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語文《題西林壁》評課稿

時間:2023-09-27 17:40:25 曉怡 題西林壁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四年級上冊語文《題西林壁》評課稿(通用10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評課稿,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那么應當如何寫評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上冊語文《題西林壁》評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四年級上冊語文《題西林壁》評課稿(通用10篇)

  四年級上冊語文《題西林壁》評課稿 1

  一、“實”

  實效性、有效性是目前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則,也是追求的最終目標。本課的教學無疑是切實有效的。

  1、關于字典的運用。字典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工具,本課中,老師花五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兩次利用字典:一是用部首查字法從字典中查出“緣”,重點理解“緣”字第四、五畫的名稱,二是通過查字典區分“嶺”“峰”意義的不同。這樣既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又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2、關于知識的拓展。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不僅僅要理解本詩的意思。教者拓展的“到底怎樣才能看清楚廬山的真面目?”以及介紹有關廬山的古詩和最后對蘇軾的詞的歌唱都具有現實的意義。

  二、“美”

  語文是美的`,尤其是經典的古詩。

  1、古詩的韻律美。古詩具有韻律美,適合朗讀與吟誦。語言精煉,寓意深刻,理解時必須展開豐富的想象。教學時多次安排學生自主誦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合朗讀熱情。

  2、古曲的意境美。教學時,教者有機地將四首古曲貫穿全過程,尤其時由學生自主選擇后的配樂吟誦,更增添了詩味,使詩意更深遠。

  三、“活”

  1、學生的自主。課堂上,學生是快樂的,自由的,他們是學習的主人。他們可以選擇學習的方式,研究的途徑以及誦讀的內容和古曲的名稱。因此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得主動、輕松。

  2、形式的多樣。詩意的理解,教者沒有拘泥于簡單的講解,而是有效地采用寫、畫、查、讀、議等方式,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研究、去學習、去發現。所以“一堂課就是一湖春波蕩漾的活水。”

  四年級上冊語文《題西林壁》評課稿 2

  今天聽了丁細蓮老師執教《題西林壁》一課,收獲頗多,課堂氛圍活躍,教學扎實、樸實、真實,體現了師生交流的多層互動,教學效果良好。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一上課,丁老師先出示廬山的圖片、視頻資料,讓學生在一開始就喜歡上廬山,再對蘇軾進行了簡單的介紹,然后引出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北宋大蘇軾寫的一首有關廬山的詩。”這樣,學生就急切地想知道大詩人筆下的廬山又會是什么樣的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自由吟誦,走進文本

  教學中,丁老師采用“讀”、“誦”、“吟”的方法。在《題西林壁》的教學課堂上,先讓學生認真地讀詩,要求做到通順、流利,能認真、正確地讀下來。然后,在學生慢慢理解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情感吟誦詩歌,在反復地吟誦中走進文本。

  三、自主理解,體驗情感

  學生熟讀后,讓學生先自己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要想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詩句里字詞的意思就應理解,把字詞的意思串起來就是詩句的意思。具體的方法有三:

  1、借助注釋

  2、查閱字典、詞典

  3、聯系整首詩

  然后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最后教師對學生不理解的共性問題和重點內容進行講解。這樣做是讓學生真正地自己動腦,避免了老師泛泛地講,學生暈暈地聽,讓學生在自主理解地基礎上,真正體

  驗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這首詩本來意思淺顯易懂,學生基本上都能理解詩句的意思。

  四、聯系實際,突破難點

  這節課的難點在于學生理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所蘊含的含義。讓學生理解這句詩所要告訴我們的`是“當局者謎,旁觀者清”的道理。再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吟誦古詩,此時學生吟起詩來有滋有味。

  一點建議:

  教學過程中,有些環節有待完善。如:

  一、課堂上對學生信任不足。這首詩很簡單,學生大多能自主理解,但老師總怕學生理解地不好、不到位。因此在課堂上有時想急切地把答案告訴學生,剝奪了學生的自主權。

  二、拓展延伸地不夠好。對于廬山的介紹、作者的介紹不夠到位。聯系實際太少,這樣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會有一定的困難。

