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詩歌鑒賞

時間:2024-10-09 15:11:38 詩歌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東西方詩歌鑒賞二篇

  巴黎詩歌篇一:西方詩歌鑒賞

東西方詩歌鑒賞二篇

  波德萊爾

  契合

  自然是座大神殿,在那里

  活的柱石不時說出模糊的話;

  行人穿過象征的森林,

  接受它們親密的注視。

  有如遠方的漫長的回聲

  混成幽暗和深沉的一片,

  渺茫如黑夜,浩蕩如白天,

  芳香、色彩、聲音在互相應和。

  有的清爽芳香如兒童的肌膚,

  柔聲如雙簧管,翠綠如草場,

  --更有些呢,、濃郁、雄壯

  像無極限的東西飄散著飛揚,

  如琥珀、麝香、安息香和乳香,

  歌唱心靈與官能的歡狂。

  在波德萊爾的詩學觀念中,他認為“世界是一個復雜而不可分割的整體”。波德萊爾著重發展了兩種理論和征論。這兩者是互為基礎,不可單獨運用的。

  契合被西方認為是西方象征派的,是象征派的詩學總綱,還是中國現代象征主義發生的思想之源。梁普遍而且基本的真理一樣,象征之道也可以一以貫之,曰‘契合’而已。當我們放棄了理性與意志的權威,把物的本性,讓我們的想象灌入物體,讓宇宙大氣透過我們心靈,因而構成一個深切的同情交流,物我之間同跳著一個節奏的時候,站在我們面前的已經不是一粒細沙,一朵野花或一片碎瓦,而是一顆自由活潑的靈魂與我遇:兩個相同的命運,在那一剎那,互相點頭,默契和微笑。

  唐湜認為:詩正是這樣的自然,這樣的神殿,那些活的支柱,象征的森林正是意象,相互呼喚,相互應和響。這深邃的神殿,也正是那個陰郁又深沉的一致,那個一致的生命,在那里,從意識的暗示的意象、音響里沉埋了的從遠方來的回音,廣闊如黑夜又如白日的潛意識流。

  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包括著人與自然,自然之物與自然之物之間,其相互關系是互為交流,互為契合的。中的萬物萬物之間,則組成一個互相象征的統一體,一座“象征的森林”。人從“象征的森林”中穿過,森林以視著人,向人發出信息。然而,這種信息是模糊的,不可解的,唯有敏感的詩人才能洞察這種物質世界與精神和契合,在色香味各種官能的交感和“熱狂”中達到“物我一致”的境界。

  煩悶(二)

  當沉重的低天像一個蓋子般

  壓在困于長悶的呻吟的心上,

  當它圍抱著天涯的整個周圍

  向我們瀉下比夜更稠的黑光;

  當大地已變成了潮濕的土牢——

  在那里,那“愿望”像一只蝙蝠般,

  用它畏怯的翅去把墻壁敲打,

  又用頭撞著那腐朽的天花板;

  當雨水鋪排著它無盡的絲條

  當一大群沉默的丑蜘蛛來到

  我們的腦子底里布他們的網,

  向高天放出一片可怕的長嚎,

  正如一些無家的飄零的靈怪,

  開始頑強固執地呻吟而叫號。

  ——而長列的棺材,無鼓也無音樂,

  慢慢地在我靈魂中;“希望”

  屈服了,哭著,殘酷專制的“苦惱”

  把它的黑旗插在我垂頭之上。

  波德萊爾主張“發掘惡中之美”,他的“煩悶”既是社會的,也是自身的。波德萊爾眼中的巴黎,陰暗墮落的巴黎充溢著被社會拋棄的窮人、盲人、,甚至不堪入目的橫陳街頭的女尸。正因為是對社會的另類關注部意象全部是丑陋的,如沉重的蓋子、黑光、潮濕的牢獄、朽腐的天花板、牢獄的鐵柵、飄零的靈怪。同時,

  態也是憂郁煩悶的。因為六歲喪父、七歲母親改嫁,波德萊爾從小形成了“永遠孤獨的命運感”,之后波德萊爾波折,更增添了他的精神煩悶。因此,心靈內部的意象則是畏怯無望的蝙蝠、丑蜘蛛布網、長列的棺材、苦外部意象與內部意象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內外契合。這些令人惡心的、丑陋的,具有不詳意味的意象紛至沓來人的煩悶具有彌漫宇宙的概括性和強烈的沖擊力。

  波德萊爾詩學的契合論以神秘主義作為哲學基礎,在詩歌創作中摒棄了客觀描述和邏輯演繹,而是用散亂殊的感覺,導致了詩在一定程度上的超脫和晦澀。然而,波德萊爾的契合論并不是脫離現實的,而是以現實為的想象力和洞察力,深入到世界的內部,揭示其本質,因此使詩擺脫了單純的表面現象的描述和膚淺的暫時感詩的領域,豐富了詩的表現力和審美意象。

  瓦雷里

  石榴

  微裂的硬殼石榴,

  因子粒的飽滿而張開了口;

  宛若那睿智的頭腦

  被自己的新思漲破了頭!

