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蜀道難課時教案

時間:2024-10-25 19:54:57 蜀道難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李白蜀道難課時教案

  【設計思想】

李白蜀道難課時教案

  《蜀道難》作為李白的成名之作,其成就主要表現(xiàn)在藝術方面,突出特點是運用浪漫主義藝術手法所形成的豪邁雄放的藝術風格李白以他豐富的想象,卓越的藝術構(gòu)思,縱橫飛揚、流轉(zhuǎn)華美的辭采,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神奇的藝術世界“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是教師用來幫助學生舉一反三的例子學習這首詩,應引領學生充分感知并進入這種藝術境界之中讓學生嘗試欣賞詩歌,領會李白浪漫主義詩風的特征即極度的夸張、奇麗的想象,運用神話傳說等加強朗讀是入詩境、品詩味的鑰匙其次,應該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應給予學生詩歌鑒賞方法的指導,以幫助學生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把握篇章結(jié)構(gòu),理解詩歌表達的情感內(nèi)容,背誦全詩

  2.感受本詩豪邁雄放的浪漫主義風格,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歌的審美能力

  3.感受詩歌的畫面美和音韻美,使學生獲得審美趣味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知道當時的文壇泰斗賀知章看了還沒有什么聲名的李白的詩作《蜀道難》的時候,稱他是什么嗎?(謫仙人)從此李白就有了一個“詩仙”的美稱據(jù)說杜甫讀了《蜀道難》,稱贊他“筆落經(jīng)風雨,詩成泣鬼神”《蜀道難》可以說是李白的成名作現(xiàn)在請你談談你所了解的李白或李白的詩

  二、誦讀,整體感知

  1.學生對照注釋自由讀全詩,用一兩個詞語說說自己初讀的感受(要求讀準字音,疏通詩句)

  2.教師范讀或播放名家范讀錄音,請學生一邊聽一邊體會找出這首詩的主旨句明確: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3.學生個別讀,師生共同探討讀法,感受詩的畫面美和聲韻美

  (《蜀道難》氣象雄奇奔放,感情激越跌宕,朗讀時應于抑揚頓挫中突顯詩中詞語的情韻意味,于舒緩疾徐中突顯長短詩句錯落有致自由奔放的氣韻風神,于輕重緩急中突顯情感語氣的起伏跌宕)

  三、品讀,審美探究

  1.悟情感

  請找出直接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詩句,體會這首詩的的情感主旨(設計意圖:尋找關鍵詩句,依據(jù)情感語言把握思想感情)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問君西游何時還?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側(cè)身西望長咨嗟!

  由此可以看出,這首詩反復詠嘆蜀道難行,蜀地不可久留

  教師總結(jié)明確:后世關于李白《蜀道難》的主題眾說紛紜,爭論的焦點是有無寓意明代學者胡震亨的《唐韻癸簽》和明末學者顧炎武的《日知錄》一致認為:“蜀地不可去,不可居”是這首詩的表達要義,《蜀道難》“即事成篇,別無寓意”教材也采用了這一說法從詩意來看,這是一篇送友人入蜀的詩歌,反復詠嘆蜀道難行、蜀地難居,對友人入蜀進行勸戒

  2.明思路

  思考:全詩三次詠嘆“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每一次詠嘆的內(nèi)容是否一樣?在全詩中有怎樣的作用?(設計意圖:把握篇章結(jié)構(gòu),進一步理解詩歌內(nèi)容和情感,把握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和情感變化)

  學生討論后總結(jié):“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感嘆,在詩中三次出現(xiàn),是感情的爆發(fā)、延續(xù)和收束第一次出現(xiàn),開門見山,單刀直入地點出了主題:“危途難行”,并定下全詩的基調(diào),豪放中帶有驚嘆;第二次是詠嘆蜀道之驚險,對友人進行勸戒,豪放中有驚懼;第三次詠嘆蜀地之兇險,再次勸戒友人,豪放中滿含憂慮在內(nèi)容和情感上形成了層層深入的格局此外,相似結(jié)構(gòu)的主旨句反復出現(xiàn)并貫穿全文,不僅鮮明地體現(xiàn)出詩歌結(jié)構(gòu)的嚴謹和感情的起伏跌宕,又像樂曲的主旋律,具有回環(huán)蕩漾的抒情性和音樂美一唱三嘆,感情強烈構(gòu)成了全詩的感情主干,并將全詩凝聚成一個完滿的藝術整體

