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教學計劃
指 導 思 想 |
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中國的經典詩文,堪稱世界瑰寶。 《三字經》作為古代蒙學教材,內容涉及天文、地理、社會百科、內涵豐富而極具文學性、韻律性,是中國古代知識的教科書。利用它們進行識字的同時,學生可獲得大量的傳統文化知識,培養各種能力,修習其中良好的行為規范,無形中完成了美德熏陶,建立了漢語的節奏感的韻律感,為今后的學習發展奠定了傳統文化的根基。 |
|
教 學 目 標 |
1.通過誦讀《三字經》,讓學生能夠弘揚國學文化,傳承國學精髓,與圣賢為友,形成健康的人格,構建良好的校風。 2. 通過誦讀《三字經》,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識字量、閱讀量,多讀書,讀好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逐步形成文章——文化——文明的校園環境。 3. 通過誦讀《三字經》,讓學生了解中國燦爛的古文明,增長見識、增加涵養、吸取智慧,培養學生優雅性情和敦厚人格。 4. 通過誦讀《三字經》,用傳統中國文化的精神,對校園、家庭、社會產生潛移默化、凈化心靈、熏陶品質的作用。 |
|
教 學 理 念 |
1. 誦讀化。即誦讀為主,理解為輔。真正貫徹“以讀為本”的理念,上承傳統教育之優秀經驗,下接現代教學理論的“活水”,采用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理解、感悟、體驗、積淀。 2.情境化。即用優美的古典音樂,富有情趣的畫面,生動有趣的故事,喜聞樂見的表演活動,從而創設氛圍把學生引入國學的情境,使學生身處古典文化的情境與韻律中,誦國學,學國學,身心受到陶冶,激發他們對國學的熱愛。 3. 故事化。即用經典小故事來詮釋古文深奧的哲理,幫助學生理解原文的主旨,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理解課文,受到教育。 4. 生活化。即貼近學生的生活。教學中可以設計聯系生活實際談感受的環節,把學國學與學做人聯系起來。在生活化的同時,教師也要引導學生批判性學習。引導學生用現代人的觀點了解古訓要求人們做什么,如果是不符合現代道德文化要求的內容,我們就引導學生去批判,培養他們不迷信書本,不拘泥古訓條文,弘揚人文個性,促進健康人格的形成。 5.課程化。就是要求教師們重視《三字經》的誦讀教學,要保證誦讀時間、誦讀效果,切實誦讀目標。 |
|
教 學 原 則 |
1. 忠實原著。《三字經》是古代先賢的作品,經過幾千年的文化傳承和變遷之后,仍然閃耀著熠熠光輝。教學中不能隨意刪減內容,對認為與現代文化有差異的地方,教師應作正面引導。 2. 以“誦讀”為首,“故事”為主。在讀準字音是基礎上,運用多種朗讀形式直至熟讀成誦。引導學生借助“故事”感悟道理。 3. 重修身,輕技能。《三字經》的學習重在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文學知識的積累、文化素養的形成則是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 4. 重體驗,請實用。《三字經》的誦讀重在通過學生的自身感悟和情感體驗,提高其道德意識和行為能力。 |
|
成 果 展 示 |
||
教 學 進 度 |
周 次 |
內 容 |
第二周 | 人之初……貴以專 | |
第三周 | 昔孟母……師之惰 | |
第四周 | 子不學……不知義 | |
第五周 | 為人子……人所食 | |
第六周 | 馬牛羊……人之倫 | |
第七周 | 父子恩……明句讀 | |
第八周 | 為學者……至平治 | |
第九周 | 《孝經》通……禮樂備 | |
第十周 | 曰國風……及老莊 | |
第十一周 | 經子通……稱三王 | |
第十二周 | 夏傳子……七雄出 | |
第十三周 | 嬴秦氏……訖兩晉 | |
第十四周 | 北元魏……國乃該 | |
第十五周 | 梁唐晉……國祚廢 | |
第十六周 | 明太祖……夕于斯 |
【《三字經》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三字經》教學計劃4篇06-04
《三字經》教學計劃范文(通用6篇)09-20
《三字經》兒歌及《三字經》全文06-08
三字經10-24
《三字經》作者及新舊《三字經》版本06-17
三字經古詩09-12
三字經鑒賞08-01
《三字經》的原文03-29
《三字經》原文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