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西部建設者的散文

時間:2024-10-30 07:37:54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描寫西部建設者的散文

  從西部地區“十大工程”,到青藏鐵路的開工建設;從西氣東輸,到西電東送工程的穩步實施;從西部地區大規模的機場建設,到鐵路、公路建設的全面啟動;從大規模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到大面積的退耕還林還草試點。西部大開發——這一跨世紀的偉大工程,正在廣大西部地區扎扎實實地推進。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描寫西部建設者的散文,一起來看一下吧。

描寫西部建設者的散文

  描寫西部建設者的散文篇一

  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從事各行各業,濱海新區這片希望的土地,是他們揮灑青春熱血、施展聰明才智,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

  甘于吃苦,樂于奉獻、敢為人先,是這些優秀建設者的品質,他們匯聚成一股建功立業的巨流,讓宏圖化為美景,讓希望成為現實。 他們也許僅僅是星星之火,點燃起希望的火炬讓精神相傳。他們也許只是一枚小小的音符,在兩區建設者們共同譜寫的恢宏樂章中發出動聽的聲音。 他們也許僅僅是一片葉子、一朵花兒,在春的催動下,讓新區處處都溢滿芳香與綠色希望。 他們也許僅僅是一塊石子,集腋成裘,積沙成堆,眾志成城,一雙雙大手托起了堅不可摧的棟梁。

  他們就在我們身邊,他們是普通的勞動者,職工群體的典范,新區建設者的脊梁。 霓虹燈下、小區門口流動著站崗巡邏的公安武警、保安人員,他們用“保一方平安”的信念證明:無論在什么時代,他們永遠是百姓平安的守護者。

  流水線上、電腦桌前匯聚著一個個生產能手、能工巧匠,無數次的失敗與成功,在創新的功勞簿上寫下知識型員工的誓言:我們是新時代的“弄潮兒”。 腳手架上的攀援、十字街頭的穿梭、污水井口的忙碌、丈尺臺前的'教誨、談判桌上的交鋒……處處都是建設者們的戰場。他們用開拓的足跡踏碎荒涼,用智慧的光芒照亮前方,使這里成為點石成金的沃土,收割夢想的天堂。

  看! 他們來了!百折不撓,再現精衛填海壯舉,為企業贏得利潤。 他們來了!迎難而上,勇創愚公移山奇跡,為區域增加力量。

  他們來了!自強不息,敢譜夸父追日新篇,為百姓送去安寧。

  他們來了!開拓、開放,勵精圖大業,求新、求實,眾志建新城。 他們的身上,銘刻著這樣一個振奮人心的事實: 開放的方舟已揚帆遠航,濱海新區大有希望!

  描寫西部建設者的散文篇二

  說來令人難以置信,在陜西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這項“世界級”工程的領軍人物中,最年輕的指揮長才33歲,最年輕的總工程師才28歲。為了隧道早日建成,有3對領了結婚證的新人一再推遲婚禮,有位28歲職工4年沒有和妻子、兒子見過一次面,有的職工12年沒有逛過西安

  指揮長累得天天掛吊針,年僅33歲就承擔了“世界級”工程施工的指揮長他正躺在床上掛吊針,除了一臉的疲憊,這位被稱為“少帥”的領軍人物,看上去與常人無異,少帥每天工作16小時以上,沒有休過一個雙休日、節假日,勞累過度,瘦了10多斤。前期施工,隧道里供氧不足,空氣污濁,司軍平每天在隧道里要工作10多個小時,患上了眩暈癥。每天要打一瓶吊針。所有人員每天都要在洞里奮戰12小時以上,經常飯剛吃了幾口,來了任務,放下飯碗就上陣。 粟家二兄弟 四年沒回家

  在終南山下,有一對“黨員二兄弟”一直奮戰在“第一隧”一線。哥哥粟政榮,35歲,退伍軍人,依維克汽車司機;弟弟粟政洪31歲,也是退伍軍人,管道工。他們都是共產黨員,大家親切地稱他們“黨員二兄弟”。

  中鐵一局五公司家屬院在寶雞。“黨員二兄弟”的父母親都在寶雞。哥哥上了工地,妻子和女兒都留在了寶雞。終南山離寶雞不是很遠,雖然開車,粟政榮與妻子和女兒平均3個月才能見上一次面,每次見面相聚的時間也僅僅是一個夜晚,都是借回寶雞給單位辦事在家里小住一個晚上。兄弟倆4個春節都是在工地度過。

