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飲酒原文翻譯

時間:2024-10-26 10:00:07 曉麗 陶淵明 我要投稿

陶淵明飲酒原文翻譯

  飲酒主要表現隱居生活的情趣,寫詩人于勞動之余,飲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輝映之下,在山嵐的籠罩中,采菊東籬,遙望南山。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陶淵明飲酒原文翻譯,歡迎借鑒!

陶淵明飲酒原文翻譯

  飲酒·結廬在人境

  詩人: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翻譯

  我家建在眾人聚居的繁華道路,然而沒有煩神去應酬車馬的喧鬧。

  要問我怎能如此超凡灑脫,心靈避離塵俗自然幽靜遠邈。

  東籬下采擷清菊心情徜徉,無意中見到南山勝景絕妙。

  暮色中縷縷彩霧縈繞升騰,結隊的鳥兒回歸遠山的懷抱。

  南山仰止啊,這里有人生的真義,已經無需多言。

  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晉宋時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于一個沒落的仕宦家庭。作者曾祖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祖父作過太守,父親早死,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的女兒。陶淵明一生大略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時期,28歲以前,由于父親早死,作者從少年時代就處于生活貧困之中。第二時期,學仕時期,從公元393年(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作者29歲到公元405年(晉安帝義熙元年)41歲。第三時期,歸田時期,從公元406年(義熙二年)至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病故。歸田后20多年,是作者創作最豐富的時期。陶淵明被稱為“隱逸詩人之宗”,開創了田園詩一體。陶詩的藝術成就從唐代開始受到推崇,甚至被當作是“為詩之根本準則”。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后人編為《陶淵明集》。

  注釋

  1.結廬:構筑房屋。結,建造、構筑。廬,簡陋的房屋。

  2.爾:這樣。

  3.見:同“現”,出現,顯露。

  4.日夕:傍晚。相與﹕相伴。

  5.真意:從大自然里領會到的人生真諦。

  賞析

  陶淵明是中國古代偉大的詩人之一。自南朝梁·鐘嶸在《詩品》中稱陶淵明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始,之后唐代大詩人杜甫、韓愈、白居易等對他亦十分贊賞,“常愛陶彭澤,文思何高玄”(唐·白居易《題潯陽樓》);宋代評價更高,大文學家蘇軾酷愛陶詩,認為陶淵明的詩在被譽為詩仙的李白和詩圣杜甫之上;南宋的真德秀將陶詩與《詩經》、《楚辭》并列,認為是“為詩之根本準則”;元明清等各代對陶詩大多推崇備至,甚至認為是“宇宙間第一好詩”(明·唐順之《答茅鹿門知縣》)。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田園詩人,他以沖淡灑脫的筆觸,自然、平和的心境,為我們繪制了一幅幅優美靜謐的田園風光圖畫,語言樸實無華,境界高遠幽邃,詩意空靈安謐,洋溢著一股恬靜閑雅之氣。

  《飲酒》,是陶淵明的重要代表作,共二十首。詩前有序,說明作詩的緣起。

  組詩中雖然只有九篇直接寫到酒,但所有各篇都是詩人酒后抒發情懷,故總題為《飲酒》。清代文人方東樹說得很正確:“亦是雜詩……借飲酒為題耳,非詠飲酒也。”這一篇是其中的第五首,是最優美、也是中國詩史上最為人們熟知的名篇。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詩人淡淡地說出:自己的住所雖然也在人來人往的環境之中,卻沒有車馬的喧鬧和世俗的紛擾。

  為什么能夠這樣呢?最核心的第四句詩“心遠地自偏”順勢推出,即關鍵在于自己心態的平和與寧靜。這四句詩,從第一句說事、第二句轉折、第三句發問、第四句作答,勢同流水,一氣呵成,又構思縝密,結構嚴謹,闡明了詩人的心理與崇尚。陶淵明酷愛自然,崇尚自然,并身體力行回歸自然,“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之一)。在他看來,人的生命原來就是自然的一部分,除了在社會里人與人的關系以外,更重要、更本質的是直接面對大自然,是人的生命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但是多數人由于違背了人的自然本性,追逐無止境的欲望,于是虛偽矯飾、傾軋競斗,得則喜、失則憂,使得人生充滿了焦慮和矛盾、缺損和痛苦。完美的生命形態應該是復歸自然,才能使人生得到本質意義上的實現。詩人在這里所說的“車馬喧”,不是簡單的形式上的門庭若市導致的車馬的喧鬧,而是喻指社會的喧囂和人世的紛擾。而“心遠”的“遠”,就是對爭權奪利、爾虞我詐等等,這一切世俗利害的超脫與淡然。正因為有這樣的“心遠”,不受塵俗煩擾,俗話說“大隱隱于市”,所居之處就會僻靜而安寧,心態就會平靜而閑適,身心就會陶然而自樂。

