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教案

時間:2024-08-11 02:48:25 詩詞 我要投稿

《詩詞五首》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詩詞五首》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詩詞五首》教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掌握文學常識及文言詞語的含義。

  2、把握詩歌的意境,理解詩歌抒發的感情。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對詩歌的分析、鑒賞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

  (四)美育滲透點

  引導學生理解記憶佳作名句,體會詩詞中所體現的自然美、情感美、意境美。

  二、學法引導

  1、放錄音,學朗讀,要熟讀成誦。

  2、疏通文意,要求整體感悟,不求逐字逐句講析。精妙之處要仔細玩味。

  3、進入詩詞的意境,發揮想像,進行再創作,可以畫畫,可以擴展成故事或文章進行口述。

  4、詩講知人論世。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詩詞作者的情況以及創作的背景,安排學生課前搜集材料,用知人論世的方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5、安排活動教學,可開展誦詩會或賽詩會之類活動,既激發學習的興趣,又對一學期來學習古詩文情況進行測試。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

  理解詩歌意境(結合詩歌的寫作背景,特別是作者寫作詩歌時的心情)。

  2、難點

  《觀滄海》中詩人創造的意境,(從分析滄海的壯闊景觀人手,進而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抒發的豪情壯志。)通過適當的講析引導和學生的誦讀,加強學生對《如夢令》《西江月》優美意境地把握。

  3、疑點

  教師點撥學生理解《觀滄海》與《望岳》中詩人博大心靈與宇宙自然的和諧統一。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詩詞朗讀錄音磁帶及錄音機。

  2、投影儀。

  3、學生制作名言警句的知識卡片,課堂交流。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指導學生反復誦讀,參照課文注釋,疏通文意。

  2、了解寫作背景。

  3、在誦讀中鑒賞,引導學生感知詩歌意境。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導語

  中國古典詩詞的滋力是無窮的,那種詩人心靈的震顫,與自然的融合,會深深打動每一個欣賞者的心,使我們的心靈得到凈化,從而提高人們的文學修養。《詩詞五首》中選錄的均是廣為傳誦的名篇,希望大家認真學習受到美的熏陶。

  (一)明確目標

  1、文學常識三首及字詞讀音。

  2、理解前三首詩抒發的思想感情。

  3、讀出詩歌的韻律,體會詩歌的意境。

  (二)整體感知

  1、放錄音,學生朗讀前三首詩,讀準下列字音

  碣(jié)澹(dàn)竦(sǒng)峙(zhì)岱(dài)眥(zì)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學習《觀滄海》。

  (1)教師介紹作家思想及本詩寫作的歷史背景。

  這首詩,是曹操于漢末建安十二年(207)五月,出兵征烏桓(今遼寧省東部),七月出兵,九月勝利班師,征途中登上碣石山所作。

  (2)學生疏通詩句意思,注意,澹澹、竦峙。

  (3)給本詩劃分層次

  第一層前兩句,登臨地點和目的。

  第二層3一12海面景象盡收眼底。

  第三層13—14,巧妙點出主旨。

  (4)詩歌均要以景抒情,曹操登上竭石山,看到了哪些景象?

  水波動蕩,山島屹立,氣氛威嚴;島上草木“叢生”,“豐茂”,生機勃勃;大海巨浪涌起,氣勢壯闊;吞吐日月星辰的磅礴氣勢。

  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海上波瀾起浮,動蕩的情景,抒發了詩人信心和豪情,令人振奮,顯然是一個經驗十足,沉穩老練的政治家風范。大海的博大,正象征了詩人的心靈,雄渾宏大的心靈與宇宙合一,包融一切。詩人作為大軍事家,這次出征正是為了統一天下,因此他借大海抒發自己建功立業的愿望。

  2、復習欣賞詩歌的一般步驟。

  3、學生自學《次北固山下》《望岳》。

  教師指點。

  (1)按節奏朗讀。

  (2)《次北固山下》抒發的是一種遠方游子思念故鄉親人的思想感情,請學生找出抒發這種感情的意象,深刻體會遠方游子對家鄉親人那種深深的惦念。

  (3)《望岳》這首詩詩人描述了泰山出神入化的美景,全身心與之融為了一體,是詩人心靈與自然的融合。

  (四)總結、擴展

  這幾首詩意境深遠,詩人心靈超然物外,博大而深邃。

  (五)布置作業

  1、熟讀背誦前三首詩。

  2、預習《如夢令》《西江月》

  (六)板書還計

  第二課時

  導入新課

  檢查背誦。

  (-)明確目標

  1、掌握下列字詞:爭、怎。

  2、欣賞宋詞優美的語言和意境。

  3、培養學生有語氣地朗讀。

  (二)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體會語氣并在書上劃出斷句的位置;學生朗讀。

  2、文學常識。

  3、疏通文意,再現意境。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學習《如夢令》。

  (1)寫作背景。

  這是李清照青年時期的作品,追述了一次夏日郊游的歡樂情景。

  (2)詞人一日出游,心情如何?(愉快)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是愉快的心情,從“常記”“沉醉”二句可以看出。一個“沉醉”凝練地反映了一天的歡樂。

  (3)這一天的歡樂集中在歸途中表現,歸途中妙趣橫生的畫面有哪幾幅?

  誤入藕花深處,(迷路),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詞人心情由沉醉到急切再到愜意,充分享受著這大自然的樂趣。

  (4)詞中描寫了一幅什么景象?用了哪些小事物?