  四年級上冊語文《題西林壁》評課稿 3

  清晰的記得竇桂梅老師執教的那堂古詩文鑒賞課。我今天講授〈題西林壁〉一詩,決定借鑒竇桂梅老師的教學藝術,從吟詠入手,鑒賞開路,體驗為線,和學生一起在詩的意境中陶醉。可是,〈題西林壁〉也是一首理趣詩。前兩句,孩子們在抑揚頓挫的朗讀中能夠點評精妙。

  “老師,蘇軾對廬山觀察的真仔細啊,遠看、近看、上看、下看,那姿態作者都很喜歡,但是,他不知道該怎么說好,他每從一個角度看,都覺得好奇。啊,怎么和剛才看到的又不一樣了?”

  “作者用詞準確,嶺和峰體現作者對廬山高大險峻的驚奇,嶺是山脈多,峰是山崖陡。”

  “作者對廬山的感情很復雜,他不知道該怎么描述,所以把遠近高低看到的廬山用各不同留給我們想象了。”

  那么,后面兩句詩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呢?

  頓時,班里鴉雀無聲。“作者為什么要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呢?”

  請同學們想象一下,當蘇軾放眼廬山,遠近高低從很多角度去看 的時候,他驚嘆廬山風景的瑰麗,山崖的陡峭,山谷的幽深,那么廬山的面目,為什么作者說不識呢?他認為自己完全了解廬山了嗎?沒有!為什么沒有呢?”

  孩子們齊聲回答“只因為在廬山中。”“只因為在廬山上,所以——”“不認識廬山真面目”“真面目 就是指廬山的全貌”那么,從這兩句詩中,你領悟到了什么呢?

  又一次鴉雀無聲。“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有沒有這樣的體驗——當我們置身在某一件事情中,自己不知道對錯,可是——”“別人知道我們的.對錯!”

  “ 是啊,那你再讀最后兩句,你有什么新的感悟呢?”

  孩子們這次沉默了。理趣詩對孩子們來說,沒有類似的感情體驗,他們很難體會到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境界,在這個時候,我恨不得拿出粉筆把我的答案寫在黑板上,但是,那樣做,孩子仍然是不理解啊。

  ”作者后兩句詩在前文寫景的基礎上由衷的抒發自己的感受,作者前面的情感正如同學們剛才所說,是怎么看也看不全廬山的美景,同樣的,我們有時候看問題看不全面,是為什么呢?“

  ”是因為我們置身其中,很難分辨事情對錯吧?“有的孩子試探著問。”是啊,那么怎樣才能識得廬山真面目?“”孩子的反應也機敏起來。“那就要走出廬山,看問題只有置身事外,才能把問題看清楚吧”

  孩子們在反復的朗讀和體驗中,對詩歌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這篇詩歌,孩子們默寫的時候,別字出的也特別少。我突然感覺到,只有在基本理解的基礎上,孩子們才會對詩歌有興趣,出錯才會少。

  四年級上冊語文《題西林壁》評課稿 4

  這樣一首膾炙人口的哲理詩,又是最喜歡的東坡名作,自不敢怠慢!

  這首詩詩句意思淺顯,學生看看注釋就能大致讀懂字面的意思。因此,教學本詩時,我把重點放在讓學生對詩中所蘊含道理的感悟上,我先采用討論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探討這首詩的含義,使大家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現象所迷惑。”概括起來,也就是耳熟能詳的那八個字: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在理解含義的基礎上,我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討論,比如對一個同學,我們應該怎樣看?只看到他的缺點呢,還是只看到他的優點呢?還可以舉出其他事例,告訴同學們今后應如何從不同角度看問題。我還用采訪的方式讓學生進行交流,讓一個學生扮演蘇軾,其他的人采訪他,問他為什么要寫這首詩,也可以互相采訪,內容是大家學習了這首詩后有什么感想和收獲。

