富有創造精神的好作品。它既沒有慨嘆會少離多,也沒有抒發脈脈的相思。卻自出機抒,歌頌堅貞不渝、誠摯不欺的愛情。接下來小編搜集了秦觀《鵲橋仙》的賞析,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秦觀《鵲橋仙》的賞析 篇1
鵲橋仙
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注釋
1、纖云:輕盈的云彩。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種巧妙的花樣。
2、飛星:流星。一說指牽牛、織女二星。
3、銀漢:銀河。迢迢:遙遠的樣子。暗度:悄悄渡過。
4、金風玉露:指秋風白露。李商隱《辛未七夕》:“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5、忍顧:怎忍回視。
6、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語出宋玉《高唐賦》。
譯文
纖薄的云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共訴相思,柔情似水,短暫的相會如夢如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賞析一
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起句展示七夕獨有的抒情氛圍,“巧”與“恨”,則將七夕人間“乞巧”的主題及“牛郎、織女”故事的悲劇性特征點明,練達而凄美。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歌頌堅貞誠摯的愛情。結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這兩句既指牛郎、織女的愛情模式的特點,又表述了作者的愛情觀,是高度凝練的名言佳句。這首詞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時代、跨國度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品位。
此詞熔寫景、抒情與議論于一爐,敘寫牽牛、織女二星相愛的神話故事,賦予這對仙侶濃郁的人情味,謳歌了真摯、細膩、純潔、堅貞的愛情。詞中明寫天上雙星,暗寫人間情侶;其抒情,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讀來蕩氣回腸,感人肺腑。
詞一開始即寫“纖云弄巧”,輕柔多姿的云彩,變化出許多優美巧妙的圖案,顯示出織女的手藝何其精巧絕倫。可是,這樣美好的人兒,卻不能與自己心愛的人共同過美好的生活。“飛星傳恨”,那些閃亮的星星仿佛都傳遞著他們的離愁別恨,正飛馳長空。
關于銀河,《古詩十九首》云:“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盈盈一水間,近咫尺,似乎連對方的`神情語態都宛然目。這里,秦觀卻寫道:”銀漢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銀河的遼闊,牛女相距之遙遠。這樣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銀河水,把兩個相愛的人隔開,相見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點”七夕“題意,同時緊扣一個”恨“字,他們踽踽宵行,千里迢迢來相會。
接下來詞人宕開筆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議論贊嘆道:“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一對久別的情侶金風玉露之夜,碧落銀河之畔相會了,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間千遍萬遍的相會。詞人熱情歌頌了一種理想的圣潔而永恒的愛情。“金風玉露”用李商隱《辛未七夕》詩:“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用以描寫七夕相會的時節風光,同時還另有深意,詞人把這次珍貴的相會,映襯于金風玉露、冰清玉潔的背景之下,顯示出這種愛情的高尚純潔和超凡脫俗。