  描寫了江南山村月夜的圖畫:

  明月驚鵲、清風鳴蟬、稻花飄香、蛙聲一片。

  (夜晚很靜,以動與靜,一幅豐收景象)

  星稀天外,點雨山前,路轉溪頭,忽見茅舍。

  (焦急和迷惑之后的欣喜,情趣橫生)

  (5)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詞人的心境。

  (四)總結、擴展

  宋詞與唐詩一樣,都是我國古典文學中不可企及的高峰,較之詩,詞的形式更加靈活,內容更加廣泛。

  (五)布置作業

  1、背誦

  2,完成課后練習三

  (六)板書設計

  隨堂練習

  一、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碣石()澹澹()詠志()岱宗()決眥()

  鷗鷺()竦峙()()蕭瑟()()滄海()

  二、解釋下列加粗的詞。

  1、星漢燦爛()2、會當凌絕頂()

  3、水何澹澹()4、造化鐘神秀()

  5、次北固山下()6、一覽眾山小()

  7、客路青山外()8、以觀滄海()

  9、山島竦峙()10、陰陽隔昏曉()

  三、詩詞常識填空。

  1、《次北固山下》《望岳》都是律詩,每詩_______句,中間兩聯要求,例如《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聯:_______,_______。詩中雙句還應_______,例如《望岳》一詩的韻腳是_______。

  2、《觀滄海》選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的_______,字_______,他的詩以見長。

  3、《如夢令》選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的_______,號_______,“如夢令”是這首詞的_______。她的詩詞以見長。

  4、《西江月》的作者是_______朝的,字_______,號_______,這首詩選自《_______》,《西江月》是這首詞的。

  四、按要求默寫課文中的詩句。

  1、《觀滄海》中表現詩人奇特想像的句子是_______。

  2、《次北固山下》膾炙人口的寫景詩句是_______。

  3、《望岳》一詩中,寫泰山崇高雄奇的句子_______。

  4、在《如夢令》詞中,起承上啟下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

  5、寫出《西江月》中描寫夏夜明月中農村美景的句子_______。

  五、請根據所提供的詩句,補寫帶“春”的詩句。

  1、好雨知時節,_______。

  2、日出江花紅勝火,_______。

  3、_______,一枝紅杏出墻來。

  4、_______,蠟炬成灰淚始干。

  八、背景知識和課外閱讀

  1、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郡(令安徽省毫縣)人。三國時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曹操在東漢末年鎮壓黃巾起義中,逐漸擴充軍事力量。建安元年(169年)迎漢獻帝安都于許昌,用漢獻帝的名義發號施令,先后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建安五年,在官渡擊敗袁紹,此后統一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聯軍擊敗于赤壁。曹操用人惟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精通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善詩歌,有《步出夏門行》《蒿里行》等篇。其散文亦清竣整潔。

  2、《步出夏門行》簡介

  樂府舊題,又名《隴西行》。夏門,是洛陽的一個城門。曹操的《步出夏門行》是他在建安十二年北征烏桓時所作的一組詩。這組詩共分五部分,開頭是序曲“艷”,下面是《觀滄海》《冬十月》《河朔寒》《龜雖壽》四章。

  3、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鞏縣的瑤灣。二十歲起,他結束了書齋生活,開始為時10年以上的“壯游”,先游吳越,再游齊趙,祖國豐富的文化遺產和壯麗河山不僅充實了他的生活,也擴大了他的視野和心胸,為他早期詩歌帶來浪漫主義色彩。三十五到四十歲,十年長安困守。安史之亂醞釀時期,杜甫轉入現實主義創作。他逐漸深入人民生活,看到人民痛苦,也看到統治階級的罪惡,寫下了《兵車行》《麗人行》《赴奉先詠懷》等現實主義杰作。四十五到四十八歲,安史之亂最劇烈的時期,人民災難慘重,國家岌岌可危,詩人也歷盡艱險,寫下了“三吏”“三別”。最后杜甫到了成都西郊蓋了一所草堂,在四川漂泊了七、八年,在湖北、湖南漂泊了兩三年,770年冬,死在長沙到岳陽的一條破舟上。

  4、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她是詩詞散文都很有成就的作家,和大學士趙明成結婚后,雙方共同校勘古書,唱和詩詞,生活比較美滿。所以李清照前期詞中描寫她在少女、少婦時期的生活,如《如夢令》……靖康二年,她與趙明成相繼避兵江南,……她輾轉流離于杭州,在孤苦生活中度了晚年。此時寫出了更加動人的詩篇,如《菩薩蠻》《念奴嬌》《聲聲慢》。

  5、辛棄疾

  辛棄疾(114O—1207),字幼安,出生在金國建立初期的濟南。辛棄疾在文藝創作上是以詞作為主要表現形式的。他的《稼軒詞》有詞600多首,不但在數量上超過他前輩和同時的作家,在思想內容與藝術成就上也是豐富多姿,別開生面的。

【《詩詞》教案】相關文章:

詩詞鑒賞教案06-08

小學古詩詞教案10-24

王維詩詞四首教案08-25

經典詩詞07-06

李煜詩詞風格與詩詞成就09-25

紅樓夢詩詞鑒賞詩詞09-15

羈旅的詩詞09-19

思鄉的詩詞10-18

孟郊的詩詞07-20

《桃源》詩詞06-02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在线视频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 日韩中文字幕第二页 | 未满十八免费在线中文字幕 | 伊人久久综合狼伊人久久 | 亚洲无遮挡一级精品视频 | 日本乱码视频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