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清涼優美散文
南池是一泓清涼。
南池的風清新且熨帖。看清波蕩漾的水面,聽吹拂耳邊的風在輕吟,便期盼每一次的仰望,來平復心底未名的感激。
林間的清談舒暢并且柔軟。柳樹長出的嫩嫩枝丫,園內疏落的蘭草,還有飽滿的綠痕,在水汽氤氳中快樂成長。就這樣安心地坐著,水邊的石頭寧靜而溫暖。看著水面升起一圈兒一圈兒的漣漪,想念在水下自由呼吸的魚兒。這些輕松舞泳的精靈,微波的每次淺笑,藻蘋的每次低吟,還有荷葉傳來的每次清涼,怕是都和它們有關。
我看見了,看見洋溢其間的自由的呼吸和跳動的神采,在與它們須臾之間的對視里,在南池的清涼懷抱里。想起宋人的詩句,偷得浮生半日閑。忽而又覺得,眼前有江上清風,耳邊有前人佳句,此時便是“物我無盡”了。
指尖有水韻宛轉,清風徐來。南池荷凈,多么清新且雅致的句子,牌坊背面是山東師大楊存昌教授的.題記。離開學校很多年了,當看到那些熟悉的影子在眼前閃過,恍惚回到了那些青蔥的過往。
感恩南池,不唯其清逸養人的深情,不唯其溫和靜謐的襟懷,不唯其清涼蓊郁的慰藉,不唯其包容混涵的高致。就像衣衫磊落的杜子美,行過山水之間的從容與翩然。遙想當年的南池風華,荷花鋪展,流水卷舒,清新和翠綠,水韻和詩情,襟抱與造命,物我與蒼生,于是想象,清悠閑遠的句子在晴波瀲滟中盛開———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還有:
南池荷凈漪漣開,云影天光共徘徊。誰裁錦屏三百里,小舟撐破柳蔭來。
小舟撐破柳蔭來,蘋藻游魚自浮沉。清風泛樂尋溪轉,漫步虹橋思不禁。
漫步虹橋思不禁,無邊晴景一時新。朱弦緩弄清波里,王母閣前翠影深。
沿著石板鋪成的小路,風中似乎依舊存留著往時的墨香,《濟寧直隸州志》 中的記載迎面而來:“王母閣在南關外,周圍皆水,一阜屹然中立……,取西望瑤池,東降王母之意,遂以名閣。”《濟寧縣志》記載:古南池在城南三里許小南門外,小南門即故城也。地周二三里許,內有王母閣,閣西南水中有晚涼亭,夏日荷花盛開,清香襲人,而白蓮尤勝,每有游人宴于是。舊有杜公祠,祀李白、杜甫、賀知章三人。后從州人李毓恒議,并祀許主簿。
就像那個光華耀艷的時候,夏天長著滿池的蓮荷,香遠益和,天地清寧。唐代詩人杜甫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同任城許主簿游南池留下著名詩篇:
秋水通溝洫,城隅進小船。晚涼看洗馬,森木亂鳴蟬。
菱熟經時雨,蒲荒八月天。晨朝降白露,遙憶舊青氈。
許主簿等人的文字,不知湮沒于何時何地了。吟哦之間便想,是南池之幸呢,抑或工部之幸呢?想起另一位與濟寧城有著極深淵源的才子———李白,他在《春夜宴桃李園序》 中說:“夫天地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況陽春招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
風箏在空中輕輕搖擺,水邊有家長看著兒童嬉戲,亭子里三三兩兩是納涼的人們,遠處還有踢球的孩子們,帶著風一個勁兒奔跑……
除了岸上的茂盛的植物,和水里的小魚小蝦,南池還是螞蟻、蜘蛛等小動物的樂園。一只螞蟻從容地爬上岸邊的石頭。一只蜘蛛曾不經意間落在我的胳膊,我在柳蔭下乘涼。這些小生命,它們或者不曾想到“咫尺之間”的我,甚至對于這樣一個生命存在一無所知,可反過來說,我又對它們了解多少呢?
彼此不曾交流,亦彼此不曾妨礙。在廣袤的時空存在里,或許應該這樣理解,一種法則———尊重彼此,無論是認知范圍內的所有,還是未曾想象過的存在。
【一池清涼優美散文】相關文章:
荏苒優美散文02-12
汪曾祺優美散文01-10
梁實秋優美散文:旅行07-12
夜的優美散文02-20
秋夜行優美散文02-12
高中散文優美段落12-08
林清玄的優美散文10-23
林清玄優美散文推薦07-03
林清玄經典優美散文10-01
林清玄散文優美片段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