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勃《游廟山賦》原文翻譯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王勃《游廟山賦》原文翻譯
【作者簡介】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漢族,唐代詩人。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為“初唐四杰”,王勃為四杰之首。王勃自幼聰敏好學,據《舊唐書》記載,他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九歲時,讀顏師古注《漢書》,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因做《斗雞檄》被趕出沛王府。之后,王勃歷時三年游覽巴蜀山川景物,創作了大量詩文。
游廟山賦(并序)
[唐]王勃
玄武山西有廟山,東有道君廟,蓋幽人之別府也。長蘿巨樹,梢翳云日。王子御風而游,泠然而善,益懷霄漢之舉,而忘城闕之戀矣。思欲攀洪崖於煙道,邀羨門於天路。仙師不在,壯志徒爾。俄而泉石移景,秋陰方積,松柏群吟,悲聲四起。背鄉關者,無復四時之策焉。嗚乎!有其志,無其時,則知林泉有窮路之嗟,煙霞多后時之嘆,不其悲乎。遂作賦曰:
陟彼山阿,積石峨峨。亭皋千里,傷如之何?啟松崖之密蔭,攀桂岊之崇柯。隔浮埃于地絡,披顥氣於天羅。爾其綠巖分徑,蒼岑對室,菌軒丹糾,芝場翠密。俯泉石之清泠,臨風飚之瑟[風+日],仰紺臺而攜手,望玄都而容膝。於是躡霞岡於玉砌,步云岊於金壇。懷妙童與真女,想青螭及碧鸞。情恍恍而將逸,心迥迥而未安。見丹房之晚晦,知紫洞之宵寒。既而霧昏千嶂,煙浮四野。恨流俗之情多,痛飛仙之術寡。驅逸思於方外,跼高情於天下。使蓬瀛可得而宅焉,何必懷於此都也。亂曰:已矣哉,吾誰欺?林壑逢地,煙霞失時。托宇宙兮無日,俟鸞虯兮未期。他鄉山水,祗令人悲。
【箋注】
[1]作于670年秋,20歲。本年春,王勃戲為《檄英王雞文》被唐高宗逐出沛王府,五月二十六日離開長安開始游蜀,經始平、扶風、長柳、普安、綿州、梓州至玄武縣(今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東南)。據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劍南道梓州轄玄武縣,玄武山在縣東二里,廟山在玄武山西。在玄武縣,王勃有詩文數篇,此為其一。《游廟山序》亦作于此時此地。《游廟山序》云:“游于玄武西之廟山,蓋蜀郡之靈峰也。山有道君廟,古老相傳以名焉。”本賦一是游覽廟山寄情于山水景色,二是觸景生情集中地抒發了隱遁避世的情緒,同時也初步顯露出厭游思歸。
[2]玄武山:見[1]。道君:道君,道教中地位最尊貴者。《太平御覽》卷六六二引南朝.梁.陶弘景《登真隱訣》:“三清九宮并有僚屬,例左勝于右,其高總稱曰道君,次真人、真公、真君。”
蓋:語氣詞,用于句首。幽人:隱士。《周易.履卦》:“履道坦坦,幽人貞吉。”別府:別處的府第。
[3]長蘿巨樹:謂長蘿攀附巨大喬木。長蘿,蔓生植物,又稱松蘿、女蘿,緣松柏或其他喬木而生。翳(yì義):遮蔽。
[4]原文作“御風而喜”,《蔣注.補注》:“喜是善字之訛。”字形相近,當是。王子、泠(líng靈)然句:用《莊子.逍遙游》:“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大意:列御寇(鄭國思想家)駕風而行,姿態輕盈美好。王子:本義為帝、諸侯、諸王之子等,此指仙人(亦由下文可知)。西晉.張協《七命》:“王子拂纓而傾耳。”《故訓匯纂》“王子”條引《文選》唐.五臣.張銑(xiǎn顯)注:“王子,仙人也。”泠然:輕盈美好貌。益:更加。霄漢:云霄天河。《后漢書.仲長統傳》:“如是,則可以陵霄漢,出宇宙之外矣。”
城闕:宮闕,帝王居處;或城門樓。西晉.陸機《謝平原內史表》:“不得束身奔走,稽顙(sāng桑)城闕。”《詩經.鄭風.子衿》:“挑兮達兮,在城闕兮。”此指仕宦。
