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字經:溫舒抄書故事
路溫舒編蒲抄書的事跡被做成幼兒成語故事大全和幼學千字文詳解,一直被教育界使用,以下是小編J.L分享的三字經:溫舒抄書故事,更多佛學經文閱讀請關注應屆畢業生文學網。
原文: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
〖啟示〗路溫舒和公孫弘這兩個古人,在沒有書本的情況下,想辦法把書抄在蒲草或刻在竹子上學習,我們今天能有印制精美的書本,學習條件和環境如此優越,更應該刻苦讀書。
【譯文】西漢時路溫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閱讀。公孫弘將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們兩人都很窮,買不起書,但還不忘勤奮學習。
【溫舒抄書】
西漢時路溫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閱讀。公孫弘將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們兩人都很窮,買不起書,但還不忘勤奮學習。路溫舒和公孫弘這兩個古人,在沒有書本的情況下,想辦法把書抄在蒲草或刻在竹子上學習,我們今天能有印制精美的書本,學習條件和環境如此優越,更應該刻苦讀書。
路溫舒抄書擴寫:
漢朝有個叫路溫舒的人,從小聰明好學。可是家里很窮,只好小小年紀就出來放牛割草,幫助大人干活。
有一天,路溫舒去割草,不知不覺來到了學堂,看見那些和自己一樣大的孩子,坐在教室里學習,羨慕得不得了。回到家,他對爸爸說:“我要去上學。”這下,可難倒了他的爸爸,家里窮得連肚子都填不飽,哪來錢供孩子上學?于是,父親就說:“上學有什么用?我們家三天兩頭沒米下鍋,沒那閑錢!”可路溫舒不死心,又說:“讀了書,有了文化,長大了成為有出息的人,您就不會再餓肚子了。”父親一聽這話挺有道理,就只好說:“既然你這么熱愛學習,讓我再想想辦法吧!”
他父親左思右想,徹夜未眠,終于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問自己干活的東家孩子借書。就這樣,路溫舒一邊割草放牛,一邊如饑似渴地讀書學習,可是他又遇到了一個難題:書是別人借的,還沒看完,就要還了,怎么辦?每次還書拖拖拉拉,人家都不愿意借了,還譏笑他:你一窮孩子,讀什么書?可他卻固執地說:“不行,我長大了一定要做一個有學問的人!”
一次,他來到河邊放牛,突然發現沼澤地里長著一種蒲草,葉子很寬,就像一張厚實的紙,他靈機一動,嗨!皇天不負有心人,這不是現成的紙嗎?于是,他采了許許多多蒲草,編成一張張席子,然后把借來的書抄在席子上,那一本本書就可以慢慢地精心研讀啦。
他用這樣的辦法,抄了很多古今名作,刻苦學習,長大后,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路溫舒生平
路溫舒的父親是里的守門人。小時候,路溫舒的父親讓他牧羊,他把湖澤中的蒲草取來,做成簡牒,編起來寫字。寫得稍好一點時,當上了獄中的小吏,由此開始學習律令,不久提為獄史,縣里面有疑惑的事都來問他。太守來到縣里,看到后感到很驚異,便讓他代理曹史。他又鉆研《春秋》,弄懂了其中的大義。后被舉為孝廉,任為山邑縣丞,因犯法免去官職,又回去擔任郡吏。
元鳳年間,廷尉解光治理詔獄,請溫舒代理曹掾之事,官守為廷尉史。恰逢昭帝駕崩,昌邑王劉賀被廢,宣帝剛繼位,溫舒上書,建議應該崇尚德治減緩刑罰。宣帝認為他說得很對,調他任廣陵王府庫的官長。后內史薦舉溫舒文學為第一,升遷為右扶風丞。當時,宣帝詔令公卿大臣推舉可出使匈奴的人,溫舒上書,表示愿為使者隨從,去暴尸塞外,以盡臣下之節。宣帝將此書下發給度遼將軍范明友、太仆杜延年問詢,認為其言不妥,將他罷歸原官。不久,又升遷他為臨淮太守,治績十分突出,后死在任上。
溫舒跟其祖父學過歷數天文,曾斷言漢朝只有二百一十年,并秘密上奏預為戒備。成帝時,谷永也曾說過同樣的話。到王莽篡位時,想宣揚其取漢而代之的理由,才把他的上書公開出來。路溫舒的兒子及孫子都曾做到了太守一級的大官。
【三字經:溫舒抄書故事】相關文章:
三字經故事--黃香溫席10-14
黃香溫席的三字經典故11-03
《三字經故事--中華經典故事》05-24
三字經的故事詳細解讀及故事05-20
三字經的小故事07-05
三字經里的故事10-23
關于三字經的故事07-05
《三字經》里的故事07-13
三字經的經典故事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