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翟進士的傳世散文
翟進士墓
翟進士即翟升,字利夫,山東省平陰縣翟莊人,金明昌二年(1191年)進士,與同時考錄的王瓚、董哲稱為平陰三進士,被授予山西省洪洞縣主薄之職。其生平事跡歷史少有記載,但卻有詩章佳作流傳后世,對于金朝歷史研究和地方文化研究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
《題左丘明墓》詩
清康熙十一年(即公元1673年)《肥城縣志》載:衡魚,舜帝成都之處,是左丘明故里、封邑和墓葬之處王去非在金人統(tǒng)治平陰后,家居教授,為鄉(xiāng)里所崇敬,金大定年間卒,門人私謚“醇德”。王氏之后,金明昌二年進士、平陰翟莊翟升曾有《題左丘明墓》詩一首,為左丘明墓被正覺香客踐踏而嘆,為王去非作促成永能寺僧人遷離墓區(qū)而喜: “春秋好惡圣人同,聞?wù)f英雄葬此中。愚俗豈知賢者墓,荒村易作焚王宮。壟頭籍籍人相踐,泉下悠悠恨莫窮。前弊革除今可喜,盡歸醇德作詩功。”此詩深深表達(dá)了翟升翟進士當(dāng)時瞻仰左丘明墓時的敬仰之情,而面對“殘碑”,矚目“蒼穹”,把自豪與感傷緊密相連。而“重視古跡塋重建,前人故事后人述”,則是邱氏子孫心中久久的期盼。如今在肥城市衡魚新修左丘明墓,仍將此詩碑刻立于墓前甬道西側(cè)。2000年翟進士后裔將此詩刻碑立于平陰縣翟莊翟進士墓甬道東側(cè)。
《吊左丘明墓》詩解
孔府檔案《左傳精舍志》卷四《藝文志》載:翟升翟進士《吊左丘明墓》詩解一則。“春秋好惡圣人同,聞?wù)f英魂葬此中。羽翼一經(jīng)稱獨異,屏帽三傳有誰雄。徘徊草階懷彤筆,瞻拜殘碑仰古風(fēng)。莫到先賢睽隔遠(yuǎn),至今麟傳炳蒼穹。”詩解如下:
春秋好惡圣人同――春秋,指春秋時期,好惡指人對事物的愛好和憎惡,圣人同,指孔子與左丘明的好惡相同。《論語.公冶長》載:“子曰,令色之恭,左丘明恥之,左丘明恥之。匿怨兩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聞?wù)f英魂葬此中――聽說(史圣左丘明的)英魂葬在此墓中。
羽翼一經(jīng)稱獨異――經(jīng)指孔子作的《春秋》作一萬字,很簡單,不易讓人理解。全句指左丘明依照孔子的春秋經(jīng),作十八萬字的左傳,詳細(xì)解釋了孔子的春秋,像鳥的羽毛和翅膀使鳥豐滿起來。稱獨異,指作丘明之左傳水平立有獨到之處,與別人作的傳不同(公羊傳、谷梁傳)。
屏帽三傳有誰雄――屏,帽子,作為解釋春秋的三傳,哪一個傳最好?(春秋三傳即左傳、公羊傳、谷梁傳)。
徘徊草階懷彤筆――作者在墓前草階上前后左右徘徊,彤筆紅桿毛筆,作者手握毛筆在草階來回瞻仰,構(gòu)思尋找詩情。
瞻拜殘碑仰古風(fēng)――作者在墓前殘碑處恭敬下拜仰古風(fēng),指翟公對左丘明的君子之風(fēng)非常敬仰,第五、六句均抒發(fā)作者對史圣左丘明的恭敬之情。
莫到先賢睽隔遠(yuǎn)――不要說先賢左丘明離我們很遠(yuǎn)(已經(jīng)1700年左右――編者注)。
至今麟傳炳蒼穹――麟傳,指左傳,炳,照耀,蒼穹,天空,泛指宇宙。全句意為,直到今天看來,左傳這部雄文仍然光芒萬丈照耀天地。
送王廷玉輩五十三人赴試
宋金時期,泰西文風(fēng)繁盛。翟升詩文是地方教育文化方面不可多得的文獻史料。康熙《御選金詩》二十四卷,有翟升詩《送王廷玉輩五十三人赴試》,姓名爵里題:翟升,字利夫,平陰人,進士。
送王廷玉輩五十三人赴試:
肥國英才久作成,秋闈戰(zhàn)藝勢崢嶸。
雖從前舉多偕計,不似今場廣薦名。
五十三人占府榜,一千里地赴神京。
定應(yīng)得意秋風(fēng)里,次第同占桂藉榮。
群賢登第詩
《全金詩》卷79載翟升《群賢登第詩》(薛瑞兆、郭明志編《全金詩》第三冊,南開大學(xué)出版社1995年11月第1版),稱翟升字利夫,平陰人。今錄詩一首。明昌時進士。清康熙間郭元釪《四庫全書》本《御訂全金詩增補中州集》卷51載:翟升一首(補)。補:升,字利夫,平陰人,金進士。
群賢登第詩:
