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詩經》中婚戀詩的人情美
《詩經》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根據對《詩經》婚戀詩中的青年男女的情態之美、精神之美以及其中所描繪的情景之美的粗略分析,我們不難看出《詩經》時代的民風總的來說是淳樸無邪的。他們的愛熱烈而浪漫、清新而純凈,使我們感受到上古時期人們感情之純美。
我國文學史上真正大量收集、公開記載愛情詩歌的是《詩經》,而婚戀詩又是《詩經》的精華所在。所以婚戀詩在《詩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詩經》305篇中,抒寫男女相思相戀的婚戀詩篇約有60余首,占總數的五分之一。這些詩歌正如朱熹在《詩集傳》中所言,“多出于里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歌詠,各言其情也”,是“情動于中而形于言”(《毛詩序》)。這些詩產生于民間,它們以民間歌謠的形式廣為流傳,表現了上古時代青年男女情愛的熱烈、淳樸與真誠,體現了他們交往過程的清新純真本色,向人們展示了人世間至純至美的情感世界。
在禮教初設的時代,《詩經》中的婚戀詩以其自然率真、清新質樸的風格反映了在那一特殊時期人們所展現出來的別具一格的人情美。
一、婚戀抒寫中的情態之美
《詩經》開創了中國文學抒情的先河,其中婚戀詩尤為人們所喜愛,《詩經》中對于上古時代男女婚戀的敘述,自然離不開對于其間人物情態的描摹。
《詩經》中婚戀詩的人情美首先表現為其中人的情態之美。其情態之美的典范之作當屬《衛風·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這里連用六個比喻來描摹莊姜之美,這些句子已經成為千古傳誦的寫美女的佳句,在這里,詩人根據長期積累的審美經驗,采用現實生活中日常所見、爛熟于心的“柔荑”“凝脂”“蝤蠐”“瓠犀”“螓首”“蛾眉”等六種事物,來分別比喻莊姜的雙手、皮膚、頸項、牙齒、前額和眉毛,本體與喻體之間具有十分相似的特征,可謂順手拈來,比喻貼切,形象生動,無懈可擊。
“碩人”,原意是高大白胖的人,引申為美女,可見公元前七百多年的春秋時代,人們喜歡高大豐滿、皮膚白皙的美人。究其所以,還是“美與善相統一”的規則在起作用,先秦時期的人們,受自然條件所限,壽命沒有現在長,高大健碩的女人至少代表著健康、宜生養,所以是“好”的,因此也就是美的。女人圓潤豐滿的身體,就如飽滿的稻谷,代表了一種生命力。而在中國古代也是以白為美的,李漁在《閑情偶寄·聲容部》中說:“……婦人本質,惟白最難。多受精血而成胎者,其人生出必白……。”可見,“白”是中國古代一貫千年的審美觀。
另外一首《邶風·靜女》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是一首寫男女幽會的情歌。少女故意躲在城角,“愛而不見”,男子急得坐立不安,“搔首蜘躕”,這兩句平實如話的描寫,極為傳神地表現了一對戀人初會時的情趣。既而約會之時少女贈送彤管、荑草,男子欣喜若狂語帶雙關表達愛意,這些情態又寫得柔婉細膩,情意綿綿。“搔首踟躕”,描繪出男青年抓耳撓腮、焦灼不安的情態,刻畫了他憨厚樸實的性格,表現出他對姑娘的深摯情義和迷戀程度。全詩清新活潑,生動有趣。吟誦此詩,讀者亦會被其濃濃的青春氣息所感動,而誠心祝愿這對戀人幸福美滿。
《關雎》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詩,也是《詩經》的第一篇。古人把它放在三百篇之首,說明了它的重要性。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此后,歷代學者評《關雎》皆“折衷于夫子”。《關雎》寫的是一個男子對一個女子的思念、追求過程,寫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悅。詩中這位男子在河邊聽到鳥鳴,順著鳥聲走去,看到沙洲上有成雙成對的鳩鳥,因而引起一種美好的聯想——淑女是君子的佳偶。“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他聽著鳩鳥和鳴的時候,有一個姑娘在河邊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態給了他一個難忘的印象,愛慕之情油然而生,并使他醒時夢時都思念著她。“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這四句總括地寫出這種強烈激動的感情。但因為追求這個姑娘沒有達到目的,所以“寤寐思服”“輾轉反側”。通過對君子求之不得的具體情態的描寫,極其逼真地表現了這位君子對心目中戀人的癡情和執著。第二章的八句,寫這個男子日夜不安的苦悶和焦灼的心情。“悠哉悠哉,輾轉反側”,是寫他相思之苦已到了長夜不眠的程度。最后一章,進一步表達了這個男子對采荇菜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愿望。“琴瑟友之”“鐘鼓樂之”,是寫他寤寐求其實現的愿望,也就是他想像結婚時的熱鬧情景。這樣的相思,這樣的愉悅,哀而不傷、樂而不淫,人間美好的愛情經由此詩就臻于化境!