“柔情似水”,那兩情相會的情意啊,就象悠悠無聲的流水,是那樣的溫柔纏綿。“柔情似水”,“似水”照應“銀漢迢迢”,即景設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夢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見又分離,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夢”,除言相會時間之短,還寫出愛侶相會時的復雜心情。“忍顧鵲橋歸路”,轉寫分離,剛剛借以相會的鵲橋,轉瞬間又成了和愛人分別的歸路。不說不忍離去,卻說怎忍看鵲橋歸路,婉轉語意中,含有無限惜別之情,含有無限辛酸眼淚。
回顧佳期幽會,疑真疑假,似夢似幻,及至鵲橋言別,戀戀之情,已至于極。詞筆至此忽又空際轉身,爆發出高亢的音響:“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這兩句詞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要經得起長久分離的考驗,只要能彼此真誠相愛,即使終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貴得多。這兩句感情色彩很濃的議論,與上片的議論遙相呼應,這樣上、下片同樣結構,敘事和議論相間,從而形成全篇連綿起伏的情致。這種正確的戀愛觀,這種高尚的精神境界,遠遠超過了古代同類作品,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這首詞的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藉,余味無窮。作者將畫龍點睛的議論與散文句法與優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結合起來,起伏躍宕地謳歌了人間美好的愛情,取得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此詞的結尾兩句,是愛情頌歌當中的千古絕唱。
賞析二
《鵲橋仙》原是為詠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而創作的樂曲。本詞的內容也正是詠此神話。
借牛郎織女的故事,以超人間的方式表現人間的悲歡離合,古已有之,如《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隱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歐陽修、柳永、蘇軾、張先等人也曾吟詠這一題材,雖然遣辭造句各異,卻都因襲了“歡娛苦短”的傳統主題,格調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觀此詞堪稱獨出機杼,立意高遠。
上片寫佳期相會的盛況,“織云弄巧”二句為牛郎織女每年一度的聚會渲染氣氛,用墨經濟,筆觸輕盈。“銀漢”句寫牛郎織女渡河赴會推進情節。“金風玉露”二句由敘述轉為議論,表達作者的愛情理想:他們雖然難得見面,卻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會,在那清涼的秋風白露中,他們對訴衷腸,互吐心音,是那樣富有詩情畫意!這豈不遠遠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下片則是寫依依惜別之情。“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織女纏綿此情,猶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佳期如夢”,既點出了歡會的短暫,又真實地揭示了他們久別重逢后那種如夢似幻的心境。“忍顧鵲橋歸路”,寫牛郎織女臨別前的依戀與悵惘。不說“忍踏”而說“忍顧”,意思更為深曲:看猶未忍,遑論其他?“兩情若是”二句對牛郎織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這一驚世駭俗、震聾發聵之筆,使全詞升華到新的思想高度。
顯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歡暮樂的庸俗生活,歌頌的是天長地久的忠貞愛情。在他的精心提煉和巧妙構思下,古老的題材化為閃光的筆墨,迸發出耀眼的思想火花,從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
這首詞將抒情、寫景、議論融為一體。意境新穎,設想奇巧,獨辟蹊徑。寫得自然流暢而又婉約蘊藉,余味雋永。
秦觀《鵲橋仙》的賞析 篇2
《鵲橋仙》
纖云弄巧,
飛星傳恨,
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
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
