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楊絳散文《陰》全文鑒賞
導語:楊絳女士的散文,在當今文壇獨樹一幟,以自己鮮明的風格特色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喜愛。下面我們來欣賞她的經典散文!
首先是作者的細致觀察和與眾不同的體會。“一棵濃密的樹,站在太陽里,像一個深沉的人”,寥寥幾筆就勾畫了一棵樹的姿態,并賦予它人的性情。深沉的一棵樹。“面上耀著光,像一臉的高興,更一吹,葉子一浮動,真像個輕快的笑臉”,“可是葉子下面,一層暗一層,綠沉沉地郁成了寧靜,像在沉思,帶些憂郁,帶些恬適”。看到此處,我分不清到底是樹像人還是人像樹了。因為也可以反過來這樣想:人很多時候不也是如樹一般“面上耀著光”,“輕快的笑臉”,而心里面則是“帶些憂郁”“帶些恬適”嗎?可以說,一開始我就被作者的睿智吸引了。
接下來有“最深最密”的“松柏的陰”;“廣大”的“梧桐樹胡桃樹的陰”;“疏疏的影子”,“很淺”的陰;小草“錯雜的影子”,“似有若無的陰”。就連“一根木頭,一塊石頭”,“在太陽里也撇下影子”。“影子和石頭木頭之間,也有一片陰。”還有墻陰、屋陰、山的陰、云的陰。這些陰不是簡單地堆積起來,而是在作者輕快的筆下從容不迫地一一道出,絲毫沒有牽強的痕跡。這是一種游刃有余的輕松。
從“清幽靈活”的樹陰到“散漫和繁復”的山陰,作者一路來都是斟酌著光和影的攝影師。有“篩下疏疏的影子”,也有“漏下地的光閃耀著”,有“現出濃濃淡淡多少層次的光和影”,也有“隨著陽光轉動變換形態”的“挾帶的陰”。
最后,“在日夜交接的微光里,一切陰都籠罩在大地的陰里,蒙上一重神秘。漸漸黑夜來臨,樹陰、草陰、墻陰、屋陰、山的陰、云的陰,都無從分辨了,夜吞沒了所有的陰。”這是自然界中無可抗拒的規律。但似乎作者所要表達的不僅僅是自然界表層的規律,而是更深層次地引發讀者對人性的思考,對宇宙中朦朧而又神秘的力量的思考。
寂靜之聲
楊絳先生有篇眾皆贊之“妙趣”的散文《陰》,是當年她在英國牛津留學時朱自清親自預稿登在其主辦的《文學雜志》創刊號上的。陰本有影無形之“空靈物”,在她的筆下卻極具層次——“墻陰大些,屋陰深些,不像樹蔭清幽靈動,卻也有它的沉靜,像一口廢井,像一潭死水般的靜,只是沒有層疊變化的意味,除非在夜色中,或者清曉黃昏,地還罩在夜的大陰里,那時候……”這些意象的運用,雖吸取了一些西方現代派的技巧,但更主要的是受中國古典傳統文化的熏陶:筆至精工,情生腕底,令人回味無窮。
而寂靜是一支清揚的歌,在洞簫中深居簡出,乘興而來,飄袂而去。
而寂靜是一壇沉缸老酒,在深巷里獨踞而嘯,滾滾長江,東逝水矣。
而寂靜是一朵幽谷百合,在山澗處孤芳自賞,望月懷夢,望影猶憐。
把無限捧在你的掌心,永恒在一剎那里收藏。(泰戈爾)
回想起無數讀書的往事。
回憶中最美的陽光正出現在幾年前的一個夏日午后。房間是朝南的,寬敞明亮的客廳一隅我背靠著墻壁坐在地上。我可以感受到的是明媚的寂靜。寂靜的時候,時間不會靜止,時光更不會倒流,只是一些如沙漏細密的軟沙徐徐落在無聲的世界里。寂靜只可感知卻無法言說。書中的女主角有著一頭如火的金紅色秀發,在美麗的綠山墻映襯下光彩奪目。至今仍記得她說:如果我不是人間的小姑娘,那么我就要成為門前的小溪水。你聽,它們都歡快地奔跑,向前,向前——我似乎都聽見那撞碎石子的笑聲了……
也許,在寂靜中更容易想象聲音的美妙。這時,沒有了街道上吵雜的笛鳴,沒有了喧囂的人聲犬吠,似乎更容易側耳傾聽寂靜。我無端地捧起從海邊帶回的貝殼,嘩,嘩嘩——是久違的海潮嗎?
