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導學案

時間:2025-01-07 15:49:56 飛宇 蜀道難 我要投稿

《蜀道難》導學案

  《蜀道難》,全詩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險言蜀道之難,給人以回腸蕩氣之感,充分顯示了詩人的浪漫氣質和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蜀道難》導學案,歡迎大家閱讀!

《蜀道難》導學案

  《蜀道難》導學案 1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掃除文字障礙;反復誦讀,感知作品的感情基調。

  2.探討《蜀道難》的基本內容及行文脈絡。

  【知識導學】

  一.作者及其作品

  李白(701-762)字 太白 ,號 青蓮居士 , 盛 唐時期的著名詩人,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后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素有 詩仙 之稱。少年時代在四川度過,25歲,出三峽,泛洞庭,東游吳越,北上太原,有“大濟蒼生”之志。唐玄宗天寶九年(742年),李白奉召進京,他本想此行能夠施展才華,有所作為,但理想很快破滅了,皇帝的不重用,權臣的排擠,加之個人的傲岸不羈,一年多便被賜金放還,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轉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詩酒逍遙,最后客死安徽當涂。他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作,《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靜夜思》《早發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藝術特色。他兼善各體詩歌,尤以古詩為精,是唐代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作家。

  二.文體介紹

  詩歌,文學體裁的一種,它以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地表達出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反映了社會生活,并具有一定的節奏和韻律。

  1.詩歌的特點:(1)詩歌內容是社會生活最集中的反映。(2)詩歌有豐富的感情和想像。(3)詩歌的語言是精煉的、形象的,音調和諧,節奏鮮明。(4)詩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為單位,而是以行為單位。

  2.詩歌的分類:按照內容有無較完整的故事和人物分為敘事詩和抒情詩。抒情詩又分為直接抒情詩、間接抒情等。按照形式分為格律詩、自由詩、民歌等。我國古典詩歌分為詩、詞、曲。

  三.背景介紹

  唐代蜀中商業經濟極為發達,入蜀的人們樂不思返,而沒有認識到這一地區形勢險要,自古為封建割據之地,隨時有發生叛亂的可能。詩中強調的“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就是指此而言的。顧炎武《日知錄》中說:“李白《蜀道難》之作,當在開元、天寶間。時人共言錦城之樂,而不知畏途之險,異地之虞,即事成篇,別無寓意。”又據孟《本事詩》載,賀知章于天寶初年李白入京時即見此作,驚嘆之余稱李白為“謫仙”。故知其創作時間不遲于天寶三年,為“安史之亂”前的作品。詩中的“君”有人說是李白的一位好友,這以他同時期的作品《劍閣賦》和《送友人入蜀》為證(見附錄),有人說僅是一種虛擬方式,即實無其人而是泛指所有“西游”之人。其實“君”指誰并不重要,詩的寫作目的就是告訴人們不要只看到“錦城”的“樂”,應該“早還家”,因為這里的道路奇險無比,且隨時可能發生戰亂,足見作者英明的政治預見。

  四.標題補充

  蜀道北起陜西漢中寧強縣,南到四川成都,全長450公里,入川經廣元、劍閣、梓潼、綿陽、德陽等地。沿線地勢險要,山巒疊翠,風光峻麗,關隘眾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形容。

  《蜀道難》是樂府《相和歌辭·瑟調曲》舊題,內容多以山川之險言蜀道之難。本篇詩人襲用樂府古題而推陳出新,以豐富的想像、奔放的語言、雄健的筆調生動地描繪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景色。既寫了蜀道的艱難,又寫了人生旅程的艱難,并寄予了對國事的憂慮和擔心。全詩以強烈的詠嘆憑空起事,繼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傳說和高危險峻的山水景物。全詩氣勢磅礴,風格豪放,汪洋捭闔,變幻莫測,處處險中見奇,展現了詩人杰出的藝術才能和豐富的想象力,充分體現了李白詩歌浪漫主義的創作特點。

  【基礎演練】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魚鳧( ) 秦塞( ) 石棧( )猿猱( ) 撫膺( ) 巉巖( ) 飛湍( ) 喧豗( ) 砯崖( ) 吮血( )

  捫參( )( )崢嶸( )( ) 咨嗟( )( )

  號古木( )

