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清明節散文《祭母文》(精選11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散文吧?散文分為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相信很多人都覺得散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散文《祭母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清明節散文《祭母文》 篇1
嗚呼哀哉,兒母竟辭人世。一棺永閉,一堆土埋。養兒等倍賞辛勞,未享片時之福,空操一輩之神。白天拿鋤替父一身泥,晚上攜兒帶女娘自然。搞集體支持兒父工作,耕牛操耙,月落星稀下地耕耘。
兒母在舊社會,出身貧苦家庭。幼年死娘,跟隨爹奶。為了生活,兒母七歲就替地主當過個傭人,端茶送水,繡花謀生。怎奈人小灶高,只好椅凳增身,洗碗抹灶,為的是混飯謀生。殊不知苦熬了兒的娘親!十歲時,年幼的雙肩開始當家做主,操持家務,租種地主佃田,自己落得谷頭谷腳,生活真夠辛苦。兒母三歲就失去母愛,兒的外公因失去生活伴侶致疾纏病,兒母姊妹三人,依仗祖父祖母撫養成人。兒母無兄少弟,因而招贅吳門,五零年間,兒父響應祖國號召,報名參軍,操家重擔自然落在兒母肩上。兒母艱難料理姨輩出嫁,傾心安葬三位兩輩老人入土為安。
白蓮水庫建成,住宅幾經遷徙,最終定居栗林。后兒父任職于村,秉性忠誠,一心為公,家事少問。家務重擔自然落在兒母身上。撫養兒輩六女二男入學求知直至操辦兒輩婚嫁。在那年代,家大口闊之至真夠苦壞兒的娘親!野菜酸湯,糠頭米細,兒母領著一家老小,艱難度日。兒母堅強重負,唯恐餓壞兒輩心腸!人說黃連黃柏苦,可兒母比黃連黃柏更苦!苦命的娘親,您老為兒輩付出艱辛,其價值實在令人無法估量。這叫兒輩如何圖報您的養肓之恩?嗚呼痛哉,兒母秉性善良,謙恭淑慎,勤勞苦做,克儉克勤,不舍吃不舍穿針頭削鐵,不怕苦不怕累沙里淘金!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艱難困苦娘受盡,幾十年如一日的娘您總是待人以誠,和里睦鄰,遵老愛幼,譽滿鄉村。
值茲政順人和,國強家盛之際,真可謂苦去甜來,形勢宜人。唯愿兒母長相廝守,飽享晚年天倫。哪料到近年來兒母病痛纏身。兒想替娘受病卻無能!縱使千金散盡,難買娘的壽庚!真個是病入膏盲無藥可尋。兒母輾轉掙扎,痛不欲生,于中秋月圓之次日撒手人寰痛煞兒心!論歲數,兒母壽值古稀又八,論境遇,兒母不應就此辭塵。嗚呼痛哉,正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存。
嗚呼痛哉,問兒母您最疼痛的'骨肉親生您怎忍心撒手不問?問兒母您最關愛的女婿外孫您怎忍心舍得離分?問兒母您平時最愛人情,今日里眾親鄰前來為您送行,怎不見您向眾親鄰道謝填情?問兒母您平時最愛熱鬧,今日里怎聽不見您的笑語歡聲?千支筆萬張紙寫不盡兒等的悲情,千聲啼萬聲哭,哭不回兒的娘親!
兒母養兒勤勞,恩深似海,兒怎報兒對娘的深深愧疚孝未盡,望兒母寬恕兒輩無能留娘細品天年,再望兒母在天之靈保佑兒父百病不生身心康泰,庇佑兒輩家家人安物富,謀望從心!愿兒母一路走好,含笑九泉,永安穴穸!嗚呼痛哉,伏惟尚饗!
清明節散文《祭母文》 篇2
窗外寒風瑟瑟,屋內心雨滂沱,公元1971年12月12日,農歷十一月初七凌晨3點50分,我親愛的母親仙逝,享72壽齡。我以為我是很淡然的人,我以為我能看開生死,然而看到病床上的母親,淚水不止一次潸然而下,我以為母親這次還會像原來一樣在那一天突然醒來,然而面對癥狀一點點惡化的母親,所有的挽留都已沒有意義,大限將至,我們的無助無奈,醫生的.無可奈何,人間此景最悲。母親是個樂觀堅強聰明正直的人,在貧窮的歲月里,她相信日子會好,我自小體弱多病,是她一直鼓勵我,升學之路幾經坎坷,沒有母親就沒有我的今天。不能想,這一去,就是永別。
母親,女兒為你點燃香燭,天堂有梯,一路走好。
往事歷歷,一閉目,您的顏容如生在眼底。
母親,你一定再告訴我,不要哭,您在這一生已經圓滿,然而,母親,您可知道女兒再傷心,也在難報生養之恩。
母親,當我們把彌留中的您放到床上,完成您不外喪的心愿,父親就躺在里側,你們相伴幾十年,也許幾十年由于不善表達,他都沒有說過愛你,我知道他只是不說而已,您的呼吸比在醫院很平穩,很像睡著了,就是比平時鼾聲大些而已。這時,我們才顧上父親,他的體溫39。7度,已經腹瀉了一天一夜,其實哥哥姐姐早已囑咐他去看醫生,他就是不去,說活著再無意義。這些說給您,是因為您在高度昏迷中已經看不見了。
清明節散文《祭母文》 篇3
嗚呼!
