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感遇》賞析

時間:2024-06-12 16:56:48 雪桃 唐詩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張九齡《感遇》賞析

  張九齡(678年—740年)字子壽,一名博物,謚文獻。漢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市)人,世稱“張曲江”或“文獻公”。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張九齡《感遇》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感遇·其一》

  作者: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釋:

  1、葳蕤:枝葉茂盛而紛披。

  2、坐:因而。

  3、本心:天性。

  譯文:

  澤蘭逢春茂盛芳馨,桂花遇秋皎潔清新。

  蘭桂欣欣生機勃發,春秋自成佳節良辰。

  誰能領悟山中隱士,聞香深生仰慕之情?

  花卉流香原為天性,何求美人采擷揚名。

  賞析:

  此詩系張九齡遭讒貶謫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詩借物起興,自比蘭桂,抒發詩人孤芳自賞,氣節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詩一開始用整齊的偶句,以春蘭秋桂對舉,點出無限生機和清雅高潔之特征。三、四句,寫蘭桂充滿活力卻榮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質。上半首寫蘭桂,不寫人。五、六句以“誰知”急轉引出與蘭桂同調的山中隱者來。末兩句點出無心與物相競的情懷。

  全詩一面表達了恬淡從容超脫的襟懷,另一面憂讒懼禍的心情也隱然可見。詩以草木照應,旨詣深刻,于詠物背后,寄寓著生活哲理。

  《感遇·其二》

  作者:張九齡

  江南有丹桔,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佳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唯所遇,循環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注釋:

  1、豈伊:豈唯。

  2、歲寒:孔子有“歲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語。后人常作砥礪節操的比喻。

  3、薦:進獻。

  譯文:

  江南丹桔葉茂枝繁,經冬不凋四季常青。

  豈止南國地氣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

  薦之嘉賓必受稱贊,山重水阻如何進獻?

  命運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環奧秘難尋。

  只說桃李有果有林,難道丹桔就不成陰?

  賞析:

  讀此詩,自然想到屈原之《桔頌》。詩人謫居江陵,正是桔之產區。于是借彼丹桔,喻己貞操。??

  詩開頭二句,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顯。以一個“猶”字,充滿了贊頌之意。三、四句用反詰,說明桔之高貴是其本質使然,并非地利之故。五、六句寫如此嘉樹佳果,本應薦之嘉賓,然而卻重山阻隔,無法為之七、八句嘆惜丹桔之命運和遭遇。最后為桃李之被寵譽,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

  全詩表達詩人對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憤懣。詩平淡自然,憤怒哀傷不露痕跡,語言溫雅醇厚。桃李媚時,丹桔傲冬,邪正自有分別。

  《感遇·其三》

  幽人歸獨臥,滯慮洗孤清。

  持此謝高鳥,因之傳遠情。

  日夕懷空意,人誰感至精?

  飛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誠?

  翻譯:

  回到幽深的樹林中獨自高臥時,積聚的愁慮已去心中一片寧靜。

  將這一切告知那高飛的鳥兒,因要托她傳達我這遙遠的情懷(將心意傳給君王)。

  日日夜夜空懷著這無限情意,但是有誰能體會這至誠情意呢?

  那飛鳥和沉魚本來就情趣相隔,又有什么能慰解我的心懷情意?

  賞析:

  讀張九齡這首歌頌丹橘的詩,很容易想到屈原的《橘頌》。屈原生于南國,橘樹也生于南國,他的那篇《橘頌》一開頭就說:“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逼渫形镉髦局猓迫豢梢姟埦琵g也是南方人,而他的謫居地荊州的治所江陵(即楚國的郢都),本來是著名的產橘區。他的這首詩一開頭就說:“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其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顯,屈原的名句告訴我們:“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笨梢娂词乖谀蠂坏缴钋,一般樹木也難免搖落,又哪能經得住嚴冬的摧殘?而丹橘呢,卻“經冬猶綠林”。一個“猶”字,充滿了贊頌之意。

