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題西林壁》中的哲理

時間:2024-08-24 22:57:12 題西林壁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蘇軾《題西林壁》中的哲理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古詩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究竟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軾《題西林壁》中的哲理,歡迎大家分享。

蘇軾《題西林壁》中的哲理

  題西林壁中的哲理

  這詩中的哲理,既可以理解為世事因人成相,而人人各據一端,所見不同,欲見真相,需要脫出自身的處境,從高遠處觀照;也可以理解為人生陷落在世俗的事物之中,乍驚乍喜,忽憂忽樂,為生老病死、榮辱貴賤所困,如果上升到無限的時空觀反觀這一切,不過都是瞬間的變化。

  宋詩好說理是普遍的現象,很有些作品因此而變得干硬枯燥,但蘇軾的詩較少給人以這樣的感覺;像上述一類優秀之作,則既有深厚的內涵,又不乏詩意情趣。

  這主要是因為蘇軾常常從一個具體環境、具體經歷、具體景物中觸發思考,善于把哲理與抒情寫景熔為一體,善于通過親切妥帖、富于才思的比喻表現哲理,使人讀起來饒有興味。在中國古代詩人中,能夠這樣寫哲理詩的人為數并不多。

  拓展閱讀:

  注釋

  (1)題西林壁:寫在西林寺的墻壁上。西林寺在廬北麓。題:書寫,題寫。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廬山。

  (2)橫看:從正面看。廬山總是南北走向,橫看就是從東面西面看。側:從側面看。

  (3)各不同:不相同。

  (4)識:認識;清楚。(注:這里不是看清楚,沒有看的意思,只有清楚的意思。)

  (5)真面目:指廬山真實的景色。

  (6)緣:同“原”,因為;由于。

  (7)此山:這座山,指廬山。

  譯文

  從正面看廬山的山嶺連綿起伏,從側面看廬山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人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本來的面目,是因為自己身在廬山之中啊!

  賞析

  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游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于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游。《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后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游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游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

  后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為什么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游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人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于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

  這是一首哲理詩,但詩人不是抽象地發議論,而是緊緊扣住游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借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

【蘇軾《題西林壁》中的哲理】相關文章:

蘇軾《題西林壁》10-06

蘇軾題西林壁07-16

《題西林壁》 蘇軾10-12

蘇軾題西林壁教案09-10

題西林壁蘇軾詩意02-20

蘇軾題西林壁的詩意08-06

題西林壁蘇軾拼音09-21

蘇軾題西林壁背景10-09

蘇軾《題西林壁》的譯文08-16

蘇軾題西林壁 背景10-11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激情网五月婷婷久久 |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乱码高清视频 | 久久国产乱子精品免费久久 | 中日韩国内精品视频 | 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亚洲第一区 | 伊人丁香五月综合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