  參考答案: fú sài zhàn náo yīng chán tuān huī pīng shǔn

  mén shēn zhēng róng zī jiē háo

  2.下列詩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西擋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巔。 B.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勾連。C.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渡愁攀援。 D.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參考答案:D

  3.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

  ①危乎高哉 ( ) ②不與秦塞通人煙 ( )

  ③可以橫絕峨嵋巔 ( ) 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 )

  ⑤連峰去天不盈尺 ( ) ⑥錦城雖云樂 ( )

  (2)

  ①難于上青天 ( ) ②開國何茫然 ( ) ③黃鶴之飛尚不得過( )④但見悲鳥號古木( ) 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

  (3)

  ①猿猱欲度愁攀援 ( ) ②使人聽此凋朱顏 ( )

  ③砯崖轉石萬壑雷 ( ) ④側身西望長咨嗟 ( )

  參考答案:

  (1)①高高聳 ②山川險要的地方 ③橫渡橫穿 ④回轉掉頭 ⑤距離 ⑥享樂

  (2)①比 ②多么 ③尚且 ④只 ⑤為什么

  (3)①為……發愁 ②使……凋謝 ③使……滾動 ④向西

  4.下列詩句節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 )

  A.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B.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C.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D.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參考答案:D

  【合作探究】

  1.詩中三次出現“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種反復有什么意義?

  參考答案:

  從內容上看,一唱三嘆,反復強調,層層深入,以主旨句貫穿始終,突出表達了詩人感嘆蜀道之難,為友人入蜀深感憂慮的主題。

  從形式上看,開頭一句,為全文奠定雄放的詠嘆基調, 并從結構上統攝全篇;中間一句,強調主旋律,勾連上下,把詩歌推向高峰;最后一句,照應題目、開頭,造成強烈的感嘆。

  2.文章三個自然段作者分別從哪幾個角度來寫蜀道之難的?每一個角度又分別是怎樣寫的?

  提示:可以要學生找出每一小節中敘述的句子、描寫的句子。它敘述了什么內容?又描寫了什么內容?

  參考答案:第一段蜀道之高。

  第二段蜀道之險。

  第三段蜀地之禍。

  板書設計: 蜀道之高(難行) 來歷:神話 傳說

  高峻:反襯夸張 虛:神幻(奇特想象)

  蜀道之險(可畏) 悲鳥子規:號 愁 凋

  絕壁飛瀑:萬壑雷 實:膽寒(自然環境)

  蜀道之兇(申誡) 狼柴虎豹:危機四伏 勸:早還(社會環境)

  3.關于蜀道難的主旨,有人說是對友人的勸慰,也有人說是對祖國的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甚至還有人認為是對國事的憂慮與關切。你是怎樣理解的?請你結合詩句內容分析。

  參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本詩著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強烈的熱愛之情;揭示出當時太平景象后潛在的危機,透露了作者對國事的憂慮和關切。

  為友人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感到憂慮,其中寄寓了含蓄而執著的惜別之情。

  【鞏固提升】

  (一)課內檢測

  1.下列詞語中加粗字的注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魚鳧(fú) 嚨言(lóng) 巉巖(chán) 飛湍(tuān)

  B.喧豗(huī) 砯崖(pīng) 吮吸(shǔn) 黃鵠(hú)

  C.崔嵬(wéi) 崢嶸(zhēng) 參(shēn) 萬壑(hè)

  D.猿猱(náo) 秦塞(sè) 咨嗟(jiē) 趑趄(zī jū)

  參考答案:D

  2.下列詞語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地崩山摧 天梯石棧 捫參歷井 萬壑雷

  B.崢嶸崔嵬 沖波遞折 橫絕峨眉 倚缺壁

  C.飛湍瀑流 猿猱攀援 匪親弗居 縈巖巒

  D.磨牙吮血 以手撫膺 蠶叢魚鳧 仰脅息

  參考答案:B

  3.下列各句中關于通假字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黃鶴之飛尚不得過

  鶴:通“鵠”,一種健飛的大鳥。

  B.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匪:通“非”,不是。

  C.以手撫膺坐長嘆

  坐:通“座”,座位。

  D.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

  止:通“只”。

  參考答案:C

  4.填入下面語段中橫線處的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

  詩人沿用古代民歌中常見的復沓形式,展示豐富的想象,著力描繪了由____入__ _道路上驚險綺麗的山川風光,展示了祖國壯麗河山的千姿百態,為大自然奏響了一曲_______的贊美樂章。同時以山川的險要告誡世人,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社會某些現象的_______。