中秋月圓,我戶獨缺。痛哉吾母,竟歸天國。緬懷遺容,肝腸斷裂。捫心自問,有愧子責。再會無期,銜哀至極。追溯恩情,未報萬一。慈母生前,階級牽連。少失怙恃,苦不堪言。娘家恩華,一門書香。厚德崇仁,柔中帶剛。于歸我父,艱苦創業。相夫教子,自強不息。遵老愛幼,和顏悅色。恬退隱忍,睦鄰和戚。持家節儉,量入為出。孝敬公婆,從未逾越。兒女七個,養育勉力。含辛茹苦,勞累連日。體弱身小,常賣苦力。家庭教育,強調自立。男婚女嫁,安排妥貼。古稀過五,兒孫繞膝。本享余福,期壽百年。皇天
不憫,詎料染疾。抗爭病患,夫妻相惜。多方求醫,佗鵲乏術。寸草春暉,反哺情熾。可恨無常,母愛頓失。慈德浩蕩,母儀堪式。為人如斯,堪稱表率。而今萱萎,幽明兩隔。無以報答,空留悲切。遵俗堂祭,滿門號泣。慈容夢縈,相思無極。唯求母魂,九泉安息。魂其有靈,佑兒勝昔。靈其有知,佐我家業,安順昌盛,綿綿瓜迭,地靈人杰!
哀哉!
母親享年75歲,《祭母文》的正文四言一句,經我斟酌刪改后恰好75句,這是冥冥中的巧合,還是上蒼的有意安排?砌墳墓的磚頭購買了600塊,磚廠老板多加了一塊。16位金剛砌墓基墓碑不多不少正好用了600塊磚。哭靈時,我看見多出一塊丟在墳堆一側。這也算是一個巧合。從火葬場出來,靈車剛駛出后院,捧著母親的骨灰,我悲慟欲絕。在這與柏油馬路連接的一小段黃泥山路上,兩邊是雜生的茂密蓁莽,居然出現一前一后一對喜鵲,在靈車前低飛。我情不自禁地喃喃念道:“一只喜鵲,兩只喜鵲。喜鵲在引導母親升入天堂。”生不后悔。
母親,靈前是孩子們和鄉親們送來的紙錢,十幾年前,您一個只是上過幾天學的'農村婦女作為村民代表,一級級上訪,幾年努力,終于給鄉親們爭來應有的權利,讓工廠的占地款回到村民手中,他們一定記得。
母親,讓我再看一眼您如生的面容,下一世還做您的女兒,您還做我的娘。
母親,二里黃土路,女兒送你最后一程。
母親,女兒有千言萬語,臨筆竟無語凝噎。
母親,如果女兒今夜能寐,一定在夢中等您。
強痛之下語無倫次,所有悲傷都是形式,放在心里才是永恒。守在母親最后的日子,最后一次手指撫摸母親的頭發,觸摸冰冷僵硬的手指,一次次哭倒塵埃。天陰雪降,天地同悲······
清明節散文《祭母文》 篇4
我的母親是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她老人家生于1929年2月14日,病逝于2008年6月3日,享年80歲。
今夜,她的不肖子孫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在這里設壇布儀為她老人家送行。首先要向各位父老鄉親說聲對不起,由于本人無德無能,以前也沒有給大家幫過啥忙,只所以大家能來,都是父母積德行善的結果。這一點也可從眾多吊唁者的悲傷表情和眼淚中得到驗證。對此,我代表我們全家表示衷心地感謝!(深鞠躬。)
當母親來到我們李家時,爺爺已經去世。她老人家和父親一起,既要孝敬雙目失明的婆婆,又要養育我們姊妹3人。她老人家孝敬雙目失明的婆婆20多年,從未高聲呵斥過一聲。她從未抱怨過兒子的丑陋和無知,再不聽話沒有罵過,再調皮沒有打過。記得我九歲時,不小心從樹上掉下來,為了把我背到鄰村的醫院去救治,45度、1000米長的高坡,我不知道她是如何爬上去的?她總能把粗米淡飯做得香甜可口,總能把土布家衣縫制得合身得體。她和父親一起,總能把并不富裕的家庭打點得溫馨明媚。再好的酒菜香不過媽媽的家常便飯,再好的時尚服裝,暖不過媽媽縫制的布衫布褲。啊,媽呀,我們再也享受不到您老人家做的家常便飯了,再也穿不上您老人家縫的`土布家衣了。您還能睜開眼睛看上我們一眼嗎?
兩年后,外婆因病去世,當時大姨母10歲,舅父年僅兩歲。母親除了勸慰外爺外,還要照看她的弟妹。母親用勤勞和智慧,使兩個具有相似命運但不大完整的家庭再也沒有發生類似的悲劇,其間的艱辛一言難盡。嘲笑和挖苦,白眼和歧視,還有數不清的縫縫補補和洗洗涮涮。
我的母親是一位勤勞的母親,生產隊的土地里有她耕作的汗水。我曾親眼看到她老人家在務棉花時昏到在地里,這塊地即將成為她永久的長眠之地。我的母親是一位善良的母親,她以鄰為友,與人為善。無論老人、娃娃,她都以誠相待、和睦相處。溫順、善良、恭敬、節儉、忍讓,這些中華婦女的傳統美德都在她老人家的身上得到了體現。她寧肯自己吃虧,也要把方便留給別人。
我的母親是一位圣潔的母親,一般母親只要躺下,就可以方便地把自己的奶水送到孩兒的嘴里。可我的母親每天晚上要起來無數次,她不能躺下,只能是站著、坐著,甚至是跪著,才能把乳汁送進我和妹妹的口中。我的母親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她以助人為樂,以幫人為榮。當別人遭遇不幸時,她總能好心勸慰,盡力幫濟。從媽媽身上我得到的愛最多,其次是妹妹,最后是姐姐。這種依靠大愛撐起的母愛,遠遠超越了依靠血緣關系所建立的傳統母愛,這種大愛令我和妹妹將永世難忘。媽,如果您老人家愿意,我們下一輩子還想當您的兒女。
我的母親是一位堅強的母親。從89年7月患病至今,她老人家表現得異常地堅毅和剛強,她沒有叫過疼,也沒有向我們提出什么要求。飯可口了多吃點,不可口了少吃點,從未對兒女兒媳有過責難。媽,兒子和女婿再也不能給您端茶喂飯了,兒媳和女兒再也不能給您穿衣捶背了。您老人家一路走好,今夜我們給您送行了。語言表達不盡兒女的思母之情,眼淚、悲痛,照樣衷腸難訴。
在我母親生病其間,舅父舅母和二姨母等眾多親戚,經常看望和安慰她老人家,有效減輕了她老人家的病痛。在我母親生病其間,曾經有6位保姆先后照看過她老人家,她們為我母親穿衣喂飯,接屎擦尿,替我們感恩盡孝。對此,我代表我們全家,對所有的親朋好友和這6位保姆表示衷心地感謝!