除此之外,《詩經》中通過這種細致的心理刻畫來表現人物的情態之美的詩篇還有《周南·卷耳》《衛風·伯兮》等。它們大都采用襯托的手法,通過對外現的動作和表情的描寫來體現人物的心理狀態和內心活動。《周南·卷耳》說:“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這里只寫了采卷耳的女子的幾個動作:她采了又采,卻采不滿一淺筐,由于想著遠行的人,又把筐兒放在大路上。這些動作都襯托出一個思婦的心理狀態。她為什么采了又采卻連一淺筐也采不滿呢?正是她用心不專,別有所想。她為什么又要把筐兒放在大路上?因為她想在大路上或許會碰上征人回歸。精神恍惚的心理狀態通過外現動作生動地表現了出來。總之,崇高的愛情是少男少女所向往的,他們通過語言、肢體以及心理活動體現出來的情態之美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愛意,追求美好的愛情。
二、婚戀追求中的精神之美
《詩經》中婚戀詩的人情美還體現在其中青年男女的精神之美,他們對愛的那種質樸、自由而又執著、熱烈的追求無不展現周代青年男女間感情的純美。
1.愛的質樸
《詩經》中記載古代勞動人民的愛情詩往往帶著泥土的芬芳。因為他們的愛情是在勞動中產生的,在勞動中產生的愛情是質樸的。如《木瓜》一詩: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其中表現愛情的信物往往都是飲食事物。詩中的“瓊玖”“瓊瑤”“瓊琚”都是美玉,只不過是顏色不同而已。但無論是赤色的美玉(瓊琚),還是黑色的美玉(瓊玖),都是“木瓜”“木桃”“木李”所不能及的,然而所贈送的這些信物融有真摯的愛情,是真情的標志,我們的先人愿以美玉回報,可見物質有價真情無價。人家給之以“木瓜”“木桃”“木李”,則以“瓊琚”“瓊瑤”“瓊玖”回報,這是多么厚道、質樸的感情!非但如此,其他的飲食植物,如“荇菜”“梅”“蔓草”“芍藥”“菽”“麥”都可作為定情的信物。這在《召南》中的《摽有梅》、《鄭風》中的《野有蔓草》、《陳風》中的《東門之枌》等篇多有表現。由于社會生活條件的制約,人們的情感體驗和表達能力都是有限的。在當時那樣一個歷史背景下,任何獨特的、細膩的個性情感顯然很難引起大多數人的共鳴,而只有那種情調比較單純、質樸的情感,才相對地與人們感受能力比較低下的歷史狀況相適應。
2.愛的自由
《詩經》中描述的事情時間跨度很大,長達五百多年,因此我們分析時也要看到在不同時間、不同地域,其婚戀詩所具有的不同特點。整體來說,周代婚姻戀愛的習俗是一個由開放到保守的過程。周初,禮教初設,古風猶存,青年男女戀愛尚少禁忌,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自由的。
《鄭風·溱洧》便是極具代表性的一篇。詩寫的是鄭國陰歷三月上旬己日男女聚會之事。陽春三月,大地回暖,艷陽高照,鮮花遍地,眾多男女齊集溱水、洧水岸邊臨水祓楔,祈求美滿婚姻。一對情侶手持香草,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著春天的氣息,享受著愛情的甜蜜。他們邊走邊相互調笑,并互贈芍藥以定情,他們的情感自由徜徉。這是法令允許的仲春之會;仲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詳細描畫了鄭國男女戀愛自由之盛況,也就是說,只要男女自己愿意在一起,做什么都合法。這首詩如一首歡暢流動的樂曲,天真純樸,爛漫自由。按封建衛道士的觀點,《溱洧》通篇“皆為惑男之語”,實乃“淫聲”,然以今天的眼光客觀地看,這種未經禮教桎梏的、道學家口中的所謂“淫”,恰恰是人的原始情感最自然的流露,是一種活潑生命的體現,他們的愛是簡單純粹的,不受任何世俗的束縛,只遵從自然的態度,是真正意義上的對天地精神的遵從。它標志著和諧、自由、平等,散發著愉快與天真的氣息。
在《詩經》時代,在某些地域,對男女交往的限制還不像后代那樣嚴厲,由此我們在這些詩中看到年輕的小伙和姑娘自由地幽會和相戀的情景,如《召南·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
一個打獵的男子在林中引誘一個“如玉”的女子,那女子勸男子別莽撞,別驚動了狗,表現了又喜又怕的微妙心理。比較出名的《子衿》《野有蔓草》《女曰雞鳴》《風雨》等都是出自《詩經》,郎情妹意的婉約和旖旎,飄蕩在字里行間,無不透露出上古時期人們那種自由浪漫的情懷。
