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夏天的文章散文
夏天,整個城市像燒透了的磚窖,使人喘不過氣來。知了熱得不停地鳴叫道:“知了,知了!”狗熱得趴在樹蔭下,吐出那鮮紅的舌頭,不停地大口喘著粗氣;雞熱得耷拉著腦袋,有氣無力地走著。
夏天的文章散文:風吹過的夏天
2016年6月,夏。是一個傷感的季節,離別成了它的主旋律。
喜歡的那個她對小義說:“我們分手吧!”
愛情的離開讓小義失落了些日子,因為小義已經很努力的挽留了,最終卻是那么不盡如人意的離開,她居然說出這樣的理由:這只是一場愛情游戲,認真的人就輸了。
是的,小義認真了,所以輸得一塌糊涂。回想著那些美好時光,曾經一起在自習室里學習、一起參加校園社團活動、一起在田徑場散步、一起吃飯、逛街、看電影,等等……都那么的快樂,每天都開心著,為何最后她選擇離開?
哥們過來陪著去喝酒,小義二話不說點了3個小吃,拿著酒瓶就吹,攔都攔不住。哥們都勸道,說什么為了她何必如此、什么天涯何處無芳草、什么還有更好的,壓根沒有用,小義完全聽不進去。因為他們不懂什么叫曾經住在自己生命里的人,現在不見了!
小義那段日子里夜夜喝酒,香煙點了又滅,滅了又點,顯得如此墜落。哥們陪酒也陪了,該勸的也勸了,最后也沒有法子讓小義振作起來。
從此,再也不有什么值得留念的,他和她沒有了聯系。
時間如微風般劃過指尖,一聚一離別,一喜一傷悲,一日沒一日。
舊人說走便走,背影瀟灑,生怕稍一回首便化作了鹽柱,所以就算留戀,都不會再回頭;而這些舊物,在整個過程中見證了那么多的好時光,自己沒有行動力,全憑小義來決定它們的去留。回憶是病毒,附著在這些衣服上,小義若是不狠心把它們拋棄,稍不留神,那些病毒便滲進皮膚融入血液一路高奏凱歌直通大腦,大腦反應不過來,便會讓心跟著一起負擔,于是我整個人,便會再次陷入自憐自艾的死機狀態。
6月26日天空格外晴朗,窗外的陽光如烈火一般烤著小義的身子,熾熱的感覺讓小義無法沉睡。
“鈴鈴鈴……”電話響了,小義順著聲音摸索著手機。
“喂,哪位啊?”
“嗯,小義啊,我是媽媽啊,你好久沒有給媽媽打電話了,媽媽想你,就是想問問你最近忙嗎?”
小義聽到是媽媽打過來的電話,全身像通了電一樣,兩眼發光,起身倚靠著床旗。
“媽,我最近工作忙,忘記給您打電話了,有什么事情你就說吧!”
義媽媽帶著懇求的語氣說“小義,現在媽媽年紀也大了,在過兩年小義就快30歲了,人家都說男人30而立,你上次不是和媽媽說交了個女朋友嗎?什么時候帶回來給媽媽看看啊?就是想讓你早點結婚,媽媽也好抱孫子。”
可是小義卻不耐煩的道:“媽,你又來了,我都說了現在不急結婚,她也一樣,你要在這樣,以后我一個人回家好了。”
“小義,媽就是想看看未來兒媳長什么樣,給你參考參考,其實,媽媽在家里這邊也看中一位姑娘,人很賢惠,長得也清秀,你什么時候回來媽帶給你看看,小義過些天就是國慶了,你公司放幾天假期啊……”
電話那邊媽媽還在不停的嘮叨著,小義根本就聽不進:“媽,我知道了,我先工作咯,到時候在說吧!拜拜。”
媽媽還在嘮叨著:“到時候是什么時候啊?國慶回家嗎?”
