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過岳陽樓賞析

時間:2024-03-02 15:36:01 水調歌頭 我要投稿

水調歌頭·過岳陽樓賞析

水調歌頭·過岳陽樓賞析1

  水調歌頭·過岳陽樓作①

  張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漢有歸舟。西風千里,送我今夜岳陽樓。日落君山云氣,春到沅湘草木,遠思渺難收。徙倚欄干久,缺月掛簾鉤。

  雄三楚,吞七澤,隘九州。人間好處,何處更似此樓頭。欲吊沉累②無所,但有漁兒樵子,哀此寫離憂。回首叫虞舜,杜若③滿芳洲。

  [注]①本詞作于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張孝祥自請出任閑職獲準后,離開荊州(今湖北江陵),乘舟沿江東歸。②沉累;指屈原沉湘,亦曰“湘累”。無罪被迫而死曰“累”。③杜若:杜若花,一種香草。

  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日落”三句直接寫登樓遠眺之景,詞人觸景生情,生發感觸,思緒難平。

  B.“徙倚”二句描繪了詞人徘徊良久、倚欄凝思的形象和月如簾鉤掛的畫面。

  C.本詞下片起句和杜甫《登岳陽樓》頜聯,都精煉動詞,寫出了岳陽樓的雄偉。

  D.本詞下片排比和問句的使用,既令語氣起伏,也增添了詞作豪邁昂揚的氣概。

  2.本詞表達了詞人哪些情感,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6分)

  【答案】:

  (1)C .“寫出了岳陽樓的雄偉”錯,《登岳陽樓》頷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描寫的是洞庭湖的恢宏景象。

  (2)①對湖海漂泊和宦海浮沉的.厭倦之情。開頭“湖海”二句,用“倦游客”“歸舟”抒發詞人湖海漂泊、宦海沉浮的倦意。②對岳陽樓美景的贊美之情。詩人登高遠望,看到一片壯景,反問“何處更似此樓頭”,凸顯了對如此壯景的贊譽。③對屈原的敬吊之情(或憑吊無所的遺憾感傷之情)。詞人從眼前景色,聯想到屈原的政治遭遇,生發出對屈原的敬吊之情,但又想到憑吊無所,因而感傷。④對自己懷才不遇的憂憤之情。詞人由屈原聯想到自己,渴求被明君重用,但除了滿山的杜若花外無人回應,以花開爛漫反襯出詞人心境的悲涼,表現出作者懷才被棄的幽怨。

  【解析】

  (2)“湖海倦游客,江漢有歸舟”兩句,寫疲倦于湖海飄泊的生活,離開江陵乘舟沿江東歸。開頭“湖海”二句,從自身落筆。橫空而起,抒發詞人湖海飄泊和懷才不遇的感慨,詞人曾在《請說歸休好》詩中吐露過脫離官場的復雜心情:“請說歸休好,從今自在閑。”又說:“田間四時景,何處不開顏?”這種宦海浮沉而今欲歸休的感受,貫穿全篇,使這首境界闊大、宏麗的詞作中帶上沉郁的格調。“雄三楚,吞七澤,隘九州。人間好處,何處更似此樓頭”,寫三楚、七澤、九州雄偉險要。人間美景,哪里比得上岳陽樓上所見呢?詩人登高遠望,看到一片壯景,反問“何處更似此樓頭”,凸顯了對如此壯景的贊譽“欲吊沉累無所,但有漁兒樵子,哀此寫離憂”三句,寫想祭奠屈原而不得,只能借登山臨水,效漁兒樵子,抒發離憂之情。詞人從眼前景色,聯想到屈原的政治遭遇,生發出對屈原的敬吊之情,但又想到憑吊無所,因而感傷,表達對屈原的敬吊之情。“回首叫虞舜,杜若滿芳洲”兩句,寫回過頭去呼喚一代英主虞舜大帝,只見杜若花開滿了水中沙洲。詞人由屈原聯想到自己,渴求被明君重用,但除了滿山的杜若花外無人回應,以花開爛漫反襯出詞人心境的悲涼,表現出作者懷才被棄的幽怨。

水調歌頭·過岳陽樓賞析2

  湖海倦游客,江漢有歸舟。西風千里,送我今夜岳陽樓。日落君山云氣,春到沅湘草木,遠思渺難收。徙倚欄桿久,缺月掛簾鉤。

  雄三楚,吞七澤,隘九州。人間好處,何處更似此樓頭。欲吊沈累無所,但有漁兒樵子,哀此寫離憂。回首叫虞舜,杜若滿芳洲。

  全文賞析

  張孝祥平生多次經過岳陽樓。根據詞中的行向與時節,此首應作于公元1169年暮春(史料記載為乾道五年三月下旬)。是年,孝祥請祠侍親獲準后,離開荊州(今湖北江陵),乘舟沿江東歸。當時曾寫《喜歸作》詩:“湖海扁舟去,江淮到處家。”歸途中,阻風石首,滯留三日。同行諸公都填了詞,他亦用其韻作《浣溪沙》詞,有“擬看岳陽樓上月,不禁石首岸頭風”云云。這些都與此詞的內容相吻合。

