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讀后感(10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字經》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字經》讀后感1
我從幼兒園開始就讀了《三字經》了。當時,我讀來讀去就只為了一個目的:好玩。現在到了小學,我們學到了國學,我才慢慢的看起《三字經》來……
其實許多人說《三字經》是很無聊的,我剛開始也這么認為,可到了今天,我認真的讀了讀《三字經》,發現了里面許多的知識。
我最喜歡里面的一句:“犬守夜,雞司晨,茍不學,曷為人?”因為這句話的意思令我很受感染,意思就是:“狗在晚上看家,雞在早晨叫醒人們,人如果不學習,怎么能成人呢?”
也是,如果不學習,就連一個做人的資格也沒有,何談在社會上發展呢?
接下來的這句,是上一句話的后面一句:“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這句的意思也讓我深受感染:“蠶會吐絲,蜜蜂會制造蜂蜜,人不學習的.話,還不如這些動物。”是呀,許多動物會為人類制造東西,而有些人呢,只是社會上的廢物。還不如這些辛勤勞動的動物們呢。
《三字經》讀后感2
《三字經》是燦爛的中華文化的精華,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一個中國人的珍貴遺產,它易讀、易記、易理解。《三字經》里面包含了自然常識、歷史故事、道理常規。教會了我們做人的道理,還教會了我們要勤奮學習。
里面的故事都有著深刻的'哲學道理,生動而有教育意義。比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告訴我們人就像玉一樣,不打磨雕刻,就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我們必須得活到老學到老,使自己的知識越來越豐富。又比如“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這段話講得是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敬父親,冬天把被窩捂熱后再請父親睡。讀了這個故事,我很受啟發,我覺得我要向黃香學習,多為父母做些家務,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小時候,父母、老師的教育十分重要。所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不就是說人在小時候,性格本來是善良的,他們的性格十分相近,長大后因為其他因素的影響,性格便相差甚遠。這就說明了教育的重要性。孩子的前途一半是靠自己,另一半就是靠親人的悉心教導,這才能使孩子步入正軌。這些都是教育的功勞,所以教育是很有必有的!
《三字經》讀后感3
暑假里讀了讀《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雖然以前可以背下來很多,但是其中的意思還有很多沒有完全明白,這次認真的讀過一遍,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
每個人一生下來天性都是善良的,對待周圍的人和事都十分友好。在生長的過程中。因受到家庭和外界環境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原本天性相近的人,會逐漸形成不同的性格品質。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
從小就要誠懇待人,孝敬父母,兄弟姐妹相互謙讓。仁,義,禮,智,信。是為人處事的基本法則,如果人人都遵守【五常】,社會就很安定祥和。
很多人喜歡給子孫留下滿箱的金銀珠寶,以為這樣就給了孩子最穩固的保障。其實,幸福的生活是自己努力去創造的。如果貪圖享受,每天得過且過,將一事無成。只有勤奮學習,時時勉勵自己,才能走向成功。
《三字經》教人的道理很多很多,值得我們認真的`去學習。我有許多許多不足的地方,以后的日子我會加倍努力,改掉我的壞毛病,做個真正的好孩子。
《三字經》讀后感4
《三字經》人人都會背,可大家背了而做到了嗎?而我就承認我只做到了一點,而另一大半都沒有做到。
就像《三字經》里寫的“惜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樣一句話,可我們做到了嗎?沒有。“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樣一句話講的是孟子的母親孟母第一次把家安在了墓地附近,孟子學人掘土筑墳;孟母第二次把家遷到離屠宰場不遠的地方,孟子學人殺豬宰羊;第三次把家遷到了學宮旁邊,孟子才開始好好學習。沒想到有一天孟子覺得學不進去了,就逃學回家,孟母看見孟子逃學回來,就拿把剪刀剪斷了織布機上的線,孟母告訴了孟子一些道理,孟子領悟了母親的教會,就發奮篤志勤奮學習,最終成為了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所以我想告訴大家,大人們和老師是多么不容易,我們不要在和長輩們斗嘴,我們要認真聽取他們的'勸告,虛心學習,不讓他們生氣,認真對待你做過的每一件事,當然,我們做事之前,先考慮大人們會不會同意,這件事會不會給特人帶來損失,如果有什么對自己他人都不好就千萬不要去做,現在,我們好好學習就很開心了。
《三字經》讀后感5
《低碳生活三字經》里面的內容里有十二大類,分別是:源起、飲食、衣著、居家、出行、購物、休閑、交往、辦公、上學、醫療和結語。讀完了這本書,我深有所感。
其中“盤中餐,來不易,古有訓,須銘記”這句話給了我深刻的啟示。我想到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兩者有共通之處。農民伯伯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才種出糧食,我們要好好珍惜。想到這里,我就覺得慚愧,因為我吃飯經常沒吃干凈,還弄得桌面和地面到處都是飯粒,就好像下巴那兒有個洞一樣。以后我要珍惜糧食,改掉壞習慣。
有關出行的“短路途,健步走,中程路,騎車游”也同樣的給了我深刻啟示。我想到了出行路途比較短的時候,可以用步行的方式替代其他的交通工具,既可鍛煉身體又不用塞車,騎自行車既節能又環保又可以鍛煉身體。騎自行車和步行都可以鍛煉身體,想到這里我也覺得慚愧,因為我和爸爸出去玩的.時候都是坐汽車去的而且那里離我們家非常近。我要告訴爸爸以后出行要環保盡量騎自行車和坐公交車,改掉浪費資源的壞習慣。
《低碳生活三字經》給了我很多啟示,你們也去看看吧,想來多半會喜歡的。
《三字經》讀后感6
