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第16課《散文》知識點

時間:2024-08-09 06:13:39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統編版八年級上冊第16課《散文》知識點

  在年少學習的日子里,大家對知識點應該都不陌生吧?知識點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數學的知識點除了定義,同樣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為知識點。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識點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統編版八年級上冊第16課《散文》知識點,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統編版八年級上冊第16課《散文》知識點

統編版八年級上冊第16課《散文》知識點1

  一、作者簡介

  伯特蘭羅素(1872-1970),出生于英國,他2歲喪母,4歲喪父,由他的祖父母撫養成人。他一生坎坷,命運多舛,但他始終堅強地生活。他被稱為“20世紀最知名、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還被無數人視為是“未來時代的先知”,亦是著名的數學家、邏輯學家、社會活動家,又被公認為“富有鼓動天才的辯論家”“百科全書式文學家”。在1950年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二、故事背景

  羅素曾經直接參與救弱扶困,但往往失敗,這就使他更加痛苦。他曾受迫害,年輕時因反戰而鋃鐺入獄;在晚年,仍致力于禁核運動,奔走呼號,創立和平基金會。就在他逝世的當天,還為阿以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而憂心忡忡。終其一生,他始終關愛人類,反對戰爭,反抗專制,追求和平。可以說,羅素是一個具有強烈社會關懷意識的人道主義者、和平主義者,他的內心充滿正義、良知、睿智、溫情。

  三、理解詞義

  1.俯瞰:俯視。

  2.遏制:制止,控制。

  3.颶風:發生在大西洋西部的強烈風暴。

  4.瀕臨:緊接,靠近。

  四、問題歸納

  1.第一段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有什么作用?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本題運用比喻作用分析法。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地表明這三種感情對作者人生強有力的影響。“颶風”形象地表明這三種感情對作者的影響之大,作者所追求的原動力就是這三種感情。而“苦海”“絕望”則表明這三種感情在追求過程中給作者所帶來的不安和痛苦。面對追尋過程中遇到的挫折,人只能為自己的渺小感到無奈和絕望。然而,因為這三種感情,作者永遠不會放棄希望。

  2.羅素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識?

  希望了解人的心靈,知道星辰為什么發光,還有畢達哥拉斯的思想。第一個方面的知識,是有關人的;第二個方面,實際上就是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第三個方面,則是指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

  3.羅素同情人類苦難的具體內涵是什么?

  同情人類苦難包括同情饑餓中的孩子,同情被壓迫被折磨的人,同情無助的老人,同情孤寂、貧窮和痛苦的世界。對于人類苦難的同情又使他把目光投向了現實世界,這體現了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拯救人類苦難的良知。也就是說,他不只是自己不懈追求美好生活,他也希望別人過上美好生活,所以他同情那些處在苦難中的人們。這就是他的不同尋常之處、偉大之處。

  4.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本題運用結尾句(段)作用分析法。最后的抒情,表達出了作者對自己人生所追求的三種感情的堅守和執著,抒發了作者熱愛人類、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深化了文章的主題,進一步提升了文章的感染力。

  五、課文主題

  在平淡質樸的敘述中,寫出了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表現了作者熱愛人類、熱愛生活,具有博大胸襟和高潔的情懷。

統編版八年級上冊第16課《散文》知識點2

  一、作者簡介

  嚴文井,原名嚴文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主要著作有《嚴文井散文選》、《嚴文井童話集》、《嚴文井童話寓言集》等,曾獲首屆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第二次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榮譽獎。他被稱為“20世紀最知名、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還被無數人視為是“未來時代的先知”,亦是著名的數學家、邏輯學家、社會活動家,又被公認為“富有鼓動天才的辯論家”“百科全書式文學家”。在1950年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二、故事背景

  《永久的生命》是嚴文井在1942年寫的一篇帶有哲理意蘊的散文。文章揭示出個體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個人類來說,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達了作者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同時要感謝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熱情回報生命。

  三、理解詞義

  1.洗滌:沖蕩;清洗。

  2.蔓延:像蔓草一樣向周圍擴展。

  3.炫耀:照耀;夸耀。

  4.混為一體:融合成一個整體,不可分割。

  5.凋謝:(草木花葉)脫落。

  四、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1):從時光一去不復返入手,談生命的易逝。

  第二部分(2-3):寫生命的永久。

  第三部分(4-5):歌頌生命的奇跡。

  五、問題歸納

  1.作者是怎樣描述生命易逝的?有何好處?

  作者從生活中的一些細瑣的事情入手,通過生活中的點滴小事的變化表現出生命的易逝。這樣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更有利于讀者感知生命的易逝,通俗易懂。

  2.作者為什么說“我們都非常可憐”?

  因為過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來,我們的力量是那樣的渺小,對于生命上的事我們絲毫不能做主。作者采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為下一步贊美生命蓄勢。

  3.“它充滿了希望,……隨處宣示它的快樂和威勢。”怎么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生命生生不息,永不休止地繁殖著,蔓延著,失去的只是暫時的,希望永遠就在前方。我們應該我為什么而活著

【八年級上冊第16課《散文》知識點】相關文章:

八年級上冊語文第29課:點湖心亭看雪的知識點整理07-19

初中散文知識點的歸納06-13

命題散文知識點與范文04-20

七年級上冊語文散文詩二首知識點03-15

八年級下冊詩詞的知識點07-19

八年級散文類的優秀作文范文02-21

九年級上冊第10課《孤獨之旅》課文內容09-30

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第24課11-24

高一語文上冊《沁園春·長沙》的知識點梳理06-28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乱码中文欧美第一页 | 三级久久三级久久三级 | 新国产福精品利视频免费 |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精品 | 精品一区视频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