“嘟嘟嘟……”小義把電話掛了,放在一邊。(其實小義知道媽媽的良苦用心,但是剛失戀的小義去哪里找個兒媳婦出來)
倚靠在床旗的小義看了看四周,200瓦的陽光可以把所有的事物照得發亮,只可惜房間都是酒瓶,煙頭之類的東西,又臟又亂,還散發著一股惡臭。
小義想著媽媽說的`那些話,內心開始翻滾著,就像黑暗中的那一絲光線,給了希望,給了動力,有一道聲音在呼喚沉睡中的小義。(就算是為了完成媽媽的愿望,我必須站起來。)
小義猛的站起來,穿上鞋子,開始打掃房間。
一切弄好后,沖進洗手間,冷水直接撒在身上,雖然寒冷,但是無法澆滅內心的火焰。
小義看著鏡子里的自己,胡須都長一把了,頭發長到遮眼,心里暗想:該起來了,一定要好好奮斗。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不管昨天發生了什么,不管昨天的自己有多難堪,有多無奈,有多苦澀,都過去了,不會再來,也無法更改。就讓昨天把所有的苦、所有的累、所有的痛遠遠地帶走吧,今天,我們要收拾心情,重新上路!從平淡的生活中咀嚼出充實與知足,從繁忙的工作中尋求到快樂與精彩。
夏天的文章散文:《依然虹影臥南煬》王文忠
江南一天的早晨,我們去訪問徐霞客的故居。汽車從江陰縣城出發,在通往無錫的公路上急駛,我的心也隨之在歷史的長河中奔馳……
——徐霞客,明萬歷十四年(公元1586年)生于沈塘河畔的南煬岐村,崇禎十四年(公遠1641年)卒于考察歸來。二十二歲踏上征途,五十六歲長眠病塌。三十四年間,他與長風為伍,云霧為伴,把祖國的浩瀚曠野,作為書房,將無數的山川河流,視為教材。一部《徐霞客游記》,是他用畢生心血、智慧和勇敢寫成的呵,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科學和文化遺產……
“嘎”的一聲,打斷了我的思緒,汽車在馬鎮停下了。我們徒步往南*岐村走去。
我們在白楊掩映的小路上行進著,驀然,林盡路朗,一座古老石橋,橫在粼粼綠波之上,橋椽上楷書石刻對聯:
曾有霞仙居北坨
依然虹影臥南煬
對聯雖只十四個字,卻把徐霞客幫居的風光和位置,人們對徐霞客的愛戴和懷念之情,說得一清二楚。
登橋北望,果然不錯,古老的南*岐村,蔥蘢綠樹,擁簇著重重灰瓦;團團榴火,裝點著垛垛粉墻。人們大概是取“虹影臥南”之意,把徐霞客紀念堂建在離橋不遠的河畔。據說這里當年是個河埠頭,徐霞客數次由此登船遠去,又數次在此棄舟歸來。
在具有民族風格的紀念堂院門前,并列著一對明代石獅,一塊大理石碑刻,鑲嵌門旁,刻寫著一九五七年八月三十日,江蘇省人民委員會確定徐霞客故居——晴山堂的石刻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字樣。
進得院門,又是一番風光。奇花異卉,五光十色,千姿百態,發出幽香。聽說是從徐霞客游歷過的山水間,收集而來。也許昔日徐霞客為研究它們熬過心血,或者辛勞之余,領略過它們的芬芳。
穿過花徑,便是高敞的石刻堂。堂內陳列著徐霞客塑像、《徐霞客游記》和有關徐霞客的其它文物。重要的是三面墻上,鑲嵌著七十六塊完好的晴山堂石刻。“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當廣轉分明。”據傳徐霞客三十五歲時,母親生了重病,病愈后,重蓋新房,在這樣的位置、這樣的時日落成,所以稱為晴山堂。
晴山堂石刻在文學和書法上,頗具價值。在八十五位文人墨客的九十四篇詩文中,有不少出自明代宋濂、倪瓚、董其昌、米萬鐘、文征明、黃道舟、高攀龍等名家之手。這些詩文不僅詳晝描繪了徐霞客的'家世及其活動,而且用“三奇”——奇人、奇文、奇跡概括了徐霞客的一生。
是的,徐霞客確是“奇人”。
他出身官宦人家,不應科舉,不入仁途,支“無它事,無它嗜,日遑遑游行天下名山”,熱衷于探索大自然的奧秘;他十九歲喪父,二十歲喪妻,不在家里奉養老母,哺育周歲孤子,卻走向千山萬水,進行地理考察;他在漫漫征途中,不乘車,不坐轎,絕少騎馬,腳穿布鞋,肩背行裝,但“遇有名勝之區,無不披奇扶奧,一山一水,亦必尋其源而探其脈”;在旅途中不求伴侶,不計征期,遇盜不懼,絕糧不悔,生病不悲傷,跌落深潭幾乎喪命也不灰心;他以清泉解渴為快,野果充饑為樂,以露宿山野,寄身草莽,點起松枝寫作,為別有風采。數十年風雨坎坷,使他“墨顴雪齒,身高六尺,形似估木”。但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不能肅客,惟置怪石于榻前,摩挲相對”。他是拿著從野個帶回的標本,離開人世的呵!
