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母愛散文
母愛是燦爛的陽光,熾熱而光明。她能融化冰川、凈化心靈、蓬勃生機。她以博大的襟懷哺育生命、呵護萬物。
描寫母愛散文:母愛的分寸 四多四少
母愛是人類最純潔、最無私、最珍貴的情感,每一個孩子無不享受著母親給予的幸福和快樂。但是,母愛是有分寸、有尺度的,過多過少都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利影響。特別是在充滿激烈競爭的社會條件下,在強調個性發展和獨立人格的教育環境中,母愛與現實教育的要求是有矛盾的,與孩子追求自立的愿望也是有沖突的。
作為一個新時代的母親,只有正確把握母愛的分寸,才能化解這種矛盾與沖突。
一、多蓄于心底,少顯于形表
在現實生活中,不同性格的母親其母愛的表現方式是不一樣的。性格開朗者,往往表達的方式比較直接,有時不分場合,也不顧及孩子的心理狀態,使母愛的表達非常豪放與率直。性格內向的母親,一般表達的方式比較含蓄。不同文化層次的母親其母愛的表現方式也不一樣,會有樸素與精細的差別。不論何種情況,都是正常的,無可厚非。但如果把母愛蓄于心,藏于情,而盡量少顯于形,過于直,那就會使母愛達到一種更高的境界。所謂蓄,就是要加強修養。母愛是母親的天性,有與生俱來的因素,但后天的修養是使母愛至善至美的重要過程。這就要求每個母親加強學習,積極提高文化素質,不斷陶冶道德情操。一個具有良好文化素質和道德情操的母親,才會真正理解母愛的真諦,才會賦予母愛更完美的內容和表現方式。
二、多施于幼小,少給予青壯
在孩子不同年齡階段享受的母愛應該有所不同,這是母親要把握的分寸。對處于幼小時期的孩子,大致相當于上小學之前,應該施于更多的母愛。孩子從嗷嗷待哺到咿呀學語,再到蹣跚走步,處在弱小漸長的過程之中,缺乏基本的認知能力、抗御疾病和外來傷害的能力,猶如一顆小草非常脆弱,經不住任何風霜雪雨的摔打。這個時期的孩子特別需要母親的精心呵護,一絲母愛就如一泓清泉,會無聲地滋潤著孩子的成長,母親也會從孩子快樂的成長中獲得精神愉悅和滿足。但孩子到了青壯年以后,就應該盡量減少母愛。這時他們已經有了自己人生觀和世界觀,有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自己也要承擔做父母的義務和責任了,如果母親總是覺得他們沒有長大,仍然無微不至的關照和喋喋不休的嘮叨,那只能適得其反,使母愛失去應有的價值和意義。
三、多滲于行為,少掛于口頭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唐代詩人孟郊的《游子吟》,全詩的字里行間都飽含著母愛,感情誠摯深切。我們不難發現,這首詩通過慈母飛針走線密密縫的動作形象,讓讀者強烈感受到母愛的厚重與真摯,具有無愛勝有愛的滲透力和感染力。我們從中得到的啟示是,母親應該把母愛滲透在自己的行為中,而不是放在口頭上。一是要滲透在勤勞奉獻上。母親在一個家庭總是處于樞紐位置,要調整上下左右的關系,安排好全家的衣食住行,特別是要處理好孩子生活學習方面的事情,這都是默默無聞的奉獻,也正是通過奉獻播撒母愛。二是要滲透在生活的細節上。生活細節關系孩子的喜怒哀樂,也關系孩子生活、學習、健康的狀態,處理孩子生活細節的能力最能表現出一個母親的生活經驗,也能反映出對孩子的關愛程度。因此,要善于把母愛寓于孩子的生活細節之中。作為母親,要盡量減少那種口頭式的母愛。現實生活中,有的母親對孩子動不動就什么“我的乖乖”、“嬌嬌寶寶”,這并沒有什么不好,但過多過濫,會助長孩子任性、嬌氣等一些不良習性的產生。
四、多注于失敗,少添于成功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成功與失敗的事,遇到快樂與痛苦的事。母親應該怎么對待呢?著名作家鄭振鐸曾說:“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這已作出了明確的回答。事實也是這樣,孩子在失敗、痛苦的時候,最需要關懷,最需要母愛。比如,當孩子考試沒考好的時候,母親的一個吻,一個微笑,一個擁抱,就會使孩子感到溫馨,減輕精神壓力,從而受到激勵和鞭策,其教育的效果遠比打罵要好。再如,孩子在事業上不成功,或者創業失敗,總會造成財物的損失與身心的傷害。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更需要母愛的撫慰。如果母親適時給予鼓勵和安慰,會使孩子盡快從失敗的陰影中擺脫出來,從而振作精神,努力奮發,可能取得新的'成功。如果過于責備,或者沒完沒了的嘮叨,會加重孩子的失落感,可能導致他們對生活、對人生失去信心,甚至破罐子破摔,這樣會毀了他們的一生。那么,在孩子成功的時候,快樂的時候,母親有必要指出他們的不足,提出嚴格要求,防止他們驕傲自滿。成功時就是歡笑和獎勵,失敗時就是棍棒加打罵,這是每個母親要特別注意避免的問題。
母親是偉大的,但只有掌握母愛分寸的母親才是成功的母親,愿天下的母親都成為偉大而又成功的母親。
描寫母愛散文:《母愛如水》
