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汪曾祺《歲月鐘聲》原文閱讀練習及答案
引導語:汪曾祺的《歲月鐘聲》用史家傳統(tǒng)的記人筆法是“不虛美,不隱惡”,作者也將詹大胖子這個人物放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進 行客觀地描述,使這一人物的優(yōu)缺點都很鮮明。下面是小編收集的這篇文章的練習題,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歲月鐘聲
汪曾祺
我讀的小學是縣立第五小學,簡稱五小,在城北承天寺的旁邊,對面是天地壇。五小有一支校歌:‚西挹神山爽氣,東來鄰寺疏鐘,看吾校巍巍峻宇,連云櫛比列其中。半城半郭塵囂遠,無女無男教育同。桃紅李白,芬芳馥郁,一堂濟濟坐春風。愿少年,乘風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巍巍峻宇”,“連云櫛比”,實在過于夸張了。但記憶中學校門外的地勢確比校內(nèi)高,進大門,要下一個慢坡,慢坡是‚站磚’鋪的。不是筆直的,而是有點彎。不知道為什么,我們對這道彎彎的慢坡很有感情。如果它是筆直的,就沒有意思了。
慢坡的東端是門房,同時也是校工詹大胖子的宿舍。詹大胖子的主要職務是搖鈴、下課鈴。這間小屋原來蓋了是為了當門房即傳達室用的,但五小沒有什么事可傳達,來了人,大搖大擺就進來了,詹大胖子連問也不問。這間小屋就成了詹大胖子宿舍。他在屋里坐著,看看鐘。他屋里有一架掛鐘。這學校有兩架掛鐘,一架在教務處。詹大胖子一早起來第一件事便是上這兩架鐘。喀啦喀啦,上得很足,然后才去開大門。他看看鐘,到時候了,就提了一只鈴鐺,走出來,一邊走,一邊搖:叮當,叮當,叮當……從南頭搖到北頭。上課了,學生奔到教室里,規(guī)規(guī)矩矩坐下來。
每逢國文課都是要背誦的。一年級開頭是“大狗跳,小狗叫”,后面有《詠雪》這樣的詩:“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七片八片九十片,飛入蘆花都不見。”我學這一課時才虛歲七歲,可是已經(jīng)能夠感受到“飛入蘆花都不見”的美。我現(xiàn)在寫散文、小說所用的方法,也許是從“飛入蘆花都不見”悟出的。我覺得那時的語文課本有些篇目是選得很好的。
后來,有一班畢業(yè)生湊錢買了一口小銅鐘,送給母校留紀念,詹大胖子就從搖鈴改為打鐘。一口很好看的鐘,黃銅的,亮晶晶的。銅鐘用一條小鐵鏈吊在小操場邊的梧桐樹上。銅鐘有一個錘子,懸在當中,錘子下端垂下一條麻繩。詹大胖子扯動麻繩,鐘就響了。鐘不打的時候,繩繞在梧桐樹干上,打一個活結(jié)。
梧桐樹一年一年長高了。鐘也隨著高了。 五小的孩子也高了。
詹大胖子還有一件常做的事,是剪冬青樹。詹大胖子很胖,但是剪起冬青樹來很賣力,他好像跟冬青樹有仇,又好像很愛這些樹。
詹大胖子還給校園里的花澆水。
秋天,詹大胖子掃梧桐葉。學校有幾棵梧桐。刮了大風,刮得一地的梧桐葉。梧桐葉子干了,踩在上面沙沙地響。
詹大胖子還做什么事呢?他給老師燒水。燒開水,燒洗臉水。教務處有一口煤球爐子,詹大胖子每天生爐子,用一把芭蕉扇忽噠忽噠地扇。煤球爐子上坐一把白鐵壺。
他還幫先生印考試卷子。詹大胖子推油印機滾子,先生翻頁兒。考試卷子印好了,就把蠟紙點火燒掉。燒油墨味兒飄出來,坐在教室里都聞得見。
每年寒假、暑假,詹大胖子要做一件事,到學生家去送成績單。全校學生有二百人,詹大胖子一家一家去送。成績單裝在一個信封里,信封左邊寫著學生的住址、姓名,當中朱紅的長方框里印了三個字“貴家長”。右側(cè)下方蓋了一個長方圖章‚縣立第五小學‛,學生的家長是很重視成績單的,他們拆開信封看:國語98,算術(shù)86……看完了就給詹大胖子酒錢。
詹大胖子和學生生活最最直接有關(guān)的,除了搖上課鈴、下課鈴,——打上課鐘、下課鐘之外,是他賣花生糖、芝麻糖。詹大胖子很壞,他的糖比外面攤子上的賣得貴。但是五小的學生只好跟他去買,因為學校有規(guī)定,不許“私出校門”。