[5]洪崖:傳說中黃帝臣子伶倫的仙號。東漢.張衡《西京賦》:“洪崖立而指麾,被毛羽之襳襹(shānshī山師)。”煙道:煙云彌漫的道路。南朝.齊.王融《游仙詩五首》之二:“鳳旍(同旌)亂煙道,龍駕溢云區。”羨門、天路:羨門,仙人羨門高。羨門,復姓。天路:天上的路。東漢.張衡《西京賦》:“美往昔之松喬,要羨門乎天路。”
[6]仙師:仙人。徒爾:徒然、枉然。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四:“石犬不可吠,銅駞(同駝)徒爾為。”
[7]俄而:不久、突然。《莊子.大宗師》:“俄而子輿有病,子祀往問之。”泉石:山水。《梁書.徐摛傳》:“摛年老,又愛泉石,意在一郡,以自怡養。”移景:經過一段時間。《魏書.王肅傳》:“高祖嗟納之,促席移景,不覺坐之疲淹也。”秋陰方積:秋涼剛剛開始加重。南朝.宋.顏延之《陶徵士誄》:“晨煙暮靄,春煦秋陰。”
[8]鄉關:故鄉。《陳書.徐陵傳》:“瞻望鄉關,何心天地。”四時:四季。
[9]嗚乎:哀嘆詞,猶唉呀。《尚書.五子之歌》:“嗚呼!曷歸?予懷之悲。”林泉:山林泉石,隱居之地。《梁書.處士傳.庾銑(xiǎn顯)》:“性記夷簡,特愛林泉。”窮路:窮途,無路可走。《晉書.阮籍傳》:阮籍“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返。”煙霞:亦泛指山水。南朝.梁.蕭統《錦帶書十二月啟.夾鐘二月》:“優游泉石,放曠煙霞。”后時:失時、未及時。《楚辭.惜誓(賈誼)》:“黃鵠后時而寄處兮,鴟(chī)梟群而制之。”不其……乎:虛詞,不是……嗎?《論語.泰伯》:“才難,不其然乎?”
[10]遂:虛詞,猶于是。
[11]陟(zhì至)彼山阿(ē屙):登上山的曲折處。《詩經.鄘風.載馳》:“陟彼阿丘,言采其蝱(méng萌。貝母)。”陟,登高。山阿,山的曲折低凹處,相對宜居或植物較茂盛。《楚辭.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辟荔兮帶女蘿。”
[12]亭皋(gāo高):水邊平地。《漢書.司馬相如傳》:“亭皋千里,靡不被筑。”
[13]啟:分開。桂岊(jié杰)岊,山曲折隱秘處。崇柯:高大茂盛的樹。《唐代墓志匯編續集.唐故撫州南城縣令上柱國騫府君志銘并序》:“碩葉崇柯,鏡映青史。”柯,樹。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88》:“劉真長‘標云柯而不扶疏。’”
[14]地絡:土地的脈絡、疆界。《后漢書.隗囂傳》:“分郡裂國,斷絕地脈。”顥(hào號)氣:清新潔白盛大之氣,猶浩氣。東漢.班固《西都賦》:“軼埃壒(ài愛。塵土)之渾濁,鮮顥氣之精英。”披:猶覆蓋。天羅:猶天網。《陳書.高祖紀上》:“公回茲地軸,抗此天羅,曾不崇朝,俾無遺噍(jiào叫。咀嚼)。”
[15]爾其:表承接,猶至于、至如。東漢.張衡《南都賦》:“爾其地勢則武闕關其西,桐柏揭其東。”可不譯。綠巖:猶青巖,指山。分徑:分開、標明道路。南朝.梁.庾肩吾《和竹齋》詩:“向嶺分花徑,隨階轉藥欄。”北朝.周.庾信《詠畫屏風詩二十四首》之四:“狹石分花徑,長橋映水門。”蒼岑:青山。西晉.張協《七命》:“含黃鐘以吐干,據蒼岑而孤生。”對室:猶對石,像石頭一樣對峙。室,石也。漢.賈誼《耳痹》:“事濟功成,范蠡負室而歸五湖。”清.俞樾《諸子平議.賈子二》:范蠡“負石蹈湖。”
[16]菌軒:菌閣,像菌菇形狀的閣。漢.王褒《九懷.匡機》:“菌閣兮蕙樓,觀道兮縱橫。”丹糾:猶紅色糾集。芝場:猶芝苑,芝草生長處。南朝.齊.孔稚珪《讓詹事表》:“自非器上白云,韻同明月,何以延芳芝苑,插羽瓊條。”
[17]泉石:山水。《梁書.徐摛傳》:“摛年老,又愛泉石,意在一郡,以自怡養。”清泠:清涼寒冷。東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鴻爌炾(kuànghuǎng礦謊)以爣閬(tǎnglàng躺浪),飋(sè色)蕭條而清泠。”風飚(biāo標):狂飆、扶搖之風。西漢.班婕妤《搗素賦》:“任落手之參差,從風飚之遠近。”瑟?(sèyù色玉):狂風的聲音。李白《劍閣賦》:“上則松風蕭颯瑟?,有巴猿兮相哀。”
