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太行雨中參禪散文
一、坐在纜車里像坐在混混沌沌的夢里
“我們坐在這纜車里,就像坐在混混沌沌的夢里!蔽艺f。
說這話的時候,我和其他七個人正坐在一個密閉的纜車里。
纜車四面是透明茶色玻璃,如果是空氣清新,應該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周圍的景色,而今,濃郁的云霧將纜車混混沌沌地包裹,纜車外面的一切景象都沉入篤篤實實的夢境里。
纜車里也有霧氣,剛開始的時候,我用手擦擦玻璃上的霧氣,還能偶爾看見外面一些模模糊糊的景象,越往高處走,霧氣越重,漸漸地,玻璃外的一切,都被徹底屏蔽,我們只能互相看見同坐一個纜車里的人。
此時的纜車,正在北太行山川壺關峽谷上面的山巒之間迤邐前行。據說,從八泉峽起點算起,這條纜車線路程長有六公里多,而且,有彎道,要繞過三個山頭。
坐纜車,就是為的居高臨下,盡覽北太行山脈山巒的蜿蜒連綿,山勢的起伏嵯峨,山谷的溝壑縱橫,山色的繁復繽紛,將北太行山川峰巒疊嶂的雄偉壯觀盡收眼底,F在又正是晚秋,倘若是晴天,坐在纜車里,更可以盡情俯瞰滿山五彩斑斕的秋色。
花一百多塊錢,坐纜車,就是圖的飽這個眼福。但是,倒霉的是,我們恰就碰上了陰雨天,濃郁陰沉的云霧黑屏了我們的眼福。
要說不掃興,那是說瞎話。
二、坐在觀光車里像坐在仙境里
“呀,你看,那山頂,好像仙境!”
“你看,半山腰,五彩畫一樣,真是美極了!”
一車的人,你一言我一語,嘖嘖贊嘆。
車是景區專用的觀光車,四面敞透,上有頂棚。天還下著雨,游客坐在里面,既可以免去淋漓之苦,又可以一覽無余,盡情欣賞沿途景色。
這是北太行壺關峽谷游的第二天上午,雨下得淅瀝嘩啦,比昨天還大些。我們游的是紅豆峽。天雨路滑,我們選擇了坐觀光車,從山下坐到山頂最高處的駱駝峰,然后再坐觀光車原路返回。
坐在觀光車上,看山頂,云霧繚繞。
云霧濃郁處,高聳的山峰就成了“云深不知處”的隱士;云霧稀薄處,兀立的山巔似乎“猶抱琵琶半遮面”。云霧繚繞之下,山頂若隱若現,似真似幻。
一座座壁立的山峰,巍峨挺立,器宇軒昂,巖石嵯峨,筋骨裸露,棱角分明,陽剛十足,是一座座偉丈夫。
而繚繞在山頂的云霧,或緇衣褐衫,或白紗素裙,或展氅旋舞,或長袂飄飛,或聚或散,或分或疊,或卷或舒,皆柳腰輕盈,曼舞婀娜,回環曲折,依偎著一座座山峰,繾綣纏綿,是無數嫵媚多情的少女。
云霧與山,一陰柔,一陽剛,在眾游客許多雙眼睛的仰望和注視里,毫無顧忌,深情擁抱,激情接吻,演繹著神話世界里驚世駭俗的戀愛。
那座駱駝峰,有時候,云里來霧里去,見首不見尾;有時候,全身畢現,騰云駕霧,悠然游走。其實,這只是視錯覺而已。不是它在走,是我們所坐的觀光車,沿著曲折的山路,在迤邐而行。坐在車上的我們,看靜態的它,反倒成了會游走的龐然大物。
坐在觀光車上,看半山腰,蓊蓊郁郁的樹木,色彩斑斕繽紛。
綠的,松、杉、楊、柳等雜樹,有的綠得濃郁,有的綠得淺淡。紅的,黃櫨、櫸樹、南天竹等雜樹,有的似火焰燃燒,有的似胭脂飛暈,有的似略施淡粉。黃的,銀杏、黃檗、梧桐、槭樹等雜樹,有的金黃一片片,有的杏黃一簇簇,有的橘黃一團團。這許多色相,交匯融合,隨山勢鋪展延伸,就像造物主信筆涂抹的無邊無際的油畫一般,只是,這油畫是動態移動的,畫幅里的景色也是不時變幻的。
如果將山峰和山腰放在一起看,則更像一幅幅動態移動的中國畫卷,是水墨畫和大青綠畫的完美融合。
這下,才算彌補了昨天坐纜車的遺憾。
三、仰望峭壁頓覺人之渺小
一進入八泉峽,一道大壩橫亙眼前。
大壩攔著一條河,河從山川來,來自許多山澗溪流,而山澗溪流源自許多大大小小的泉洞和泉眼。山泉到此,匯聚成深河似潭。
這里河有多深?
