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載見(先秦 詩經)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
[先秦]詩經
載見辟王,曰求厥章。龍旂陽陽,和鈴央央。鞗革有鸧,休有烈光。率見昭考,以孝以享,以介眉壽。永言保之,思皇多祜。烈文辟公,綏以多福,俾緝熙于純嘏。
注釋:
【1】載(zài):始。
【2】辟王:君王。指周成王。
【3】曰:同“聿”,發語詞。
【4】厥:其。
【5】章:典章法度。指車服禮儀之文章制度。《鄭箋》:“此詩始見君王,謂見成王也。曰求其章者,求車服禮儀之文章制度也。”
【6】龍旂(qí):畫有蛟龍圖案的旗,旗竿頭系鈴!多嵐{》:“交龍為旂!
【7】陽陽:鮮明。一說即“揚揚”,旗飄動飛揚之貌。
【8】和:掛在車軾(扶手橫木)前的鈴。
【9】鈴:掛在旂上的鈴,一說掛在車衡上的鈴。
【10】央央:鈴聲和諧。
【11】鞗(tiáo)革:馬韁頭的銅飾。
【12】有鸧(qiāng):鸧鸧,銅飾美盛貌。一說銅飾相擊之聲!多嵐{》:“鞗革,轡首也。鸧,金飾貌!
【13】休:美!多嵐{》:“休者,休然盛壯。”
【14】有:同“又”。
【15】烈光:光亮。
【16】率:帶領。
【17】昭考:皇考。此處指周武王。
【18】享:"孝、享",都是獻祭的意思。
【19】介(gài):通“匄(gài)”。求。
【20】永言:即“永焉”,長久貌。言,語助詞。
【21】思:發語詞。
【22】皇:大。
【23】祜(hù):福。
【24】烈文:輝煌而有文德。烈,有武功。
【25】辟公:指諸侯公卿。
【26】綏:安撫。一說賜也。
【27】俾(bǐ):使。
【28】緝熙:光明,顯耀。
【29】純嘏(gǔ):大福,美福。
作品賞析:
按周時廟制,太祖居中,左昭右穆,文王為穆,則武王為昭,故稱昭考。因此,“載見辟王”的辟王便是成王。“載”訓始,助祭諸侯的朝見則在成王即位之時。成王是由周公輔佐即位的,只是名義或形式上的君主,實權則掌握在攝政的周公之手,諸侯助祭的隆重儀式當亦是周公一手策劃安排,其用意自然是讓成王牢記先王遺訓,繼承并光大先王遺業。周公極盡攝政之職,時時注意對成王的規勸乃至管教,《尚書》中的一篇《無逸》便是明證。諸侯“曰求厥章”,恐怕年幼的成王也無法應付,只能由周公作出權威性的答復。舊說《周禮》為周公所作,法度典章他當了然于胸。如此看來,《周頌·載見》的祭祀對象與《周頌·雝》不同,祭祀時的背景也大不一樣!对娊泜髡f匯纂》所說“一以顯耆定之大烈彌光,一以彰萬國之歡心如一”的祭祀目的,便道出了成王新即位的時局特點與急務。
和《周頌·雝》所描寫的“肅肅”“穆穆”的神態不同,《周頌·載見》重點在于描寫助祭諸侯來朝的隊伍,朱熹評之曰“賦”也。詩中“龍旂陽陽”四句,確實具有賦的鋪敘特點:鮮明的旗幟飄揚,鈴聲連續不斷響成一片,馬匹也裝飾得金碧輝煌,熱烈隆重的氣氛,浩大磅礴的氣勢,有聲有色;八方匯集,分明是對周王室權威的臣服與敬意。周頌中的許多祭祀詩,是只求道出目的,不惜屢用套語,絲毫不考慮文學性的,而《周頌·載見》卻安排了極為生動的鋪敘,在一般說來枯燥乏味的頌詩中令人刮目相看。這也足以說明,在有助于實現政治目的的情況下,統治者不僅不排斥,而且會充分調動積極的文學手段。
詩的后半部分,奉獻祭品,祈求福佑,純屬祭祀詩的慣用套路,本無須贅辭,但其中“烈文辟公”一句頗值得注意。在詩的結尾用諸侯壓軸,這與成王的新即位,而且是年幼的君王即位有關。古代歸根結蒂是人治社會:就臣子而言,先王駕馭得了他,他服先王,但未必即如服先王一般無二地服新主;就新主而言,也可能會一朝天子一朝臣。因此,在最高統治者更換之時,臣下的離心與疑慮往往是同時并存,且成為政局動蕩的因素。詩中贊揚諸侯,委以輔佐重任,寄以厚望,便是打消諸侯的疑慮,防止其離心,達到穩定政局的目的。可見,《周頌·載見》始以諸侯,結以諸侯,助祭諸侯在詩中成了著墨最多的主人公,實在并非出于偶然。
【載見先秦 詩經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相關文章:
楚茨(先秦 詩經)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10-10
良耜(先秦 詩經)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10-16
辛棄疾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09-22
月(唐 杜甫)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07-04
客中行(唐 李白)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06-11
郊行(宋 王安石)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03-01
河傳·同伴溫庭筠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09-18
枯棕唐.杜甫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08-01
空囊(唐 杜甫)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