佳期如夢,
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
賞析
秦觀地這篇《鵲橋仙》,寫地是留傳千古地牛郎、織女地愛情故事。詞地上片,以簡潔地筆調,寫出了他們七七佳期相會地盛景。詞地下片,則以濃墨重彩,寫出了他們依依惜別,將愛永存心間地忠貞。作者將抒情、寫景、議論融為一體。
意境新穎。牛郎、織女被王母強行隔開后,一年才有一次鵲橋相會。既沒有慨嘆他們聚少離多,更沒有抒發繚繞于胸地脈脈相思。而是自出機抒,將筆鋒定格在歌頌堅貞不渝、誠摯不欺地愛情上。
匠心獨具。宋時多數人對愛情地看法,就是兩情相慕,必形影不離,分分相愛,秒秒相親。而秦觀卻否定了這種朝歡暮樂地庸俗生活,他要倡導與歌頌地,是天長地久地忠貞愛情。這不能不說是難能可貴地。
獨辟蹊徑。起句地“纖云弄巧”,以輕柔多姿,優美巧妙地云彩,來顯示織女手藝地精巧絕倫。然而,就是這樣美麗多才多藝地仙女,卻不能如己心愿,與相愛地人共渡美好生活。那飛馳長空地流星,也因為看到他們地離愁別恨,傷悲而墜。以“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地感慨,至“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為結,以字字珠璣、落地金石地警策之語,宣揚了人間愛情地真諦,使詞讓人讀來余味雋永。正因為人們心中都渴望,能擁有這樣地愛情,才使得這首詞能流傳久遠,歷久而不衰。
悠悠千古,無論是人間,還是仙境。何處不是在為情癡,為情狂?天上人間,何時聽不到“情到深處人孤獨,自古多情傷離別”地感嘆。人非草木,仙孰能無情。朗朗乾坤,怎一個“情”字了得。
現實中,因為情苦,演繹出多少潸然淚下地故事。網絡里,因為情累,寫下了無數悲傷哀怨地文章。一個“情”字,多少男女立過:“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地誓言。一個“情”字,多少男女發出:“五百年佛前青燈相伴,怎就求得個擦肩而過”地感嘆。
不管是誓言也好,還是感嘆也罷,不管是現實世界,還是虛假世界地愛情。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寬容,都應當是首位地。雖然愛情是一種深刻在心尖上地情感,但你如果太在乎,太在意,就很容易心生猜忌與疑慮,也許就是一件很平常地事,都會胡思亂想,而使其變地面目全非,最終必然導致情恨,情傷,情亡地結局。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就是告訴人們,相愛地男女,不能像藤蔓與樹一般,相互依附、彼此寄生、時時纏繞。而是要在深厚感情基礎之上,彼此給對方保留一個寬松地空間,同時保有自身人格地相對獨立。
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心意地相通,心靈地默契,彼此在快樂地氛圍中,深深地眷戀著對方。只有這樣才能共享,你幸福著我地牽掛,我沉醉于你地柔情。一起搜尋屬于彼此地時空,一起數著只為彼此地心跳,為對方地憂傷而憂傷,為對方地快樂而快樂,這種至情至信地愛情境界。
茫茫人海,匆匆蒼生,相逢相遇,離合悲歡,都是當以珍藏地情緣。當歲月在我們額頭刻滿溝痕,當今天成為久遠地往事,只要保有“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信念,筆尖流淌出地,就定然是永恒地思念。
秦觀《鵲橋仙》的賞析 篇3
鵲橋仙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賞析】
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主旨為贊美傳說中牛郎與織女的真純愛情。漢魏以來,詠牛郎織女故事的詩詞很多,要數秦觀此作最見性靈、最為膾炙人口。起首三句,由云、星、銀漢等物景展示七夕獨有的抒情氛圍,“巧”與“恨”,則將七夕人間“乞巧”的主題及“牛郎織女”故事的悲劇性特征點明,練達而凄美。“迢迢暗度”,寫牛郎織女渡過銀河相會的情節,字字傳神。“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描述與議論結合,十分藝術地評價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的`相會,勝過千百萬人間夫妻的終日廝守。“一相逢”與“無數”的比,造成無窮大的反差,是對牛郎織女愛情價值的高度肯定,語言既生動形象、富有色彩,思想亦明晰透辟、高屋建瓴。換頭三句,寫牛郎織女相逢時的纏綿柔情,以及如膠似漆仿佛夢境的陶醉;“佳期”則逆回尚未相逢時二人的相依相戀及美好期待;語少情多,今昔交織,韻味無窮。尤其“忍顧”的細節,將二人相聚而害怕立即要分別的復雜心緒刻畫入微。“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結得最有境界。這兩句是高度凝練的名言佳句,既指出了牛郎織女的愛情模式的特點,又表述了作者的愛情觀,同時給人類提供了一個典范性的愛情價值標準。這首詞的意義也就具有了跨時代、跨國度的永恒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品位。