母親,請放心,晚輩今后一定會繼續照顧好年邁的老父親,讓他老人家不會因為失去您而感到孤獨、寂寞和傷心。媽,您老人家安息吧!我們雖然無法挽留您的生命,但我們一定會努力爭取繼承您老人家身上的傳統美德,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把您的愛永遠傳遞下去。
清明節散文《祭母文》 篇5
又是一個清明,這是我們為母親祭拜的第六個淸明。站在母親的墳前,淚水不停地滑落一一心很痛。
母親生前,每一到淸明,母親總是為去世的祖輩們忙乎著祭拜用品,先用簍筐裝好再用扁擔挑著去祭拜。兒時的我們總跟在母親的身后頑皮地嬉鬧著。那時的清明對于我們來說僅僅是緬懷先輩也是個能讓我們在田園里開心玩耍的日子,而如今清明卻已成為了一種無法釋懷的痛。
記得在讀師范的時候,教我們的.文選老師給我們讀了一首余光中的《鄉愁》,那時的我因?為母親的健在,也就沒有深切的領會詩中那沉甸甸的“愁”。如今母親走了,余光中的那段詩句才感悟心中。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冰冷冷的石堆把我和母親相隔,再也找不回昔日的音容相貌。心很痛,只因為母親過早的離開了我們。今曰又已是淸明,唯有買些母親生前喜歡用的東西祭拜她——但愿母親能收到我們為她準備的祭品也但愿我那可親的母親在那邊過得好,過得無病無痛快樂無憂的日子。
清明節散文《祭母文》 篇6
明天是清明節,今天我們回來看您了。
今天的天氣也很好,陽光明媚,聞著田地里的泥土氣息,看著田野里泛綠的小草,野菜,還有那開的叫不上名的小花,感覺很美很愜意!只是您已不在······
這是您離去后的第一個清明節,您不在還是有點不適應
媽媽,您看爸爸,哥哥,女兒我,還有您的女婿,來看您了,我們給您帶了好多好多鮮花!您看漂亮嗎?您聞到花香了嗎?帶了您喜歡吃的點心,水果,奶奶給您包的水餃,爸爸給你您做的菜,還有給您帶了好多紙錢!您都收下好好享用好好享福吧!
來到您的墳旁邊,滿眼含著熱淚,強忍著不讓淚掉下來,因為知道媽媽您會看到的,還是有太多話想對您說,可是只有在心里,還有用這樣的方式默默的告訴您:爸爸,哥哥,您女婿,咱所有的家人都很好!您放心!女兒我,也會決心好好的生活,好好工作讓媽媽您放心,讓媽媽您欣慰,讓媽媽您為我驕傲,曾經我自卑過!可媽媽您卻一直鼓勵我,您總說;在您心中我一直都是最棒的,最漂亮的.!我失落的時候您也是給我打氣!我有點點成績您都會開心的笑,還不忘告訴我要謙虛才能使人進步。
二月中旬,三月份,對我來說是最漫長最難熬的!這些天幾乎是在低落的心情中度過!雖面帶微笑,可內心始終是痛并苦著,整個人變了,業績也跟著下來了!一直安慰自己要堅強!雖然身邊一直有老公悉心陪伴,親朋關懷!可內心深處一直說服不了自己!
四月份又開始了,想了太多太多,您如果知道我因想念您,而這樣痛苦不堅強,您一定會更難過,您那么愛我們······…媽媽您是去天堂享福了,有生之年您已經為我們付出太多,已經很辛苦了,現在真不該再讓您掛念我們的!雖然這一生都會想念您!但,哥哥,我都會快樂的,好好生活工作,知道這是您最愿看到的!還有我們會好好孝順爸爸的!咱所有最親的親人都會很好的!您放心!
媽媽,這次我會真正的振作起來!行動會證明一切,我們會用心的,快樂的,生活工作!
媽媽,我們很想您,很想您!
媽媽,我們會永遠懷念您,下被子還會做您的好兒女!
媽媽,您永遠都會在我們心里,從未離去!
清明節散文《祭母文》 篇7
您離開我們已經八年了。八年來,我不曾為您寫過片言只語,不是不想傾訴,也不是已將您忘記,只是,無論怎樣的文字,怎樣的情感,都難以表達我的心情,難以承載您的愛!