  A.秦 蜀 氣勢磅礴 憂慮與關切

  B.蜀 秦 氣勢磅礴 憂傷與無賴

  C.秦 蜀 氣貫長虹 憂慮與關切

  D.蜀 秦 氣貫長虹 憂傷與無賴

  參考答案:A

  (二)課外拓展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5-6題。

  賽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①,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②。

  ①《折柳》:即《折楊柳》,樂府曲名。多為傷春悲離之辭。

  ②樓蘭:西漢時樓蘭的一個國王,曾屢次派人攔殺漢使,后被大將軍霍光派人用計殺掉。

  5.《塞下曲》出于漢樂府《出塞》《入塞》等曲,為唐代新樂府題,歌辭多寫邊塞軍旅生活。作者天才豪縱,作 (體裁)亦逸氣凌云。“五月”在內地屆盛暑,而天山尚有雪。但這里的雪是積雪,“無花”二字運用了 的修辭手法,寫出邊地的苦寒。

  參考答案:五律(律詩) 雙關

  6.分析頷聯的表達技巧。

  參考答案: 頷聯用典,也使用了反襯手法。“笛中聞折柳”,聽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楊柳”,自然引人想起家鄉的春色和親人,但眼前春色全無,親人遙遙不能相見;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將士積極參戰,英勇殺敵,從而對表現戰士們對國的忠勇,起了襯托作用。

  7.這首詩體現了邊境將士怎樣的思想情感?

  參考答案:雖然身在邊境的將士們生活極其艱苦,也十分想家,但充滿了保家衛國的豪情壯志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強決心。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品味其熱情奔放、豪放飄逸的.語言,體會其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

  【知識導學】

  1.李白詩風

  作為一個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調動了一切浪漫主義手法,使詩歌的內容和形式達到了完美的統一。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是李白作品的藝術特點,風格雄健奔放,色調瑰瑋絢麗,語言清新自然,是繼屈原以后我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馳騁想像,運用神話的離奇境界,把自己熱烈的情感傾注到所描寫的對象之中,以驚世駭俗的筆墨,恣意揮灑,描寫了壯麗奇譎的世界,借以抒發個人懷抱的抑郁與不平。他鞭撻封建社會的丑惡淋漓盡致,杜甫曾說他 “ ”,韓愈說“ ”。是的,李白詩歌中強烈的愛憎之情和藝術魅力,千百年來一直鼓舞著人們,激發著人們,是我國人民精神財富中的瑰寶。

  2.夸張

  ①定義:夸張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它是為了表達的需要,故意言過其實,對客觀的人、事物盡力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

  ②分類:

  擴大夸張:故意把一般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強等)處說,如“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縮小夸張: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弱等)處說,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超前夸張:故意把后出現的事說成是先出現或同時出現的,如“看見這濃綠的禾苗,就嗅出面包的香味來了”。

  ③作用(表達效果) 恰當運用夸張,能深刻地表現作者對事物鮮明的情感和態度,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通過形象的渲染,可豐富讀者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質和特征;夸張還能增強幽默感和趣味性。

  在本詩中,作者成功地運用了夸張的表現手法,使蜀地山川的雄偉奇險得到了充分體現。寫蜀道的艱難是“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寫山的高峻是“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黃鶴之飛尚不得過”。寫急流瀑布是“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無論是寫山寫水寫情寫事,都運用了藝術的夸張。這些夸張的藝術手法,突出了山水形象的本質特征,使其以一種高于形象原狀的姿態出現在人們面前,給人以強烈而深刻的感受。

  【基礎演練】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的注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邊塞(sài) 吮血(shǔn xuè ) 橫行(hèng) 豺狼(cái) 咨詢(zī)

  B.棧道(zhàn) 折算(zhé) 猿猱(náo) 攀援(pān yuán ) 縈繞(yíng)

  C.捫心自問(mén ) 義憤填膺(yīng) 崢嶸歲月(zhēng róng) 深溝險壑(hè)

  D.瀑流(pù) 崔嵬(wéi) 威脅(xié) 湍急(tuān) 崩(bēng) 摧(cuī)

