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與菊花
引導語:陶淵明與菊已經合二為一,菊花的高風亮節已與陶淵明的安貧守道、孤高無塵的品德完美地疊合到了一起。下面是有關陶淵明和菊花的不解之緣的故事,我們一起閱讀了解吧。
陶淵明與菊花結下不解之緣,他在《歸園田居》里就寫道“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意思是園中的小路已經荒蕪,卻喜先前種下的松和菊還在,他為什么對菊情有獨鐘呢?
一是由于菊花本身的品性及其引起的聯想所致:菊是四季花事中開得晚的一種,其時眾芳搖落,萬木凋零,“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菊花》),只有菊花在那蕭瑟的秋風中傲然怒放、凌霜盛開,為冷寂荒蕪的大自然帶來無限生機,無疑會令人想到孤標傲世、高潔勁節的君子之德。這也正好與陶淵明的人格一致:他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愿與污濁官吏同流合污,為保全心性毅然辭官躬耕田園,表現出不羨慕榮利,志存逸士之節的品格,也因此被世人稱為“靖節先生”。他在《和郭主簿二首》之二也明確道出了愛菊的原因:“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詩人筆下的菊像松一樣傲霜而立,又像春花一樣美麗多姿,開得既芳香又光彩。正是菊的“貞秀”品質令詩人贊賞不已。菊是詩人的自喻,是其品格的象征。
陶淵明愛菊還與菊的藥用價值有關。菊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可以食用。古人認為,菊花“服之者長壽,食之者通神(晉傅玄《菊賦》)”,“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神農本草經》)”。故而菊花被譽為“長壽花”、“延齡客”。古人有“常飲菊花茶,老來眼不花”之言,陶淵明也在《九日閑居》正文寫道:“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頹齡。” 鄭板橋也有相關的詩句流傳。既有如此功用,自然成為了文人雅士紛紛吟頌的對象。
陶淵明與菊已經合二為一,菊花的高風亮節已與陶淵明的安貧守道、孤高無塵的品德完美地疊合到了一起。一提起菊就會想起陶淵明,一提到陶淵明也會想起菊,并影響了后代的無數文人。如杜牧有詩:“籬東菊徑深,折得自孤吟。”(《折菊》)采摘菊花,孤吟陶詩,可以想見杜牧對陶淵明的向往。元好問:“柴桑人去已千年,細菊斑斑也自圓。”(《野菊座主閑閑公命作》)由人寫到菊,對人對菊都不能忘懷,雖千年而情依舊。鄭燮:“想因會得淵明性,爛熳黃花開一墩。”(《菊花》)這里把菊花人格化,認為其有陶淵明的性情,故爛熳開放,人和菊已融為一體。連《紅樓夢》里的林黛玉在《詠菊》詩中也詠道“一從陶令評章后,千古高風說到今。”更可見出陶淵明的人格與菊花品性的融合。
陶淵明的關于菊花的詩
(一)
秋菊有佳色,不同桃李枝。成蹊在其下,秾艷能幾時?
惟愛此霜杰,單含貞秀姿,故人都壺至,賞趣聊賦詩。
(二)
今生幾叢菊,花色又新變。披甲老鑄金,西風任酣戰。
群芳爭媚春,晚節孰為殿。結契渾忘言,應為人所羨。
(三)
采菊東籬下,晨光猶熹微。繁霜拂我帽,零露沾我衣,
寒英自禿發,敗葉徒翻飛。榮枯有常理,吾意且忘機。
(四)
芳菊開林耀,因風傳冷香。荷鉏不知倦,時為栽花忙。
豈止供欣賞,還宜充糗糧。食之可延壽,有酒須盡觴。
(五)
菊解制頹齡,斯為卻老藥。花葉附枝干、未嘗見凋落。
吾生雖有涯,此命久已托。無酒空服華,閑淫亦云樂。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字,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對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和郭主簿
晉·陶淵明
和澤周三春,清涼素秋節。
露凝無游氛,天高肅景澈。
陵岑聳逸峰,遙瞻皆奇絕。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
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
銜觴念幽人,千載撫爾訣。
檢素不獲展,厭厭竟良月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
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
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
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世短意常多,斯人樂久生。
日月依辰至,舉俗愛其名。
露凄暄風息,氣澈天象明。
往燕無遺影,來雁有馀聲。
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
如何蓬廬士,空視時運傾
陶淵明《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與菊花】相關文章:
描寫菊花的詩句陶淵明08-02
陶淵明寫菊花的詩01-03
陶淵明的精神:菊花、古劍、酒10-12
豁達的陶淵明12-06
陶淵明的詩04-13
飲酒陶淵明08-11
陶淵明的故事12-05
陶淵明詩集10-28
陶淵明的作品04-09
陶淵明的故事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