船夫答曰:“七十多米。”
另有船夫答曰:“四五十米!
不管是七十米,還是四五十米,都說明河水之深。
還未上船,就覺得涼風撲面,涼意透骨,穿上了救生衣,才覺得暖和些。今天是陰雨天,可以想見,就是晴朗天氣,這里也一定陰翳蔽日,比外面的溫度要低一些。
坐上船,俯身看水,近處清澈透明,越往遠處望,水色越呈深綠,綠得晶瑩剔透。抬頭看,兩岸峭壁,屏障一般,刀劈斧削,陡峭直立,頭上天空,被峭壁遮蔽成一條窄窄的巷子,成了彎彎曲曲的一巷天。
船行了,峽谷一彎又一彎,河道一灣又一灣,在曲折蜿蜒的河道里,游覽船蛇一般曲里拐彎溯洄而行。
最讓我動心的,還是河道兩旁的懸崖峭壁。
看到那兩岸峭壁,筆直的屏障一般,巍然聳立,我的腦子里就浮現一段電影片段。
開天辟地的盤古,手持一把巨斧,在太行山脈中間,奮力一斬,太行山脈便齊嶄嶄地從中間斷開,然后,山泉從上面許多處淌流而下,匯聚成溪流,再匯聚成一條河流。
在峽谷底部,仰頭看那齊嶄嶄高高矗立的懸崖峭壁,覺得自己一點點縮小,縮至如豆粒,如黍子,如螞蟻。
這種渺小感,應該源于對兩岸懸崖峭壁的仰慕,對大自然造物主的敬畏。
其實,一個保持著善良初心的人,本就應該有這種敬畏之心。有了這種敬畏之心,才會對神奇詭異的大自然充滿愛心,在從大自然那里得到物質的饋贈和審美享受之余,留存些許愛護之心意,保護之行為。
峭壁上橫七豎八一道道褶皺,像有人用刻刀一道道用力鐫刻,也像被畫家一筆筆用力皴擦,為懸崖增添了滄桑的質感。
峭壁高處的巖面大多為淺赭石色,有些地方,卻似乎是被人粗心大意地抹了一些或深或淺的黑色,有片狀,有條狀,在一統顏色的底板上率意鋪展,顯得特別醒目。不知是在地殼劇烈運動時猛然隆起的時候就如此,還是后來從山頂上流下來的水含有特殊的礦物質所漬染的顏色?抑或,還有其他原因?
接近水面的峭壁上,上一簇下一簇,懸掛著一些野花雜草;左一棵右一棵,竄出一些雜樹,直立的懸崖,也便零星點綴一些赤橙黃綠。還有因峽谷里常年空氣潮濕所滋生的淺薄而毛茸茸的苔蘚,匍匐著綠中泛黃的顏色。這些,都給堅硬而呆板的的石壁點綴了生機和活力,渲染了多元而活潑的'秋色。
偶爾,還會看到,陡峭的石壁上,有泉水流瀉而下,在石壁上淋漓出濕淋淋的痕跡,淋漓到石壁上的雜草野樹上,使本來已被細雨澆淋的它們,愈加滋潤飽滿。
這一切,也都是造物主的率意而為。人到此,能夠懷著一顆敬畏之心,細細觀察,精心欣賞,也就算是對造物主的最好回報了吧?
四、雨中峽谷靈氣飛揚
山澗泉水、瀑布、溪流,已見過些許。每到峽谷,看泉水,瞅瀑布,伴溪流,聽水聲,都是一次享受,一次心靈的洗滌。到壺關峽谷八泉峽,亦如此。就觀感而言,與在河南云臺山所游的小寨溝、溫盤峪有相似之處。也許二者距離很近,都屬于北太行山脈的緣故吧。
印象最深者,是雨中游獨有的情趣。
最近十幾天,大多是陰雨天,雨中游峽谷,水淋淋的感覺固然難免。但水淋淋也有好處,雨增水源,水促泉勢,泉催瀑急。
凡所看見的泉源,不管是大洞,還是小眼,水源似乎都特別充沛,或者嘩嘩啦啦,或者窸窸窣窣,或者如簾如練,或者如絳如絲,或者飛珠濺玉,或者清水細流,如熱血少年初出征,一個個精神亢奮,氣勢鼓脹,如打了雞血。與旱季里所見泉源的氣息奄奄,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大大小小的瀑布亦如是。山澗溪流,凡有山勢跌宕處,有落差就有瀑布。三疊泉,一疊比一疊氣勢喧鬧,一疊比一疊花樣繁多,爭著向我們的眼睛獻寵。中八泉,八道瀑布,在亂石間左右奔突,八道白練,爭先恐后,跌宕而瀉,飛泄擊石,激起玉珠銀屑,而噌噌訇訇之聲,匯成一曲多聲部的交響樂,在峽谷之間轟然作響。大八泉,只可遠望,于雨中遠望便知,其瀑流激蕩之勢更是洶涌澎湃。至于近看花草樹木滋潤鮮靈,遠望山巒云煙繚繞,朦朦朧朧,大致與乘船所見相同,不再贅述。
我在雨中游深峽,覺得清泉、溪流、瀑布更加有滋潤晶瑩的靈氣。
我在雨中游深峽,心田更加清明澄凈,而腳底的力量源泉似乎源源不斷,步履便輕盈快捷,不知疲累。此,一大樂矣!