  2.下列詩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西擋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巔。

  B.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勾連。

  C.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渡愁攀援。

  D.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3.對加點的虛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其險也如此 也:副詞,表示“同樣”“也是”。

  B.胡為乎來哉 乎:語氣助詞,無義。

  C.黃鶴之飛尚不得過 之:主謂之間結構助詞。

  D.所守或匪親 或:副詞,倘若。

  4.名句填空。

  ①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②爾來四萬八千歲, 。

  ③ ,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④ ,枯松倒掛倚絕壁。

  ⑤飛湍瀑流爭喧豗, 。

  ⑥但見悲鳥號古木, 。 ,愁空山。

  5.對下列詩句的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問君西游何時還”,這里的“君”是指入蜀的友人。

  B.“又聞子規啼夜月”,暗含古代蜀王杜宇死后化為杜鵑(即子規)的典故。

  C.作者描繪“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濃厚的自然景觀就,是借景抒情的寫法。

  D.作者大肆渲染了旅愁及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氣氛,目的在于烘托入蜀友人的感受。

  【合作探究】

  1. 這一節中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來寫蜀道的來歷和蜀道的高峻的?

  2.這一段運用了哪些手法?渲染了怎樣的氣氛?

  3.第三段的句式和前兩段有什么不一樣?本段中韻腳有什么變化?分別有什么好處?

  4.李白是怎樣把“蜀道難”這樣一個難以表述的事物描繪得如此動人?

  【鞏固提升】

  閱讀下列選段,完成1-2題。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始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方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1.這段寫蜀道的險要、艱難,它的敘述順序是由 至 ,景物描寫的順序是由

  到 再到 ,運用了 和 的修辭手法。

  2.這段運用的史料有 ,傳說是 ,神話是 ,它們突出了蜀道 的特點。

  閱讀李白的《送友人入蜀》,回答3—4題。

  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

  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

  千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注。

  注:據《漢書》記載,西漢嚴遵,字君平,隱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卜筮為生。李白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轉地啟發友人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祿之中。

  3.選出具體表現“崎嶇不易行”的句子(  )

  ①山從人面起 ②見說蠶叢路 ③云傍馬頭生 ④芳樹籠秦棧 ⑤春流繞蜀城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⑤

  4.這首詩的詩眼應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頸聯中的“籠”包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蜀 道 難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品味其飄逸豪放、流轉自然的語言,體會其詩作的藝術風格;

  【知識導學】

  1.李白詩風

  作為一個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調動了一切浪漫主義手法,使詩歌的內容和形式達到了完美的統一。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是李白作品的藝術特點,風格雄健奔放,色調瑰瑋絢麗,語言清新自然,是繼屈原以后我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馳騁想像,運用神話的離奇境界,把自己熱烈的情感傾注到所描寫的對象之中,以驚世駭俗的筆墨,恣意揮灑,描寫了壯麗奇譎的世界,借以抒發個人懷抱的抑郁與不平。他鞭撻封建社會的丑惡淋漓盡致,杜甫曾說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韓愈說“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是的,李白詩歌中強烈的愛憎之情和藝術魅力,千百年來一直鼓舞著人們,激發著人們,是我國人民精神財富中的瑰寶。

  2.夸張

  ①定義:夸張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它是為了表達的需要,故意言過其實,對客觀的人、事物盡力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

  ②分類

  擴大夸張:故意把一般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強等)處說,如“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縮小夸張: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弱等)處說,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超前夸張:故意把后出現的事說成是先出現或同時出現的,如“看見這濃綠的禾苗,就嗅出面包的香味來了”。

  ③作用(表達效果) 恰當運用夸張,能深刻地表現作者對事物鮮明的情感和態度,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通過形象的渲染,可豐富讀者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質和特征;夸張還能增強幽默感和趣味性。

  在本詩中,作者成功地運用了夸張的表現手法,使蜀地山川的雄偉奇險得到了充分體現。寫蜀道的艱難是“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寫山的高峻是“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黃鶴之飛尚不得過”。寫急流瀑布是“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無論是寫山寫水寫情寫事,都運用了藝術的夸張。這些夸張的藝術手法,突出了山水形象的本質特征,使其以一種高于形象原狀的姿態出現在人們面前,給人以強烈而深刻的感受。