  最令記者震撼的是,弟弟粟政洪,2002年6月在兒子滿月時,妻子帶著孩子到南方打工,直至2006年6月時,他們一家人才首次團聚。4年中,政洪每天給妻子打一次電話,夫妻倆靠電話維系感情。4年中,政洪每天給兒子打一次電話,給兒子說說話,最讓政洪難受的是,兒子有很多次在電話里叫爸爸請假,爸爸不答應兒子,兒子不理爸爸。最讓政洪難受的是,4年后再見兒子,頭一天,兒子面對這個陌生的爸爸,一聲“爸爸”也叫不出口。

  有一個細節令人難忘,政洪的窗頭有一個卡通娃娃形象的鬧鐘,采訪中他始終撫摸著這個“娃娃”。哥哥說,這是弟弟特意請人進城給買的,在妻子與兒子離開工地以后。

  哥哥說,隧道通車后,他最想說的話是:媳婦,老公回來了!媽媽,兒子回來了!女兒,爸爸回來了!

  弟弟說,他最想說的話是:俊俊(粟政洪的兒子)爸爸摟你睡覺;媽媽,讓兒子給你捶捶背;最想做的.事是把媳婦接來坐車過一次隧道,體驗一下這個“世界第一”的工程。

  新人領了證 難圓婚禮夢

  從秦嶺1號鐵路隧道建設,到“天下公路第一隧”建設,中鐵一局在終南山下駐守了14年。14年中,許多職工為了這些重大工程建設,一再推遲婚期。在這次大會戰中,就有3對新人領了結婚證,至今未能舉行婚禮。

  李雪峰家在農村。父母督促小伙子結婚。婚禮原本安排在2006年“五一”舉行。其愛人李旭一在工地工程部工作。領導班子安排司機幫他們選購了新婚用品。但由于“五一”公司下達了“大干100天”的動員令,兩人主動推遲了婚禮。李雪峰與李旭一從戀愛到領證,至今已經3年多,小伙子至今沒有見過岳父岳母的面。

  27歲的姑娘田晶娟原在中鐵一局四公司工作。她在大學里與同學陳剛戀愛。小田和陳剛在雙方父母督促下,領了結婚證,準備舉行婚禮。工地天天在“搶工”,舉行婚禮的日期一直定不下來。小田的外婆急了,對小田說:“婆求你了,婆把你叫婆都行,只要你回來讓鄉

  親們把喜酒喝了!”小田的外婆已經86歲高齡,老人幾次要來工地“跪求”領導準假,搞得全家人都為老人操心。

  在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工地,還有一對有情人也領了結婚證,卻一再推遲婚期。他們是工程部部長馬俊峰和長安姑娘劉慧妮。 多少艱險路 多少感人事

  在秦嶺終南山隧道采訪的4天4夜里,是記者最難忘的一次艱苦采訪。秦嶺山區的氣溫比西安城里的氣溫平均要低3到5度,最低時要低9度,采訪中,這里到處是一片冰天雪地的寒冷景象。不小心摸到了鐵家伙,手就被沾在上面。與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由于地熱現象,隧道里平均氣溫在28度到38度。中鐵一局首家進入施工,在建設“第一實驗段”時,洞里的氣溫最高時達51度。

  記者無法想象這是怎樣的一個“極限工作溫度”,恐怕只能用“火山溫度”來比喻。“第一隧”的建設者,即便是在大冬天里,也要光著身子在里面打眼放炮、

  裝車運料。

  而他們平均的工資僅僅1800元。這是怎樣的一種精神境界?這是多么感天地、泣鬼神的博大胸懷!

  記者在工地采訪,受到的是“貴賓”待遇。有4點讓記者難忘:這里買不到牙膏牙刷。在這里要解決方便問題得下樓穿過一個院子,下段小坡,到一個公共旱廁去解決。

  有一天早上,突然“搶工”,早飯先讓工人吃,到記者吃飯時,4個大男人,只剩下3個小饅頭。工地的艱苦狀況可想而知。記者在采訪工嫂戴麗時,請她說出自己在“天下第一隧”通車后的三個心愿。戴麗說:“第一是見兒子。第二是見兒子。第三還是見兒子!” 這是怎樣的生存狀態?從干部到職工,記者沒有聽到任何的怨言。對于這里“苦不苦”的問話,十有八九的人都說“習慣了,這里就這條件”。這是多么樸實,而又多么偉大的回答!

【描寫西部建設者的散文】相關文章:

西部放歌散文09-22

西部小鎮點滴散文10-14

抒情散文:暢想西部11-27

西部短笛的散文詩09-23

神奇的西部在召喚抒情散文11-28

描寫西部風光的古詩07-20

描寫西部景物的詩句120句07-25

描寫母愛的散文07-16

描寫桃花散文08-27

描寫家鄉的散文08-02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午夜成人亚洲理论片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综合久久五月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作爱视频 |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 亚洲色大成网\站久久久 | 亚洲天天做夜夜做天天欢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