[18]紺(gàn贛)臺:紺殿,指佛寺。隋.江總《幡贊》:“光分紺殿,采布香城。”玄都:神仙居處。西漢.東方朔《海內十洲記.玄洲》:“上有大玄都,仙伯真公所治。”容膝:狹小的容身之地。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九:“今如結駟列騎,所安不過容膝。”
[19]躡(niè聶):攀登。霞岡:云霧繚繞的山崗。玉砌:玉砌的臺階。南朝.齊.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鏡文虹于綺疏,浸蘭泉于玉砌。”云岊(jié杰):高山曲折隱秘處。金壇:道教供奉神仙的壇。南朝.梁.范云《答句曲陶先生》:“石戶棲千秘,金壇謁九仙。”
[20]妙童、真女:童男童女。青螭(chī吃):傳說中的無角青龍。西晉.王嘉《拾遺記.周靈王》:“乘游龍飛鳳之輩,駕以青螭。”
碧鸞:傳說中的綠色鳳凰。
[21]情怳怳(huǎng謊):失意不安貌。西漢.司馬相如《長門賦》:“登蘭臺而遙望兮,神怳怳而外淫。”心回回:愁亂不安貌。《楚辭.九懷.昭世》:“魂凄愴兮感哀,腸回回兮盤紆。”
[22]丹房:神仙居處。西漢.東方朔《海內十洲記.昆侖》:“碧玉之堂,瓊華之室,紫翠丹房,景云燭日。”紫洞:道家仙人居所。唐.杜牧《贈李處士長句四韻》詩“玉函怪牒鎖靈篆,紫洞香風吹碧桃”句,清.馮集梧注引《尹喜內傳》:“老子西游,省太真之母,共食碧桃于紫洞。”
[23]嶂:聳立如屏障的山峰。
[24]流俗:流行的風俗習慣。《禮記.射義》:“幼壯孝弟,耄耋(màodié冒碟)好禮,不從流俗。”飛仙:會飛的仙人。西漢.東方朔《海內十洲記.蓬丘》:“無風而洪波百丈不可得往來……唯飛仙有能到其處耳。”
[25]逸思:超越飄逸的思想。南朝.梁.沈約《<棋品>序》:“是漢魏名賢,高品間出;晉宋盛世,逸思爭流。”方外:世俗禮法之外、世外。《文子.精誠》:“若夫圣人之游也,即動乎至虛,游心乎太無,馳于方外,行于無門。”高情:超然物外之情。東晉.孫綽《游天臺山賦》:“釋域中之常戀,暢超然之高情。”
[26]蓬瀛:傳說中東海的瀛洲、東海東北岸的蓬萊山,神仙居所。東晉.葛洪《抱樸子.對俗》:“或棄神州而宅蓬、瀛,或遲回于流俗,逍遙于人間。”后句:漢.賈誼《吊屈原賦》:“歷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都,本指都城、都市,此當為泛指,即此地。
[27]亂曰:辭賦篇末總結全篇要旨的話。《楚辭.離騷》:“亂曰:已矣哉,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亂,古代樂曲結尾的齊奏合唱。已矣哉:猶“算了吧”。前句引文東漢.王逸注:“已矣哉者,絕望之詞也。”吾誰欺:我欺騙誰?《論語.子罕》:“吾期誰?欺天乎?”
[28]林壑:山林澗谷。晉.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詩:“林壑斂暝色,云霞收夕霏。”煙霞:泛指山水。南朝.梁.蕭統《錦書十二月啟.夾鐘二月》:“優游泉石,放曠煙霞。”
逢地:恰逢其地。失時:錯過時機。
托宇宙兮無日,俟鸞虬兮未期:
[29]宇宙:天地。漢.劉安《淮南子.原道訓》“纮宇宙而章三光”句,漢.高誘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以喻天地。”鸞虬:龍鳳。鸞,鳳別名。虬,有角曰龍,無角曰虬。
[30]王勃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逐出王府,遭受重大打擊,心情灰暗;出游川蜀從春到秋,旅途勞頓艱苦,故有此悲。
【王勃《游廟山賦》原文翻譯】相關文章:
王勃《游廟山賦》原文翻譯10-22
王勃《山中》原文及翻譯08-11
《王勃故事》原文及翻譯10-13
王勃故事原文翻譯07-12
王勃山中原文及翻譯11-04
王勃詠風原文及翻譯08-27
王勃春日還郊原文及翻譯09-24
王勃《落花落》原文翻譯09-05
王勃的滕王閣序原文翻譯03-08
王勃的《滕王閣序》原文及翻譯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