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的光環散文隨筆
晉祠公園地處太原的龍脈風水寶地,背靠懸甕山,懷抱三股清泉,祠內以圣母殿、魚沼飛梁和獻殿三寶,以周柏唐槐、宋代彩塑以及難老泉三絕聞名于世。但是最奪目的還是圣母的光環,千百年來,不僅吸引著全國各地的眼球,而且還吸著世界人民的目光。
走近圣母殿,第一印象就是建筑暗淡,樹木滄桑,似乎與當今盛世不怎么協調。但是當你置身于這些古樹老殿之中時,便會被這種遠古的文化氣息所感染。眼前的景物就像一個個隧道的引路人,讓你穿越時空,回到西周王朝初期。端莊秀麗的圣母頭帶鳳冠、身著霞披仿佛一步步向你走來,慈祥之中含著威嚴,寬容之中透著神圣。讓你在享受一種博大母愛的同時,又似乎有種高不可攀的距離。我在不經意中,聽到了一位當地游者說了這樣的的話,“古時候,皇帝到了圣母殿也要下跪。”這樣的地位讓人驚嘆!
游覽晉祠,讓人難忘的是圣母,讓人費解的也是圣母?圣母殿供奉的圣母叫邑姜,她是鼎鼎大名姜太公之女;西周武王之皇后;周成王姬誦、晉國始祖唐叔虞之生母。從歷史認可的角度上分析,邑姜的功勞主要是管理內政,輔助兒子和孫子理政。周武王取得政權三年后就去世了,繼位的周成王姬誦當時只有十三歲,天子之位岌岌可危,除了身邊的大臣忠心耿耿之外,邑姜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不幸的是,周成王也因病早逝,他的兒子周康王姬釗繼位時年齡也不大,亦不能獨自掌管朝政。老太后邑姜耐心教導康王,尊重大臣,治理國家,愛護人民。在周成王周康王在位的四十七年間,國家昌盛,史稱“成康之治”,這都與邑姜的輔政是分不開的。
邑姜在西周家天下的歷史上確有功績,但是作為一位女性,受到世人這樣的追捧,在我們這個幾千年封建王朝的古國里,卻十分罕見,也絕非易事!因為史書對邑姜的記載并不多見,就她的歷史功績也難以擺在這樣顯赫的位置。如果沒有這座圣母殿堂,邑姜這位女性也可能早已被歷史的橫流所淹滅了。晉祠最早只有唐叔虞祠,并沒有這座圣母殿,圣母的尊崇應該從建了圣母殿之后。也就是說是從一千多年前的宋朝開始的,可見宋朝的建造者亦非等閑之輩。那么這個建造者又是誰呢?
我在晉祠中找到了一條線索,介紹提到圣母的臉像一位晉陽女子,說她就是宋仁宗時期,垂簾聽政的劉太后。那么她又與圣母殿有何種關聯呢?她當初建這個殿又出于何種目的??為什么單單專寵邑姜,要為一位不相干的古人涂脂摸粉呢
后來,我查找了劉太后的相關信息,劉太后其實就是那個《貍貓換太子》里蛇蝎皇后的原型。她原名劉娥,出生于山西晉陽,是宋真宗的第三任皇后,也是一位能夠理政,輔佐皇帝的開明皇太后。真宗死后,繼位的宋仁宗也才十二歲,劉太后掌控政局,讓政權平穩過度。“貍貓換太子”的故事純屬虛構,將李辰妃逐出宮外也有不實,但霸養宮女李氏之子、分離其母子卻是事實。后來,劉太后將李氏之子扶上了皇位,這個人就是宋仁宗。劉太后輔政十年,正是圣母殿的建造時期,她輔助過兩位皇帝,應該說功大于過,與西周的邑姜有殊途同歸之功。
趙光義燒毀晉陽城三十二年后,唐叔虞祠轟然倒塌,屬不祥之征兆,當政者無不恐慌。在今天的圣母殿后墻,發現了刻有“懸甕山中一脈清,龍蟠虎伏隱真明,水飄火劫山移步,五十年來帝母臨。”的碑文,為劉太后建圣母殿找到了理論上的依據。這塊碑文不應該排除人為的偽造,“天”是古人的世界觀,但不可能憑空造出一塊碑來。要是真有的話,那只是愚弄百姓的鬼話。當時的臣子們為討好劉太后,在重建唐叔虞祠的.同時,先建了唐叔虞母親的宮殿,即圣母殿。將圣母的容貌塑造成了劉太后的樣子,表面為邑姜立名,實則為劉太后歌功頌德。這樣不動聲色的揚名做法,非常符合劉太后的一貫作風。當然唐叔虞就另當別論了,唐叔虞祠建在側邊,也是順理成章之事了。我雖然沒有找到更有力的證據,但是這樣分析下來,可以說能解釋通了。