  通過這樣的學習,從而達到了兩個目的,一是體會詩中的`情和理,培養學生對古詩的初步感受能力;二是開拓學生視野,讓他們感受祖國風光的壯美,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而且懂得了應該怎樣正確地對待人和事。

  總的說來,這節課,做的比較成功的地方,我認為有:

  1、用一個主問題(大問題)引領全首詩的教學。

  這樣的方法,同樣適用于古詩的教學,四年級學生能夠適應這種方法,避免了逐詞逐句講授的傳統古詩教學模式。

  2、將學生對古詩的理解融于“他有一個什么遺憾”“難道他沒認真地觀賞嗎”和“他為什么沒有遺憾呢”等問題中,較易地理解“入其內,出其外”,能懂得要全面分析事物的道理。

  但總體而言,本課的教學還存在以下問題:

  1、學生不能直接釋題,還得逐詞理解后才能釋題。這是四年級的第一首古詩教學,也算是學習古詩的起步,學生理解詩句的方法還要加強。應以解詞串句法作為理解古詩文意思的主要方法。

  2、學生難于在生活中發現例子,并對其進行多角度的分析。

  3、課堂部分在以學生為主體這一點做得還不夠,不自覺地以教師為主,應讓“教師為導,學生為主體”成為習慣。

  4、課堂缺少詩味,還未能很好地讓學生入境、出境。

  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有所突破。

  四年級上冊語文《題西林壁》評課稿 5

  教學《題西林壁》,這首詩詩句意思淺顯,學生看看注釋就能大致讀懂字面的意思。因此,教學本詩時,我把重點放在讓學生對詩中所蘊含道理的感悟上,我先采用討論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探討這首詩的含義,使大家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現象所迷惑。”在理解含義的基礎上,我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討論,比如對一個同學,我們應該怎樣看?只看到他的缺點呢,還是只看到他的優點呢?

  還可以舉出其他事例,告訴同學們今后應如何從不同角度看問題。我還用采訪的方式讓學生進行交流,讓一個學生扮演蘇軾,其他的人采訪他,問他為什么要寫這首詩,也可以互相采訪,內容是大家學習了這首詩后有什么感想和收獲。

  通過這樣的學習,從而達到了兩個目的,一是體會詩中的情和理,培養學生對古詩的.初步感受能力;二是開拓學生視野,讓他們感受祖國風光的壯美,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而且懂得了應該怎樣正確地對待人和事。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本首古詩的教學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一個平等的參與者,體現在: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學定教,邊學邊質疑,以學生問題為主線組織教學,引導領悟道理。

  四年級上冊語文《題西林壁》評課稿 6

  古詩的學習主要通過“讀、品、說、賞”幾個方面進行,緊緊抓住“橫、側、遠、近、高、低”幾個詞,放手讓學生自讀感悟,在反復誦讀中感悟詩的意境,體會詩人情感,領悟詩歌深刻的內涵,從而受到啟迪。教學《題西林壁》,這首詩詩句意思淺顯,學生看看注釋就能大致讀懂字面的意思。因此,教學本詩時,我把重點放在讓學生對詩中所蘊含道理的感悟上,我先采用討論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探討這首詩的含義,使大家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現象所迷惑。”

  在理解含義的基礎上,我設計了一個問題:在現實生活中,你還發現了哪些站在不同的角度會看見不同的'事物?的例子,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討論。沒想到,學生回答地讓我驚訝!他們說出了很多連我都沒發現的例子。我不得不稱贊他們的觀察力。我順勢又提了個問題:通過學習了古詩,你受到了什么啟發?他們回答地也比較到位。當然,還有很多不足之處:由于學生感悟很多,所以預設的拓展理趣詩的內容沒有出示;雖然力求關注每位學生,設計了多樣化評價、解說式評價、引導性評價等評價方式,但真正到了課堂上,還是覺得不盡完美。

  四年級上冊語文《題西林壁》評課稿 7

  在教學過程中,我感覺有許多環節沒有把握好:

  一、如何帶領學生品味字句,領會意境,獲得美感?