  假如太陽通過對你們的炙烤

  微微裂開的石榴呵,

  用精制的驕傲,

  迸開你們那紅寶石的隔膜,

  假如你們那皮的干涸金色

  耐不住強力的突破,

  裂成滿含汁水的紅玉,

  這光輝的決裂

  使我夢見自己的靈魂,

  就像那石榴帶著這神秘的結構。

  關于詩歌創作本身的詩篇。

  石榴——智能。主旨在表現智能的力量。因此思維的形象(石榴)和詩本身都顯得硬朗、結實。

  迸裂的石榴使詩人回想起智力活動的緊張時刻,認為瞥見了心靈活動的秘密。

  卞之琳最喜歡的詩人。

  里爾克秋日

  主啊!是時候了。夏日曾經很盛大。

  把你的陰影落在日規上,

  讓秋風刮過田野。

  讓最后的果實長得豐滿,

  再給它們兩天南方的氣候,

  迫使它們成熟,

  把最后的甘甜釀入濃酒。

  誰這時沒有房屋,就不必建筑,

  誰這時孤獨,就永遠孤獨,

  就醒著,讀著,寫著長信,

  在林蔭道上來回

  不安地游蕩,當著落葉紛飛。

  這是一首秋的禮贊和挽歌的交織。詩面所寫無非是正在君臨的秋日,全面接管曾經屬于春、夏的領地,但是在君臨者越來越接近的每一下腳步聲中,都回響著春與夏的振動頻率,同時,招引著對下一個季節——冬的遐想。

  那么,生命的秋日呢?一個在生命之秋回首青春歲月的歌者,當他預備打開釀造有日的人生濃酒時,品嘗到的是何滋味?神奇的醞釀與轉化、升華,青澀化為甜美,苦難帶來豐厚,所有的堅持和苦斗化為醇香??對于一個善于品酒的行家來說,每一滴美酒中都薈萃了曾經鮮活滾燙的生命歷程,陽光、雨滴、和風、鳥啼、蟬鳴、風暴、雷霆??一一通過味覺喚醒,重溫。

  節令的舞臺上,春夏秋冬輪流出場退場,循環往復,各領風騷;人生的舞臺上,每一出生命的悲喜劇只有四幕。秋日的帷幕拉開,昭示著離最后的落幕為時不遠;一旦冬的大幕闔攏,人生的戲劇便終止了。人生與節令的四季于此交叉重疊,于節候的秋令感應人生的悲喜張弛,于人生的秋天回味所有節令的冷熱酸甜。

  書歸正傳,讓我們一起來進入“秋日”。開篇就確定了談話的對象是上帝:主呵,是時候了。這語氣短促

  巴黎詩歌篇二:關于詩歌

  詩歌的常識

  詩歌,是與散文、小說、戲劇并列的一種文學樣式,偏重于抒情言志。它最能集中、精煉、概括地反映社會,飽含作者強烈的感情和豐富的想象。語言凝練含蓄,節奏鮮明,韻律和諧,具有音樂美,一般

  分行排列。詩歌又分為古典詩歌和現代詩歌!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周游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賞析

  海子的抒情短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語言質樸,意象本色,思路飄逸,形式工整,讀后令人感到意猶未盡。撇開海子的身世,以及令人觸目驚心的寫作時間,將欣賞的著眼點主要放在這首詩的語言及意蘊揭示上。

  題目

  1、你覺得詩人所追求的幸福生活是什么樣的生活?

  2、詩人為什么要把自己的幸福告訴每一個人?

  3、詩人對他人的祝福表達了自己怎樣的心愿?

