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一個村支書的平凡事散文
十年前,筆者到基層掛職錘煉。到任初和鎮村負責人謀面時,第一次見到他。至今已想不起他的名字,只記得所有人都叫他“老支書”。當時“老支書”大年夜大年夜約六十歲旁邊,長年的辛苦使他滿臉滄桑。這個在城市里已經安享晚年的歲數,“老支書”卻在貧瘠的地盤上默默地奉獻著。
“老支書”文化程度不高,有時刻,鎮高低發的文件和通知甚至須要村文書念給他聽。然則,“老支書”對政策吃得很透,把握很準。在“老支書”的引導下,他地點的村從來沒有拖欠過農業稅和雙提款,根本舉措辦法培養和公益事業更是搶在前面,保質保量地完成。
筆者曾經熟悉一位農村最基層的黨支部書記。他沒有精深廣博的理論常識,更沒有夸夸其談的宏篇巨論,有的只是樸實的言語和扎實的行動。產生在他身上的一些平常的事跡,卻折射出黨員前輩性的光輝。
“老支書”深受村平易近的擁戴和鎮引導的敬佩,最重要的原因還在于,他可以或許不時處處起到帶頭的浸染。村上水源枯竭,加之大年夜大年夜多半農戶用不起電抽鎮建水庫的水,他就帶頭修蓄水池、自留井,解決農田澆灌和人畜飲水艱苦。土質差,傳統墾植辦法難以脫貧致富,他就帶頭栽種黃背木耳、枇杷、花椒等耐旱作物,圈養肉牛、黑山羊,成長多種經營。村里人想出去增長一下見識,又怕上當上當,吃不了苦,他就帶頭動員本身的后代外出打工,大年夜大年夜有收成的回來……就如許,在“老支書”的.影響下,村平易近們分娩積極性高漲,安身立命,村里一片旺盛祥和的氣候。
“老支書”在本地的威望很高。人們記不清他是從哪年開端擔當村支書的,只知道他打小就沒有分開過本地,對村上旮旮旯旯的工作都管窺蠡測。村平易近們的分娩和經營圍著他的批示棒轉,就連每家的婚喪嫁娶,后代的讀書、參軍、就業,都要主動征詢他的看法。“老支書”也樂于管“閑事”,認為村平易近的事就是本身的事,既然大年夜大年夜家信得過,作為大年夜大年夜當家的沒有情由推辭。
“老支書”在村上的地位可以說是根深蒂固,然則,他并不像片子《被告山杠爺》中的那個封建式家長,凡事都講平易近主,干事都按規矩。同時,他異常看重教導和常識的普及,認為本身吃了缺乏文化的虧,不克不及再延續到下一代。在村辦小學前提沒有完美之前,“老支書”保持不修村委會辦公房。他還愛和其他人特別是外出務工人員一道,向筆者咨詢司法方面的問題,目標是不讓村平易近好處受到任何傷害。
心里想著群眾,干事為了群眾。這些,就是產生在一個通俗村支書身上的平常事,但筆者認為,它實其其實地表示出了黨員的前輩性。
【關于一個村支書的平凡事散文】相關文章:
關于賈平凹的散文賞析01-20
賈平凹關于母親的散文01-11
賈平凹散文關于讀書的01-04
賈平凹的散文03-17
賈平凹的書散文01-30
探討賈平凹的散文01-30
淺析賈平凹的散文01-29
品味賈平凹的散文01-29
賈平凹的短篇散文01-16
賈平凹散文的特點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