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太守行》李賀唐詩鑒賞

時間:2024-11-15 19:49:18 唐詩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雁門太守行》李賀唐詩鑒賞

  雁門太守行

《雁門太守行》李賀唐詩鑒賞

  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

  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

  提攜玉龍為君死。

  李賀詩鑒賞

  中唐時期藩鎮之間和討伐藩鎮的戰火此起彼伏,從未終止。戰爭中的種種傳聞,從烽火漫天的戰場不斷地傳來,其中有失敗的消息,也有勝利的凱歌;有怯懦的敗將,也有奮戰衛國的英雄。關心著國家命運的詩人李賀,自然關心各地的戰事,當他離開了京城,離開了風光秀麗的家鄉,到州一帶,到了雁門時,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著名詩篇。

  詩的開頭兩句,著意于氣氛的渲染,給讀者勾勒了這場戰爭緊張的形勢。首句用“黑云”作為比喻,寫敵人來勢兇猛,再以“壓”這個動詞來加強此種勢態之描寫,然后以“欲摧”兩詞,來補足這種來勢之猛烈,并直接刻畫了危險的情狀。第二句寫我方軍容整肅,軍威雄偉,有臨危不驚之氣概。這兩句的畫面描繪得栩栩如生,形象感人:黑云翻滾之下,兇猛的敵軍向我孤城撲來,大有城傾郭摧之勢;然而,我方將士泰然不懼,整裝披甲;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閃金光,氣宇軒昂,正準備出擊。詩的一開始通過對照表現了形勢危急,又表現了我軍將士的英雄氣概。

  三、四兩句從聲、色兩個方面進一步渲染悲壯的氣氛。角聲嗚嗚,本來就是一種十分悲涼的音響;現在又是在滿目蕭瑟的秋天里回蕩,自然就顯得更加悲壯了。這里從聲來寫。“塞上燕脂凝夜紫”則從色來烘托。暮色蒼茫,邊塞紅色的城墻在暮靄凝聚下,呈現出深紫色,為這個悲壯的畫面抹上了一層悲壯的色彩。

  “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承接上面四句的描寫,繼續展開氣氛的渲染。這里寫易水,并非實指。詩人是利用“易水”這個意象來引動讀者的欣賞聯想。一提易水,人們心中就會浮起這一幕:在蕭瑟的秋風秋色中,一群白衣白巾的壯士們,在河水滔滔奔騰向東南流去的易水河邊餞別。他們為了自己國家的生存,送自己的勇士去赴死。一位壯士莊重地取出一張弦樂器—— 筑,彈著一曲悲切的樂曲;另一位壯士,和著悲壯的音樂唱著:“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就是燕太子丹在易水送別荊軻的場面。李賀這里用易水這個意象牽動人們的聯想,渲染了悲劇氣氛。霜,給人以寒的感覺;鼓聲低沉,更增添戰爭氣氛的壓迫感。

  以上六句以沉重的色彩:黑、紫兩色為基色,點染以紫色、紅色,使得詩的意境以低沉的調子映入人們眼簾。用凄厲的角聲,喑啞的鼓聲,傳達一種悲壯的聲音進入人們耳膜。聲、色互為映襯,使悲劇性的氛圍更加強烈、更加動人。

  在完成氣氛渲染之后,詩人才讓自己的主人公出場。個“提攜玉龍為君死”的主人公,受過君主的恩遇,在國家危難,形勢緊急情況下,都挺身而出,刀劍出鞘,利箭上弦,為了報答君恩,決一死戰。由于前面六句對戰場氣氛、形勢危迫作了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渲染,因之,此時表現出來的英雄群像,就具有動人心魄的力量。

  這是一首以濃墨重彩描繪出來的邊塞詩。景與人物相映襯,聲光色態相交融,很有盛唐邊塞詩的特色。

【《雁門太守行》李賀唐詩鑒賞】相關文章:

《雁門太守行》李賀唐詩06-03

李賀雁門太守行07-28

李賀雁門太守行全詩鑒賞07-02

李賀《雁門太守行》賞析07-04

李賀雁門太守行古詩詞鑒賞07-30

李賀《雁門太守行》賞析08-23

李賀雁門太守行詩詞09-26

李賀雁門太守行原文及賞析09-26

李賀《雁門太守行》原文賞析06-13

李賀的《雁門太守行》閱讀答案05-27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在线观看片免费人成视频网 | 永久在线免费看AV的网站 | 亚洲人色大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 日日久资源站中文字幕 |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人妇精品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