對今天的人來說,我們瞻仰圣母,已經分不清她真正是誰?不管是邑姜還是劉娥, 她們就是歷史的參照。邑姜與劉娥,她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就是前皇帝的妻子,后皇帝的母親。在重大的歷史轉折之中,力挽狂瀾,安邦定國,在維護家天下、鞏固帝制上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時也減少了宮庭的血腥屠殺,讓百姓少受流離失所之苦,從某種意義上講是積極的。她們同是中華女性最有個性的代表,擁有超強的聰明才智,展現出了高度的統治手腕。盡管在男權的統治時期,女性不被重視,但是她們卻能脫穎而出,這樣的女性如夜空中的幾顆星星,閃爍其中!
雖然歷史在某一些人的藝術加工下,變得面目全非,劉太后被丑化成了一個猙獰的壞女人,不明真象的人也被愚弄了上千年,這個天大的玩笑令人發紫!今天的人們是理智的,對歷史人物不會臉譜化,對于她們的功過,史學家們會更加客觀地,全面地、正確地、公正地給予評價定論。邑姜德高望重,劉娥聰慧敏覺,她們各有千秋,圣母殿里的邑姜是集合了女性中最美好的一面,是我們國家女性的典范,早已被人們偶象化了。
今天,川流不息的人群來到圣母殿前,臉上透著充滿幸福的喜悅之情,那是發自內心一種情感,是對圣母的敬仰之情。我想起了劉太后,也許她在九天之上,看著千年之后的蕓蕓眾生,虔誠地走向圣母殿,她一定笑了。為了江山社稷,她忍辱千年,污泥濁水讓她的面目全非,橫七豎八的棍棒打得她抬不起頭來。但我反而覺得劉娥亦特別可愛,一個民間女子憑著自己的智慧登上皇后,讓皇權平穩過度,在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本身就是一種超常發揮。在建立圣母殿這件事上歪打正著,讓一位女性千古流芳,她是有功勞的。同時側面反映了皇帝身邊離不開聰慧的女性,她可以起到有的男性無法替代的作用。
我站在圣母殿前,首先想到的是一位慈祥的母親,邑姜是千千萬萬母親的化身,她品德高尚,教子有方,其次才是她尊貴的身份,治國有力。在她身后站著皇兒姬誦,小兒唐叔虞,孫兒姬釗,還連著周朝的子孫,晉國數不清的后代。也許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之中,就有她的血脈。誰也說不清自己是不是這位古人的后代?
現如今,有的人在利益面前往往失去了理智,變得面目全非,喪失了人類的本性,甚至失去了固有的親情。人民仰望慈母,渴望得到那母親般的寬容和厚愛,只有母愛最偉大、最無私、最溫暖。 當我想到這里,眼前似乎升起一個小小的光環,那是圣母發出來的光環,它越來越大,越來越高,撒向人間都是甜美的親情,希望這種亮光永照千秋!
【圣母的光環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優秀的散文隨筆10-13
吃的散文隨筆08-03
魯迅的饋贈散文隨筆08-29
林清玄的優美散文隨筆10-29
關于蘭花的散文隨筆11-03
寫老師的散文隨筆10-13
關于秋雨的散文隨筆08-18
關于雪花的散文隨筆08-18
關于堅持的散文隨筆08-18
關于奔跑的散文隨筆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