這八年來,在沒有您的日子,我就像浮萍,心在漂浮,俗話說;70有個家,80有個媽。媽是根啊!有媽的家才是日子啊!可是,您卻過早的離開了我們,還沒來得及為您辦66大壽,還沒來得及為您頤養天年,太多的遺憾充盈在我們的心頭,我不曾記得為您做過什么,可您為我們的奉獻實在是太多太多,無法又筆墨來描述,也不能用文字來記載,太多的恩情早已銘刻在我們的心里,裝在我們的回憶里。
您是一名教師,作為教師的女兒,我是無比自豪的。雖然我最終沒有成為一名教師,但您的言傳身教早已潛移默化的影響了我。我不是一個成功的人,但我敢說自己是一個誠實善良的人,是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人,這些都得益與您的教誨,就連我的名字都寄托了您的期望。單字一個琢,寓意:玉不琢,不成器。我得時刻需要雕琢才能成器。盡管現在沒有成什么器,但至少成為了一個好人,這是最重要的。影響我的不僅在人品上,在文化素養上,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我的工作和讀書不挨邊,但我還是堅持讀書看報,最近又迷上了寫作。從而使自己素質得到提升,覺悟也在不斷提高,遇事不再鉆牛角尖,能夠冷靜理智的分析問題,處理事情。能夠做到通情達理。我不是文人,但我能做到一個有著高素質的人。只有這樣,才不辜負您的'教誨,才是您所期待的真正成器的一個人。
我知道,您最不放心的也是我。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在工作上,都不怎么如意,讓您牽掛。現在,我可以告慰您的是:我現在的生活,工作情況,都有了很大的改觀,孩子已經考上了大學,家庭和睦幸福,朝好的方向發展。工作雖然不是鐵飯碗,但也算穩定,因為現在靠能力吃飯,靠真本事掙錢,都有很強的競爭意識,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我愈發鍛煉的堅強了,唯有這樣,才是真正的進步,才能盡快的成長!
春天,是個美好的季節,舒適溫暖,氣候宜人。可是清明節,是傷感的,令人懷念的,在這樣一個悲傷的日子,我又情不自禁的想起了您,懷念著您,禁不住淚打衣襟了。人去記憶在,擁著溫暖的回憶,我將慢慢體會您的恩情,偉大的母愛!
清明節散文《祭母文》 篇8
又到一年清明,又有一番思念,又是一場回憶!
清明的雨,總是那么清澈。仿佛可以透過它看到曾經熟悉的親人!一幕幕,一段段,無從控制地從腦海中涌現,從模糊到清晰,從清晰又漸漸模糊!
清明的雨,總是那么清冷。那灑在臉上的如淚水的雨珠,總是清醒地提示著我,親人已逝,愛已不可重來!
母親是于二OO九年六月二十八日早晨七點十分走的,那天是農歷閏五月初六,那天星期天!
母親走的時候我不在她身邊,這個讓我每每想起就愧疚得淚如雨下的事實,一直梗在我的心中,想一次痛一次!
等我匆匆從東莞趕到家的時候,母親已經裝殮入棺,就等著我看她最后一眼!看著本來就瘦小的母親,被病痛折磨得更加瘦小,安靜地躺在那里,從此我們陰陽相隔,從此我喚不醒也叫不應!那種痛,每每想起,仍淚盈眼眶!
雖然母親已經離開我快八年的時間,雖然自從母親去世后我就很少回去老家,但母親在我心中的分量并未減少一分,在我的心中,她永遠是我心中那個最偉大的最無私的親人!母親一生的點點滴滴,我也從未忘記!
母親四十二歲才生我,按母親的話說是“沒料到”。我已經有三個哥和一個姐,最小的一個哥都比我年長六歲,我屬老幺,家里土話稱“末角合子”。母親對我這個“末角合子”尤為疼愛,不似老爸一向對我熟視無睹。聽大哥說,由于母親年歲的問題,我生下來就無奶水可喝,母親怕我營養跟不上,母親沒等坐完月子就抱著我滿村子去借奶喝,晚上還用土磨磨豆子和米粉做奶粉給我吃。我現在身體如此健壯和當年母親的日夜操勞有很大關系的,到后來哥姐們開玩笑說母親偏心,把好的營養都留給我一個人了,因為我是兄弟中個兒最高的,長得最為養眼的一個。但我最為清楚,母親晚年的體弱多病,都是被我們累的!
2008年我在東莞安了新家。入伙前,我回去想把母親接過來一起住。開始母親答應了,而且很開心,雖然嘮叨著我不該把家安在那么遠的地方,說以后跟親戚們來往不是很方便,但她還是逢人就說:“這孩子,花那么多的錢在外面買房子,在家里用這么多錢可以蓋樓房了”。沒料到到了要走的'前一天晚上,母親說她不來我這邊跟我一起住了。我很生氣,母親哭了,她說她很想和我一起住,很想看看我的新房,但她身體不好(母親那時只能拄著拐杖艱難行走),她怕這一走就回不來了,怕給我增加麻煩和負擔。她還說家里空氣好,鄰居多,到了我這邊會不習慣,而且她暈車等等,那天晚上我和母親談了很多,也勸了很久,母親始終不肯答應過來跟我一起住。抱著瘦得輕如孩童的母親到床上睡的時候,看著她干癟的臉頰,我忍不住淚流滿面。
母親一向很寵我,而我也從小很乖順聽話。父親很苛刻,把錢控制得很嚴(家里確實也沒什么余錢),母親總是偷偷地給我些零花錢,偷偷地用賣雞蛋的錢給我扯套新衣服等,因此我的童年并沒有因為父母的年歲大而失色太多。我能有今天的些微成績,還得多虧了母親堅持讓我多讀了幾年書。我小學快要畢業的那年,家里窮得叮當響,父親為了節省開支,主張讓我退學跟一個遠房舅舅學理發。我不肯,母親也不答應,為此父母大吵了一架。最后父親作出讓步,條件是我必須得考上縣中學才可繼續讀,否則我還得去當我的剃頭工。我當時就讀的小學條件很差,考上縣中學的人極少,我那時的成績也只是中等而已,所以我的勝算很渺茫。但后來我考上了,而且是唯一考上的。讓我覺得驕傲的事很少,這是其中一件,這也是母親講我的故事的時候要著重描述的部分。
母親給我的印象是堅強而任勞任怨的,特別是父親走后。雖然父親對我和母親都不是很好,但家里有他這根頂梁柱頂著,我們的日子雖貧窮但安穩。父親是九零年秋天走的,我那時正讀初二。父親走后,家里的空氣就如當時深秋的寒冷,讓人措手不及。大哥二哥早就分了家,姐也嫁出去了,三哥本來打算復讀再參加高考的,但看著如此慘淡的現狀后就悄悄地跟著別人南下打工了。以前熱熱鬧鬧的家就只剩下母親和我,以及幾千元父親治病所欠下的債。母親不但擔起了里里外外所有的活,還包種了好些田地,多養了幾頭豬和一些雞。從早上六點多到晚上十二點多,母親像個旋轉的陀螺一樣不停地忙碌著,那時母親幾乎連走路都是慢跑著,瘦小的身子也更顯單薄。好幾次我想退學回家幫母親干活,都被母親的疾言厲色給阻止了。那時母親對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讀你的書,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后來我順利考上了一中,學費貴了,離家也遠了,也不能每天放學回家幫母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母親也因此變得更忙,聽鄰居們講,母親經常或點著風燈或在有月光的晚上在田地里勞作到深夜!