秦觀《鵲橋仙》的賞析 篇4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秦觀,是大家非常熟悉和喜愛的詞人,但是我還是要談一談其人其事其詞,給大家留下一個總體印象。
秦觀其人其事,秦觀(1049-1100),初字太虛,后改字少游,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江蘇省高郵縣)人。早年豪雋,喜讀兵書,慷慨有報國之志,熙寧十年(1077)去徐州謁見蘇軾,為蘇軾賞識。才學橫溢的秦觀,科舉之路頗為坎坷,曾先后于元豐元年(1078)和元豐五年(1082)曾二度參加科舉考試,皆不中,直到元豐八年(1085)才進士及第。這對滿懷抱負的秦觀無疑是沉重的打擊,而這有也影響了秦觀詞作的風格。秦觀雖然中了進士,但是只是作了定海主薄和蔡州教授這樣的小官,這如何能夠施展他的雄心壯志呢?雖然在元祐年間,舊黨得勢,蘇軾被召回朝廷重用,作為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觀被舉薦,除宣教郎、太學博士,遷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預修《神宗實錄》,好景不長,作為蘇軾的門生,不斷被卷入“洛”、“蜀”、“朔”的派別之爭中,頻頻受到政敵攻擊。先后被貶杭州通判,再貶處州酒稅,削秩徙郴州,編管橫州,貶逐雷州,晚年被召回京,卻病卒與滕州,終年五十二歲。六年之內,連遭五次貶謫,在漫漫仕途中,消耗了秦觀的昂揚斗志,使得秦觀郁郁寡歡,病死他鄉。由此可見,雄心壯志凌云氣的秦觀的一生,是不幸的一生,在黨爭的夾縫中生存,在失意苦悶中度過。
秦觀其詞,作為蘇門四學士的秦觀,早年素有壯志的秦觀,本應該詞學蘇軾,但是這一生遭際的悲慘,慢慢消耗了秦觀的斗志,深重的哀愁緊緊地籠罩著他,使他難于解脫,陷入絕望的哀傷之中,長期郁郁寡歡,于是“將身世之感,打并入艷情”,其詞風便與蘇軾大相徑庭。他更多地接受了晏殊、歐陽修和柳永等婉約一派詞人的影響,纏綿悱惻,纖細幽微,委婉含蓄,是婉約派集大成的詞人。秦觀做過一首《滿庭芳詞》,被蘇軾贊賞,稱他為“山抹微云秦學士”,但是卻批評他“不意別后,公卻學柳七作詞”。其實,秦觀的詞雖學柳永,但是秦觀的詞卻典雅含蓄,流麗婉轉,避免柳永部分詞中出現的粗露與俚俗。秦觀的詞除了受柳永詞的影響之外,還比較全面地繼承了唐、五代詞和北宋晏歐詞的影響,以描寫戀情相思、離愁別恨和遷愁謫怨為主,但是由于其凄涼的身世之感,特別能夠理解青樓楚館中女子的情感,所以他的詞不再是空洞的無病呻吟,也不是應歌對酒的玩弄艷詞,而是將自己的真情灌注,將自己的身世之感融入詞的創作之中。我們來看看后人對秦觀詞的評價就可以一目了然。馮煦在《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中說:“他人之詞,詞才也;少游,詞心也。得之于內,不可以傳。”沈雄在《古今詞話》中引蔡伯世的話,說:“子野辭勝乎情,耆卿情勝乎辭,情辭相稱者,唯少游一人而已。”張炎在《詞源》卷下中說:“秦少游詞,體制淡雅,氣骨不衰,清麗中不斷意脈,咀嚼無滓,久而知味。”劉熙載在《藝概·詞曲概》說:“秦少游詞得《花間》、《尊前》遺韻,卻能自出清新。”況周頤在《蕙風詞話》卷二說:“少游自辟蹊徑,卓然名家。蓋其天分高,故能抽秘騁妍于尋常濡染之外。周濟在《宋四家詞選目錄序論》中說:“少游最和婉純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在《淮海詞》提要中說:秦觀詞“情韻兼勝,在蘇、黃之上。流傳雖少,要為倚聲家一作手。”
其實,一個詞人的詞風并不是單一不變的,總是有一個漸變的過程,秦觀的詞風也是如此。早年的秦觀雖然并不得意,但是畢竟青春年少,對仕途還是抱有希望的,青春朝氣尚存,還保留對生活的激情和向往,詞風相對來說就比較纏綿婉轉,婉麗清新。貶謫之后的秦觀,陷入無休無止黨爭中的秦觀,心境就變得大不一樣的,朝氣蓬勃被消磨殆盡,憂郁寡歡、哀怨悲苦取而代之,相應的詞風就變得凄麗哀婉,幽冷凄厲,深沉凝重。今天,我們要賞析的《鵲橋仙》便是其早年的戀情詞作,清麗婉轉,散發著淡淡的哀愁!下面,我們一起走進這首膾炙人口的戀情詞中去領略它的意境吧!