  【基礎演練】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的注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邊塞(sài) 吮血(shǔn xuè ) 橫行(hèng) 豺狼(cái) 咨詢(zī)

  B.棧道(zhàn) 折算(zhé) 猿猱(náo) 攀援(pān yuán ) 縈繞(yíng)

  C.捫心自問(mén ) 義憤填膺(yīng) 崢嶸歲月(zhēng róng) 深溝險壑(hè)

  D.瀑流(pù) 崔嵬(wéi) 威脅(xié) 湍急(tuān) 崩(bēng) 摧(cuī)

  參考答案:A

  2.下列詩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西擋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巔。 B.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勾連。

  C.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渡愁攀援。 D.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參考答案:D

  3.對加點的虛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其險也如此 也:副詞,表示“同樣”“也是”。

  B.胡為乎來哉 乎:語氣助詞,無義。

  C.黃鶴之飛尚不得過 之:主謂之間結構助詞。 D.所守或匪親 或:副詞,倘若。

  參考答案:A

  4.名句填空。

  ①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②爾來四萬八千歲, 。

  ③ ,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④ ,枯松倒掛倚絕壁。

  ⑤飛湍瀑流爭喧豗, 。

  ⑥但見悲鳥號古木, 。 ,愁空山。

  參考答案:略

  5.對下列詩句的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問君西游何時還”,這里的“君”是指入蜀的友人。

  B.“又聞子規啼夜月”,暗含古代蜀王杜宇死后化為杜鵑(即子規)的典故。

  C.作者描繪“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濃厚的自然景觀就,是借景抒情的寫法。

  D.作者大肆渲染了旅愁及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氣氛,目的在于烘托入蜀友人的感受。

  參考答案:D

  【合作探究】

  1. 這一節中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來寫蜀道的來歷和蜀道的高峻的?

  明確:通過傳說來寫蜀道的來歷。作者先引用遠古蜀君傳說中的蠶從、魚鳧的開國來敘述蜀國長期閉塞的狀況;用五丁開山的傳說來寫蜀道的來由。

  作者充分運用了點面結合、以虛襯實、細節描寫以及夸張的藝術手法來表現蜀道的高峻。①點面結合:“上有”四句寫的是“面”,即蜀道的整體形象;“青泥”四句寫的是“點”,即青泥嶺的情況。②以虛襯實:“六龍回日”的傳說、黃鶴、猿猱都是虛寫,以此來襯托實寫——蜀道的高危。③夸張:“黃鶴之飛尚不得過”。 ④用細節摹寫神情、動作: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步履艱難、神情惶悚——寫出了人行其上的艱難情狀和畏懼心理,困危之狀如在眼前等等。

  2.這一段運用了哪些手法?渲染了怎樣的氣氛?

  明確:主要運用借景抒情和夸張的手法來渲染蜀道之高峻。“但見”四句運用細節描寫,借景抒情,渲染了蒼涼凄清的氣氛。“連峰”四句運用夸張的手法,由靜到動進行描寫,渲染了驚險的氣氛,營造出一種勢若排山倒海的藝術效果。是對蜀道之難的描寫,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3.第三段的句式和前兩段有什么不一樣?本段中韻腳有什么變化?分別有什么好處?

  明確:前兩段都是以長句為主,比如有七字句和九字句,但是第三段大多數都是短句,以四字句為主。好處:與前兩段形成了一種語言上參差不齊,整散結合的特點。更加自如地表達出作者奔放熱烈的感情。也反映出詩歌語言富于變化。

  第一個:開、豺押ai韻。第二個:麻、家押a韻。第三個:嗟押ie韻。因為第三段主要講的內容是感嘆蜀中戰禍之烈。主要表達了作者的一種強烈的情感。韻腳多變也就更加靈活自如地表達出作者強烈的情感。換句話來說,就是作者強烈的情感通過韻腳的變化表現出來了。

  4.李白是怎樣把“蜀道難”這樣一個難以表述的事物描繪得如此動人?