  3.賞手法

  清人沈德潛評論《蜀道難》“筆陣縱橫,如虬飛動,起雷霆于指顧之間”唐人殷璠稱此詩“奇之又奇,自騷人以還,鮮有此體調(diào)”,主要指這首詩表現(xiàn)出的雄奇奔放的浪漫主義風格李白是繼屈原之后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你認為《蜀道難》雄奇奔放的浪漫主義特色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學生四人一組進行合作探究,教師相機與學生交流,然后小組代表發(fā)言)

  交流總結(jié)并明確:

  (1)極度的夸張人們常把絕對辦不到的事比成比登天還難,而詩里卻極端夸張說蜀道難行是“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捫參歷井仰脅息”,也是絕妙的夸張之筆“捫”“歷”兩個動詞的連用,顯出友人出沒在星宿之間,那山之高就不言而自明了這與“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有異曲同工之妙“連峰去天不盈尺”比后世民謠“離天三尺三”的說法更具夸張性“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欲度愁攀援”也以猿鶴面對高峻的山崖無可奈何的夸張描寫,反襯蜀道的高峻

  (2)奇麗的想象詩人的想象無拘無束,無所不到如從鳥獸的角度來刻畫蜀道之高險:六龍回日、黃鶴難飛、猿猴愁攀;從行人的感覺來具體描寫蜀道之艱險如“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等在抒發(fā)旅愁的時候,詩人寫到:“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這里古木參天,氣象森嚴,鳥聲凄厲,回蕩其間豐富的想象,精心的構(gòu)思,把人們引入一個悲涼、慘淡的藝術境界中寫蜀道上奇險壯觀的景象是“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那連綿的山峰,幾乎頂天而立,枯老的蒼松倒掛在懸崖絕壁之間,飛泄的瀑流爭相吼叫,砯崖?lián)羰l(fā)出震撼千山萬壑雷鳴般的聲響這里既有群峰屹立的雄偉壯闊景象,又有枯松倒掛的特寫鏡頭;既有充滿詩情畫意的靜景,又有令人觸目驚心的動態(tài);既有視覺的寫,又有聽覺的感受,使讀者如身臨其境,如聞其聲,不得不嘆服作者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3)引用神話傳說全詩用了很多神話及傳說,如“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以及“地崩山摧壯士死”“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等這些神話傳說豐富了詩歌的內(nèi)容,開拓了詩歌的意境,同時使全詩籠罩上一層神秘的色彩,增添了藝術感染力

  (4)澎湃的激情李白詩歌形象高度個性化,帶有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無論敘事或者寫景,都融匯著詩人的豪放性格他那極為強烈的情感,在詩中常反復詠嘆出來如開頭“噫吁”嘆詞的連用和“危乎高哉”同義詞的反復使用,以獨特的強調(diào)手法顯示內(nèi)在情感的份量,造成先聲奪人的氣勢接著“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一唱三嘆,層層強化了情感

  (5)靈活的詩句《蜀道難》是樂府古題,這種詩歌體裁沒有嚴格的字數(shù)、句數(shù)、平仄和韻腳的限制,李白充分運用了這一特點,使詩的語言形式自由活潑句式以七言為主,雜以其他長短句,層次錯落,如行云流水,一氣貫注詩的前半部分多用長句,語言奔放暢達;后半部分多用四字短句,顯得簡勁有力這種靈活多變的語言形式,才能酣暢淋漓地表現(xiàn)詩人的飄逸浪漫 (此環(huán)節(jié)學生的回答是零散的,不全面的,教師重在巧妙引導,培養(yǎng)學生歸納、概括、整合的能力使學生獲得一些鑒賞詩歌的方法,掌握李白浪漫主義藝術風格構(gòu)成的元素)

  四、師生總結(jié)

  《蜀道難》飽蘸著詩人豪放浪漫的激情,突出地運用了豐富的想象、極度的夸張和奇異的神話傳說刻畫了蜀道的高峻險要,藝術地展現(xiàn)了古老蜀道種種令人望而生畏、驚心動魄的畫面,形成雄放飄逸的藝術風格,充滿浪漫主義的色彩,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正可謂“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晚唐皮日休)

  五、作業(yè)

  1.背誦《蜀道難》

  2.以“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為題寫一篇短評

【李白蜀道難課時教案】相關文章:

李白《蜀道難》教案08-02

李白《蜀道難》07-21

《蜀道難》李白05-26

李白的蜀道難07-20

解讀:李白《蜀道難》06-25

李白《蜀道難》學案08-21

李白《蜀道難》賞析09-04

李白的《蜀道難》賞析07-07

李白《蜀道難》的主旨10-26

《蜀道難》李白賞析09-19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制服丝袜精品久久100部 | 亚洲福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国产1314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免费人成在线视频观看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影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