這首詞名叫《鵲橋仙》,此詞還題作“七夕”,很明顯是以傳說中的牛郎織女的故事為題材而創作的。運用豐富的想象,表現牛郎織女真摯不渝的愛情和悲歡離合的復雜心緒,體現了年輕時期的秦觀對純真深摯愛情的美好愿望。其實,從漢魏以來,題詠牛郎織女愛情故事的詩詞很多,詩歌我們不說,其他朝代的詞作我們不談,就是秦觀之前的北宋詞壇,就有歐陽修的《漁家傲》“天上佳期貪眷戀,良宵短,人間不合催銀箭”,柳永的《二郎神》“愿天上人間,占得歡娛,年年今夜”,蘇軾的'《菩薩蠻》“終不羨人間,人間日敘年”、張先的《菩薩蠻》“牛郎織女年年別,分明不及人間物”。先從題目來看,就看不出和牛郎織女有什么關系,再從內容來說,實在平淡無奇。這就顯得秦觀這首詞的可貴和優秀之處來了,至于這首詞為什么膾炙人口,脫穎而出,流傳千古,下面我們就來具體賞析一下它的美妙之處吧!
此詞上闋前三句“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給我們描繪了一幅七夕的美景,直接點題。天空漂浮著縷縷纖細的云彩,變化多姿,奇巧無比,仿佛是織女靈巧雙手的神奇編制,一方面暗喻織女編織云錦的精巧,另一方面給我們營造了人間正是乞巧節的特定情境。一道明亮的光輝劃過天際,劃過纖云,暗喻牛郎急切地像飛一樣奔向織女,一起傳過去的還有長期離別的綿綿愁恨。在七夕這一天的夜晚,兩人通過鵲橋度過遼闊的銀河,來赴這一年一度的歡會之期。前兩句,一句寫織女,一句寫牛郎,既給我們營造了七夕的美好氛圍,也將我們的兩位主人公的形象展現出來,還把他們聯系在一起。第三句,阻隔牛郎織女相會的銀河的遼闊,表現出兩人相見的來之不易,也隱含有兩人由于長期分離的綿綿相思就像這銀河一樣漫長。可喜的是,雖然相隔遙遠,路途艱難,但是兩個相思的愛戀之心終于在這一刻相遇,這是多么激動人心的場面,多么美妙無比的夜晚啊,讓詞人深深地感動!
接下來的兩句“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是詞人的有感而發,從離恨之中醒來,轉入到昂揚之中。每年一度的相會,來之不易,尤其珍貴,珍貴的不僅僅是時間和機會,更珍貴的是真摯的愛情。雖然遠隔茫茫銀河,但是心與心的愛戀讓彼此牽掛,距離再遠,時間再久,也不能消磨彼此的深摯真情。人間無數的男女之間雖然離得很近,初戀的滿口甜言蜜語和海誓山盟,在時間和距離面前暗淡失色、一擊即潰,往往落得分手的結局,難怪王實甫在《西廂記》里要發出“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呼喚和祝愿呢!詞人在這里把“一”和“無數”對舉,十分的巧妙,這是兩個極端,一般來說“無數”大過“極端”,但是事物是變化的,在一定的條件下,“一”就可以勝過“無數”,這個條件就是真摯純潔永恒的愛情。同時,詞人還借高爽的秋風與純白的露水來烘托牛郎織女高尚、純潔的愛情。在這里,這兩句,表達了詞人的愛情觀,詞人認為只要有真摯堅貞的愛情存在,就算一年一次的相逢的牛郎織女,也勝過那些沒有真愛卻生活一輩子的男女。詞人認為沒有真愛,就算在一起也是枉然,他把愛情的深摯堅貞放在兩性生活的第一位,這在當時講求門當戶對、光宗耀祖婚姻觀念盛行的年代是在是石破天驚,振聾發聵!
此詞下闋前三句“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表現的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柔情蜜意和復雜情感。“柔情似水”,一年一度的歡會,在此刻似水一樣綿長和嬌柔,像水一樣如膠似漆,融合無間,像水一樣深沉闊大,浩淼無邊。“佳期如夢”,美好的時刻仿佛在夢中一樣,這一刻來的多么不容易,讓人像是在做夢一般不敢相信,像夢一樣短暫而美好,這是由于長期分離所產生的一種復雜感受。“忍顧鵲橋歸路”,一年一次的相逢,像夢一樣短暫而美妙,他們怎么忍心回顧鵲橋歸路呢,怎么忍心再離開彼此呢?一個“忍”字,用的奇妙無比,“忍”其實是“不忍”,飽含著無限的依戀,無限的惆悵,無限的辛酸,無限的愛意!這里由“柔情”和“佳期”中醒來,突然墜入到離別的深淵!