  明確:李白之所以描繪得如此動人,在于他融貫其間的浪漫主義。詩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對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觀賞,而是熱情地贊嘆,借以抒發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飛流驚湍、奇峰險壑,被賦予了詩人的情感氣質,因而才呈現出飛動的靈魂和瑰瑋的姿態。詩人善于把想象、夸張和神話傳說融為一體寫景抒情。

  還在于詩人對于樂府舊題的創新和發展,他運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參差錯落、長短不齊的句式,形成極為奔放的語言風格;韻腳也不斷變化,適合表現自由不羈的氣魄,描寫蜀中險要環境,一連三換韻腳,極盡變化之能事。這對他表現豐富奇特的想象和笑傲現實的浪漫主義精神也起到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詩人創造性地繼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見的復沓形式(又稱反復)。

  總結:

  李白熱烈奔放、豪放飄逸的詩歌的風格:

  ①李白的詩具有非常強烈的思想感情。

  ②具有豐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張,并借助非現實的神話和奇麗驚人的幻想來描繪五彩繽紛的現實世界和幻想世界,抒發美好的理想愿望和強烈的感情。

  ③句不拘長短、聲不拘高下、韻不拘同異、筆隨興至、自然真切。

  ④文句參差,大量散文化的詩句,筆意縱橫。

  ⑤復沓形式。

  【鞏固提升】

  閱讀下列選段,完成1-2題。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始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方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1.這段寫蜀道的險要、艱難,它的敘述順序是由 至 ,景物描寫的順序是由

  到 再到 ,運用了 和 的修辭手法。

  參考答案:歷史 現實 上 下 上 夸張 對比

  2.這段運用的史料有 ,傳說是 ,神話是 ,它們突出了蜀道 的特點。

  參考答案:蠶叢及魚鳧 五丁開山 六龍回日 高危難行

  閱讀李白的《送友人入蜀》,回答3—4題。

  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千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注。

  注:據《漢書》記載,西漢嚴遵,字君平,隱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卜筮為生。李白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轉地啟發友人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祿之中。

  3.選出具體表現“崎嶇不易行”的句子(  )

  ①山從人面起 ②見說蠶叢路 ③云傍馬頭生 ④芳樹籠秦棧 ⑤春流繞蜀城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⑤

  參考答案:5.C

  4.這首詩的詩眼應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籠

  5.頸聯中的“籠”包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參考答案:①山崖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葉婆娑,籠罩著棧道。這是從遠處看到的景色。準確地描畫了棧道林蔭是由山上樹木覆蓋而成的特色。

  ②與前面的芳樹相呼應,形象地表達了春林繁茂的特征。

  ③“籠秦棧”與對句的“繞蜀城”構成嚴密工整的對偶句。前者寫蜀道景致,后者寫山下春江環繞成都而奔流的美景。遠景與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襯,如一幅蜀道山水畫。詩人描繪蜀道勝景,對入蜀的朋友來說,無疑是一種撫慰與鼓舞。

  《蜀道難》導學案 2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全詩的內容,把握其意境,提高鑒賞古代詩歌的能力。

  2.熟讀成誦,仔細品味詩歌的藝術特色,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和聲韻美。

  【學習重點】

  體會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學習難點】

  詩歌內容的鑒賞

  【自學質疑】

  1、走近作者

  李白,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有“詩仙”之美譽。詩風雄奇豪邁,感情奔放,幻想豐富,形象鮮明,是我國詩歌史上繼屈原后又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并稱“李杜”。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夢游天姥吟留別》、《靜夜思》、《早發白帝城》等。

  2、關于蜀道

  蜀道北起陜西漢中寧強縣,南到四川成都,全長450公里,入川經廣元、劍閣、梓潼、綿陽、德陽等地。沿線地勢險要,山巒疊翠,風光峻麗,關隘眾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形容。

  3、關于這首詩的寫作目的

  唐代孟棨的《本事詩》和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都記載李白初到長安會見賀知章,出示《蜀道難》,博得“謫仙”雅號的事。可見這是李白的一篇習作,大抵以馳騁文采為高,未必有什么寓意。李白年輕時多模仿魏晉南北朝時代的詩文,以超越古人為能事。杜甫曾論李白詩說:“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從詩意來看,這是一篇送友人入蜀的詩歌,大約作于唐天寶初年。同類題材的作品在李白集中還有五言律詩《送友人入蜀》和《劍閣賦》,可以相互印證。因為賀知章的賞識,李白名聲大振,從此奠定了“詩仙“的地位,《蜀道難》可以說是他的成名作。