五、崇云寺靜心參禪
崇云寺在紅豆峽,是太行山脈里一座名寺。
它建在駱駝峰的下面,走山路,從駱駝峰下到此處,大約只有五百米左右,海拔高度差,大概也就一百米左右。站在崇云寺,下可俯瞰山澗溪流曲折蜿蜒,中可平視滿山樹木森郁,花草繽紛,上可仰視山巔雄峙,云霧繚繞。賞不盡山巒形色之美。閉目靜聽,則松濤呼嘯,溪流淙淙,鳥鳴獸吼,聽不夠原生態的奇妙音樂。崇云寺,占盡了地勢之妙。
我想,崇云寺,一個崇字,意為高,還是崇拜?言高,則是說這座寺廟所處地勢之高。言崇拜,則是說禪家人對白云的仰慕,所謂“云深不知處”,正可旁證此意。抑或,兩重意思兼而有之?兼而有之,則形神兼備,禪意豐贍。
我不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但我青睞星云大師所倡導的“人間佛教”。宇宙無涯,佛法無邊;天地萬物,皆有佛意。心中有禪,人人是佛,即使肉身在空門之外鬧市之間,一樣可以有佛心禪骨。所以,每登名山大川,我大多都要走進寺門,不圖燒香磕頭,不祈求上上簽,不祈愿高僧點化,只信奉,心若藹然,陰天晴天都安好。只想在這佛門凈地,一個人,悄悄地踱步,靜靜地凈心,空空地參佛。
我到崇云寺,亦如是。
此刻,我一個人,靜靜獨立于崇云寺大雄寶殿后面。
崇云寺前后三殿,大雄寶殿在最后面,我又在大雄寶殿的后面。大雄寶殿的后墻和寺院的后墻間的距離很窄,僅可容下兩三個人并肩而行。我舉頭仰望,細雨之下,大雄寶殿和寺院后墻的挑檐,將云霧繚繞的天空,間隔成窄窄的一溜。而那一溜窄窄的天空,因為繚繞的云霧,便氤氳了凝重肅穆。
斜斜望去,后墻外,雜樹叢生,斑駁的樹葉,綠、紅、黃,深深淺淺,交互融合,為濃郁秋色盡著自己的本分。在陰雨天氣里,它們并不陰郁,而是滋潤水靈,生機盎然。
再斜著往寺院后面的山頂眺望,駱駝峰在云霧間影影綽綽,朦朧而神秘,是肉眼無法清晰明辨,需靜心才能參悟的境界。
整個寺院里,三座殿堂里,木魚橐橐,香煙繚繞,經聲呢喃。祭臺前,許多人在依次跪拜,不管是出于對佛祖的虔誠,還是要祈愿佛祖保佑自己,跪拜的禮儀和程序都大致相同。院子里的柏樹上,纏掛著許多鮮紅的條幅,上面印著一些字,“工作順利”“財運亨通”“健康長壽”“家庭和睦”,都是關切個人利益和命運的美好祈愿。這一切,都是別人的;屬于我的,是心靈的寂靜和沉思。
這崇云寺,與這山山水水,樹木花草,飄逸云霧,天籟之鳴,已融為一體。崇云寺里的僧侶們,也和它們融為一體。
此刻,我也似乎與周圍的峰巒疊嶂一同呼吸,息息相關;與山川里所有動植物的生命一同呼吸,息息相關。我到此,似乎便與它們因緣和合,圓融無礙。“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從這氣象萬千的無言大美里,悟見般若,滿目菩提。我漸漸參悟到,自然萬物,各有意象,生生不息。陰晴圓缺,生生死死,尋常之事。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與自然和平相處,就是隨性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在這美好中,也使自己的生命狀態盡量美好。
這樣一來,我就覺得自己和崇云寺以及寺里的僧侶們一樣,與這高山大川里的一切也融為一體了。
【北太行雨中參禪散文】相關文章:
雨中望月散文02-20
那天,在雨中散文10-04
雨中情思散文10-04
雨中的背影散文10-03
關于等你在雨中余光中散文原文12-06
在一段歲月里參禪愛情詩歌11-29
北青蘿·李商隱02-13
《夜雨寄北》李商隱01-27
《夜雨寄北》賞析05-01
太行路_白居易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