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翻譯:教育和學習篇

時間:2024-08-20 05:56:04 三字經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三字經翻譯:教育和學習篇

  《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度纸洝啡〔牡浞,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字經翻譯:教育和學習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字經翻譯:教育和學習篇

  三字經翻譯:教育和學習篇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①。性相近,習相遠②。

  [注釋]①人:泛指眾人!〕酰撼跎,剛出生的時候!⌒裕盒郧,本性!”荆焊荆瓉!、谙嘟合嗳ゲ贿h!×暎汉筇斓牧晳T。遠:相差太遠!靶韵嘟,習相遠”是孔子的話。

  [譯文]人生下來,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相差不多。大家性情都近于善,只是由于后來所受社會的習染不同才有了千差萬別。

  [原文]茍不教,性乃遷①。教之道,貴以專②。

  [注釋]①茍:如果、假如。 乃:于是!∵w:變化!、诘溃悍椒ā⒌览怼!≠F:注重、重視!∫裕涸谟凇!#簩P闹轮。

  [譯文]如果從小不進行教育,孩子善良的本性就會發生改變。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導孩子要專心致志,持之以恒。

  [原文]昔孟母,擇鄰處①。子不學,斷機杼②。

  [注釋]①昔:從前。 孟母:孟子的母親。孟子姓孟名軻,字子輿,戰國時代鄒國人。相傳孟子早年喪父,其母為引導兒子學習,曾三次遷徙居處,最后在一 所學校旁定居下來。 擇:選擇。 鄰:鄰居。處:相處、居處!、谧樱杭疵献印!C:指織布機。 杼(音柱):牽紗的梭子。

  [譯文]古時候,孟子的母親,為了使兒子有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曾三次選擇鄰居而搬家。一次,兒子逃學回來,孟母氣憤地把織布機上的梭子折斷,以此告誡孟子學習不可半途而廢。

  [原文]竇燕山,有義方①。教五子,名俱揚②。

  [注釋]①竇燕山:五代后晉人,名禹鈞。傳說他教子有方,使五個兒子齊登科甲,有侍郎馮道贈詩云“燕山竇十郎,教子以義方”。

  義方:好方法!、诿好u、名聲。 俱:都。 揚:傳揚。

  [譯文]竇燕山教育孩子有好的方法。他所教育的五個孩子,都學有所成,名揚四海。

  [原文]養不教,父之過①。教不嚴,師之惰②。

  [注釋]①不教:不加以教導。 過:過錯。、趲煟豪蠋煛!《瑁旱《,這里指失職。

  [譯文]生養子女卻不給予良好的教育,這是做父親的過錯。教育學生沒有嚴格的要求,這是做老師的失職。

  [原文]子不學,非所宜①。幼不學,老何為②。

  [注釋]①子:是為人之子!〔粚W:是不肯讀書。 宜:應該,適當!、谟祝褐负诎l年少時!±希洪L大以后。

  [譯文]小孩子不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如果少年時不努力讀書學習,長大以后還能有什么作為呢?

  [原文]玉不琢,不成器①。人不學,不知義②。

  [注釋]①玉:美玉。 琢:雕琢!∑鳎褐钙魑!、诹x:義理、道理。

  [譯文]一塊沒有經過雕琢過的玉石,不能成為精美的玉器。一個人若不努力學習,就不會懂得知識和道理。

  拓展資料:

  歷史背景

  關于《三字經》的成書年代和作者歷代說法不一,大多數后代學者傾向的觀點意見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經》,以課家塾”,即王應麟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讀書,于是編寫了融會經史子集的三字歌訣。

  王應麟是南宋人,《三字經》原著中的歷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為止。隨著歷史的發展,為了體現時代變遷,各朝代都有人對《三字經》不斷地加以補充,例如清道光年間賀興思增補了關于元、明、清三代的歷史,共計二十四句話。

  作品賞析

  原文鑒賞

  《三字經》的內容分為六個部分,每一部分有一個中心。

  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述的是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為有用之材;從“為人子,方少時”至“首孝悌,次見聞”強調兒童要懂禮儀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并舉了黃香和孔融的例子;從“知某數,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介紹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識,有數字、三才、三光、三綱、四時、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義,方方面面,一應俱全,而且簡單明了;從“凡訓蒙,須講究”到“文中子,及老莊”介紹中國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兒童讀書的程序,這部分列舉的書籍有四書、六經、三易、四詩、三傳、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諸子的著作;從“經子通,讀諸史”到“通古今,若親目”講述的是從三皇至清代的朝代變革,一部中國史的基本面貌盡在其中;從“口而誦,心而維”至“戒之哉,宜勉力”強調學習要勤奮刻苦、孜孜不倦,只有從小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長大才能有所作為,“上致君,下澤民”。