  4、李白《送友人入蜀》

  見說蠶從路,崎嶇不易行。

  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

  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

  5、李白《劍閣賦》

  咸陽之南直望五千里,見云峰之崔嵬。前有劍閣橫斷,倚青天而中開。上則松風蕭颯瑟,有巴猿兮相哀。旁則飛湍走壑,灑石噴閣,洶涌而驚雷。

  送佳人兮此去,復何時兮歸來?望夫君兮安極,我沉吟兮嘆息。視滄波之東注,悲白日之西匿。鴻別燕兮秋聲,云愁秦而暝色。若明月出于劍閣兮,與君兩鄉對酒而相憶。

  【整體感知】

  《蜀道難》原本是樂府古題,屬《相和歌辭瑟調曲》。李白之前的古辭,也多詠蜀地山川之險。如南朝陳著名詩人陰鏗的《蜀道難》云:“輪摧九折路,騎阻七星橋,蜀道難如此,功名詎可要。”本篇詩人襲用樂府古題而推陳出新,以豐富的想像、奔放的語言、雄健的筆調生動地描繪了由秦入蜀道路上奇麗險峻的山川景色,詩歌充滿著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

  《蜀道難》的結構回環往復。詩的開篇極言蜀道之難,以感情強烈的詠嘆點擊主題,為全詩定下基調。隨著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場景的變化,“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詠嘆反復出現,形成了以此為主旨句貫穿始終、內容層層深入的格局。

  【我的疑問與思考】

  【合作探究】

  1、“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句詩出現了三次,對詩意的轉折和抒情的變化有什么作用?

  2、詩的開篇是如何敘述蜀道的悠久歷史?為何引用五丁開山的傳說?

  3、閱讀“上有六龍……坐長嘆”幾句詩,說說詩人主要運用了哪些手法來表現蜀道的雄奇險峻的?

  4、詩的第二節中,詩人給這個“畏途”營造怎樣的氣氛?

  5、“連峰去天……萬壑雷”幾句描寫好在哪里?

  6、如何理解最后一節詩的內容?

  7、如何理解這首詩的主旨?

  8、如何把握本詩的藝術特點?

  【檢測反饋】

  噫吁嚱()魚鳧()秦塞()

  石棧()猿猱()捫參()

  撫膺()巉()巖喧豗()

  飛湍()砯()崖崔嵬()

  吮血()咨嗟()

  二、給下列詩句劃分節奏

  (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2)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3)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4)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三、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1)猿猱欲度愁攀援

  (2)雄飛雌從繞林間

  (3)使人聽此凋朱顏

  (4)砯崖轉石萬壑雷

  (5)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四、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危()乎高哉

  (2)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3)開國何()茫然

  (4)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顛

  (5)黃鶴六飛尚()不得過

  (6)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7)連峰去()天不盈()尺

  (8)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9)所守或()匪親

  參考答案

  一、

  噫吁嚱(yīxūxī)魚鳧(fú)秦塞(sài)

  石棧(zhàn)猿猱(náo)捫參(ménshēn)歷井

  撫膺(yīng)巉(chán)巖喧豗(huī)

  飛湍(tuān)砯(pīng)崖崔嵬(wéi)

  吮血(shǔn)咨嗟(zījiē)

  二、

  (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2)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3)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4)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三、

  (1)猿猱欲度愁攀援(為動用法,為……發愁)

  (2)雄飛雌從繞林間(形容詞活用作名詞,雄鳥,雌鳥)

  (3)使人聽此凋朱顏(使動用法,使……凋謝)

  (4)砯崖轉石萬壑雷(名詞作動詞,沖擊;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滾動)

  (5)側身西望長咨嗟(名詞活用作狀語,向西)

  (6)朝避猛虎,夕避長蛇(都是名詞活用作狀語,在早晨,在晚上)

  四、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危:高(2)于:比(3)何:多么(4)當:擋;絕:越過(5)尚:尚且

  (6)但:只;從:跟隨(7)去:距離;盈:滿、足(8)當:擋(9)或:倘若

  五、

  1、“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既是作者詠嘆的主題,也是詩意轉折和抒情變化的標志。它在第一段出現,像晴天霹靂震撼人心,開啟出一篇“奇之又奇”的文字;在第二段出現,承前啟后:承前面的“畏途巉巖不可攀”,引發后面的“其險也如此”;在第三段出現,曲終奏雅,再三致意,其殷切關心之意,溢于言表。從形式上看,每次呼出這句話,都完成了一種韻律的轉換,即抒情、議論和描寫之間的交替。