3.愛的執著
他們的愛不尚虛華,以誠實樸素、情投意合互為條件。如《出其東門》,東門外漂亮姑娘那么多,但他都不動心,而只有那位“縞衣纂巾”裝束樸素的姑娘才是他的心上人。詩以城門云集的眾多女子陪襯自己心中的愛人,以服飾代人,以色彩顯形象,鮮明而突出,美麗的花幾千萬朵,最心愛的只有那一朵,這正表現出心中對意中人忠貞不渝的感情。
表現男女忠貞專一的還有《邶風·擊鼓》:“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位出征在外的男子對自己心上人的日夜思念:他想起他們花前月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誓言,想起如今生離死別、天涯孤苦,豈能不淚眼朦朧、肝腸寸斷?又如《衛風·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執殳,為王前驅。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 誰適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寫了一位女子自從丈夫別后,無心梳洗,思念之情日日縈繞心間。也許為國征戰是英勇豪邁的,可是人生的天涯孤苦和生離死別,總是讓有情的人們感到撕心裂肺的痛。女子因為丈夫不在身邊而無心化妝,丈夫從軍,妻子情愿蓬首以待,因為再沒有人可以讓她為之梳妝打扮,她想借種植一種草來打發自己相思之苦卻做不到。女主人公以直接的言語表達了對愛的忠貞不渝。
4.愛的熱烈
上古時期的女子,特別是下層勞動人民中的女子,對愛情的追求顯得格外大方和大膽,她們對愛情的追求非常直率、非常熱烈。《褰裳》《萚兮》中的女子就毫無顧忌地表達了自己對意中人的思慕和熱愛,不加掩飾地表達了自己對婚姻的向往和追求。
《鄭風·褰裳》中的女主人公追求自由愛情的大膽態度以及潑辣個性在《詩經》中是登峰造極的:“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豈無他士。狂童之狂也且!”袁梅注《鄭風·褰裳》是:“一個女子告誡她的戀人說,你若對我不愛不想,莫非沒有別人愛我?”[6]這是一位姑娘和她所愛的小伙子開玩笑的情詩,姑娘大膽主動地追求和試探,意在要小伙子當機立斷,明確表態。這個姑娘在愛情問題上是鋒芒畢露的,她的態度是自有禮教歸范以后所不敢表現的。
《萚兮》寫在風吹黃葉舞秋千的季節里的某個午后,一位少女熱情大膽、毫無顧忌地邀請情人和她共同唱歌:“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萚兮萚兮,風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微風飄拂著落葉,也吹拂著情人的衣發,她越看,覺得他越美,用什么方式來表達她一腔熱烈的感情呢?在激動與興奮中她邀情人與她一道唱歌,唱出他們共同的幸福,唱出他們心底和諧的旋律。這首詩很好地抒發出了這位少女激動不已、無比愉悅的感情。
《詩經》中有些詩篇在表現對意中人情有獨鐘、愛之深切的意境中展現了人類對更廣闊、更完善境界不懈追求的心態。精神,是支撐人類生存下去的主要支柱,在物質得以實現后,對精神的追求就日益強烈了,尤其是在崇高的愛情方面體現得淋漓盡致。
三、婚戀描繪中的情景之美
《詩經》婚戀詩中的情景之美也是人情美的一個重要表現方面,人有了感情就要試著接近對方,也就進入熱戀階段。在熱戀期間現代的人有約會,古代的人也同樣有約會,約會時就要找一些環境優美、適合表達自己情感的地方、場所。雖然不同時代的人約會的形式、內容情景不盡相同,但是約會的時候男女雙方體現的感情卻是一樣的,都表達了對對方的愛慕之情。《蒹葭》屬于秦風,這首詩以水、蘆葦、霜、露等意象營造了一種朦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詩的每章開頭都采用了賦中常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贊嘆,繪畫出一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征,不惜用濃墨重彩反復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伊人的心境。