  丹橘經冬猶綠,究竟是由于獨得地利呢?還是出于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也就不值得贊頌。所以詩人發問道:難道是由于“地氣暖”的緣故嗎?先以反詰語一“縱”,又以肯定語“自有歲寒心”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瀾。“歲寒心”,一般是講松柏的!墩撜Z·子罕》:“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劉幀《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睆埦琵g特地要贊美丹橘和松柏一樣具有耐寒的節操,是含有深意的。

  漢代《古詩》有一篇《橘柚垂華實》,詩中說橘柚“委身玉盤中,歷年冀見食”,表達了作者不為世用的憤懣。張九齡所說的“可以薦嘉客”,也就是“冀見食”的意思。“經冬猶綠林”,不以歲寒而變節,已值得贊頌;結出累累碩果,只求貢獻于人,更顯出品德的高尚。按說,這樣的嘉樹佳果是應該薦之于嘉賓的,然而卻為重山深水所阻隔,為之奈何!讀“奈何阻重深”一句,如聞慨嘆之聲。

  丹橘的命運、遭遇,在心中久久縈回,詩人思緒難平,終于想到了命運問題:“運命惟所遇,循環不可尋!笨磥磉\命的好壞,是由于遭遇的不同,而其中的道理,如周而復始的自然之理一樣,是無法追究的。這兩句詩感情很復雜,看似無可奈何的自遣之詞,又似有難言的隱衷,委婉深沉。最后詩人以反詰語氣收束全詩:“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人家只忙于栽培那些桃樹和李樹,硬是不要橘樹,難道橘樹不能遮陰,沒有用處嗎?在前面,已寫了它有“經冬猶綠林”的美蔭,又有“可以薦嘉客”的佳實,而“所遇”如此,這到底為什么?《韓非子·外儲說左下》里講了一個寓言故事:

  陽虎對趙簡主說,他曾親手培植一批人才,但他遇到危難時,他們都不幫助他。因而感嘆道:“虎不善樹人!壁w簡主道:“樹橘柚者,食之則甘,嗅之則香;樹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樹。”只樹桃李而偏偏排除橘柚,這樣的“君子”,總不能說“慎所樹”吧!

  杜甫在《八哀·故右仆射相國張公九齡》一詩中稱贊張九齡“詩罷地有余,篇終語清省!焙笠痪,是說他的詩語言清新而簡練;前一句,是說他的詩意余象外,給讀者留有馳騁想象和聯想的余地。讀這首詩我們不就很自然地聯想到當時朝政的昏暗和詩人坎坷的身世嗎!這首待平淡而渾成,短短的篇章中,時時用發問的句子,具有正反起伏之勢,而詩的語氣卻是溫雅醇厚,憤怒也罷,哀傷也罷,總不著痕跡,不露圭角,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感遇·其四

  唐代:張九齡

  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

  側見雙翠鳥,巢在三珠樹。

  矯矯珍木巔,得無金丸懼?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惡。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譯文

  孤傲的鴻雁自海上而來,池塘河潢不敢眷顧。

  側目見到了兩只華麗的翠鳥,在華美的三珠樹上棲息。

  珍貴之木的高處啊,難道不怕獵人的金彈丸?

  修美的品德將擔心他人的嫉妒與打壓,高明之位會讓神鬼都深感厭惡。

  今日的我在冥冥之中遨游,那也獨自游弋的人們將何處追求呢?

  注釋

 、俑杏觯汗旁婎},用于寫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詩。詩人在貶官荊州期間作《感遇》詩12首,此處所選分別為第四、第一、第二和第七首。

  ②鴻:雁類的泛稱。池潢(huang):池塘,積水池,護城河,代指朝廷。

 、垭p翠鳥:即翡翠鳥,雄為翡,雌為翠,毛色華麗多彩。

  ④三珠樹:神話傳說中的寶樹。本作三株樹。見《山海經:海外南經》:“三株樹在厭火國北,生赤水上,其為樹如柏,葉皆為珠!

