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隨筆之麥收時節散文隨筆

時間:2024-08-07 23:12:51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生活隨筆之麥收時節散文隨筆

  天烏沉沉的,西南風鼓得一陣比一陣厲害。上上下下的地里都是幾近成熟的麥子。今年收成好,麥穗子相當飽滿。風的壓力,讓麥子都低低的彎下了腰。快到端午了,得趕緊把這些麥子收下地,南方的雨水較多,好容易麥子到了收獲的季節,可不能糟蹋了。張昭福心里急切的想著。在皖南地區有這樣的習俗,過端午是要用新收的小麥粉來做發粑。不同于北方的大饃,南方的發粑松軟不粘牙,香甜不膩味,有著南方女子一般的溫婉細膩,小家碧玉的味道。

生活隨筆之麥收時節散文隨筆

  還剩下幾隴地,種麥子的地大都寬些,一隴地至少也有一米來寬,全靠手工收割。張昭福看看手上又新起了好幾個泡,紅里泛著一點紫,那些舊的繭子一層蓋著一層,蠟黃蠟黃的,這都是他幸苦勞作的記號。新的蓋住了舊的,別人雖然看不見那些舊的,他自己知道,都在他的心里——生活的痛楚與壓力只在自己心里,歡樂與幸福也在心里。

  抬頭看看天,風將烏云吹得遠了一些,天漸漸亮堂了一些,不那么沉沉的。麥子害羞的垂著穗子,隨著風搖曳。像是羞怯的少女,不敢抬起頭來相看心儀的少年——像極了初次與他見面的妻子,那還是花一樣的年紀呢……麥浪在風的作用下翻騰,張昭福的心在麥浪的翻騰下澎湃,這一刻,已經忘了手上火辣辣的疼痛感。

  “爸爸,該回家吃飯了。”五歲女兒甜甜的聲音。小姑娘相貌可人,像媽媽的模樣,鳳眼、柳眉、瓜子臉,很是好看。紅撲撲的小臉笑盈盈的。張昭福回過身來,妻子牽著女兒的手從不遠處的地壩上向自家地里走來。肩上還扛著一個兩頭尖尖的長挑子,當地人稱之為苗擔或者尖擔。南方的女子大都嬌小,卻也玲瓏有致。“好嘞,爸爸快了啊!”一邊說著一邊彎下腰加快速度割起麥子,一會兒功夫就向前邁了十幾茬的距離。

  “先回家吃飯吧,下午我們一起來。”妻子的聲音。“上午跟媽去了趟鎮子上,快過節了,給老人和孩子添置些衣褲鞋襪。”妻子輕輕淡淡的說著,臉上漾著淺淺的笑意。

  張昭福回過頭應道:“唔,嗯,你自己呢,沒有買嗎?”“我不用,有的穿呢。”“總是那么省。”張昭福故作嗔怒的語氣。“你呀,總是惦掛著老人孩子,自己省到不能再省。”

  妻子微微紅了臉,抿緊了嘴,拽起自己的衣角,兩只手撥弄起來。那是一件半舊半新的薄格子呢外套,西裝款式,結婚時找裁縫定做的,生過孩子身材沒兩樣,穿起來照樣合身的很。“只要你對我好,一家人身體好,就夠了。”妻子滿足的道著。

  張昭福平時在外地做小趟生意,三兩個月回次家,農忙時會回家幫農,留下妻子在家照應老人孩子。安徽當地沒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古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地方是既無好山又無美水,所以不得不走出家門尋找活路,衍生出一幫靠做小生意維持家計的群體。

  他們的家境還過得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說富足,溫飽是沒問題的。手頭也有些盈余,夫妻倆計劃著再過年把蓋座樓房,村里已經有十好幾戶人家都是樓房了,他們住著的還是父親手上置辦的家業:一幢兩房一廳的青磚瓦房。父親仙逝多年,現在只有六十多歲的母親在身邊。這樣的小家庭不只是張昭福一人的功勞,也離不了妻子的精打細算,看似瘦小的女人一點都不懦弱,做起農活來不輸給男人,丈夫不在時家里家外都是她一人在張羅,一個人將小家庭打理的井井有條,這也是大部分中國農村女人的優點。

  一會兒功夫,這一隴地的麥子已經割完了。安頓女兒在地壩上站好,妻子一起幫忙捆麥把,前年的稻草扭成的三股辮式樣的草繩是最好的捆綁工具。將草繩延長在地上,麥把子一把把堆成一個小小的垛,提起一邊的繩頭再將那邊的往懷里用勁拉,兩股繩頭擰做一股,扭幾下,塞進草繩繞幾圈,利利索索,夫妻倆三兩下就做好了幾個小麥垛。捆綁好,用尖擔使勁插進麥垛,這就可以挑起來了。

  風漸漸歇了,云也散開來,天地間瞬間開闊起來。躲在烏云后面的太陽懶洋洋的晃出來了,暖暖的照在金黃的麥子上,小女孩的臉映得格外好看。妻子挑著擔子走在前面,張昭福緊隨其后,手牽著女兒,小姑娘奶聲奶氣的唱著:小丫頭, 會梳頭,一梳梳到麥子熟……

  “哈哈哈哈……”一連串爽朗的笑聲在麥田間回蕩……

【生活隨筆之麥收時節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生活之慧的散文隨筆11-07

經典生活散文隨筆10-25

生活散文隨筆07-22

不幸之福的散文隨筆08-16

秋日之美散文隨筆09-17

我的文字之緣的散文隨筆09-24

生活散文隨筆文章09-03

秋之殤抒情散文隨筆10-05

享受寧靜的生活散文隨筆10-08

生活隨想優秀散文隨筆08-18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一级在线爱潮 | 亚洲精品高清线久久 | 日本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天跟新 | 亚洲午夜福利国产门事件 | 亚洲一区二区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