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知識總結

時間:2024-08-23 09:11:46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唐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知識總結

  引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訴說別離之苦,文人墨客筆下的永恒主題,詩人王勃卻一反別離的愁怨,以一個全新的視角抒寫送好友上任的情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點出“送”的主題,而且繼續勸勉、叮嚀朋友,也是自己情懷的吐露。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知識點整合,希望對你們的學習有所幫助。

唐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知識總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詞義、句意】

  之:去,往。之任:去就任。 比:古代五家相連為比。比鄰:近鄰。無為:不要,不用。歧路:岔路,指分手的地方。

  三秦護衛著巍峨的長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卻是一片風煙迷茫。 離別時,不由得生出無限的感慨,你我都是遠離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人世間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遠在天涯,也似在身邊。 不要在分手時徘徊憂傷,像多情的兒女一樣,任淚水打濕衣裳。 【基本內容】

  王勃,唐初詩人,字子安,他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詩文齊名,并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杰”。著有《王子安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在長安的時候寫的。“少府”,是唐代對縣尉的通稱。這位姓杜的少府將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長安相送,臨別時贈給他這首詩。

  首聯點明送別地點和友人赴任之處。“城闕”,指京城長安;五津”,是杜少府要去之地,“望”,把相隔千里的秦、蜀兩地連在一起,通過一近一遠兩處景物的對照,襯托出行者、送行者雙方依依惜別的感情。頷聯把兩人之間感情的共鳴寫了出來,表現了詩人真摯的'感情及詩人豁達胸襟。 頸聯筆鋒一轉,凝練、鮮明地申述對離別的看法,是慰人,也是自慰,情理交融,乃全詩最精警之處,也是千古佳句。尾聯緊接前三聯,以勸慰杜少府作結。“在歧路”,點出題面上的那個“送”字。(注: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處分手。)

  全詩情、景、理融為一體。前兩聯緊扣送別,記事寫景,借景抒情;后兩聯是對朋友的勸勉。語言形象凝練,飽含深情并富有哲理。 【作品主旨】

  這是一首送別詩,王勃的朋友杜少府去蜀州任職,詩人作此詩對友人表示慰勉,表達了朋友之間的真摯感情,表現了詩人樂觀豁達的胸襟和情懷。

  【語言特點及寫作方法】

  全詩情、景、理融為一體。前兩聯緊扣送別,記事寫景,借景抒情;后兩聯是對朋友的勸勉。語言形象凝練,飽含深情并富有哲理。

  【重點詞句賞析】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你認為首聯中哪些字用得好,為什么?

  首聯“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首句寫送別之地長安被遼闊的三秦地區所“輔”,突出了雄渾闊大的氣勢。第二句點出友人“之任”的處所——風煙迷蒙的蜀地。詩人巧用一個“望”字,將秦蜀二地聯系起來,好似詩人站在三秦護衛下的長安,遙望千里之外的蜀地,這就暗寓了惜別的情意。“望”字不僅拓寬了詩的意境,使讀者的視野一下子鋪開,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兩地的距離,使人感覺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為離別而憂傷。這一開筆創造出雄渾壯闊的氣象,為全詩鎖定了豪壯的感情基調。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頷聯中詩人是怎樣勸慰友人的?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詩人勸慰友人:我和你都是遠離故土、宦游他鄉的人,離別乃常事,何必悲傷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遠走天涯,舉目無親,更覺惆悵,作者在這里用兩人處境相同、感情一致來寬慰朋友,藉以減輕他的悲涼和孤獨之感。惜別之中顯現詩人胸襟的`闊大。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千古名句,這兩句詩好在哪里?請作賞析。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把前面淡淡的傷離情緒一筆蕩開。詩人設想別后:只要我們聲息相通,即使遠隔天涯,也猶如近在咫尺。這與一般的送別詩情調不同,含義極為深刻,既表現了詩人樂觀寬廣的胸襟和對友人的真摯情誼,也道出了誠摯的友誼可以超越時空界限的哲理,給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為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這首詩中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千古名句請說說它好在哪里。

  自古以來,寫離別的詩作,大多感情悲傷,基調低沉,而王勃的這兩句詩則全無悲傷之情,寫得昂揚樂觀,能給朋友以安慰和鼓勵,這種對待離別的積極態度值得稱道。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怎樣理解尾聯?