  接下來的四句詩,詩人就把自己的這些哲理的思考,以非常精妙的詩句,通過秀美恬靜的自然風光的影像表現出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自古,人們就視菊花為一種高雅而有氣節的花卉,凜冽的秋氣使百卉凋零,然而菊花卻迎霜怒放,獨呈異采,幽香四溢,絢麗燦爛,因此人們尤其文人非常喜愛。陶淵明對菊花更是情有獨鐘,詩中常常可以見到菊的身影,如“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和郭主簿二首》),贊美菊花堅貞秀美的英姿、卓爾不群的風貌。詩人在自己的園圃中隨手采摘菊花,偶爾抬起頭來,無意中目光所見,是面前那靜靜屹立悠然靜穆的南山(即陶淵明住宅南面的廬山)。

  歷代文人對這兩句詩極為推崇。人恬靜而自在,山靜穆而高遠,人悠然、山悠然,人與自然融洽地化為一體,情與景會,悠遠寧謐,一派天籟,物我皆忘。眼前的景物則是“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詩人并不著力描寫面前南山那些引人入勝的景物,也不寫空中所見的飛鳥矯健凌空的姿態,只是概括地說縈繞山中的嵐氣日暮時分更加美好,一群群鳥兒相親相愛結伴而歸。在陶淵明看來,在夕陽余暉的照耀下,大自然這種充沛的生意和飛鳥呼朋邀侶結伴歸來的自由與自在,正是詩人心中的向往。陶淵明總是這樣概括地描繪眼中、心中的景物,如“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歸去來辭》),“卉木繁榮,和風清穆”(《勸農》)等等,我融于物,神與景接,從自然中去領會人生的真意,認為一切應該像大自然一樣,而不要刻意地去追求,還人以自然的本性,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詩的最后兩句是全詩的總結:“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明確地告訴人們,人可以也應該從大自然中去細心地體會人生的真意,去領悟生命的真諦。

  在大自然的啟發下領會到的理想中的生活意趣,想辯說出來卻忘了該怎樣用語言來表達,即無法用言語來表達。道家的莊子曾說過:“辯也者,有不辯也,大辯不言。”(《莊子·齊物論》)“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莊子·外物》)有位現代作家也說:“最真實最切己的人生感悟是找不到言詞的。”因此,陶淵明這里的意思是:領會到的真意不可言說也無須言說。

  陶淵明的這組詩題名《飲酒》,這位極其看重志節“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名士,“寧固窮以濟意,不委屈而累己”(《感士不遇賦》),除了前面所說的緣由外,看來仍有深意:一種沉浸于物我兩忘意境中的聯想與追求。觀照今天,人作為大自然的一部分,應該心態平和,回歸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與大千世界一道共奏一曲和諧的樂章,則也是地球村中現在和將來每一個人的追求。

【陶淵明飲酒原文翻譯】相關文章:

陶淵明《飲酒》原文及翻譯11-23

飲酒陶淵明原文及翻譯10-11

陶淵明《飲酒》原文及翻譯【實用】01-25

陶淵明飲酒原文及翻譯參考07-12

陶淵明《飲酒》原文翻譯及賞析09-05

《飲酒》陶淵明原文注釋翻譯賞析07-15

陶淵明《飲酒》原文翻譯及賞析[優選]10-20

《飲酒》陶淵明原文注釋翻譯賞析【優選】07-25

《飲酒》陶淵明原文注釋翻譯賞析[推薦]07-24

《飲酒·其十六》陶淵明原文注釋翻譯賞析06-27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首页AV免费观看在线 | 日韩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 | 日本大胆欧美中文字幕 | 夜色福利院在线观看免费 | 日本一本高清中文字幕视频 | 色综合网天天综合色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