校長張?zhí)N之不許詹大胖子賣糖,把他叫到校長室訓了一頓。校長對學生說:學生在校不許吃零食;詹大胖子的糖不衛(wèi)生;他賺學生的錢,不道德。 [來源:學*科*網(wǎng)]
但是詹大胖子還是賣,偷偷地賣。他搖下課鈴或打上課鐘的時候,左手捏著花生糖、芝麻糖,藏到袖筒里。有學生要買糖,走近來,他就做一個眼色,叫學生隨他到校長、教員看不到的地方,接錢,給糖。
五小的學生差不多全跟詹大胖子買過糖。他們長大了,想起五小,一定會想起詹大胖子,想起詹大胖子賣花生糖、芝麻糖。
詹大胖子就是這樣,一年又一年,過得很平靜。
詹大胖子的鈴搖著搖著,鐘打著打著,我們便長大了,便到了小學高年級了。
教五年級國文的是高北溟先生。他很喜歡我,我的作文幾乎每次都是“甲上”。在他所授的古文中,我受影響最深的是明朝大散文家歸有光的幾篇代表作。歸有光以輕淡的文筆寫平常的人物,親切而凄婉。這和我的氣質(zhì)很相近,我現(xiàn)在的小說里還時時回響著歸有光的余韻。 教六年級國文的是張敬齋,張先生據(jù)說很有學問,他教我們《老殘游記》,講得有聲有色。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大明湖上的對聯(lián)‚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這使我對濟南非常向往。
我對五小很有感情。每天上學,暑假、寒假還會想起到五小看看。夏天,到處長了很高的草。有一年寒假,大雪之后,我到學校去,大門沒有鎖,輕輕一推,開了。沒有一個人,連詹大胖子也不在。一片白雪,萬籟俱靜。我一個人踏雪走了一會,心里很感傷。
我十九歲離鄉(xiāng),六十六歲回故鄉(xiāng)住了幾天。我去看看我的母校:什么也沒有了。承天寺、天地壇,都沒有了。五小當然沒有了。
這是我的小學,我親愛的,親愛的小學!‚愿少年,乘風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選自《汪曾祺散文選》 有刪改)
17.給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2分)
①巍巍峻宇( ) ②方框( ) ③拆開( ) ④萬籟俱靜( )
18. 調(diào)皮的小狗、飄零的雪花,課文中的這些內(nèi)容都是作者小學一年級所學。結(jié)合文章第四段內(nèi)容思考,幾十年過去了,作者對此為什么依然難忘?(答出兩點即可)(4分)
答:
19. 宋代戴復古說“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閑言語變瑰琦”,文中“詹大胖子很胖,但是剪起冬青樹來很賣力,他好像跟冬青樹有仇,又好像很愛這些樹”一句,以平實的語言將作者童年的觀察體會寫得妙趣橫生,你如何理解這句話中的“有仇”與“愛”?(4分)
答:
20. 史家傳統(tǒng)的記人筆法是“不虛美,不隱惡”,作者也將詹大胖子這個人物放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進 行客觀地描述,使這一人物的優(yōu)缺點都很鮮明。請分別概括出能夠體現(xiàn)詹大胖子優(yōu)點與缺點的事各一件。(4分)
答:
21. 汪曾祺的散文溫婉細膩,素樸中有摯味。正如他的老師沈從文教導的那樣“貼”著生活寫,給人以真切的感受。請從人物描寫方法的角度品析下面語句。(3分)
他搖下課鈴或打上課鐘的時候,左手捏著花生糖、芝麻糖,藏到袖筒里。有學生要 買糖,走近來,他就做一個眼色,叫學生隨他到校長、教員看不到的地方,接錢,給糖。
答:
22. “童年化育師恩久,花甲感念教益長”,汪曾祺先生以濃情的筆墨追憶了自己小學五、六年級的兩位國文老師,他們授課的內(nèi)容分別對作者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4分)
