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企業與個人之間的關系散文
初秋的風,拂在臉上,清涼舒爽,及腰的長發,由著清風的吹動,在肩上不停的拍打。包里永遠放著古樸的發簪或者一雙筷子,忙碌的時候,就把頭發利索的盤起來。清晨上班的路上,唯一不變的標記就是自己身上穿的闊腿長褲,不管是什么顏色,都極其惹眼。一個都市女性,沒有過分的妝容,卻有不容忽視的魅力。
初秋的清涼,別忘記理清自己的一切。沒有春天的浮躁,夏天的煩悶。至少我不會因為秋的寂寥而讓自己傷悲。喜歡這樣的季節,我想我會利用這些時間去做很多事。
當被涼風吹透衣服的時候,心臟會瞬間抽痛,像是帶著某種傷心的記憶,條件反射般的心痛。潛意識在搜索,是不是在某年的某個秋天,曾經發生過讓人心痛的過往,雖然不被想起,但疼痛感卻一直記憶猶新。
人的思想有記憶,人的身體感知,一樣有記憶。每個人都需要有個城堡,藏著自己和自己的影子。只是,時間再不是昨天,縱使還有記憶,也只是曾經的泡影,回不去的曾經,無法預知的未來,完全可以改變的心態。
早晚溫差大,有意識的多帶一件外套披上,不穿就搭在手臂上。無意中看到臂彎處的淤青,下意識的皺眉,已經十幾天了,好像沒有散瘀的跡象,這次獻血,真是犧牲不小啊,恐怕再有半個月,也未必能痊愈。
重新翻修的路面,干凈得不自然,但我卻喜歡這份不自然。城市里聽不到風吹樹葉的沙沙聲,汽車的轟鳴聲催促著忙碌的一天,已經開始了。
話越來越少,不是因為懶得表達,而是因為終于懂了什么時候該說什么話。
不是每個人都能體會我內心的那份美好,那份豐富了自己,也幫助了別人而帶來的快感。
每天度著時光。過往在生命中留下印記,或深、或淺。
某個地方開始變得柔軟,甚至不被輕易察覺。不再看路旁飄然落地的樹葉,更不想去看落地后的一地金黃,因為我已經拒絕因為外物而感傷。
在推開寫字樓大門的那一刻,在邁進寫字樓的那一刻開始,一切都進入了一種精神高度集中的狀態。電梯運作的速度不會太快,高跟鞋清脆的聲音,回響在走廊里,是最悅耳的節奏。
每天不停的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存在的價值,既然醒著,就要做些有意義的事,比如認真工作,比如多跟朋友交流,學習。于是我認真工作,于是我虛心的向所有人學習。
做HR三年多,一直來往于企業領導者和求職者之間,最熟悉的就是兩者不同的角度。而我在中間,不偏不倚.
很多人糾結在企業與個人之見的利益關系。
凡是都不絕對,只是丑惡的一面總是被人盡可能的擴大化,因為個人情緒多變,員工的數量永遠多于領導,越來越擴大化,變成了,個人呼聲變得越來越高,而企業,慢慢被推向了吃人不吐骨頭的資本家的行列。
而在任何企業,抱怨了,就輸了。為了所謂的公平,和所謂的付出與所得成正比,不停的去計較,最終,只能是看著身邊的同事被領導高高推到晉升的平臺上。不抱怨不代表就是企業的奴隸,關鍵在于,企業這個平臺主導者是哪一方。空有一腔熱血,氣焰高漲,沒有機會去施展,一切都無從談起,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如果可以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量自己,投其所好,小有所成后再去談公平,會更好一些。
我永遠不喜歡把職場上的身份歸結為老板與員工,老板與員工,各自的利益太明顯,而換成為企業與個人,這樣的立場,更健康一些。
企業與個人一旦雖然雙方都是受益的,但是出發點和結果絕對不一樣。
不管企業的管理者實力怎樣,我們都要感激他創造了一個平臺,同樣不管這個平臺是大是小,至少創造這個平臺的不是自己。
求職者中,應屆畢業生占了很大的比例,今年的應屆生多數是1991年-1994年出生的。不喜歡按照性別去給人歸類,或者按年代去劃分一個人是不是成熟,但是對于一個HR的考驗,90后拋給我們的難題,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具有考驗性。
90后不是一個代名詞,只是一種普遍的現象,不能以偏概全,但現在的趨勢是,偏大于全。這一批人,獨立思考能力差一些,多數是家里嬌生慣養的,習慣了父母幫自己做事,所以初出校門,也不太懂得該怎樣去做事。
找工作的人,面試之前不做準備工作的人,比比皆是,并且呈上漲趨勢,海投簡歷,不記招聘信息和企業發展狀況信息,不記地址,不準備需要的證件及材料,電話通知的時候,一句“我現在沒有筆,不方便記。”或者“我投很多簡歷,不記得是什么職位,你能發個短信給我嗎?”
