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鑒賞

時間:2024-04-23 12:04:32 海潔 王安石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鑒賞

  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中,大家肯定對各類詩歌都很熟悉吧,詩歌飽含豐富的感情和想象。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詩歌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鑒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書湖陰先生壁》

  【原作】

  書湖陰先生壁——[宋] 王安石

  茅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注釋】

  書:書寫,題詩。

  茅檐長掃靜無苔:庭院經(jīng)常打掃,干凈得連青苔都沒有。茅檐,茅屋檐下,這里指庭院。長掃,即常掃。靜,同“凈”,干凈的意思。苔,青苔。

  成畦(qí ):成壟成行。畦,田園中分成的小區(qū)

  手自栽:親手栽培。

  一水護田:一條彎彎的河水環(huán)繞著田地。水,河流。護,這里指保護、環(huán)繞。

  排闥(tà):推開門。闥,小門。

  送靑來:為庭院送上自己的一片青綠。

  【古詩今譯】

  庭院由于經(jīng)常打掃,一塵不染,連一絲青苔都沒有,屋前一畦一畦的花木,都是主人自己親手栽種的。一條曲折的小溪緊緊圍繞著綠油油的田地,兩座青山仿佛推門而入,為小院送來了青翠的山色。

  【賞析】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省撫州市)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學(xué)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謚號“文”。神宗熙寧三年(1070)和八年(1075)兩任宰相,曾積極進行政治經(jīng)濟改革。但由于受保護勢力的反對,終于失敗并被罷相。晚年退居在江寧(今江蘇省南京市)鐘山,悲憤死去。他工于絕句,且內(nèi)容充實,語言精練,風(fēng)格雄健。晚年作品藝術(shù)造詣極高。作品有《臨川文集》。

  湖陰先生,本名楊德逢,隱居之士,是王安石在金陵(今南京市)時的鄰居,也是他晚年閑居江寧鐘山時的好友。本題下共寫詩兩首,本篇是題寫在楊德逢屋壁上的,是第一首。作品描寫了湖陰先生的庭院和環(huán)境之美,贊揚了湖陰先生的勤勞潔凈、崇尚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環(huán)境與熱愛自然山水的良好品性和高尚的情趣。

  “茅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這前兩句詩是通過庭院的干凈和美觀來寫人的。首句是以“凈”寫人,第二句則是以“美”寫人。院子里干凈得連一絲青苔都沒有,這在多雨潮濕青苔遍地滋生的江南實在太不容易了,而糊陰先生的院子就這樣,足見其勤勞有加。再看“花木成畦手自栽”一句,糊陰先生的院子不僅干凈,而且還栽種了“成畦”的花草樹木,并且是他親手栽種的,這不僅看出了他的勤勞,也反映了他的愛美之心和樂于創(chuàng)造美的崇高情趣。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這兩句是以庭院之外的山水環(huán)境寫人。山水本是無情之物,可詩人卻說水“護田”,山“送青”,“水”對“田”的呵護之舉,“山”對“人”的友愛之情,這就賦予了原本沒有生命和意識的山水以人的情感,這為何故?豈不是因了糊陰先生人格才至于如此的?特別是“排闥”一詞,生動地寫出了“兩山”“送青”的急切情態(tài)。這兩句詩在修辭技巧上,也堪稱典范,詩人將對偶、擬人、借代多種修辭手法融匯在一起,把山水描寫得有情有義,鮮活靈動,妙趣橫生。因此使這兩句詩成了千古傳送的名句。

  這首詩能成為千古名篇還在于它運用了映襯和擬人手法。如果說庭院的美是人的創(chuàng)造,那么環(huán)境的美則是自然的神來之筆。兩者互相映襯,組成了一幅內(nèi)與外、人為的美與天然的美完美結(jié)合的境界。特別是后面一聯(lián),把山與水?dāng)M人化,綠水為主人“戶田”,青山為主人“送靑”,把主人對自然景物的愛與自然景物對主人的情有機融和在一起,生動地表現(xiàn)了主人愛美的情趣。

  創(chuàng)作背景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題在楊德逢屋壁上的一組詩。王安石于神宗熙寧九年(1076)二次罷相后,直到哲宗元祐元年(1086)因病逝世,在金陵郊外的半山園居住長達十年。據(jù)李壁《王荊文公詩箋注》,王安石故居距城七里,距紫金山亦七里,路程恰為由城入山的一半,故安石晚年號半山老人,園亦因此得名。在這段時間里,王安石與隱居紫金山的楊德逢交往甚密。在王安石詩集中,作者所寫有關(guān)楊德逢的詩,至今尚保存在十首以上。其中《示德逢》七律一首,對了解楊的為人較有幫助。詩一開頭就說:“先生貧敝古人風(fēng),緬想柴桑在眼中。”“柴桑”是陶淵明隱居之所,可見王安石是把陶楊看成同一類型的人物的。李壁說作者和楊是“鄰曲”,其實楊居山而王居園,并非近鄰。所以王安石有《招楊德逢》七絕云:“山林投老倦紛紛,獨臥看云卻憶君。云尚無心能出岫,不應(yīng)君更懶于云。”是希望楊盡快到半山園來晤聚。而從此題壁詩第二首來看,顯然王安石是寫他在楊家里午睡的情景。可見兩家住處并不很近。半山園約落成于元豐二年至五年(1079—1082)之間,這首詩應(yīng)當(dāng)是元豐前期的作品。李壁注引《冷齋夜話》:“山谷(黃庭堅)嘗見荊公于金陵,因問垂相近有何詩,荊公指壁上所題兩句‘一水護田’云云,此近所作也。”如此說可信,而黃庭堅僅在元豐三年(1080)下半年由汴京到江南,則此二詩或即這一年暮春時所作。

  名家評價

  近代·高步瀛《唐宋詩舉要》:(“一水”二句)此亦句法偶同耳,未必有意效之(指許渾“河勢抱關(guān)來”句)。

  【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qū))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xué)家、改革家。慶歷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郁然病逝于鐘山(今江蘇南京),謚號“文”,故世稱王文公。

【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鑒賞】相關(guān)文章:

書湖陰先生壁王安石07-31

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12-14

書湖陰先生壁其一 王安石05-27

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譯文及注釋06-26

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原文翻譯及賞析10-20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王安石11-10

《書湖陰先生壁》王安石閱讀題及答案11-17

書湖陰先生壁08-16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詩詞的鑒賞12-27

古詩《書湖陰先生壁》11-11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综合高清亚洲国产 | 自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久久9国产影视大全99久 | 日韩中文高清在线 | 午夜AV手机在线免费观看 | 在线观看免费不打码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