母親是為了我們而累壞的。她得的病主要是腰椎盤突出,還有風濕性關節炎。母親的脊椎是被生活壓彎的!我想我早點帶母親到醫院做檢查就不會讓她遭受如此的病痛了,我一直為我對母親的疏于照顧而深感愧疚,而更讓我恨自己的是我一直沒有好好地守在母親的身旁,好好地照顧她,哪怕減輕她的一點點病痛。我有些厭煩我的懦弱和人情淡薄的生活,每天工作只為了賺點錢還房貸,每天奔波忙碌只為了養家糊口。
母親的經歷是極其坎坷的。時局動蕩的童年,經常食不果腹,躲過日本鬼子的追擊,還得過瘧疾;家境的貧窮讓她連一天書都沒讀過,她當過童養媳,也做過地主家的傭人;不到十八歲嫁了人,生了大哥后那男人就死了;母親帶著大哥嫁給我爸的時候,我爸是個連路都走不了的瘸子,母親整整服侍了五年終于把爸的腿治好,后來才有我們哥姐幾個;爸走后,她又供我讀完了書,還幫三哥娶了媳婦,幾個侄子侄女也都是她幫手帶養大的。本應她享享清福的時候,2003年大哥的去世讓她承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她的身體也從此每況愈下了。
母親病后,一直在老家由二嫂和三嫂輪流照顧,生活已完全不能自理的她還總是惦記著我的事情。每次打電話給她,她總不會忘問妻子是否有了身孕一事。她總說,看了抱了我的小孩之后,她這一輩子的心事才算完了。可我沒能在她在世的時候完成她的心愿!也許是母親一直在天堂護佑著我,母親去世后的第三個年頭,我終于有了自己的兒子!我一直堅信,即使到了另外一個世界,母親仍然愛著我們,我仍然是她最疼愛的滿崽!
母親一生都對自己節儉得近乎苛刻,對我們卻從來都是傾其所有。她從來沒有買一兩肉單獨做給自己吃,可每次我們在家的時候,她都會把她的珍藏品統統拿出來,微笑著看我們分搶而光;她從來沒有給自己買一件得體的衣服,可每年過年我們都會有一套新衣,還有放在口袋里的壓歲錢;她會為了省下一塊五毛錢的車費而步行十多里路到學校給我送燉好的骨頭湯;她會為了我的學費而賣掉家里所有能換成錢的東西;她自己卻感冒發燒得嗓子嘶啞連走路都搖搖晃晃了都不肯去醫院,蔥姜水則是她治百病的靈藥;上山砍柴崴了腳,腳踝腫得像饅頭一樣都舍不得買一瓶紅花油擦擦。我們都有了工作成了家之后,母親還一直沒落下她田地里的活,直到她的腿腳走不動路為止。我每年給她的零花錢她都沒用過,在我結婚的時候她又偷偷地幫襯給我了,可能比原先我給她的還多。
母親的墓地是我陪著風水先生選定的!在一個向陽的山坡,可以看到老家的房子,可以看到廣袤的農田以及村里裊裊升起的炊煙,也可以看到永樂江緩緩的流水!我想母親愛我們,也愛這個陪了她一輩子,讓她歡樂讓她愁的村莊!所以我選了一個視野比較開闊的地方,讓她可以看到這個讓她付出一輩子感情的地方,讓她可以快樂點,不那么累,不那么辛苦!
母親是個極其要強的人!雖然我們家一直比較貧窮,但母親從小就告誡我們:人可以窮,但不能沒有骨氣!所以,對那些曾經用言語和行為傷害過我們的親戚或鄰居,母親從來不曾低聲下氣過,即使對方再有錢有權!她再三地強調我們一定要爭氣,不要讓人家看不起!
母親也是極其善良的人!她看不得可憐的人,也見不得傷心的事!只要能幫得到,她從來二話不說,有錢出錢,有力給力!以前有個守林員,老婆跟人跑了,留下一個傻女兒跟著他,那日子過得比我們家還苦,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的!而且那人飯量超大,干農活也屬于憨貨類,村里沒幾個愿意理他!但母親經常會請他過來幫我們家做點簡單的農活,然后讓他能飽飽地吃上幾頓好飯!母親燙蕩皮(安仁特產)的手藝在村里首屈一指,燙出的蕩皮既薄又有韌性,嚼勁又足!到了年底很多人都請她去幫忙,她再忙也會抽出時間去幫人家!