  《三字經》內容的排列順序極有章法,體現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認為教育兒童要重在禮儀孝悌,端正孩子們的思想,知識的傳授則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見聞”。訓導兒童要先從小學入手,即先識字,然后讀經、子兩類的典籍。經部子部書讀過后,再學習史書,書中說:“經子通,讀諸史”!度纸洝纷詈髲娬{學習的態度和目的。可以說,《三字經》既是一部兒童識字課本,同時也是作者論述啟蒙教育的著作,這在閱讀時需加注意!度纸洝酚玫涠啵R性強,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導下編成的讀物,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

  版本變化

  《三字經》是宋朝王應麟(存疑)先生所作,內容大都采用韻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組,像一首詩一樣,背誦起來如同唱兒歌,用來教育子女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啟迪心智。時人覺得本書內容很好,紛紛翻印,因此廣為流傳,歷久不衰,成為歷朝歷代最重要的童蒙養正教材之一。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三字經》的內容上,不同歷史時期皆有所修改或增加。迄今為止所見的就有宋末元初的1068字本,明代的1092字本,明末的1122字本,清初的1140字本及1170字本等多個版本。并出現相關注解本、插圖本。如明清時期就有《增補三字經》、《節增三字經》和《廣三字經》等。清末民初的著名學者章太炎〈字炳麟〉先生的《三字經》增訂本,是近一個世紀以來流傳最廣的版本。

  1949年后,又對《三字經》進行修訂。主要涉及一些民族史觀內容的修訂。如:

  1.關于元代歷史的“蒞中國,兼戎狄,九十年,國祚廢。”改為“輿圖廣,超前代,九十年,國祚廢!

  2.關于清代歷史的“清順治,據神京。至十傳,宣統遜。舉總統,共和成。復漢土,民國興。廿二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改為“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由康雍,歷乾嘉,民安富,治績夸。道咸間,變亂起,始英法,擾都鄙。同光后,宣統弱,傳九帝,滿清歿。革命興,廢帝制,立憲法,建民國。古今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盵8]

  作品影響

  中國

  《三字經》是中國傳統的兒童啟蒙讀物,知名度極高。古代兒童都是通過背誦《三字經》來識字知理的!度纸洝酚煤啙嵧ㄋ椎陌自捴v出了亙古不變的哲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將經史子集等各部類的知識揉合在一起,全文用典極多,全篇充滿樂觀精神;在《三字經》出現之前,蒙學讀物都是四個字一句,《三字經》則以三言形式出現,讀起來輕松愉快,更符合兒歌特點,明朝趙南星稱其“句短而易讀,殊便于開蒙”,故此為蒙學第一書。《三字經》在古代被稱為“小綱鑒”,可以將零散的知識貫穿起來,使讀書積累的百科知識,得以納入一個清晰知識體系。

  《三字經》與《百家姓》、《千字文》并稱為中國三大國學啟蒙讀物。

  國際

  從明朝開始,《三字經》就已流傳至中國以外的國家。

  根據記載,世界上最早的《三字經》翻譯本是拉丁文。1579年,歷史上第一位研究漢學的歐洲人羅明堅,到澳門學習中文,他從1581年就開始著手翻譯《三字經》,并將譯文寄回意大利。

  1727年,沙俄政府派遣一批人士到中國學習儒家文化,首先研讀的就是《三字經》。其中一位學生羅索興將它翻譯為俄文,后入選培訓教材,成為俄國文化界的流行讀物。1779年,彼得堡帝俄科學院又公開出版了列昂節夫(1716~1786年)翻譯的《三字經及名賢集合刊本》,因其內容與當時女皇葉卡捷林娜二世推行的講求秩序的“開明專制”等政治策略不謀而合,政府遂正式“推薦給俄國公眾”并走向民間!岸韲鴿h學之父”俾丘林(1777~1853年)曾在北京生活14年,深諳經史,更明曉《三字經》的文化內涵和社會影響,他在1829年推出《漢俄對照三字經》,并稱《三字經》是“十二世紀的百科全書”。當時俄國教育界在討論兒童教育問題,于是《三字經》成為“俄國人閱讀中文翻譯本的指南”,成為當時社會流行讀物。普希金細讀后,在作序時稱贊此書是“三字圣經”。普希金研讀過《四書》、《五經》,但對《三字經》情有獨鐘,如今普希金故居還珍藏著當年他讀過的《三字經》?ι酱髮W和彼得堡大學的東方學系都以《三字經》為初級教材,而大多數入華商團和駐華使者的培訓多以《三字經》為首選教材,因而,《三字經》在俄國文化歷史上留下了自己深深的印記。