詩每章的頭兩句都是以秋景起興,引出正文。它既點明了季節與時間,又渲染了蒹蒼露白的凄清氣氛,烘托了人物悵惘的心情,達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藝術境地。王夫之《姜齋詩話》說:“關情者景,自與情相為珀芥也。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蒹葭》這首詩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與人物委婉惆悵的相思情感交鑄在一起,從而渲染了全詩的氣氛,創造出一個撲朔迷離、情景交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語皆情語”的體現。總之,《蒹葭》詩中的“蒹葭蒼蒼”等景物描寫為表現人物的感情提供特定的背景,以景襯情、情深景真,從而更加突顯了上古時期人們感情的純美。
表現這樣美好情景的還有《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是詩經里一個著名的句子,它像一幅畫把一個出門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出門時是春天,楊樹柳樹依依飄揚,而回來時已經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這一年的時間里,他經歷了什么盡在不言中了。整篇詩充滿著人情美。古代的交通不便,造就了人們思維的發達,把人的想象力發揮到極致。《采薇》詩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四句運用了“以哀景寫樂”的情景反襯手法,這種手法具有獨特的藝術表現效果,那就是“倍增其哀樂”[。運用對比的方式,將時序之“今——昔”、物候之“柳——雪”、人生之“往——來”剪接融匯,創造出超越現實的典型畫面。短短四句詩,看似平淡,娓娓道來,卻充滿了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同一個“我”,但有“今昔”之分,同一條路,卻有“楊柳依依”與“雨雪霏霏”之別,而這一切都在這一“往”一“來”的人生變化中生成。
《桃夭》是《詩經·國風·周南》里的一篇,是賀新婚歌,也即送新嫁娘歌。詩中不僅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動,拿鮮艷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麗,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給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覺,而且于短短的四字句“桃之天天,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一種喜氣洋洋、讓人快樂的氣氛,充溢字里行間。難怪陳子展先生說:“辛亥革命以后,我還看見鄉村人民舉行婚禮的時候,要歌《桃夭》三章……。”
《詩經》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其婚戀詩更是那個時代人們天真、淳樸、健康、優美的人情美的真實寫照。通過對《詩經》中婚戀詩人情美的粗略分析,我們看到《詩經》時代的民風總的來說是淳樸無邪的,他們的愛熱烈而浪漫、清新而純凈,從中我們可以深深的感受到上古時期的人們的感情是那樣的純美。千年之后,《詩經》仍然以其非凡的魅力感染著我們。
【《詩經》中婚戀詩的人情美】相關文章:
《詩經》中的婚戀詩07-31
分析《詩經》的婚戀詩06-15
《詩經》中的婚戀習俗05-06
詩經中有哪幾類婚戀詩06-07
《詩經》的婚戀詩與周代的婚姻制度08-12
從《詩經》婚戀詩看我國古代婚俗07-28
《詩經》中的農事詩07-27
《詩經》中的情愛詩解讀06-29
《詩經》中的諷喻詩研究08-27
詩經中關于相思的詩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