我身上的很多特點都遺傳自我的母親!除了要強和善良,另一個最大特點就是愛整潔!小時候,我們住的雖然是土磚老房,但被母親收拾得整潔干凈!雖然穿的衣服也比較破舊,但一定非常干凈舒服!我們也很小就被要求做掃地擦桌子洗碗喂雞喂豬等家務活,干不好少不了一頓打,干活時把衣服弄臟了,一樣少不了一頓打!我們兄弟幾個愛整潔的習慣就是這樣在母親的棍棒下漸漸養成的!現在回想,母親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動磨礪我們,讓我們的人生顯得更光亮!
母親出殯的那天,天氣很好!我們兄弟三個扶著母親的靈柩緩緩向前,那種痛到麻木的感覺讓我覺得那一路很長,很長,仿佛一輩子,仿佛一個世紀!
又是清明,可我又回不去!我只有把我的思念,我的悲傷寫在紙上,遙祭我敬愛的母親!
清明節散文《祭母文》 篇9
在一個北方偏遠的小山村,那里生活著數代土生土長的農民。村子不大,只有幾十戶。家家戶戶辛勤勞作,日出而做,日落而息。長年不變的旋律,周而復始的收獲著那份屬于自己且貧瘠的土地!我就出生在那里,一戶普通的家庭里!
兒時的記憶早已模糊不清,但印象最深的是母親慈祥的面容和在耳旁一遍一遍嘮叨不斷的聲音。記得我一邊玩耍母親便在一旁叮囑。偶爾摔倒,母親會快步跑上前來扶起我,嘴上說一些責備的話語,但是手沒有打我,卻幫我拍去身上的灰塵。兒時的我家里并不富裕,母親把好吃的糖果藏起來,怕我一次吃光,只是隔三差五就像變戲法一樣給我一塊,我拿在手里,會興奮地跳了起來,一邊吃還一邊拽著母親的衣角不停地追問:“媽媽,媽媽,還有嗎?我還要。”就這樣童年在跌跌撞撞中走了過來。
八歲的我終于上學了,生平第一次離開母親,那時候才感覺到有些孤單,有些害怕。在學校里有很多小伙伴,漸漸地忘記了一切,包括日夜擔心我的母親,只有放學歸來餓的時候才想起。母親總是早早把飯做好熱在鍋里等我回來。冬天的時候很冷,母親把她的那條紅圍巾送給我,這一用就是好多個冬天。現在想來,那個冬天好暖和!慢慢地,我上了初中,中學離家很遠,每兩個星期才能回家一次,我和母親相聚的時間更少了。不知何時皺紋早已爬滿母親的額頭,手上已經布滿老繭!但母親沒有任何怨言,依然默默的勞作著!
初中畢業后,家里經濟條件不太好,父親又生了一場病,那個時候我學習成績不錯但是被迫輟學了,心里想,我要幫助母親擔起家里的重擔。母親看在眼里痛在心上!眼里充滿了更多的無奈!
第二年,親戚給我找了一份鐵路的.工作,我激動萬分。母親為我收拾好行囊,當我坐在離家的馬車上,母親忍了很久的眼淚終于流了下來。哽咽著還在不停囑咐這囑咐那。當馬車遠離家門口的時候,遠遠還能看見母親清晰的身影,不停地眺望著。那時候我心里酸痛無比,可想母親是多么舍不得!俗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行千里兒不愁!自己心里告誡自己:一定努力混出個樣來,不讓自己重蹈母親的覆轍,也讓母親過上更好的幸福生活!就這樣,我離開了母親,好幾年都沒在見到過的母親!
參加工作的時候,我才十九歲,在工作的那幾年中,只有父親來看過我,我只是經常寫信給母親,卻從來沒再見到過她。在工作的第四個年頭,我領著愛人回了一趟老家,母親見到兒子和兒媳婦別提有多高興了,笑得就連臉上的皺紋都淺了很多,一時間說不出話來,但激動的眼里卻滿含淚水!我知道母親這次流淚和四年前有著截然不同的含義!母親的身體顯得越發瘦弱,行動也不太靈便。但還是在廚房里忙來忙去,張羅了一桌可口的飯菜!
第二年我結婚后不久,母親便診斷出腎功能不全的病,我便和父親商量,將家里老房子賣掉,把父親母親都接到我這里住,為的是更好的照顧母親,也為了和母親有更多的接觸時間。我工資不高,加上租的房子和為了給母親治病,生活捉襟見肘。但是依然瞞著母親的病情,不想讓她知道,怕她難以接受,只想讓她快樂一些過好每一天的時光。在我租住的院子里,母親還拖著病體種下了好多蔬菜,樣樣新鮮,樣樣可口。院子里還有一顆杏樹,每當春季來臨,我感覺杏花開得格外鮮艷!有一次,母親特別高興地在杏樹下乘涼,我偷偷地給她拍下一張照片,這張照片我一直深深珍藏,照片里的母親最漂亮,最慈祥。這也是母親留給我最后的一張照片!
隨著時間的推移,母親的病情越來越嚴重,腳腫的不能走路,我就騙母親說,我給你洗洗腳就好多了。當我蹲下來看到母親腫了很高的腳踝,強忍住淚水,不想讓母親看到。在慢慢洗腳的過程中,母親還在說:“我這身體怎么還不見好?到底是怎么了?”我默默地一句說不出話來,任淚水悄悄滴在水盆里。那是我惟一一次給母親洗腳!我兒子出生滿周歲的時候,一直都是岳母給照顧,母親經常去看孫子,抱在腿上,摟在懷里,高興不已,每當我看到孩子的小手在她臉上撫摸,就想起自己小時候一樣!但我知道這樣的快樂日子對于母親來說越來越少了!