  尾聯“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樣,為離別淚濕衣巾,而要心胸豁達,坦然面對。足見情深意長,同時,全詩氣氛變悲涼為豪放。 【試題精選】

  1、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品析有誤的是( )

  A.這是一首別開生面的送別詩。詩人抒寫惜別之情,勸慰友人只要存在著真摯的友情,就不必為離別而悲傷。

  B.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豁達情懷,也飽含詩人黯然消魂的感傷情調。 C.首聯中的“望”字是詩人的想象,意思是從蜀州可以于風煙彌漫中望到五津。

  D.頸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語言形象而凝練,飽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2.誦讀節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 )

  A.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B.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C.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D.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3.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這是一首五言律詩,作者是被稱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點出了送別的地點,第二句則把讀者的視線引向了杜少府即將赴任之地。

  C.頷聯是說,詩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聯緊承頸聯而來,詩人勸慰杜少府,不要在臨別之時像兒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淚。

  4.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中“輔”氣勢宏大;“望”以實寫虛,因為從長安實際上是望不見“五津”的,是作者的想像。

  B.頷聯是勸慰朋友的話,意思是說既然離鄉“宦游”,離別是常事,不必感傷。

  C.尾聯中的“兒女”指的是男子和女子:我們在分別時不必像他們那樣哭哭啼啼。

  5、對《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望”字將送別地點與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聯系起來了。 B.“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表現了依依不舍的傷感之情。

  C.“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富于哲理,隱含好男兒志在四方的意思。

  D. 這首詩,通過送別友人,表現了詩人寬闊的胸襟、真摯的情意和對友人的深情慰勉。

  6、這首濤中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千古傳誦的句子,請說說它好在哪里。請寫出一句與其立意相反的送別詩。

  7 (2003年連云港市題)簡述你對“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兩句詩其中蘊含哲理的理解。

  8.感悟詩人的情懷,說說這首詩為什么在古代送別詩中是別具一格的。

  9、“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一句中,“無為”的意思

  是, ,詩句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答 【答案】(1—5)B B C A C

  6.自古以來,寫離別的詩大多情感悲傷、基調低沉,而王勃的這兩句寫得昂揚樂觀,能給朋友以安慰和鼓勵,對待離別態度很積極。(供參考,意思對即可)例: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等。

  7詩寫送別友人,但一反傳統送別詩所表現黯然消魂的情緒,加然意識到羈旅的苦辛和離別的孤獨,但表現的卻只有真摯的友情和共勉,心境明朗,境界開闊,特別是頸聯,飽含友誼,蘊涵哲理,為一篇之警策,千古之名句。

  從三四句中我們得到什么啟示?

  答:我們要對理想和信念執著追求,要樂于犧牲自己。

  8、龔自珍載著浩蕩離愁辭官還鄉,仍思為國為民效力,他圖的是什么?

  答:渴望改革,想做些對社會有益的工作,寄托了為培育人才以及維護自己崇高理想而獻身的情懷。

  9、這首詩前兩句抒發了詩人不得已辭官還鄉時的無限愁思,而后兩句卻表達了他對生命意義與價值的積極思考:詩人辭官離京,心情十分郁悶。但他并不認為自己從此就一無用處,而是想做些對社會有益的工作。“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兩句,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贊歌,表達了詩人對理想和信念的執著追求。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賞析】

  此詩是送別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起句嚴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承之,以實轉虛,文情跌宕。第三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偉詞自鑄,傳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聯點出“送”的主題。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一洗古送別詩中的悲涼凄愴之氣,音調爽朗,清新高遠,獨樹碑石。

  首聯“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首句寫送別之地長安被遼闊的三秦地區所“輔”,突出了雄渾闊大的氣勢。第二句點出友人“之任”的處所——風煙迷蒙的蜀地。

  詩人巧用一個“望”字,將秦蜀二地聯系起來,好似詩人站在三秦護衛下的長安,遙望千里之外的蜀地,這就暗寓了惜別的情意。“望”字不僅拓寬了詩的意境,使讀者的視野一下子鋪開,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兩地的距離,使人感覺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為離別而憂傷。這一開筆創造出雄渾壯闊的氣象,使人有一種天空寥廓、意境高遠的`感受,為全詩鎖定了豪壯的感情基調。 頷(hàn)聯“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詩人勸慰友人:我和你都是遠離故土、宦游他鄉的人,離別乃常事,何必悲傷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遠走天涯,舉目無親,更覺惆悵,作者在這里用兩人處境相同、感情一致來寬慰朋友,藉以減輕他的悲涼和孤獨之感。惜別之中顯現詩人胸襟的闊大。 頸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把前面淡淡的傷離情緒一筆蕩開。詩人設想別后:只要我們聲息相通,即使遠隔天涯,也猶如近在咫尺。這與一般的送別詩情調不同,含義極為深刻,既表現了詩人樂觀寬廣的胸襟和對友人的真摯情誼,也道出了誠摯的友誼可以超越時空界限的哲理,給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為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尾聯“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樣,為離別淚濕衣巾,而要心胸豁達,坦然面對。足見情深意長,同時,全詩氣氛變悲涼為豪放。 這首詩四聯均緊扣“離別”起承轉合,詩中的離情別意及友情,既得到了展現,又具有深刻的哲理、開闊的意境、高昂的格調,不愧為古代送別詩中的上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簡介】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也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齊稱“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唐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知識總結】相關文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04-13

唐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范例04-1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原文及賞析02-06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說課稿06-08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拼音01-2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停頓11-16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注釋08-0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鑒賞12-2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典故11-16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另类欧洲综合久久 | 日韩情欲在线视频 | 亚洲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 日本天堂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