  韓國、日本也對《三字經》也非常重視。日本早在江戶時代(1603~1868年)已印行由中國商船帶來的各種版本的《三字經》。從江戶時代到明治初年(1868~1921年),日本的私塾已采用《三字經》,后更大量出現各種仿制本,如《本朝三字經》、《皇朝三字經》等,多達二十多種,其中影響最大的是三字押韻,介紹日本歷史地理文化道德的《本朝三字經》。

  英國的馬禮遜(1782~1834年)翻譯的第一本中國傳統經典就是《三字經》。1812年,他出版《中國春秋》英文版,包括《三字經》和《大學》。修訂后,1917年又在倫敦再版。

  美國傳教士裨治文在他主辦的《中國叢報》上刊載《三字經》、《千字文》等啟蒙讀物。

  在法國,猶太籍漢學家儒蓮(1797年~1873年),在1827年擔任法蘭西研究院圖書館副館長后翻譯出《孟子》、《三字經》、《西廂記》、《白蛇傳》、《老子道德經》、《天工開物》等中國典籍。

  新加坡出版潘世茲翻譯的英文本《三字經》,被推薦參加“法蘭克福國際書展”,并成為新加坡的教科書。

  1990年,《三字經》被聯合國教科組織選編入《兒童道德叢書》,向世界各地兒童推介學習,成為一本世界著名的啟蒙讀物。

  關于作者

  原典作者

  關于《三字經》的成書年代和作者歷代說法不一,但是大多數學者的意見傾向于“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經》,以課家塾”。王應麟(1223—1296),南宋官員、學者。字伯厚,號深寧居士,又號厚齋。慶元府鄞縣(今浙江鄞縣)人。理宗淳祐元年進士,寶祐四年復中博學宏詞科。歷官太常寺主簿、通判臺州,召為秘節監、權中書舍人,知徽州、禮部尚書兼給事中等職。其為人正直敢言,屢次冒犯權臣丁大全、賈似道而遭罷斥,后辭官回鄉,專意著述二十年。為學宗朱熹,涉獵經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長于考證。一生著述頗富,計有二十余種、六百多卷,相傳《三字經》為其所著。王應麟晚年教育本族子弟讀書的時候,編寫了一本融會經史子集的三字歌訣,據傳就是《三字經》。

  關于《三字經》的作者及成書時間,還有其他說法。

  一說是宋代人區適子。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廣東新語”卷十一中記載:“童蒙所誦三字經乃宋末區適子所撰。適子,順德登洲人,字正叔,入元抗節不仕”,認為廣東順德人區適子才是《三字經》的真正作者。

  一說是明代人黎貞。清代邵晉涵詩:“讀得貞黎三字訓”,自注:“《三字經》,南海黎貞撰!奔匆詾槊鞔柝懽。

  吳蒙校點《三字經》時,結合《三字經》中提到《四書》以及鼓勵仕進等的內容,指出該書“似當作成于元延祐年恢復科舉,規定考試程式中《四書》用朱氏集注之后”。同時又提及南宋陳淳用三字句寫成的《啟蒙初誦》疑似為《三字經》的先河,指出《三字經》從雛形到更定,經歷了相當長的時間。

  學者張如安根據南宋慈溪人桂氏《家訓》中的相關記載認為,《三字經》應成書于南宋紹熙(1190年-1194年)至嘉定年間,其時代要早于王應麟(1223年-1296年)和區適子。而寧波是目前已知的《三字經》最早流傳的地區。

【三字經翻譯:教育和學習篇】相關文章:

三字經全文帶拼音和翻譯06-09

三字經原文及翻譯:古代典籍和讀書程序篇02-24

《三字經》在小學教育中的作用和意義05-12

三字經翻譯與講析07-20

《三字經》英文神翻譯06-06

三字經全文帶拼音翻譯06-22

《新三字經》原文帶翻譯06-14

勸學原文和翻譯08-06

勸學原文和翻譯09-11

離騷的原文和翻譯05-25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五月花在线观看 | 综合久久综合久久 | 曰本一区中文字幕在看 |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不卡 |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