答:
23. 汪老六十六歲重歸故里,童年的母校早已蹤跡皆無,可這座記憶里的圣殿,卻永遠鑄就在他 情感的基底,心靈的深處,生命的肌理,因此才有文末這些情誼款款的文字。文章最后一 段有什么作用?(從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兩方面回答)(4分)
答:
(三)現(xiàn)代文閱讀(25分)
17. ①jùn ②kuàng ③chāi ④lài(共2分,每小題0.5分)
18. 圍繞“小時候的背誦記憶深刻”或“感受到了美”或“悟出了寫散文、小說的方法”或“課本中的選篇很好”或“喜愛這些課文”或“內(nèi)容生動有趣”或“貼近兒童心理”回答。(共4分,答出任意兩點,意思對即可)
19.“有仇”圍繞“詹大胖子剪樹很賣力”回答;“愛”圍繞“詹大胖子精心(經(jīng)常)修剪冬青樹”回答。(共4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20. 體現(xiàn)優(yōu)點的事:
①圍繞“每天早晨起來第一件事就是上這兩架鐘(按時開大門;按時搖鈴)”回答。
②圍繞“賣力地修剪冬青樹”回答。
③圍繞“給校園里的花澆水”回答。
④圍繞“掃梧桐樹葉”回答。
⑤圍繞“給老師燒水(燒開水;燒洗臉水)”回答。
⑥圍繞“幫先生印考試卷子”回答。
⑦圍繞“到學生家去送成績單”回答。
體現(xiàn)缺點的事:
①圍繞“有人到學校,大搖大擺就進來了,詹大胖子也不問”回答。
②圍繞“違背學校規(guī)定,私自賣糖給學生”回答。③圍繞“賣的糖比外面攤子上的貴”回答。
④圍繞“詹大胖子屢教不改一直偷偷賣糖”回答。(共4分,每件2分,體現(xiàn)優(yōu)點和缺點的事各一件,意思對即可)
21. 運用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肖像描寫;細節(jié)描寫),生動形象地寫出詹大胖子狡猾(油滑;狡詐;熟練;麻利;不守校規(guī);明知故犯;詭計多端;善于遮掩(躲避))的樣子。(共3 分,人物描寫方法1分,答出任意一種方法即可;表達效果2分,答出任意一點,意思對 即可)
22. 圍繞“高北溟老師教授歸有光的文章,我現(xiàn)在小說里還回響著歸有光的余韻(對我寫作產(chǎn)生影響);張敬齋老師講解的對聯(lián)(《老殘游記》)使我對濟南產(chǎn)生向往”回答。(共4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23. 內(nèi)容:圍繞“對小學的熱愛(眷戀;懷念);對母校(老師)的感激(感恩);對小學生活的真摯情感;對少年的期望(祝愿);希望少年不要忘記母校(老師)的恩情”回答。結(jié)構(gòu):圍繞“總結(jié)全文;照應開篇;首尾呼應;結(jié)構(gòu)嚴謹;點明中心;升華主題;深化主旨”回答。(共4分,內(nèi)容2分,結(jié)構(gòu)2分。各答出任意一點,意思對即可)
作者汪曾祺的藝術(shù)評價
1、散文特色
汪曾祺的散文沒有結(jié)構(gòu)的苦心經(jīng)營,也不追求題旨的玄奧深奇,平淡質(zhì)樸,娓娓道來,如話家常。汪曾祺曾說過:“我覺得傷感主義是散文的大敵。挺大的人,說些姑娘似的話……我是希望把散文寫得平淡一點,自然一點,家常一點的。”因此品讀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聽一位性情和藹、見識廣博的老者談話,雖然話語平常,但饒有趣味。如《葡萄月令》。