陶山先生主文盟(申公綽號陶山),郭令好學(xué)加勸懲(郭好學(xué),平陰令)。平陰儒學(xué)日復(fù)振,不讓五虎專前名。靳侯才名馳冀北(靳子昭,邑主簿),初官佐治肥子國。下車首詢沂上人,供室勸學(xué)增潤色。文章圓熟推許公,典而麗兮詞更工。山城天荒從此破,白袍換綠榮鄉(xiāng)中(許祐)。蘇仙久藉家學(xué)力,內(nèi)抱英華外謙抑。十年作賦氣凌云,唾手功名不勞得(蘇得勝)。古學(xué)眾許芝亭劉,下筆萬字何能休。俯就繩墨入賦室,一戰(zhàn)而勝酬焚舟(劉格)。賢哉酅河子董子,八舉終場人罕比。廣陽就試欲投名,尚以老成為所恥(董哲)。孝感里中重王兄,德與才稱非過情。耽經(jīng)玩史日無輟,靄然素有場屋聲(王瓚)。升也文學(xué)宗董氏,陶山竹溪亦席侍。靳老余緒復(fù)稔聞,駑馬十駕希騄耳(翟升)。明昌天子試飛龍,董子王升文并雄。金門獻賦仆亦與,北宮唱第三人同。至今地脈何曾斷,吾鄉(xiāng)士風(fēng)天下冠。學(xué)者體法舊純樸,豈止為文思過半。申氏名族世共知,后之苗裔振復(fù)奇。潛遺祖德借余論,又向蟾宮折桂枝(申振)。溪上先生號醇德,動為儀表言為則。發(fā)明圣道得其傳,恩不及身后蕃息。乃孫經(jīng)學(xué)有淵源,乙科優(yōu)中光儒門。靳侯名鄉(xiāng)能遠(yuǎn)慮,居賢因此右(石)硤村(王知進)。李君力學(xué)人難企,弱冠聲華藹鄉(xiāng)里。早承鶚?biāo)]上天廷,一舉明經(jīng)取青紫(李可用)。翠華警蹕幸南都,圣心愿治求碩儒。日邊詔下免秋試,三英笑指龍門趨。錡氏兼經(jīng)勤博古,蘇子天才中規(guī)矩。李生伯仲三豪間,鼎甲科名俱力取(錡申、蘇霖、李唐英)。明年較藝入明光,王氏文詞復(fù)擅場。圣代人材罔遺棄,特恩賜第名亦彰(王天一)。蕓窗書寂閑屈指,仕者十有三人矣。不才魯鈍甘隱居,但慶諸公膺器使。為報后來為學(xué)人,前進已達(dá)教猶存。勉旃勉旃學(xué)而仕,食祿無忘先輩恩。
從詩歌文獻可知,翟升是當(dāng)?shù)匚淖诙艿牡茏樱鄬W(xué)于陶山先生甲綽和竹溪先生黨懷英,承靳昭余緒。翟升與王瓚、董哲三人同為明昌二年(1191)進士。鄰縣泰安黨懷英是醇德先生的學(xué)生,翟升還是竹溪先生黨懷英(1134~1211)學(xué)生,這條線索豐富了一代文豪黨懷英的生平資料。“潛依祖德借余論,又向蟾宮折桂枝。”成為名言佳句,載入高克勤主編《中國智人妙語》(上海社會科學(xué)院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蟾宮即月宮。折桂,源于晉朝邵詵舉賢良對策列最優(yōu),自謂“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群賢登第詩》是贊頌文人的佳作,對考證平陰肥城歷史文化也具有重要意義。“肥國英才久作成”,“吾鄉(xiāng)士風(fēng)天下冠” 。對肥城平陰君子之鄉(xiāng)的文化自豪感,溢于言表。薛瑞兆專著《金代科舉》就是據(jù)翟升詩,將平陰人王瓚、董哲、翟升考定為明昌二年進士。其實從其詩可以考證的人名很多:教師或者教諭官甲綽號陶山,平陰令郭好學(xué),主薄冀北靳昭。進士許祐、蘇得勝、劉格、董哲、王瓚、翟升、甲振、王知進、李可用、錡申、蘇霖、李唐英、王天一等十三名進士。諸人各有所長,有的文章圓熟,有的下筆萬言,有的家學(xué)淵源。考中年齡有長有幼,應(yīng)試場次有多有少。此前的五虎,應(yīng)該是平陰五位文士。王瓚是孝感里人,當(dāng)是今長清孝里。董哲是酅河(xi河,中國春秋時齊地,在今山東省東阿縣南—作者)人。王知進是醇德先生王去非的孫子,石硤村人。
因為金朝未設(shè)肥城縣,所以金朝沒有肥城進士,但是平陰進士肯定有居住于恢復(fù)肥城縣治后的地域,或當(dāng)今肥城市地域者。如《肥城縣鄉(xiāng)土志》卷五《耆舊錄·名臣循吏·金》:許佑(祐),大定十年以詞賦登高第,官至潞州節(jié)度副使,有政績。甲振,明昌二年以辭賦登第,官平山府推官。卓著政績。其里居在里石橫村,后裔尚繁。平肥兩縣縣志載,甲綽甲振家族有折桂亭建在肥城石橫。
(參考王慶吉先生、梁圣君先生博文資料。)
【翟進士的傳世散文】相關(guān)文章:
傳世樂章抒情散文08-01
翟鑾字仲鳴舉弘治十八年進士閱讀答案及譯文10-19
蘇軾 ( 傳世佳句 )09-11
王之渙傳世詩詞10-25
尋找傳世詩句的出處07-05
中國最美傳世詩詞大全06-15
杜牧寫給情人的傳世之作11-03
《送進士下第歸南海》閱讀答案09-04
《劉基元至順間舉進士》閱讀答案05-21
柳宗元《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解讀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