他是“奇人”,他的著作也是“奇文”。
《徐霞客游記》,本是部極富創造性的地理考察著作,但對當時的農業、手工業、交通運輸、名勝古跡的演變、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等各方面,都作了詳細的記載。同時用文藝的筆法,寫得引人入勝,恰似優美的散文,宛如動人詩篇,使一些頗有名望的作家,也望塵莫及。他描桂林山色,“諸峰倒插于中”,“如青蓮山水”;他繪陽朔晨景,“早起,曉月光流,奇峰合棹”,是“碧蓮玉筍世界”;他畫柳州群山,“石峰 數十,挺立成隊”;他在瑰麗的黃山頂端,凌空高吟:“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人們讀之,都譽為千古絕唱。這樣廣博深刻、生動優美的著作,不稱為“奇文”又如何評價呢?可惜的是二百余萬字的游記,大都散失,保存下來的僅數十萬字而已。
“奇人”所以寫出了“奇文”,主要是他在地理地質研究上,創造了“奇跡”。
在浙江,他考察雁宕湖,懸崖陡壁,前進無路,他揮動手中鐵棍,鑿石開道,寸寸開劈,直達湖濱;在湖南,他聽說茶陵山里的麻葉洞,鬧神鬧鬼,于是在三九隆科,脫去棉衣,掌著火把,鉆進很小的洞內,探清奧秘;在桂林七星崖,崖洞密布,他屢次深入洞內,逐穴踏勘,終于把巨大復雜的洞穴體系,考察得清清楚楚。由于他在西南地區,深入過一百多個洞穴,所以,研究巖溶地形,取得了豐碩成果,不僅在中國是首創,而且比歐洲學者愛士倍爾同類項目的研究,早一百余年。故中國地理學史,確認徐霞客是崇尚實學、探討自然的新學派的開拓者;世界地理學史,也不得不給篇章寫出他的貢獻。
繞過石刻堂,便是紀念堂的后院,院中安放著徐霞客的墓,墓前立著石碑,碑高八十厘米,寬僅一半,頂端橫刻著“十七世”三字,是徐氏家族第十七代的意思,是間直書“高士霞客徐公之墓”,為清初刻制。
紀念堂的隔壁,就是霞客小學。多少年業,老師們把徐霞客的故事,編成了鄉土教材;孩子們學習徐霞客,常作模擬旅行。這難道不正說明徐霞客精神在人們心里扎了根。“依然虹影臥南煬”,這七彩光華,橫在半空的虹影,不正是徐霞客的傲岸形象和獻身科學精神的英靈么!
【夏天的文章散文】相關文章:
處處有文章散文06-25
張愛玲散文《自己的文章》10-12
冰心的文章散文欣賞06-21
優秀散文:讀文章10-11
關于青春的文章散文06-27
散文夏天08-16
冰心寫母親的文章散文08-20
情感文章散文(精選19篇)07-30
生活散文隨筆文章09-03
要文章與要生活散文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