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花正緋紅人亦年少-散文
這篇文章,原本的標題我是想寫作《冬天的靜寂》只是這樣寫又不免讓人覺得,傷逝于那已經如寒風退卻的冬季,又正值萬物復蘇的時節,字里行間實在不應該出現一些陰霾隱約中透露著淡淡傷感的文字,雖然在校園里還未曾看到哪怕僅僅只是野花含苞待放的骨朵,卻也能嗅到泥土中那彌漫在大氣中屬于春天所特有的清香。淡淡的,隱約的,悄然來臨。
時節正是剛過了雨水,還未到驚蟄,或許此時江南的天空已是煙雨蒙蒙了,只是我沒有這樣的閑憩時光,可以體味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風化雨。北方的此時或早或晚還有微微的寒,卻已經如邁入暮年的老人,只有彌留之際的回光返照。既然一個四季的輪回即將結束,當然不能以頹廢靜寂的心情去為這已經逝去的輪回做最后的解喻。
每天比起過去雖然有了些許的改變,但卻是無足輕重的,依舊有些頹廢的慵懶。決定了的事情卻不能很好的被執行,或許這就是天才與平常人的區別吧。而我不是天才,只是這世界中微不足道的一個吧。最近的幾天,我的潛意識中總是浮現出這樣的話,我為何來到這個世界,我又能給這個塵世帶來什么改變,我的消逝誰會在乎,誰會流淚挽留——不過寥寥的幾個人罷了,其他人之于我,也正如我之于他們,過客而已,如揚起的灰塵,或許會一時迷住我的眼,但終歸有塵埃落定的那一天。我如廣袤沙漠中的一粒沙塵,如浩瀚海洋中的一滴水,存在或者消失對于這塵世不能蕩起一絲的波瀾。
或許因為我們成長的年代,改變的太快,讓我們來不及跟隨昨天,今天亦已經與昨天不再相同,我們在留戀中適應今天而又追憶昨天。即便我們僅僅只是花開的年歲,卻已經學會了自我的滄桑。我們不是白頭翁,我們在青春飛揚的日子里卻也體會了時代的變革,信仰的缺失,文化的庸俗,后工業時代的冷漠與金錢至上的價值觀,在我們成長的年代中亦步亦趨。被動的接受卻依舊得不到太多的諒解。
對于信仰的缺失,這不僅僅是某一代人所應該承受的。這個哲學上亦顯得宏大和厚重的命題,又怎么僅僅只是一代人造成的呢。德國現代精神的構建歷經了叔本華,康德,尼采,萊布尼茨,黑格爾···等眾多的哲學大師的構建,而反觀我們,在新文化運動中隨著封建體系最后的崩潰,西方現代民主意識的雛形還未在這片土地上成為一種體系便已經被另一種體系所徹底的推翻,當處于蒙昧人民有了些許的光亮后,變被這看似光鮮的外衣所迷惑——于是有了神!只是神的存在最終如云煙般暮靄沉沉,在所有的激情、信念與人性的盡情揮灑后,神脫去了華麗的外衣,終究只是一個人。于是我們的信仰崩潰了,崩潰的還有我們追求信仰理性的本能。歷史總是在未成為歷史之前被有所掩蓋,正如我們看不清現在。
這本不是一篇談論信仰的文章,這只是一篇關于青春,關于屬于一些讀得懂的人,些許微薄的言語。
這篇文字讀起來似乎并不順暢,這是應該的,因為這本不是一天寫完的,而是隔了半月有余,開篇時的情感已經不可知,但向來不喜歡半途而廢,當然僅僅指的是寫文章,至于其它的事,半途而廢的還少么?
雖然天氣偶爾會微微的寒,但是冬天大抵已經過去了,好像這個冬天特別的漫長,至少在我的記憶中是這樣,但是終究還是過去了,所以時間的快慢只是一種感覺,逝去的如流水如飛梭,而正在流逝的,比如我在敲鍵盤的現在,和你看我這篇毫無邏輯與語法,并且病句連篇,又毫無思想覺悟的文字的此時此刻。時間過得并不怎么快。當然當你沉迷在游戲,情人,以及一切讓你開心的事中,這時間亦在飛逝。想要時間過得慢,請去考研。本文到此為止,當然最后,要對所有考研的朋友,同窗,校友,以及同齡人,考研路上你不是最難受的因為還有千千萬萬個他。
花正緋紅開,人亦年少時,莫待花已落,白首空悲遲!
【花正緋紅人亦年少-散文】相關文章:
亦真亦幻,如夢如煙散文09-04
幽夢年少散文07-05
此間年少散文10-28
寄年少散文06-10
明月亦人生的經典散文08-04
亦師亦友的散文06-17
路亦妻的經典散文11-10
關于人生亦苦的散文10-27
如兄亦如父散文05-27
藍領麗人亦瀟灑散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