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賞析

時間:2024-08-14 18:34:27 思鄉詩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柳》賞析

  鄭谷,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柳》賞析。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柳

  朝代:唐代

  作者:鄭谷

  原文:

  半煙半雨江橋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惹春風。

  譯文

  柳樹種植在溪橋邊和山路旁,與杏樹和桃樹相映。

  又好像懂得離人思鄉的無限情感,千萬條柳絲飄下無數柳絮去招引迷人的春天。

  注釋

  半煙半雨:云霧夾雜著細雨。

  映杏映桃:與杏樹和桃樹相映。

  會得:懂得,理解。

  離人:遠離故鄉的人。

  無限意:指思鄉的情感。

  絮:柳絮。

  惹:招引,挑逗。

  作者簡介

  鄭谷(約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閑情逸致。風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淺率。曾與許裳、張喬等唱和往還,號“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臺編》。

  鄭谷7歲能詩,“自騎竹之年則有賦詠”。父史,開成中(公元838年左右)為永州刺史,與當時著名詩人、詩論家司空圖同院,圖“見而奇之”,拊其背曰:“當為一代風騷主”。及冠,應進士舉,凡十六年不第。僖宗廣明元年(880)黃巢入長安,谷奔西蜀。光啟三年(887)登進士第。昭宗景福二年(893)授京兆鄠縣尉。遷右拾遺補闕。乾寧四年,(897)為都官郎中,詩家因稱鄭都官。又曾經寫過鷓鴣詩,廣為流傳,很出名,因此被人稱為“鄭鷓鴣”。官至都官郎中。天復三年(903)左右,歸隱宜春仰山書屋。卒于北巖別墅。死后安葬在宜春城北7里的江北嶺。北宋時期,袁州太守祖無擇曾主持修繕其墓,如今已無跡可尋。今宜春市區東風大街南段,民國時期曾名鷓鴣路,以紀念鄭谷而名。

  鄭谷詩清婉明白,不俚而切,為薛能、李頻所賞。與許棠、任濤、張嬪。李棲遠、張喬、喻坦之、周繇、溫憲、李昌符唱答往還,號“芳林十哲”。后谷嘗從僖宗登三峰,朝謁之暇,寓于云陽道舍,編所作為云臺編三卷。歸,編宜陽集三卷,及撰國風正訣一卷。《全唐詩》收錄鄭谷詩327首。

  鄭谷詩名盛于唐末,號《云臺編》,而世俗但稱其官,為“鄭都官詩”。其詩極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以易其曉,人家多以教小兒,余為兒時猶誦之,今其集不行于世矣。(宋·歐陽修《六一詩話》)

  谷詩清婉明白,不俚而切,為薛能、李頻所賞。(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九)

  鄭都官詩非不尖鮮,無奈骨體太孱,以其近人,宋初家戶習之。(明·胡震亨《唐音癸簽》卷八)

  谷有“詩無僧字格還卑”之句,故其詩入“僧”字者甚多,昔人嘗以為譏,然大歷以后,諸公借阿師作吟料久矣。(同上)

  鄭守愚聲調悲涼,吟來可念,豈特為《鷓鴣著》一首,始享不朽之名?(清·薛雪《一瓢詩話》)

  谷以鷓鴣詩得名,至有鄭鷓鴣之稱。而其詩格調卑下,第七句相呼相喚字尤重復。寇宗夷《本草衍義》引作‘相呼相應’,差無語病,然亦非上乘。”方回《瀛奎律髓》又稱谷詩多用“僧”字,凡四十余處。谷自有句云:“詩無僧字格還卑。”此與張端義《貴耳集》謂詩句中有“梅花”二字便覺有清意者,同一雅中之俗,未可遽舉為美談。至其他作,則往往于風調中,獨饒思致,汰其膚淺,擷其菁華,固亦晚唐之擘矣。(《四庫全書》卷一五一)

【《柳》賞析】相關文章:

李商隱《柳》賞析06-21

李商隱《柳》的賞析06-12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08-02

菀柳原文及賞析07-27

李商隱柳原文及賞析08-27

李商隱《柳》閱讀賞析06-28

李商隱《柳》賞析(5篇)09-22

李商隱:贈柳詩歌賞析11-16

《新柳》原文翻譯附賞析08-11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賞析07-19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欧美国产高清vA在线播放 | 日本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中文 | 五月丁香六月婷婷网线视频 | 午夜福利91社区久久久久 | 在线欧美日韩乱码中文电影 | 天天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