  推敲重點字詞,這是古詩教學必不可少的手段。但如何用古詩獨特的魅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投身到詩中,去領略祖國語言文字的燦爛與輝煌?如何引導學生領悟形象美、哲理美、情感美?這還有待于進一步的實踐、總結。這節課我感覺教學中對于“嶺”和“峰”的理解雖然運用了圖片,但是仍然不透徹。我只是讓學生用一個詞語來感受峰和嶺的不同,這時如果能引入毛澤東的“無限風光在險峰”的詩句,或其它詩句,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峰的'高、險,課堂的詩味會更濃些。

  二、教學機智欠缺

  欣賞完廬山的風光片后,我讓學生談廬山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我有些誤導:用一個字來概括。其實我想說: 用一個詞語來概括。我沒能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再如作者僅僅在說廬山嗎?一個學生沒有按我的思路去說,而是介紹作者的背景資料,我應該鼓勵學生說下去,而不是一味地為了追求自己理想的答案打斷學生的回答。

  三、為了讓學生明白“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哲理,我設計了看“地球”環節,把本來不復雜的問題更復雜化了,王老師的建議很好:可以讓學生觀察一個生活中的物品,如蘋果、橘子等,學生的直觀感受更真切,化難為易。

  我從老師們的辯課中發現自己教學中的許多不足,這次參加中心組的活動,我受益匪淺。

  四年級上冊語文《題西林壁》評課稿 8

  《題西林壁》是我本月的匯報課。一直覺得,古詩要名師,至少也是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來敢拿來展示。但由于這篇古詩還是比較簡單易懂的,所以在紀老師的鼓勵下,我還是決定試試。

  新課伊始,由于學生去年已在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中對廬山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設計的導入是“故地重游”,重訪廬山,游覽西林寺,從而引出蘇軾的《題西林壁》。在了解作者方面,課前我已布置學生搜集了作者的相關資料,但是由于學生匯報時總會犯照本宣科的毛病,大段大段的資料文字很生硬地讀下來,最后還是不知所云。所以在匯報的時候,我讓學生通過自己搜集的資料,用一兩句話介紹你了解的`蘇軾。這樣請兩三個學生,蘇軾的身份也就明朗了。然后,我打出PPT,顯示蘇軾的生平,學生邊看我邊解釋“蘇軾作為一代文學家,為后世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今天我們所讀到的《題西林壁》正是其中之一。”自然而然地進行過渡。

  而在理解“嶺峰”的區別時,課前先讓學生查字典,上課時通過圖片幫助學生區別,在這里,我還設計了請學生用一兩個四字詞語形容嶺峰的特點,學生很快就說出了“連綿起伏、高聳入云”之類的詞語,再把詞語套入到解釋中,解釋就更加完整了。

  然后,在理解“遠近高低各不同”時我花費了大力氣,設計了一個小練筆,假如你到了廬山,從不同角度你會看到怎樣不同的景色,怕學生一時思路打不開,我還找了不同角度能看到的各種圖片供學生參考。這個環節,學生寫得都挺不錯,部分學生還用上了剛學過的《雅魯藏布大峽谷》中的一些詞語和表達方法。一開始我的想法是,通過這樣的練筆,學生就更理解了不同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然而這并不是重點,重難點都落在“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作者雖然已經從不同角度觀賞了廬山,但還是沒看清他的真面目,因為他身在廬山中,看不到全景。由于在前面小練筆的時候過多,所以在理解難句時時間反而壓縮了,感覺學生的理解還不夠深刻。而且為了幫助理解,我所舉的《畫楊桃》的例子也不夠恰當,經紀老師點撥,我才明白,《畫楊桃》更傾向于“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就畫成什么”,與本文主題并不一致,可比性不強。相反用“盲人摸象”或觀察學校的方式可能更為妥帖。