最后兩句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收尾,堪稱經典,也出人意料。如果詞人接下去寫離別如何的愁苦的話,我想這首詞的藝術水平將大打折扣,將陷入一般的男女愛情之詞的陳詞濫調。我們的詞人帶給我們的是驚喜,是化腐朽為神奇。雖然這兩句話在我們看來是一種自我安慰,但是也透露出詞人是相信永恒愛情的存在的。朝朝暮暮的相逢相依相守,是屬于人間男女的,對于牛郎織女來說這是不可能的。雖然凡夫俗子整天相守,如果沒有真摯堅貞的愛情,那又有什么意義呢,那怎么能夠幸福呢?雖然牛郎織女一年只有七夕能夠相會,雖然他們平時遠隔茫茫銀河,雖然他們遇到重重阻礙,但是他們是真心相愛,他們的愛至死不渝,海枯石亂,真實的距離已經不是問題,因為他們的心互相牽掛,緊緊相依,心心相印,這是何等的幸福,這是凡夫俗子無數次相遇都得不到的幸福!這一刻,在牛郎織女眼中化為了永恒的美好和幸福!
總之,這首詞在短短的篇章中把牛郎織女的相會表現的優美動人,也表達了秦觀的愛情觀——真摯深切、純潔堅貞。這首詞不落俗套,獨出機杼,我想這就是它卓絕千古的原因所在吧!我們以一首樂府民歌結束我們今天的賞析吧!
秦觀《鵲橋仙》的賞析 篇5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是我國流傳甚廣又深受大眾喜愛的神話傳說。人們常對他們相愛而不得相聚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并由此痛恨拆散他們幸福愛情的罪魁禍首——王母娘娘。歷代詩人詞家對七夕相會也都是作為悲劇故事來吟詠。最早如《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可謂“悲悲凄凄慘慘”,催人淚下。而到了秦觀手里,再寫七夕題材,卻能獨辟蹊徑,不落窠臼,以全新的角度,獨創的意境,別致的情調,使人耳目一新,回味久長。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兩個對句點出了織女去會牛郎當時的情景。有景有情,情景交融。“纖云”“飛星”是相會的景物描寫。這種描寫不僅寫出了秋天七夕的澄凈明遠,點明節令,為織女相會構出大自然的廣闊背景,而且烘托出相會時的特定氛圍,特定情境。傳說中,天上的綺麗變幻的云彩,是出自織女勤勞靈巧之手而成。“纖云弄巧”表現織女織錦之精巧。一個“弄”字,擬人化手法,點出了那滿天的瑰麗的云霞也頗通人性,為女主人的一年一度的相會,感到高興。“飛星傳恨”,“傳”,同樣暗示了“星”的善解人意,說明連那穿梭太空的流星此時也在牛郎織女中間不斷奔波,傳遞著纏綿情思,做起了信使的角色。它們也被牛郎織女的堅貞愛情所感動。
“銀漢迢迢暗渡”描繪了織女渡過迢迢銀河要與朝思暮想的丈夫聚會了。“暗”字,一是點出會于七夕,夜晚渡河;二是描繪相會無聲無息,人間難以察覺。民間有一說法,說人們只有在密密的葡萄架下,屏息靜思,才會聆聽到七夕相會的悄悄話。一年一度,暗渡迢迢銀河,迢迢的不僅是銀河的寬闊無邊,而且暗指別離一年的`相思,如銀河水之綿綿無邊。 到此詩人筆鋒一轉,沒有順勢描寫相會的具體情景,而是不落俗套地來一句議論,議論中含有深沉的抒情:“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金”“玉”暗示了相逢的可貴。連相逢時候的“風”都如“金”,“露”都如“玉”,可見聚會的寶貴難得。那是熬過一年365日才贏得的一夕短暫小聚,但就是這短暫的聚首,恰恰比人世無數凡夫俗子的庸俗愛情偉大得多,由此可見他們愛情的彌足珍貴。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表現了相逢時的情景。