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別有人間行路難散文
辛棄疾有一首詞說,“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走過了三十多年的人生之路,終于體會到了行路難的滋味,真是“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魯迅當年說,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于夢醒了無路可走。其實那還算不上是最大的痛苦,因為畢竟還有夢,還有夢醒之前的那段長長的沒有痛苦的時光。也許你要說那是一種麻木的狀態,可是它畢竟沒有痛苦。人生最大的痛苦,照我說,當是沒有夢的清醒的絕望,是壓根兒就知道自己無路可走時的悲哀和焦灼。“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在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今天,又有多少人情愿“知我”呢?
昨天,你還在為自己擁有的一份生活心滿意足,今天,你就有可能被預想不到的一件事弄得一鼻子灰,心灰意懶。最讓你無法接受的事,是你最有信心在你最困難的時候施以援手的那個人,卻突然出乎意外的拒絕了你。每當你想到你曾經付出的信任、感情和心血的時候,這種說不清的難受,簡直不亞于大海狂濤,把你淹沒。你有一種無路可走,心冷如鐵的絕望。你說,人生啊,簡直就是一場得不償失的交易,不是嗎?
上大學的時候,曾在一個教授家里寄宿過一段時間。有一次,在無意之中聽見教授對他兒子說了一句話,他說:“人和人之間的關系,說到底就是一種利害關系。而利害關系就是一種利用與被利用的關系。”真不愧是教授啊,一語道破天機。當你在這個社會上對別人沒有利用價值的時候,也就是你的末日。你都得出局,因為別人不需要你,你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和理由。這時,你感到的世態炎涼,難道不是行路難之類的慨嘆嗎?
有一天我從街頭走過,看見一個瞎子在浩蕩的秋風中乞討。他坐在BUS車站的站牌下,面前放著一個破碗,手里拿著一把破胡琴,不緊不慢吱吱呀呀的拉著。來來往往的行人誰也不會注意他,更不會把他和瞎子阿炳聯想在一起。他那吱吱呀呀的琴聲,自然不能讓人想到二泉里的月亮,無錫街頭的松風。也自然不能和阿炳的琴聲相提并論。“阿炳的音樂,仿佛飄拂在農家屋頂上的柳絮,照亮了中國人心里面荒寒的春天,也映現出陽光。”“阿炳的音樂的真正的主題是漢人的靈魂,是中國人的靈魂在音樂上的寫照。”(1)即使這樣,阿炳活著的時候,也只是無錫城里的一個乞丐,他的貧苦的一生因了他的琴聲而引起人們的興趣。在他生前的時候,無錫城里的達官貴人們有誰去注意他這樣的一個乞丐呢?那天,那個坐在BUS站牌下的瞎子,就這樣在人們視而不見的眼里,拉著他的破胡琴。我走過他旁邊的時候,往他的破碗里投進一個小小的硬幣,他一點反應都沒有,依舊吱吱呀呀的拉他的胡琴。他一定是“深味這非人間的黑暗了罷。”(2),所以才那樣物我兩忘,活在他自己的琴聲里。
BUS開來了,我坐在上面,看見瞎子依舊仰著臉,挺著胸,不亢不卑的拉著他的琴,沉浸在他自己的琴聲里。我突然有一點找回了自信的感覺。是的,一個在秋風里乞討的瞎子的琴聲,讓我明白了一個早就明白,但常常忘掉的道理:人不能為別人活著!不管你對別人有沒有利用價值,不管別人如何看待你,只要你心里想著你為自己活著,為自己的明天活著,即使別人覺得你沒有什么利用的價值,你也有繼續活下去的自信和勇氣。
注釋:
(1)引自龐培著《阿炳,黑暗中的暈眩》一書。
(2)引自魯迅《紀念劉和珍君》一文。
【別有人間行路難散文】相關文章:
行路難李白06-05
李白《行路難》的鑒賞05-19
李白《行路難》賞析06-24
李白《行路難》賞析05-15
李白《行路難》閱讀答案04-27
行路難·大道如青天05-29
李白《行路難》原文及賞析04-02
李白行路難三首07-10
李白《行路難》的原文及賞析09-27
行路難閱讀理解及答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