  ⑤矯矯:超然出眾的樣子!暗脽o”句:豈不懼怕有子彈打來?得無,表反問語氣、豈不、能不。金丸,彈弓的子彈。

 、蕖懊婪本洌荷碇A美的服裝應擔心別人指責;迹号,憂慮。

  ⑦“高明”句:官位顯要會遭到鬼神的厭惡。高明,指地位官職尊貴的人。惡:忌妒,厭惡。西漢揚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嘹ぺぃ焊哌h的天空。⑨“弋者”句:弋者,獵鳥的人。慕,想獵取鳥的欲望。

  賞析

  顯然,詩中暗寓的是作者自己的遭際與感受。孤鴻是自喻,而雙翠鳥則指在朝中竊據高位的李林甫、牛仙客之流。全詩以孤鴻的口氣,寫出了詩人的政治生活中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高逸的情懷。

  全詩共十句,可分為兩層。前四句為第一層,借孤鴻所見,描寫雙翠鳥盛氣凌人、得意忘形的神態;前兩句很耐人尋味,經歷過大海上的驚濤駭浪的孤鴻,對對一條小小的護城河卻不敢顧,說明人世(特別是朝廷)的險惡遠遠超過了自然界的險惡。而在這孤鴻“不敢顧”的地方有一雙小小的翡翠鳥卻竟在珍貴的三珠樹上營巢,高高在上,氣勢熏天!皞纫姟庇袃芍匾饬x,一是說明翡翠鳥盛氣凌人,不可一世,令人側目而視;二是說縱然翡翠鳥悲氣焰囂張,但孤鴻對之卻不屑正視,由此,也就引發出第二層,即第五句以下的六句。前兩句從翡翠鳥驕橫情態,想到它們會招致的后果提出問題,這是一個反問。翡翠鳥站立在珍木之顛,竊據高位,飛揚跋扈,難道就不怕別人難以容忍嗎?不怕從背后打來的致命的金彈嗎?接著平靜地指出了一條耐人尋味的生活哲理:“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惡!蔽飿O必反,地位與權勢在官場中愈顯赫,也就愈易成為別人獵取的目標,覆滅的日子也就愈近。正因如此,詩中這只孤獨的鴻雁,并不艷慕翠鳥一時的榮耀,也不怨恨自己的一時失意,這就引發了最后兩句,孤鴻自己決心高舉蒼冥,翱翔云中,讓那些“弋者”的欲望無法得逞。這里所暗寓的是詩人不羨慕榮貴,澹泊名利和決意隱退的情懷,同時也進一步襯托出了翠鳥多代表的小人們狹隘、淺薄的品行。第二層寫出了孤鴻的感受。

  在描寫中,作者始終注意從對比的角度去表現孤鴻與翠鳥的境況。孤雁之于翠鳥,一獨一雙,一大一小,一質樸一華艷,一方來自浩瀚大海,一方守者小小池潢。然而,小巧的翠鳥卻是高高在上,統領要地!叭闃洹,是神仙世界的珍木,它們“巢居”于上,可謂顯貴之至。與此相反,碩大的鴻雁對雙翠鳥只能“側見”,甚至“不敢顧”那暗指朝廷的“池潢”,可知其處境的低微與險惡,更反襯出了翠鳥們不可一世的氣焰。真可謂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此詩本是借自然界的禽鳥寄寓作者的境遇與感慨,但由于作品巧妙地選用了鴻雁與翠鳥的形象、成功地寫出了它們的特點,使得作品的意義遠遠超出了寓意本身,反映了一種普遍性的社會現象和生活哲理。

【張九齡《感遇》賞析】相關文章:

張九齡感遇賞析推薦08-28

張九齡的感遇其二賞析08-30

張九齡《感遇其一》古詩賞析01-20

張九齡《感遇其七》原文及賞析07-13

張九齡感遇四首賞析04-10

(精華)張九齡的感遇其二賞析10-25

張九齡感遇08-02

張九齡《感遇(其七)》閱讀答案及賞析08-30

張九齡《感遇·其一》閱讀答案及賞析10-22

張九齡詩感遇08-29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本有码中文字幕在线电影 | 亚洲另类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一本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艾草 | 亚洲欧美一级特黄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