滿腔的相思化為相逢的兒女柔情,像迢迢的銀漢水綿邈深長。水雖然阻隔了兩人使各居一方,只能遙相對望,但情如 “抽刀斷水水更流”,永無斷絕歇息時。“佳期如夢”,牛郎織女沉浸于相會的美妙時光里,幸福的突然來臨讓他們如在夢中,何況他們在日日的翹首遙望中,不都常在夜夜的夢中重溫上次相逢和想像下次相逢的快樂嗎?如今,身在何處,相逢是夢中的虛幻,還是現實中的真實?這也從側面映襯出牛郎織女的不渝情感和深切懷念。“水”“夢”,既實又虛,給七夕會蒙上旖旎神秘的色彩,讓讀者為之遐思神往。“忍顧鵲橋歸路”,天近拂曉,分手的時候又快來臨。“忍顧”實乃不忍回顧之意,相逢太短暫,意猶未盡,不舍分離。一“忍”字蘊含內心多少細膩、矛盾的情感:酸楚、孤寂、繾綣、留戀。但還是要分離,又開始漫漫的望眼欲穿。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一句畫龍點睛之筆,把整闕詞的主旨格調拔高到一個新的層次,于婉約情思中現豪邁氣骨。正是這句體現了詞人的愛情觀:何必感傷別離的愁緒,何必在乎非得朝共暮處的長相廝守,只要兩情心心相印,天長地久。這樣的愛情才是人間至情、至愛,更為感天動地。這種獨具豐采的構思,別出心裁的意境,給讀者以曠達高亢的心靈啟迪和回味綿長的情感回蕩。因此這句愛情名言,流傳千古,呈現出歷史彌新的藝術魅力。 通觀《鵲橋仙》,不僅是代表秦觀藝術風格的名作,更是愛情詩詞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字眼傳神,立意不凡,虛實相間,敘議結合,情景交融,真可謂一曲膾炙人口之絕唱。
秦觀《鵲橋仙》的賞析 篇6
鵲橋仙——[宋]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流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鳳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上闕賞析:
寫佳期相會,感嘆相逢之艱難與可貴。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以極其簡約而又經濟的筆墨,以輕盈明快的筆觸,為牛郎、織女每年一度的聚會渲染了氣氛。在作者的筆下牛郎織女的忠貞愛情不禁感動了天上的神仙和塵世間的人們,仿佛也感動了世間萬物為之動容,在這相會佳期,彩云都來為他們“弄巧”,流星也來為他們“傳恨”,足見詞人對牛郎織女堅貞不渝的愛情所持的態度。“銀漢迢迢暗渡”寫的是牛郎織女在七月七日的`夜里悄悄地渡河相會的場景,是情節的推進。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在這里,作品由前三句的描寫與敘述轉為議論,進而直接表達作者對愛情的態度:他們雖然難得見面,每年才能有一次難得的如“金風”、“玉露”般短暫的相聚,然而她們卻千百年來守候在遙遠的銀河兩岸,經年守望,心心相印,至死不渝。難得的一年一度的聚會,難得的互訴衷腸,互吐心中無盡的思念和柔情,卻要遠遠勝過人世間那些伴侶的日日夜夜長相廝守。
【秦觀《鵲橋仙》的賞析】相關文章:
秦觀鵲橋仙賞析05-07
秦觀的鵲橋仙賞析08-25
關于秦觀《鵲橋仙》賞析08-09
秦觀《鵲橋仙》原文賞析01-21
鵲橋仙秦觀寫的賞析07-25
鵲橋仙秦觀原文及賞析06-17
鵲橋仙 秦觀賞析09-23
秦觀 鵲橋仙10-14
秦觀的鵲橋仙08-19
秦觀《鵲橋仙》原文翻譯及賞析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