  詞的上闋描寫夕陽斜照在廣闊的洞庭湖上,波光粼粼;湖中群山暮靄云霧,四周縈繞;沅水、湘水相匯處的兩岸草木,呈現出一片蔥綠的春色;夜幕初上,一彎殘月如簾鉤掛天際。開頭“湖海”二句,從自身落筆。橫空而起,抒發詞人湖海飄泊和懷才不遇的感慨,倦游,指仕宦不得意而思歸隱。他曾在《請說歸休好》詩中吐露過脫離官場的復雜心情:“請說歸休好,從今自在閑。”又說:“田間四時景,何處不開顏?”這種宦海浮沉而今欲歸休的感受,貫穿全篇,使這首境界闊大、宏麗的詞作中帶上沉郁的格調。“西風千里,送我今夜岳陽樓。”承上意寫經過長途的江面飄蕩,終于來到了游覽勝地岳陽樓上。“日落”三句,詞人縱筆直寫登樓遠眺的景色:蔚藍的天空,萬里無云,夕陽斜照在廣闊的洞庭湖面上,波光粼粼;沅水、湘水相匯處的兩岸草木,呈現出一片蔥綠的春色,再看那湖中君山的暮靄云霧,四周縈繞。這些自然景色,引起詞人內心的深長感觸,思緒翻騰,頗難平靜。“徒倚欄干久”二句,從傍晚到月夜的時空轉換,更深一層地刻畫詞人倚欄凝思的種種意緒,而含蓄的筆墨又為下片直抒胸臆積蓄了情勢。

  詞的下闋作者憑吊屈原,感其身處濁世而不被重用的遭遇;抒發自己宦海漂泊的倦意;表達了對清明政治的期盼。換頭“雄三楚”三句,承接上意而掉轉筆鋒,描繪岳陽樓的雄偉氣勢,跌宕飛動。“三楚”,戰國時期楚國的地域廣闊,有西楚、東楚、南楚之稱,后泛指長江中游今湖南一帶地方。“七澤”是泛指楚地的一些湖澤。“隘九州”是說居國內險要之處。“人間”二句概括登岳陽樓而觸發起古往今來人間悲喜的`無窮感嘆,又有它獨具的地方色彩。“欲吊沉累無所”三句,進一層抒發憑吊屈原的深切情意。愛國詩人屈原執著追求“舉賢才而授能”的進步政治理想,遭到楚國腐朽的貴族統治集團的仇恨與迫害,長期流放,后自沉于汨羅江。“沉累”,指屈原沉湘,亦曰“湘累”。無罪被迫而死曰“累”。作者對屈原身處濁世而堅貞不屈的斗爭精神,有著心心相印的關系。他欲吊屈原而不知其處所,但登山臨水,有漁兒樵子,與同哀屈原而訴其“離憂”之情。《史記·屈原列傳》云:“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詞中“離憂”二字,包含有如許內容。作者想到自己此次隱退猶如貶官外放,也將漁樵于江中沙洲之上,內心充塞著無限辛酸悲苦。寫離憂,正是抒寫這種郁結心中的不平情緒,結筆全用杜甫《同諸公登慈恩寺塔》“回首叫虞舜”句和《離騷》辭語,抒發滿腹的牢愁憂憤和凄涼之怨。以景結情,韻致有余。

  這首詞寫途中登臨的感受,語悲切。上片寫登樓所見之景象,下片抒發吊古傷今的情懷。吊古是明寫,傷感則見于言外。作者不是空泛地抒寫古今人事興衰的感慨,而是從眼前“日落君山”的景物鋪寫,聯想到屈原的政治遭遇和潔身自好的高貴品質,勾引起敬吊之情。“哀此寫離憂”,表現出作者懷才見棄的幽怨,給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染。

水調歌頭·過岳陽樓賞析3

  湖海倦游客,江漢有歸舟。西風千里,送我今夜岳陽樓。日落君山云氣,春到沅湘草木,遠思渺難收。徒倚欄干久,缺月掛簾鉤。

  雄三楚,吞七澤,隘九州。人間好處,何處更似此樓頭?欲吊沉累無所,但有漁兒樵子,哀此寫離憂。回首叫虞舜,杜若滿芳洲。

  翻譯

  疲倦于湖海飄泊的生活,離開江陵乘舟沿江東歸。西風正盛,一日千里一般,今夜把我送到岳陽樓。那湖中君山的暮靄云霧,四周縈繞,沅水、湘水相匯處的兩岸草木,呈現出一片蔥綠的春色,思緒翻騰,頗難平靜。獨自倚欄凝思,天上的月亮好似簾鉤。

