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七年級孫權勸學原文及注釋翻譯
《孫權勸學》選自《資治通鑒》,是北宋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創作的一篇記敘文,文題為后人所加。此文既記敘了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之后大有長進的故事,也贊揚了孫權、呂蒙認真學習的精神,并告誡人們學習的重要性。下面是七年級孫權勸學原文及注釋翻譯,歡迎閱讀。
七年級孫權勸學原文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孫權勸學》注釋
1、初:當初,起初,這里是追述往事的習慣用詞。
2、權:指孫權,字仲謀,吳郡富春(浙江富陽)人,黃龍元年(公元222年)稱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國號吳,不久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222年稱帝。
3、謂……曰:謂,告訴;連用表示“對……說”。
4、呂蒙:字子明,三國時吳國名將,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縣東南)人。
5、卿:古代君對臣或朋友之間的愛稱。
6、今:如今。
7、當涂:當道;當權
8、掌事:掌管事務。
9、辭:推辭,推托。
10、以:介詞,用。
11、務:事務。
12、孤:古時王侯的自稱。
13、豈:難道。
14、治經:研究儒家經典。治,研究,專攻。“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等書。
15、博士: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學者的官職。
16、邪(yé):通“耶”,語氣詞,表示反問或疑問的語氣。
17、但:只,僅。
18、當:應當。
19、涉獵:粗略地閱讀。
20、見往事:了解歷史。見,了解;往事,指歷史。
21、耳:語氣詞,表示限制語氣,罷了。
22、多務:事務多,雜事多。務,事務。
23、孰若:與……相比如何;誰像(我)。孰:誰,哪個;若:比得上。
24、益:好處。
25、乃:于是,就。
26、始:開始。
27、就學:指從事學習。
28、及:到了……的時候。
29、過:到。
30、尋陽:縣名,如今湖北黃梅西南。
31、與:和。
32、論議:討論議事。
33、大:非常,十分。
34、驚:驚奇。
35、者:用在時間詞后面,無翻譯。
36、才略:軍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謀略。
37、非復:不再是。復:再。
38、吳下阿蒙:指在吳下時的沒有才學的呂蒙。吳下,指吳縣,如今江蘇蘇州。阿蒙,指呂蒙,名字前加"阿",有親昵的意味。現指才識尚淺的人。
39、士別三日:與讀書的人分別幾天。三:幾天,這里指“幾”。
40、即:就。
41、更:重新。
42、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待:看待。
43、大兄:長兄,這里是對同輩年長者的尊稱。
44、何:為什么。
45、見事:認清事物。
46、乎:啊。表感嘆或反問語氣。
47、遂:于是,就。
48、拜:拜見。
49、別:離開。
50、為:成為。
51、阿蒙:名字前面加阿,有親昵的意思。
52、肅:指魯肅。
《孫權勸學》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大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忙來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當博士嗎?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中)事務繁忙,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認為有很大的好處。”呂蒙于是開始學習。到了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與呂蒙討論議事,(魯肅)十分驚奇地說:“以你現在的才干和謀略,不再是當年的吳下呂蒙了!”呂蒙說:“讀書人離別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長兄知道這件事太晚了啊!”魯肅于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然后分別了。
《孫權勸學》教案
學習目標
1、學習、積累文言文詞匯。
2、理解文章內容,背誦課文,理解文章主旨。(重點)
3、反復朗讀課文,深入品味人物語言,分析人物性格。(難點)
學法指導
朗讀法,圈點批注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課前準備:收集資料。
孫權:
呂蒙:
魯肅:
司馬光:
《資治通鑒》:
一、把課文讀通,讀準字音。(給下列的詞語注音)
卿( )涉獵( )邪( )孰( )更( )遂( )
二、試畫出課文的停頓。
三、解釋下列詞語。
卿:
當涂:辭:
博士:(今義:)
乃:涉獵:
治經:見:
往事:(今義:)
非復:更:
刮目相待:
見事:及:
遂:才略:
四、翻譯句子。
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2、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3、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4、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5、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
6、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7、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8、卿言多務,孰若孤
9、蒙辭以軍中多務
10、蒙乃始就學
五、分角色朗讀,分析人物性格。
1、學生分別找出孫權、呂蒙、魯肅說的話,小組內模擬人物的語氣進行對話,想一想該以什么神態、語氣說?表現了人物的什么心理?體現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
人物說話內容語氣(神態性格特征
孫權
呂蒙
魯肅
2、學習本篇文章后,文中的三個人物,你最喜歡哪個人物?為什么?
六、背誦課文,談談自己學習課文后的收獲、啟示。(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七、課后作業
當方仲永遇上呂蒙會發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發揮你的想象,寫一篇500字的作文。
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1—2],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司馬光登進士第,累進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
司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一詞多義
當:
但當涉獵(助動詞,應當)
當涂掌事(動詞:正)
見:
見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認清)
古今異義詞
辭
古義:推脫。(蒙辭以軍中多務)
今義:美好的詞語。
治
古義:研究
今義:治理
及
古義:到了……的時候。(及魯肅過尋陽)
今義:以及。
過
古義:到。(及魯肅過尋陽)
今義:經過。
更
古義: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今義:更加。
但
古義:只。(但當涉獵)
今義:轉折連接詞,但是。
博士
古義:當時掌管經學的學官。(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今義:學位名稱。
往事
古義:歷史
今義:過去的事
大
古義:很
今義: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
孤
古義:古時候王侯的自稱,我
今義:獨自,孤獨
就
古義:從事(文中)
今義:就
孫權勸學教學反思
《孫權勸學》是初中一年級下冊的一篇文言文,為了能更好地讓學生既能掌握基礎知識,又能提高能力,我深入鉆研教材,精心備課,精心設計教學環節,采用新的教學理念,運用高效課堂模式,運用多媒體教學藝術,通過自學、檢測、探究、釋疑、延伸拓展,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面積提高了教學質量。成功之處:
1、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的優勢,運用多媒體教學藝術,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課堂效率。
2、采用新的教學理念,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堂為主陣地的三主方針,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合作中提高,在探究中發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開頭的導入,互動性強,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的興趣,為學生能更好的學好這一課奠定了基礎。
4、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精心設計課本劇。我讓學生自編自演課本劇,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既拓寬了知識面,又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并且學生的表演很成功,對人物的個性把握的很到位,給聽課的老師和學生留下了極好、極深的印象。
5、設計“假如有一天,呂蒙巧遇方仲永,他們之間又會演繹一段怎樣的故事呢?”請以“呂蒙巧遇方仲永”為題,寫一段話,既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又提高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寫作能力。不足之處:
1、開頭的導入不夠流暢,今后多講多練,提高自己的口語能力。
2、課本劇學生表演的不很到位,今后應多指導,讓學生的能力逐步提高。
3、由于學生沒有放開,對人物的性格把握還不很到位,分角色朗讀不夠理想,個別學生聲音較小,重音沒有讀到位,今后應不斷指導,經常訓練,使學生的朗讀水平不斷提高。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作為一名教師,應不斷反思,不斷總結,在反思中尋找不足,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和教學水平。“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為了給祖國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我將繼續努力,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
【七年級孫權勸學原文及注釋翻譯】相關文章:
孫權勸學翻譯及原文及注釋08-19
孫權勸學原文及翻譯與注釋08-22
孫權勸學原文及注釋04-13
《孫權勸學》原文及注釋08-19
《孫權勸學》原文及注釋07-26
孫權勸學注釋翻譯08-15
孫權勸學注釋及翻譯09-25
《孫權勸學》注釋翻譯06-27
《孫權勸學》注釋及翻譯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