  2、詩一開篇就極言蜀道之難,以感情強烈的詠嘆點擊主題,為全詩奠定了雄放的基調。先敘述蜀國長期閉塞的狀況,引傳說中蠶從、魚鳧的開國,寓高山阻隔之意,“四萬八千歲”為夸張敘述;接著描述秦蜀間重山疊嶺的地貌,“有鳥道”寓無人行之意;然后敘述蜀道來由。引五丁開山的傳說,表現了人和自然間的斗爭以及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強烈愿望,贊揚了神力和開路者的勇力。

  3、①神話傳說:以“六龍回日”的傳說極言山勢高危。②襯托:以“回川”之險正面襯托山勢高危。以黃鶴不得飛度和猿猱愁于攀援之情形來反襯人行走難上加難。③夸張:黃鶴不得飛度、猿猱愁于攀援、捫參歷井等處運用了夸張的修辭,使蜀道的雄奇險峻得到了充分地體現。④虛實結合:黃鶴不得飛度、猿猱愁于攀援,作者先用虛寫的手法來表現蜀道的難行,接著用實寫的手法具體表現了青泥嶺的難行,以“百步九折縈巖巒”的危險來表現人行走其上的艱難情狀和畏懼心理。

  總之,這幾句詩作者運用了多種手法極寫山勢的高危,突出路之難行。

  4、“但見”四句渲染了凄清的氣氛,“連峰”四句渲染了驚險的氣氛。

  5、詩人先烘托出山勢的高險,然后由靜而動,寫出水石激蕩、山谷轟鳴的驚險場景。詩人一開始寫山巒起伏、連峰接天、枯松倒掛絕壁等景物,給人以山勢高危使人望而生畏之感;接著寫飛湍、瀑流、轉石,配合著萬壑雷鳴的音響,淋漓盡致地表現出山川的驚險,令人驚心動魄,從而造成一種勢若排山倒海的強烈藝術效果,使蜀道之難的描寫,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6、在前兩節極力渲染蜀道的高危、驚險的基礎上,在這一節中詩人重點從社會的角度極力描寫蜀道的兇險,繼續對友人施以心理戰。如果說高山可以繞過,絕壁可以躲開,那么蜀中要塞劍閣又怎么能回避?它綿延三十多里,群峰如劍,形勢險要,“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化用了西晉左思《蜀都賦》中“一人守隘,萬夫莫向”的句子,還有西晉張載《劍閣銘》中“一人荷戟,萬夫趑趄”的句子,以此增加對可能出現的惡劣社會環境的預警。“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化用了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句子,詩人借古説今,暗寓了蜀道之難自古而然的意思。“朝避猛虎”四句,詩人用夸張的手法極寫蜀地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險惡,奉勸友人不可以久居。

  六、本詩的主題是“送友人入蜀”,是沿襲樂府古題的“即事成篇”之作。詩人擔心友人旅途艱險,為友人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感到憂慮,并含蓄地寄托了惜別之情。

  七、《蜀道難》是李白的成名作。現存資料表明,李白沒有由秦入蜀的經歷,他二十四歲離開蜀地,“仗劍去國,辭親遠游”,沿長江東下,就再也沒有去過。可見《蜀道難》純系想象之辭。想象之豐富,比喻之奇特,筆法之夸張揚厲,韻律之流轉華美,是本詩主要的藝術特色。可結合詩句具體領悟,在此基礎上體會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特色。

【《蜀道難》導學案】相關文章:

《蜀道難》 導學案08-18

《蜀道難》導學案08-20

《蜀道難》的導學案07-16

《蜀道難》的導學案及賞析08-24

《蜀道難》優質導學案09-15

《蜀道難》優秀導學案11-04

《蜀道難》 導學案3篇09-05

文言文《蜀道難》導學案10-11

高中語文《蜀道難》導學案10-23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区国产精品高清 | 性感AV天堂亚洲专区 | 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图片欧美 | 午夜老司机免费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 久久久国产精品天天影视 | 日韩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