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的藝術風格

時間:2024-07-17 08:20:36 蜀道難 我要投稿

蜀道難的藝術風格

  無論從哪個藝術角度衡量,《蜀道難》都堪稱是李白的代表作。它集中體現了李白詩歌的藝術特色和作者的創作個性。

蜀道難的藝術風格

  首先是感情強烈。開篇伊始,作者就以“噫吁賊!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強烈詠嘆,奔騰直瀉,抒發出他對蜀道高峻艱險所感到的驚愕、感慨,而后,在詩的中間和結尾,他又兩次重復了這一詠嘆,將自己的強烈感情籠罩全詩,給人以一唱三嘆,回環往復的感覺,讀來令人心潮激蕩。

  其次是夸張極度?鋸埵窃娙顺S玫乃囆g手法,然而,李白的夸張與眾不多,他往往把筆下的事物夸張到極度,而且動輒用“千”;“萬”等巨額數詞來形容修飾。如“白發三千丈”、“飛流直下三千尺”、“輕舟已過萬重山”等炙人口的詩句,都是典型的例子。就《蜀道難》而言,他的夸張也到了登峰造極、無以復加的地步。人說登天最難;而他卻說:“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成語有云,談虎色變,他卻道“蜀道之難”,“使人聽此凋朱顏!”民謠相

  傳,“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到他筆下竟成了“連峰去天不盈尺”。為了強調秦蜀交通阻隔時間之久遠,他說是“四萬八千歲”,為了突出青泥嶺山路之盤曲,他說是“百步九折”;而為了顯示蜀道之高聳,他甚至夸張說連為太陽駕車的六龍至此也要掉頭東返……這些極度的夸張,雖不符合事物實際,但卻有力地突出了蜀道之艱險雄奇,突出了它不可攀越的凜然氣勢。

  再次,想象豐富奇特。李白在這首詩中的想象力是驚人的,超越時空限制,不受任何約束。從蠶叢開國、五丁開山的古老傳說到“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的可怕現實,從六龍回日之九重云到沖波逆折之百丈深淵;既有“百步九折”、“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各種圖景展現,又有“悲鳥號’、“子規啼”、“崖轉石萬壑雷”諸般音響激蕩;甚而至于還有“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坐長嘆”的切身經歷、實地感受。憑借神奇的想象,作者具體描繪出了蜀道崢崔嵬的面貌,生動渲染出了它陰森幽的氛圍,使人如身臨其境,耳聞目睹。歐陽修曾說:“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太白落筆生云煙”(《太白戲圣俞》),形象地說出了人們讀《蜀道難》后所得到的藝術感受。

  應該注意的是,作者還將神話、傳說與他的奇特想象和恣意夸張結合在一起,使三者相輔相成,交融為一體。這是李白詩浪漫主義風格的一個顯著特征,也是本詩藝術上的又一特色。在這首詩里,作者采撅了蠶叢開國、五丁開山、子規啼恨的古老傳說及六龍回日的瑰麗神話,把它們編織在他對蜀道艱難的奇特想象和夸張描繪之中,為筆下的山嶺石棧涂抹上一層古樸悲涼而又神奇迷離的色彩,使整首作品散發出濃郁的浪漫氣息。需要指出,這些神話、傳說,既是作者想象的內容,也是他恣意夸張的體現,三者是互為表里,難以拆分的。

  最后,談談《蜀道難》句式的靈活多變與語言的奔放恣肆。李白生性豪放不,寫詩也喜歡用句式自由、葉韻寬松的歌行體,以便任意馳騁才氣,表達胸中起伏多變的強烈感情。這首詩是七言歌行,句式以七言為主,又摻雜以四言、五言、六言、八言等,短者僅三字,長者達十一宇,長短不等,錯落交接,時而散漫,時而整齊,隨心所欲,又舒卷自如。再從語言來看,既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勻稱整飭,也有“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的散漫舒展;既有“枯松倒掛倚絕壁”之精煉凝重,也有“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之流暢輕快,“危乎高哉”一句同義反復,是故作。重筆以提起氣勢:“噫吁喊”三字選用虛詞,乃無心弄巧卻別具風致,且又以由川方言入詩……奔放恣肆,毫無規范可循,沖口而出,卻又無施不宜,對內容的衷達與情感的抒發起了富有成效的輔助作用。

【蜀道難的藝術風格】相關文章:

《蜀道難》藝術風格05-12

李白《蜀道難》藝術風格09-13

李清照的藝術風格09-18

劉長卿詩歌的藝術風格06-03

遲子建藝術風格08-03

朱自清散文藝術風格10-02

柳宗元詩歌藝術風格06-06

《蜀道難》教案10-12

《蜀道難》說課稿08-22

李白的蜀道難07-20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韩在线精品一二三区 | 午夜福利无遮挡h动漫 | 午夜福利理论片中文字幕 |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看片 | 亚洲v天堂国产v | 亚洲少妇毛多水多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