母愛如水,給我濃濃的柔情,使我常常陶醉在母愛的長河里;母愛如水,有時平靜的流動,有時又急速前進。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有多少名人偉人曾歌頌過它,雖然母愛在我們的心里很平凡,但是如果,沒有它,我們就像一株野草,不懂得什么是最偉大的愛。我愛我的媽媽,像水一般流動在我的心間。
當我失意,雙眼迷離的時候是那擁有萬丈柔情的媽媽開導了我,為我在人生路上找到一個指向標,指引我前進。又重新使我的眼神充滿自信。然后媽媽又化成了一條河,靜靜的流動著。
母愛如水,用她的無休無止培養了我的耐性,使我像她一樣,用有自己的目標,像媽媽一樣,對事事都要求的成功,使我對任何人、任何事都有極高的耐性。
當我做錯事,母愛的長河因為生氣而速度加快,這時的我好傷心,真不應該那樣做,我后悔,我悔恨。我有回頭把那件事重新做一遍,直到我做對為止,這時我看到母親河變得澄澈透明,我也露出了愉快的笑臉。
在我寂寞的時候,一個人坐在母親河的岸邊,和她談心。而每次聊天以后,我除了舒心外,還有不一樣的收獲———做人的道理。所以我會很愉快的做我將要做的事,忘卻了剛才的寂寞。繼續笑對人生。
當我在學業上取得成功的時候,聽,媽媽在默默的為我在心里為我鼓掌。在鼓勵著我繼續成功。
母愛如水,纏綿流過,鼓舞著我,開導著我,引我走向光明。
描寫母愛散文:母親的菜園
(記憶是一條長長的河,流走的只是時間,留下的卻是永遠的美好。)
離開家已經整十年了,到現在還是會經常想起母親的菜園,想起那個最美最美的村莊里那個最勤勞,最善良的母親。我的童年時光仿佛永遠扎根在了那里。
那時候,每家都有自己的菜園地,但是就屬母親的菜種的最好。每次別人夸起她的時候,她就會說是因為我們家的地地理位置好。因為那塊兒地澆水是最方便的,所以母親便把它種了菜,而且一發不可收拾。漸漸的菜的種類也多了起來。從那以后我們家從沒斷過青菜吃,因為當時家里還是比較拮據的。就算是碰到趕集的時候,也只是買一點菜。從母親種菜以后,無論春夏秋冬情況都有了改觀。
母親像照顧小孩子一樣細心打理著她的菜園,每天都去澆水,慢慢變成了習慣。我知道那時的母親是最快樂的,從她的眼神里我看到另外一種滿足。春夏秋冬她收獲著每一個季節。
那時的我最快樂的一件事就是放學后或者是周六周日的時候跑到母親的菜園,在我的眼里那是我另一個天堂。我喜歡守在母親的身邊看她撫摸著她的孩子們。西紅柿都紅了,黃瓜也都長大了,辣椒也都朝向天空,到處都充滿了生機和希望。滿眼都是綠色*,希望充滿了我和母親的眼睛,滿滿的。
母親的菜是種的最好的,每次她種的菜端上飯桌的時候,我都會看到她的臉上洋溢著的幸福。
那時街坊鄰居誰要是走到我們家菜園地,母親都會張口去問他們家種了什么菜,沒有種的她就會給他們摘上一些,讓他們捎回家去。母親說反正也吃不了,不如給他們拿去吃一些,省的再花錢去買。
我也經常偷著跑去菜園去摘西紅柿和黃瓜吃,所以一開始她都很納悶,為什么地里的西紅柿老是沒有紅的,黃瓜為什么還是沒有長大。我的調皮自然母親是最清楚的,她一次也沒有說過我,只是笑著說我是個小讒貓,還說其實她都是為了我們,而我又何嘗不知道呢?
母親種的菜自然是吃不了,后來母親便把她的菜拿到集上去賣,因為她的菜賣的是最便宜的,所以賣的最好。她自然是心里很高興,笑的跟個小孩子似的。在她的心里,那些錢可以貼補家用,還可以為她的孩子們買很多東西。所以她很滿足也很充實。
每個人都向往美好的事情,而那時的我卻最向往母親的菜園,我喜歡到那里去體會那種自然,那種愜意。
菜園地是屬于母親的一塊天空,那是屬于她自己的土壤,在那里有她的希望,她收獲著,所以滿足著,于是幸福著。
后來那塊地被旅游開發商買了去,記得當時母親的心情有些失落,她是很想保留那塊地,可是沒有辦法。
現在母親也有種菜,但卻沒有原來那樣,只是簡單的種了點像白菜,菠菜之類的。身體也不像從前那樣結實,我也不在她的身邊了。但是她說,她所收獲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和弟弟,她想把所有的希望都送給我們。
那也許是我這一生中吃過的最好的菜,因為那里面摻雜著母親的無限愛意。還因為那讓我的童年多了一份樂趣。
有很多次都跟母親提起以前她種菜的事,一提到那些她還是會興高采烈的跟我講起她的那些菜,講起那時的我是多么調皮,有好多次讓她摘不到西紅柿。我和母親一起笑著,仿佛記憶把我們娘倆一起拉回到了那個時候,那個充滿收獲和希望的季節。
暖暖的陽光照著我們,照著那一畦一畦的菜。西紅柿又紅了,黃瓜開著嫩黃的花……
我突然間明白,我所懷念的不是母親的菜園地,而是與母親在一起待的那段時光。
現在的我每天都在收獲著,一如母親那樣,播種每一粒種子,用心去澆灌,用收獲去傾注,給每一個你愛的人!
【描寫母愛散文】相關文章:
閃光的母愛散文10-06
描寫母愛詩歌07-05
描寫母愛的好句08-14
描寫風的散文08-29
描寫鄉村的散文09-22
季羨林散文描寫摘抄11-04
關于母愛的散文550字12-03
描寫母愛的優美句子01-17
描寫母愛排比句12-26
描寫春天的精選散文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