很委婉的回答說,“不好意思,我這是座機,不方便發短信。”他會接著來一句,“那你用你手機給我發一下唄,也花不了多少錢。”這個時候,還能給予怎樣的評價和希望呢?
優秀的人真是越來越少了,通知面試,在電話里問薪資,讓發地址的人,越來越多,這些我都幫你做了,找你來干嘛?給你個職務再給你個助理幫你記信息準備資料?求職路上彎路走的多少,真的要靠心智。
話說回來,每個人的一生都是靠自己的摸索和別人的幫助,只是這第一步邁出,就是經驗總結的開始。允許新人犯些小錯誤,因為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經在做錯事。
對于企業來講,這些人影響不到企業的發展,因為這只是暫時的一意孤行,彎路走得多了,自然會成長,也會懂得迷途知返,而在這一類人還在迷茫中摸索的過程中,機會就留給了那些有準備的人,很公平。
也可能是某些“好心人”曾經主動發過提醒信息給求職者,所以越來越多的,求職者開始依賴這種“捷徑”。但不得不說,自己做準備的人也同樣存在。
求職者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你可以認為未來你會對這家企業付出相應的勞動力,所得都是應該獲得的,但是一定要要明白,到底是員工多,還是老板多,知道比例,就會知道,決定權更大的在哪一方,不是為了低三下四給企業打工,只是為了給自己一次機會,謀求發展。
所以這個社會,有打工仔,有企業家。除了某些“二代”,可能每個人都經歷過打工仔的階段,只是,他在打工的過程當中,態度和付出,決定了他能否走上企業家的道路。
一份工作,你拿它當事業還是只當做一份工作,收獲的也完全不同。企業的職員,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拿高薪,盈利最大的可能永遠是老板,但是,收獲能力的一定是自己,老板的能力,也是靠他自己創造的。
連面試時間都不愿意付出的人,想一切問題都可以在電話里問清楚,誰會給你一次嘗試的機會,進而給你一個發展的平臺?找工作的人那么多為什么就給你機會了?為什么別人被重用,你始終在跳槽?雙向選擇是沒錯,只是機會就未必很容易得到了。
當然,企業與HR也不盡然都對,但作為求職者,懂得放低姿態,低調做人,高調做事,對自己的未來還是會起到推動作用的。
以我個人的經歷,不管是我看到的哪一個層面,都是需要互相理解和包容的,求職者理解企業要發展,所以必須謹慎,企業要去理解一部分新人,他們沒有經驗,所以,要耐心些教會他們如何成長得更快,從而達成合作上,利益的最大化。
每一天都是那么的新鮮,每一天都是那么的充滿希望和挑戰。
整個都市,需要靠每一個人的實力來體現它發展的速度,而我,每一天都坐在這里,期待每一個新面孔,期待著他們讓我雙目放光,因為那是未來的希望。
【企業與個人之間的關系散文】相關文章:
取舍之間網絡散文09-26
人與人之間的友愛散文11-08
生活的高度與成功的關系散文09-11
一念之間散文07-25
忽然之間,愛情好遠傷感散文10-19
傷寒論與《黃帝內經》之間的關系07-04
互相模仿創造和諧親子關系散文08-17
試論企業應用散文管見08-08
你和我之間只是情深緣淺風雨亭短篇散文09-20
俯仰之間已定成敗高二800字散文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