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徐志摩《半夜深巷琵琶》詩歌賞析
《半夜深巷琵琶》是詩人徐志摩于1926年5月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刊載于1925年5月20日《晨報副刊·詩鐫》,后收入1928年出版的《翡冷翠的一夜》詩集中。下面是徐志摩《半夜深巷琵琶》詩歌賞析,快來看看吧!
作品原文
半夜深巷琵琶
又被它從睡夢中驚醒,深夜里的琵琶!
是誰的悲思,
是誰的手指,
像一陣凄風,像一陣慘雨,像一陣落花,
在這夜深深時,
在這睡昏昏時,
挑動著緊促的弦索,亂彈著宮商角徵,
和著這深夜,荒街,
柳梢頭有殘月掛,
啊,半輪的殘月,像是破碎的希望他,他
頭戴一頂開花帽,
身上帶著鐵鏈條,
在光陰的道上瘋了似的跳,瘋了似的笑,
完了,他說,吹糊你的燈,
她在墳墓的那一邊等,
等你去親吻,等你去親吻,等你去親吻!
創作背景
《半夜深巷琵琶》發表于1926年5月20日《晨報副刊·詩鐫》第8期,收入《翡冷翠的一夜》。
琵琶聲是逗人詩興的。白居易在“潯陽江頭夜送客”的時候,“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寫出一首燴炙人口的《琵琶行》。徐志摩在睡夢中,聽到深巷傳來的琵琶聲,于是寫了這首《半夜深巷琵琶》。
作品賞析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詩人,他的詩歌創作深受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字句清新、想象豐富、比喻新奇、韻律和諧、意境優美、神思飄逸,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是徐志摩詩歌最鮮明的藝術特色。《半夜深巷琵琶》是一首最能體現這一特點的膾炙人口的詩篇。
詩的開頭十分警豁,全詩音樂性極強。深夜的一陣琵琶聲把詩人從夢中驚醒。詩人把這種“驚醒效應”傳達給讀者,由此,全部詩句都與這琵琶聲相混合,從而讓人體味到琤琮哀怨的琵琶曲的韻律,既整齊回蕩又錯落有致,直到詩人反復三遍吟唱著“等你去親吻”,最后極有余味地收束全曲。
詩人不斷追尋著這深夜的琵琶聲,品味著其中的底蘊。首先,詩人著重渲染琵琶聲在特殊的時空中的特殊格調。這琵琶聲響起于“夜深深”“睡昏昏”的時分,開篇的一個“又”字道明了它曾一度在這個時候闖入;這琵琶聲響起于“荒街”里、“殘月”下,“像一陣凄風,像一陣慘雨,像一陣落花”。這一組疊進式的比喻,把琵琶聲與整個夜、整個天地乃至詩人的整個心境都融為一體,染成一色。接下來,詩人在夜曲聲中想象著彈奏琵琶的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的形象很怪異:“頭戴一頂開花帽,身上帶著鐵鏈條",可能是一個正在經受苦難的人;彈奏者也可能是一位妙齡女郎,琵琶曲是她思念“他”的寄托,這個“他”正在“瘋了似的跳,瘋了似的笑”,還鄭重其事地說著“在墳墓的那一邊等”,造成一種凄迷的獨特意境。其豐富的內涵使得全詩既凝練精致又豐潤舒闊,充分傳達出詩人不惜一切、熱烈追求愛情又備受苦難的慘痛心情。由此可見,詩中的“他”并非一個具體的人,而是一種象征性的意象,喻指一種“破碎的希望”,喻指人的期盼、求索、奮斗,是一種永恒的眷念。
在構思上,琵琶聲既是比,又是興,觸發了詩人心中久郁的痛苦,也為詩人抒發內心的感慨做了必要的準備。詩人根據情感的變化精心調配音韻節奏,有規律地交替運用長短詩行,節拍整齊且富有變化,節奏鮮明,音調和諧悅耳,宛若一支琵琶曲,極富音樂美。全詩悲切但不沉寂,琴聲與心音和諧統一。詩歌因此而更具形式美、聲韻美、意境美。
【徐志摩《半夜深巷琵琶》詩歌賞析】相關文章:
徐志摩的詩歌及賞析08-28
徐志摩偶然的詩歌賞析10-23
徐志摩詩歌《偶然》賞析08-12
徐志摩的優秀詩歌有賞析03-20
徐志摩詩歌《偶然》原文及賞析09-20
徐志摩詩歌《偶然》原文賞析08-21
徐志摩詩歌《雪花的快樂》賞析12-07
白居易詩歌琵琶行賞析10-31
徐志摩詩歌賞析(通用6篇)10-13
徐志摩經典詩歌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