這時,似乎感覺自己已經到了某個地方,想要就此停下來,隔著一衣帶水,紀伯倫,普里什文,羅蘭,杏林子,別林斯基,愛默生,梭羅……這些散文世界里的驕子帶著前塵的寂靜文字向我走來,卻一遍又一遍沖刷著心靈的左岸,妄圖抹去夕陽的余暉。
它說,寂靜是一種魅力,引導著虔誠的靈魂走向更高處。
他說,致虛靜,守靜篤,吾以觀復。
細切的描寫深邃的哲思
楊絳21歲東吳大學畢業后到清華大學深造,25歲留學英國牛津大學。《陰》這篇散文,是她初到牛津時所寫,發表于美學家朱光潛主編的《文學雜志》創刊號,后收進散文集《雜憶與雜寫》。
“大白天,每件東西遮著陽光就有個影子,挨著影子都悄悄地懷著一團陰。”自然界的一切物體,無論是樹、草、木、石、墻、屋、山,還是濃云、大地,等等,“在陽光里”,在“大晴天”、“大白天”都有著“一團陰”。“陰”雖然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卻難以表現出來,而作者卻能夠賦予“陰”以靈動的形象,表達出與眾不同的體會。作者在文中細膩地描寫她平日注意觀察到的這種常見現象,其實是在用藝術形象悄悄地告訴人們一個古老卻常常被人遺忘的哲理:大地萬物陰陽相互依存,相反相成,有陽就有陰,無陽就無陰,兩者對立統一,運轉不息。《易經》說:“一陰一陽謂之道。”這正是自然界中無可抗拒的規律,是宇宙間一切事物的運動規律。楊絳以她敏銳的目光,深邃的思索,啟發讀者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宇宙觀,引發讀者對人性的思考。
世間萬物“在陽光里”都有陰,但這陰是各種各樣的,有的深有的淺,有的疏有的密,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濃有的淡……作者又通過細致的觀察,細微而貼切的描寫,刻畫出不同事物所呈現的各種層次、各種形態的陰。如“樹陰清幽靈活”,草陰“似有若無”,山陰“散漫而繁復”,大地的陰“誘發遐思幻想”;而云的陰或“漫漫無際”或似一匹“撩撥不開”的輕紗。同是樹,陰也有不同。如松柏的陰“最深最密”,梧桐樹胡桃樹的陰“廣大”,楊柳的陰“很淺”……在作者筆下,各種陰形態畢現,各顯其美。總體給人的感受是 “靜”,有的寧靜,有的沉靜,有的“又捉摸不住,恰似初識愁滋味的少年心情”……捧讀《陰》,隨著作者從容不迫的敘述,讀者不由沉浸在諧調之美、陰柔之美的享受中。
《陰》是一篇描述細致入微,意境優美的短文。作者熱愛生活,摯愛自然,所以憑借細致的觀察、深切的感悟,對大自然的美產生了哲思妙語,并通過富有詩情畫意的描繪,使文章呈現出情感美,也可見作者觀察力和感受力之一斑。全文行文自然流暢,一氣呵成,結構渾然天成。語言清麗雋永,生動感人。
【楊絳散文《陰》全文鑒賞】相關文章:
李清照《點絳唇·閨思》全文及鑒賞07-26
楊絳經典句子10-28
蘇軾《點絳唇·閑倚胡床》全文及鑒賞10-15
蘇軾《南鄉子·梅花詞和楊元素》全文及鑒賞09-12
陸游《點絳唇·采藥歸來》全文及鑒賞07-18
蘇軾《點絳唇·再和送錢公永》全文及鑒賞09-23
辛棄疾《醉花陰》鑒賞09-12
散文鑒賞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