  答案:1.答:詩人所追求的是絕望之后的反思與幻想,自由的生活,對每一天都充滿希望,追求的幸福是一種平凡,瑣碎,點滴自然的平靜生活。

  2.答:因為海子的現實生活并不幸福,把幸福告訴每一個人表達了他對幸福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

  3.答:詩人對他人的祝福表達了他對塵事的厭煩,關懷人類,祝愿所有的人都得到幸福,讓每個人都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

  二、冰心1.墻角的花,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

  詩的哲理是依附于形象的,要通過貼切的形象恰當地表現出來。“墻角的花”,便是這首詩借以抒懷的形象。詩人用“墻角的花”來形容孤芳自賞者,準確生動,形神兼備,足見詩人視角之獨特、構思之精巧。

  問題:1.為什么說“墻角的花,孤芳自賞時,天地變小了?

  2.你覺得這首詩意在告訴人們一個什么樣的道理?(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生長在墻角的花,由于不能充分地得到陽光的沐浴和雨水的滋潤,因而缺乏蓬蓬勃勃的生命活力,花朵開得枯黃瘦小。“天地便小了”,一方面,是說“墻角的花”如井中之蛙,困囿于狹小的視野,而看不到廣闊的天地;另一方面,也表明它自己生活的空間,也只能是偏狹的一隅,只能是那缺少陽光雨露的“墻角”,可謂一語雙關,發人深省。

  答案:2這首詩通過對墻角小花孤芳自賞的委婉嘲諷,意在告誡人們做人處世應當謙虛,切勿驕傲。生命之花,總是在謙遜的心境中絢爛開放。一旦陷入孤芳自賞之中,就會枯萎凋謝。

  三、《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靜: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

  現在卻常是憂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將會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

  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問題: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以“假如”開頭有何作用?

  2.“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詩人如此確定的理由是

  什么?(原文回答)

  3.“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為什么對那過去的憂郁的日子還會親切地懷戀?你有過這樣的人生體驗嗎?

  答案:1.是用了擬人的手法。假如是強調的作用。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艱苦甚至不幸而身處逆境。

  2.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

  3.一方面說明人生的體驗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各種經歷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即使是痛苦的;另一方面強調一種積極地人生態度。說明事情一旦過去,就會變成一種親切的回憶,令人懷念。(聯系實際作答)

  四、《再別康橋》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十一月六日中國海上

  【點評】

  徐志摩(1897—1931),現代詩人、散文家。筆名南湖、云中鶴等。浙江海寧人。1921年開始創作新詩。1922年返國后在報刊上發表大量詩

  文。1923年,參與發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學研究會。1924年與胡適、陳西瀅等創辦《現代評論》周刊,任北京大學教授。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飛機到北平,因遇霧在濟南附近觸山,機墜身亡。著有詩集《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葉》、《巴黎的鱗爪》、《自剖》、《秋》,小說散文集《輪盤》,戲劇《卞昆岡》(與陸小曼合寫),日記《愛眉小札》、《志摩日記》,譯著《曼殊斐爾小說集》等。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亞于詩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飛》、《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閑話》等都是傳世的名篇。

  問題:1.細細品味一下,“輕輕的我走了”如果換成“我輕輕的走了”,在語言和情感的表達上有什么差異?

  2.詩人到康橋去“尋夢”,那“夕陽中的新娘”“彩虹似的夢”以及“一船星輝”,與他的“夢”有什么聯系?它們寄寓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3.結尾一節中兩次出現“悄悄的”,詩的開頭的“輕輕的”。這樣寫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1.前句強調“輕輕的”,后句強調“我”,輕輕的是修飾詞,比直接換成主觀的“我”更具有詩情畫意。

  2.夕陽中的新娘”“彩虹似的夢”以及“一船星輝”都是作者頭腦中的美好意象,用以意指作者所需找的“夢”,她們寄予了作者浪漫、詩意、理想化的情感,表現了作者對康橋的滿懷深情。

  3.前后呼應(首尾呼應)。

【東西方詩歌鑒賞】相關文章:

詩歌的鑒賞07-18

詩歌鑒賞中的鑒賞技巧07-17

永遠詩歌鑒賞08-14

詩歌鑒賞訓練09-20

詩歌鑒賞方法09-10

鑒賞詩歌要點08-21

詩歌鑒賞邂逅11-06

古典詩歌的鑒賞09-22

《月夜》詩歌鑒賞08-23

陶淵明詩歌鑒賞08-26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正在播放约少妇高潮 | 在线亚洲精品专区人妖系列 | 在线日韩欧美国产二区 | 五月天偷拍视频久久 | 一级少妇高清性色生活片 | 日本精油按摩视频福利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