  四年級上冊語文《題西林壁》評課稿 9

  《題西林壁》是宋代蘇軾所寫的一首記游詩,古詩前兩句寫景,后兩句寫理,旨在告訴學生要全面、客觀地看待問題。在教學中,我的教學思路設計如下:復習背誦導入——揭題解題——知作者——吟古詩,理解詩意——體會詩境————拓展——背古詩。雖然教學過程應該說比較清晰了,但我個人認為古詩詞的教學對中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個難點,以為學生對于古詩的朗讀、背誦會很困難,沒想到大多數的學生都能熟練的朗讀古詩,甚至能流利地背誦全詩。看到學生們這么高昂的學習情緒,我也更有信心了。

  首先學習的蘇軾的《題西林壁》。教學《題西林壁》這首詩時,我想讓學生一起朗讀這首詩,然后讓學生借助有關資料和書上的注釋,自己去讀去理解詩所表達的意思。最后讓學生以詩人的身份再去欣賞廬山的山峰,站在詩人的角度,把自己當作詩人,走進廬山去感受那里的高山峻峰,去想象詩人當年在廬山寫下這首詩時的情景。這樣,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再來感悟詩中所蘊含道理的就很容易。我先采用同桌互相交流的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探討這首詩的字面上的意思,讓他們明白詩人會寫下“為什么看不清廬山的真正的面目呢,原來是自己處在廬山的群山之中”。這個問題拋出之后,我讓學生們模擬表演試試看,自己坐在教室里,是否能看到整個教室的面貌,這樣學生有了親身體驗,當然學生有了親身體驗也就明白了世人所寫的意思。這時我用幻燈片出示了作者在不同角度觀看廬山時的景象,生動的畫面更加深了學生的理解。使學生對課文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深刻。

  但是也存在些不足:

  1、教學古詩重在誦讀和積累。要讓朗讀真正走進課堂,引導學生采用多種形式的反復誦讀,如小組讀、自由讀、比賽讀、全班讀等方法,讀出詩句的語言美、音韻美、韻律美,從而增強語感,以讀促悟,感悟詩句所蘊含的情感,達到積累語言的效果。

  2、課上我的`語言激情不夠,沒有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好的調動起來,課堂氣氛有些死板。相反,如果我的語言能激情四射,收放自如的話,就能夠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學生也會跟隨你語言的抑揚頓挫,綻放學習的熱情,主動地學習,這樣學習效果就會更好。

  3、由于學生感悟很多,所以預設的拓展理趣詩的內容沒有出示;雖然力求關注每位學生,設計了多樣化評價、解說式評價、引導性評價等評價方式,但真正到了課堂上,還是覺得不盡完美。

  四年級上冊語文《題西林壁》評課稿 10

  古詩,在時代上離我們很遠。兒童讀古詩,主要是受傳統文化的熏陶。除了要熟讀成誦外,初步感受其中的韻味也是必須的,因為只有讀出了其中的味道,才能真正感受到祖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分析教材我知道,領悟哲理美是《題西林壁》一詩的教學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在教學流程設計過程中,我嘗試以誦讀為主,在朗朗的'誦讀聲中讀出韻味,讀出美感,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構建。針對個性差異,采用不同的方式組織、引導學生主動積極的探究,在實踐中領悟景美情美,在互動中放飛思維,在語境中錘煉語言,飛揚文采。

  在教學過程中,也有許多環節沒有把握好,甚至不敢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嘗試:

  推敲重點字詞,這是古詩教學必不可少的手段。但如何用古詩獨特的魅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投身到詩中,去領略祖國語言文字的燦爛與輝煌?如何引導學生領悟形象美、哲理美、情感美?這還有待于進一步的實踐、總結。這節課我感覺教學中對于“嶺”和“峰”的理解雖然運用了圖片,但是仍然不透徹。

【四年級上冊語文《題西林壁》評課稿】相關文章:

《題西林壁》評課稿12-17

《題西林壁》評課稿3篇12-18

語文《題西林壁》的教學反思06-09

語文《題西林壁》教學反思12-22

《題西林壁》古詩08-10

《題西林壁》賞析10-11

蘇軾題西林壁11-10

題西林壁的道理09-16

古詩題西林壁11-07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中文字幕一页在线 | 亚洲熟女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夜夜爽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亚洲日韩性爱在线精品视频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综合 | 亚洲国产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