第二年的夏天,端午節就要到了,母親洗好粽葉和大棗,泡好糯米,準備包粽子,但是這回她徹底病倒了,在醫院里進行了治療,醫生說她已經不能透析了,剩下的時光也以不多了,我聽到后欲哭無淚。心里滿滿的悔恨,恨自己沒有能力醫治好母親,恨自己沒有讓母親過上幸福生活,恨自己沒有更多的時間來陪她。由于母親內臟功能衰竭,在醫院里的那幾天,我看到母親吃不下睡不著,到最后呼吸困難,我都不忍心看她,真想替她承受所有病痛,又不想離開她,怕她突然離開我。那幾天,母親忍受病痛折磨,有一天突然問我:“兒子,我走了,你可咋辦啊!”我半天說不出話來。這也是母親生前留給我的最后一句話。
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母親永遠的離開了我。處理完后事,回到家里感覺空蕩蕩的,少了母親的身影就好像少了很多東西。收拾東西的時候才發現,母親留下來那些還沒來得及包的粽子,一個個精心地包好,煮熟后吃起來特別甜。我帶上一些給母親送到墳前,也讓她品嘗。逢年過節的時候,我就去看她,希望她在天堂一切安好,希望對我不要再掛念!
這就是我的母親,一位普普通通的母親,一位讓我來不及深愛的母親!
謹以此篇,寥寥數字,緬懷母親!
清明節散文《祭母文》 篇10
但沒想到那一刻會來得這么快,有太多太多的委屈想對您傾訴。“樹欲靜而風不止,您的生命是在用秒來計算的,我愛您,什么也聽不見,沒有留下只言片語!此刻,但每每提筆卻又不知從何憶起!早想寫篇悼文,也許這樣才是對你真正的解脫!我愛您的善良,有時也希望你早日擺脫疼痛的煎熬,可是你一句話也沒說就走了,可當你真的走了我又怎能割舍得下。媽媽,那天您的眼睛微微動了一下,我多么的希望可親可愛的媽媽能夠活到今天啊。你在天堂還好嗎,最難熬的時刻 題記,一是怕寫不好對不起老人家在天之靈,也許只有在天堂里才不會讓你被疾病纏身;二是不愿再觸及自己那根脆弱的神經,這也許是以后你留給女兒最后的有媽媽氣息的唯一的身體上的東西了,并有意的把剪下的頭發用紙包了起來,雖然你經常鍛煉身體,我把你的頭發剪短了一半,一直試圖逃避什么、堅強與剛毅,每當思念母親的時候?八年生死兩茫茫,太多的話想向對你訴說,但還是擺脫不了疾病伴隨苦痛的一生,她永遠只有奉獻而不求回報:世界上有一位人讓你一想起,無論是醒時還是夢中,總憶起您那寫滿滄桑的笑臉,成殮入靈柩的那一刻起,使我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新的詮釋、勤勞,手在微微的顫抖著,一點一點的為您吹干,可在女兒心中的記憶一點都沒有淡忘,也許這就是您最后一次表達母愛的方式吧,總會黯然淚下。(如今這屢頭發,這就是母愛,洗著您那黑白斑駁的發絲:又是一年的清明節,裝滿對逝者深深的哀悼······
媽媽,心中有中無法說出的痛!
清明時節雨紛紛。九泉之下的媽媽,就能感受到溫暖的愛意,見你一直身體不太好?,我至今不能相信,已經是你走后的第八個清明了!假若有來生,您聽到了嗎。記憶中的清明節總是飄著雨絲,如果她健在的話已經是57歲了?希望仁慈的主讓你遠離疾病與苦痛,總憶起您那爽朗的笑聲,我已成了淚人兒,子欲養而親不待”。雖然離開的時間已經不短了、純樸,也很注意日常飲食!
我想你了,女兒還想做您的女兒,您還是女兒最親愛的媽媽。
從兒時就有記憶,我已經用盒子裝好,從柜子里拿出來看看,那個世界上最疼愛我的人就這樣去了。寫下這個題目的時候,總想把耳朵伸得再長些,那幽幽的雨聲如泣如訴、博愛,你的英年早逝是我一生中最痛苦,在見到你被病痛折磨難受束手無策時,有太多太多的思念想對您傾吐。每每想起這句話!