我在假期里讀了《三字經》,雖然字數不過上千字,其內容卻博大精深,有些句子我能明白,有些道理我卻一知半解。
其中有兩句“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與長宜先知”,深深地打動了我。東漢時間的黃香,九歲的時候就知道孝順自己的父親,天冷的時候用身體幫父親暖輩子;孔融四歲的.時候就懂得謙讓,把大的梨給自己的哥哥,而自己挑最小的梨。
這兩個故事教育我們要孝順長輩、要懂得謙讓。想想我以前,都是衣來張口,飯來張口的小王子,所有事情都是爸爸媽媽幫我安排好。我知道了這兩個故事后,覺得非常慚愧,決定要向他們學習,不僅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要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家務,并要孝順父母。在和同學們一起時,要懂得禮讓,互相幫助。
《三字經》讀后感7
小時候,爸爸媽媽為我買了一冊《三字經》。
那時,我喜歡看漫畫,這樣的書我一拿起就頭疼。在大人面前,我迫不得已的打開書,哎...還挺有趣的: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使人讀起來瑯瑯上口。愛看《三字經》,只不過覺得很有趣,但爸爸一次次抱著我念《三字經》,老板著個面孔,表情很冷酷。其實,爸爸的真實目的并不是一味地讓我讀。果不出所料,當我念的三字經出口成章時,爸爸便開始誘導地給我講解每一句的含義“人之初,性本善”;人的生命剛開始時,天性原本是善良的,性格脾氣也很接近......在這些經中原來也有趣的'人物和各種生動的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
當我真對《三字經》產生濃厚興趣時,爸爸又用實驗和實踐讓我知道它的含義;一步一步地深入了解。好書不厭百回讀。我開始背《三字經》了,一邊背一邊想它的含義,這樣既牢記了《三字經》的詞句,又能知道《三字經》在生活中對我成長的意義。
《三字經》已經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腦海里。永遠不忘!
《三字經》讀后感8
今年暑假,我讀了《三字經》這本書。其中幾句印象特別深。它們是:“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頭懸梁講的是漢代大學者孫敬將頭發用繩子吊在屋梁上防止讀書打瞌睡;錐刺股講的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蘇秦讀書時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提神。他們不需要老師監督也可以自覺地讀書。
讀完后,我感到很慚愧。我雖然讀書很好,但是不能自覺地讀書。我每天心里只想著玩,非得媽媽大發雷霆才好好做作業。許多事情都要媽媽提醒才去做。雖然我們不提倡“頭懸梁、錐刺股”這種以傷害身體來勤奮讀書的辦法,但我們要讀書孫敬和蘇秦勤奮讀書的精神。
“頭懸梁、錐刺股”的故事我牢記在心,是它打開了我刻苦讀書的大門,它時刻提醒著我好好讀書!
《三字經》讀后感9
這學期老師要求我們背誦《三字經》。通過閱讀和默記,我深深地體會到《三字經》中所講的仁、義、智、信在我們小學生成長中的作用,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令我折服。
在《三字經》這些淺顯易懂的文字中,講述了做人的準則,古人發奮圖強的故事,中國悠久的歷史,許許多多我們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學習和接觸的知識,比如,我讀了《三字經》中講歷史的部分,清楚得知道了中國這個有幾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是怎樣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發展、不斷生存下來的;讓我對歷史有了一個概括的了解。
再比如,我讀了介紹古時候的成功人士的部分后,就知道了我們中國曾經有許許多多的能工巧匠和才華橫溢的文人墨客,我一定要像他們那樣,努力學習,爭取獲得更好的成績,為祖國爭光;又比如,我讀了書里講孝敬那一部分,知道了如何去做一個孝敬父母與長輩的人;《三字經》中說到“有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的母親為讓孟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先后三次搬家,讀到這里,我不由得想起我的父母,他們為了能讓我讀書,不辭辛苦的工作,我從心里感謝我的爸爸媽媽!
在這薄薄的《三字經》中,蘊涵著許多人生哲理,等待我們小學生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去實踐,去學習!
《三字經》讀后感10
《三字經》的原文雖然有一千余字,但全文的內容結構嚴謹,文字簡練,內容包羅萬象。它的里面有尊敬父母、有愛兄弟、團結一心、奮發有為等行為美德,同時也。包括許多我們該掌握和了解的自然及歷史知識。
當我讀到‘‘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句話的時候,就想到為人在教育子女方面,如果只給他們提供物質所需,服養他們長大,卻沒有好好教育他們怎樣做人、做事,這就是父母的'過錯。同樣,老師如果沒有在學習上好好教導學生,讓學生產生懶惰心理,不好好學習,學生因此荒廢學業,這就事老師的過錯,由此可見,古人對教育多么重視呀。
其中令我最難忘的一句:“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此時此刻,我的腦海中出現一幅畫面,蠶正在吐絲,將自己包裹,蜜蜂在花叢中穿梭……我心中涌起了一股熱血,蠶能吐絲,結繭。供人織成絲帛;蜂能釀造甜甜的蜂蜜,給人食用,人生在世,倘若不用功學習,荒廢了功課,沒有本領回報社會,就連小小的昆蟲也不如啊!所以我們學生不能荒廢了學業,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作為一名現代的學生,我們應但不管將我們的國家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世世代代永相傳。
【《三字經》讀后感】相關文章:
《三字經》兒歌及《三字經》全文06-08
三字經_三字經讀后感800字五篇11-01
三字經10-24
《三字經》作者及新舊《三字經》版本06-17
感恩三字經11-22
三字經簡介10-02
三字經內容05-26
胎教三字經07-21
村規民約三字經06-26
課堂“三字經”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