  三楚、七澤、九州雄偉險要。人間美景,哪里比得上岳陽樓上所見呢?想祭奠屈原而不得,只能借登山臨水,效漁兒樵子,抒發離憂之情。回過頭去呼喚一代英主虞舜大帝,只見杜若花開滿了水中沙洲。

  注釋

  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臺城游”“凱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雙調九十五字,平韻(宋代也有用仄聲韻和平仄混用的)。

  徙倚:猶低回,有留連不舍的意思。

  簾鉤:門窗上掛簾子所用的鉤子。

  三楚:指西楚、東楚、南楚,包括湖南、湖北、河南、江蘇、安徽、江西等地。

  七澤:古來相傳楚地有七澤(七個大湖泊)。

  九州:指整個中國。

  沉累:指屈原。

  虞舜:上古的一位帝王,相傳南巡時死于蒼梧之野,葬在九嶷山下(在今湖南寧遠縣)。

  賞析

  上片寫詞人登樓背景和樓上初見時的景致。開頭“湖海”二句,從自身落筆。橫空而起,抒發詞人湖海飄泊和懷才不遇的感慨,詞人曾在《請說歸休好》詩中吐露過脫離官場的`復雜心情:“請說歸休好,從今自在閑。”又說:“田間四時景,何處不開顏?”這種宦海浮沉而今欲歸休的感受,貫穿全篇,使這首境界闊大、宏麗的詞作中帶上沉郁的格調。“西風千里,送我今夜岳陽樓。”承上意寫經過長途的江面飄蕩,終于來到了游覽勝地岳陽樓上。“日落”三句,詞人縱筆直寫登樓遠眺的景色:蔚藍的天空,萬里無云,夕陽斜照在廣闊的洞庭湖面上,波光粼粼;沅水、湘水相匯處的兩岸草木,呈現出一片蔥綠的春色,再看那湖中君山的暮靄云霧,四周縈繞。這些自然景色,引起詞人內心的深長感觸,思緒翻騰,頗難平靜。“徒倚欄干久”二句,從傍晚到月夜的時空轉換,更深一層地刻畫詞人倚欄凝思的種種意緒,而含蓄的筆墨又為下片直抒胸臆積蓄了情勢。

  上片尾句承上啟下,既收住了上片的寫景,也開啟了下片的抒情,為后文直抒胸臆營造了一個富含情味的環境。

  下片首句描寫岳陽樓的雄偉景色。“吞”意在表現岳陽樓視野的開闊。“隘九州”,點明岳陽樓位居國內險要的地方。見到如此壯景,詞人反問:“人間好處,何處更似此樓頭?”疑問中不掩贊譽,認為人世間的一切好處,都比不上此處的景色。“欲吊”句寫詞人對曾流放此地的詩人、政治家屈原的憑吊。詞人欲要憑吊屈原,卻“無所”可吊,詞人不知道屈子沉水處,雖然心有遺憾、慚愧,但看到“漁兒樵子”不免慶幸,屈原死前與漁夫有過對話,便猜想他們可能懂得屈原離憂。詞人因屈原的“離憂”而聯想到自己懷才不遇的辛酸困苦,希望有賢明的君主可以發現并重用自己,所以有了“回首叫虞舜”。但是除了滿山開得正艷的杜若花外,沒有任何人回答他的苦苦呼喚。其中花開爛漫的美景反襯出詞人心境的悲涼。

  詞中上片寫登臨岳陽樓,并贊賞岳陽樓的美景。下片接著寫雄美之景,并由此聯想到屈原的離憂來抒發自己心中的哀愁。結尾他喊出了自己渴求被遇的心聲,最后卻以無聲的景語默默作結,仿佛是給詞人的凄涼回答。整首詞在滿含豪氣的描寫中,夾雜欄桿拍遍卻無人會得的心酸,復雜的情感使詞情波瀾起伏。

  創作背景

  乾道五年(1169年)三月,張孝祥請祠侍親獲準,乘舟返鄉。中途因天氣原因,在岳陽樓附近停留多日。他借機登樓遠眺,俯瞰湖海壯景,吊古傷情。靈感被觸發,寫下了這首抒發自己仕途不濟的愁悶和古今興亡之感的詞作。

【水調歌頭·過岳陽樓賞析】相關文章:

水調歌頭·過岳陽樓作原文賞析08-18

水調歌頭·過岳陽樓作原文及賞析02-09

《水調歌頭·過岳陽樓作》原文及賞析03-01

水調歌頭·過岳陽樓作原文翻譯及賞析10-18

水調歌頭·過岳陽樓作原文及賞析[薦]07-06

(薦)水調歌頭·過岳陽樓作原文及賞析07-10

《水調歌頭》賞析01-18

《水調歌頭》句子賞析05-10

水調歌頭蘇軾賞析09-23

《水調歌頭·游泳》賞析09-05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1级欧美高清 | 孕妇精品aⅴ在线 | 综合久久本道中文字幕 | 亚洲深夜福利网站 | 曰肥老太视频日本 |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午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