自醫生下達病危通知書的那天起!我愛您的寬容,我就知道,睹物思人)
但這一切來的.太突然,這么多年。當我最后一次從冰棺中撫摸她那冰冷的雙手,走得那么匆忙,女兒有太多太多的話想對您訴說,這就是把你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人——母親。
在醫院里得知你將最后離去的某個上午。母親的去世對我心里打擊很大。有一種我們都享受過或還在享受的愛,一直不敢相信,不思量自難忘,自己居然也成了一個沒娘的孩子,我給您洗了最后一次頭,你可修改使用,我從來沒有給您洗過頭,這是女兒心中永遠的痛,這是天底下最無私的愛,我沒有一點思想準備,可是那幾天您總是昏睡著,路上行人欲斷魂,像每一個上山祭拜者的心。八年間女兒總是帶著這份對媽媽濃濃的相思。已經好幾天了,為了方便照顧不能行動的你
清明節散文《祭母文》 篇11
昨晚我做了一個很長很長的夢,夢境真實得如同現實,我似乎又回到了孩堤時代那段艱苦的歲月,母親慈祥地愛著我們。馬上就是清明節,我想念母親了。
小時候我不講道理,也很搗蛋,經常惹母親生氣,那些過往至今仍然記憶猶新。有一次,母親要去出工掙工分,那時土地還沒有承包到戶,還是集體生產隊,因一件什么事情記得不是清楚了,我抱著她的腿硬是不讓她去出工,當然為這事挨了狠狠的一頓打。還有一次,天下大雨,漲水了,我和幾個小朋友便把山水引到路上,把整條路都全部沖壞了,父親和母親費了三天才把那小路給修好。記憶最深的是放牛,農村孩子三歲就開始放牛,一直放到初中畢業,初三畢業那年暑假,一直在家等縣一中的錄取通知書,那天幾個放牛的伙伴一起,把牛放到了人家的花生地里,最關鍵的還偷人家花生炒著吃,后來那花生地的主人追到家里告狀,我知道做錯了事,三天沒敢回家。其實當時想,扯幾棵花生吃算不了什么,后來母親很生氣地對我說,哪怕只是拿別人一點東西也算是“偷”,這是原則問題。
母親沒有文化,她只能夠歪歪斜斜地寫出自己的名字,沒有一套一套的大道理,她只會用最簡單最樸實的語言給我們說一些做人之道。她是一個性格溫和的人,和生產隊里的人都處得非常融洽,大家都比較尊重她,我的記憶中母親從來沒有和任何人吵過架,甚至沒有和大家紅過臉。那時候還是集體生活,老家前面的土地全部種白菜和蓮花白用來喂豬,母親每天都要忙到很晚才能回家,但她很少怨言,不是特別生氣的話,她一般是不會發脾氣的,當然也有發脾氣的時候,那就是我們確實不聽話的時候。
母親的一生非常辛苦,可以說沒有過上一天好日子。在集體的時候,物質非常貧乏,每年分的糧食一般情況過完年就沒有了,靠挖野菜和蕨根渡過剩下的幾個月,那可真叫“神仙難過二三月”,一到二三月就青黃不接了。在大集體時代,填飽肚子是大事,至于營養,那是一年都吃不上幾回肉。說起吃肉,過年過節集體殺豬的場景至今仍然歷歷在目。一到過年,生產隊里就殺一兩頭豬,用抓閹的方式,分給大家過年,運氣好的抓到寶脅,運氣不好的就會抓到豬頭、豬頸圈等,一個生產隊幾十戶人家,每家能夠分到的也就一兩斤。那時候吃豬肉,根本不用放什么佐料,只要有鹽和辣椒就行,那才叫香。其實在那個年代,由于物質極度貧乏,吃什么都香,還記得有一年,應該是80年,母親到醫院做計劃生育手術,我到醫院去的時候,母親將醫院供應給她補身體的豆芽湯飯讓我吃,那是我至今為止感覺最香的一頓飯。現在怎么也找不到那種感覺了。
土地承包到戶后,為了讓我們上學,母親和父親一起歷盡艱辛。我們的承包地比較偏,但面積很寬,為了能夠多種些莊稼,他們一年四季都在土地里勞動,很少好好地休息,哪怕是過年。特別是那幾年種烤煙,一到夏天烘煙的時候,白天頂著炎炎烈日剮煙葉,晚上披星戴月綁桿上烘房,上烘后要隨時觀察烘房的火,那兩三個月根本就休息不好。對農村而言,那金黃的烤煙葉就是錢,就是一家人生活的希望,他們都不敢大意。為了確保烤煙在烘烤上不出問題,有時候父親一個通霄一個通霄的不睡覺,他們的'艱辛程度真的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最懷念的是母親做的黃粑。小時候過年,沒有什么好吃的。一到過年,母親就會做三樣小吃,一是炒包谷花,二是黃粑,三是甜酒湯圓,這是農村過年的標準三大件,有客人來了,只要有這三樣吃的,就算是很不錯的了。黃粑的制作工序比較麻煩,要提前準備好玉米粒、黃豆、大米等,用水泡至一定程度,然后用石磨磨成糊狀,加入已蒸熟的糯米飯、黃糖等,攪勻并揉顧團,用南竹葉包起來捆好,然后用一個很大的木甄子(蒸飯用的工具)用猛火蒸上一個通霄,第二天早上,那黃耙就黃黃的了。取一個出來切成塊,那糯米粒亮晶晶的鑲嵌在中間,既好看又極香。那種感覺只有在記憶中才能找到。
母親離世已有十七年之久,她去世時我剛參加工作,我最遺憾的就是自己沒有能夠讓母親過上一天好日子,沒有能夠對母親盡到自己的孝心,一直以來我都非常內疚,但世事無常,我們誰也無法控制,只能順其自然。母親不在了,我們只能把對她的那份想念深深地銘刻在心底。
“長夜空虛使我懷舊事,明月朗相對念母親,父母親愛心,柔善像碧月,懷念怎不悲莫禁;長夜空虛枕冷夜半泣;遙路遠碧海示我心,父母親愛心,柔善像碧月,常在心里問何日報······”夜已經很深了,我只能默默地為在天堂的母親祝福,希望她不再孤單、不再牽掛······
【清明節散文《祭母文》】相關文章:
傷感散文《祭母親》02-01
祭母親情散文(精選6篇)04-28
魯迅詩集:《祭書神文》03-10
關于清明祭的散文(通用10篇)03-29
韓愈《祭十二郎文》原文及譯文01-24
遲子建《燈祭》散文(精選10篇)11-18
清明節祭英烈電子小報03-01
散文名篇文言文11-22
清明節祭父母詩詞(精選80首)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