汪曾祺的散文寫風俗,談文化,憶舊聞,述掌故,寄鄉(xiāng)情,花鳥魚蟲,瓜果食物,無所不涉。在《夏天的昆蟲》中,他向讀者介紹了蟈蟈、蟬、蜻蜓、螳螂的品種、習性和孩童捕捉昆蟲的情形。如他說:“叫蛐子(蟈蟈的俗稱)是可以吃的。得是三尾的,腹大多子。扔在枯樹枝火中,一會兒就熟了。味極似蝦”。說北京的孩子在竹竿上涂上黏膠捉蟬。作者小時候用蜘蛛網(wǎng)捉蟬\\\'選一根結(jié)實的長蘆葦,一頭撅成三角形,用線縛住,看見有大蜘蛛網(wǎng)就一絞,三角里絡(luò)滿了蜘蛛網(wǎng),很黏。瞅準了一只蟬,輕輕一捂,蟬的翅膀就被粘住了。\\\'讀到此處,不覺會心一笑,好像說的就是我自己童年的情形。
文如其人,汪曾祺散文的平淡質(zhì)樸,不事雕琢,緣于他心境的淡泊和對人情世故的達觀與超脫,即使身處逆境,也心境釋然。在被打為右派下放勞動的日子里,他奉命畫出了一套馬鈴薯圖譜。他認為在馬鈴薯研究站畫圖譜是“神仙過的日子”,畫完一個整薯,還要切開來畫一個剖面,畫完了,“薯塊就再無用處,我于是隨手埋進牛糞火里,烤烤,吃掉。我敢說,像我一樣吃過那么多品種的馬鈴薯,全國蓋無二人。”
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觀念的灌輸,但發(fā)人深思。如《吃食和文學》的《苦瓜是瓜嗎》,其中談到苦瓜的歷史,人對苦瓜的喜惡,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最后談到文學創(chuàng)作問題:“不要對自己沒有看慣的作品輕易地否定、排斥”“一個作品算是現(xiàn)實主義的也可以,算是現(xiàn)代主義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個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說它是瓜也行,說它是葫蘆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
當今社會,由于復制技術(shù)造成的那種虛擬幻化的“大文化”、“大話語”、“大敘事 ”,因為它們的虛幻和刻板,已經(jīng)不再具備可體驗的審美特征。真正具有可體驗的美的特征的,恰好是真實的個體生存中的無時無刻不在的“小文化”“小話語”“小敘事”。汪曾祺在中國當代文壇上的貢獻,就在于他對“大文化”“大話語”“大敘事”的解構(gòu),在于他對個體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昭示和呼喚,在于他幫助人們發(fā)現(xiàn)了就在自己身邊的“凡人小事”之美。美在身邊,美在本分。汪曾祺散文的精神氣質(zhì)和藝術(shù)神韻之所以能對讀者產(chǎn)生強大的魅力,就在于他對“凡人小事”的審視,能做到自小其“小”,以小見大,而不是自大其“小”,以小媚“大”。必須指出,汪曾祺寫“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蘊著他獨特的人生體驗,但其效用并不只是自娛一己的性情,他強調(diào)自己的作品還應于世道人心有補,于社會人生有益,決不是要把個人與社會隔離開來,對立起來。他的作品間或也流露出道家主張的隨緣自適、自足自保的悠然任化的意趣,但斷然有別于魏晉文人的清談和頹廢,在本質(zhì)上他對人生的理解和描繪是樂觀向上的,相信“人類是有希望的,中國是會好起來的”。現(xiàn)代藝術(shù),太多的夸飾,太多的刺激,太多的借助聲光電氣。汪曾祺則是要從內(nèi)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種原汁原味的“本色藝術(shù)”或“綠色藝術(shù)”,創(chuàng)造真境界,傳達真感情,引領(lǐng)人們到達精神世界的凈土。
現(xiàn)代人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身邊的“凡人小事”還沒來得及完全呈現(xiàn)自己的意義就被拋到記憶的背后。由此看來,人們除了被“忙”包裹、擠壓之外,似乎根本體驗不到人生還有什么其他樂趣。汪曾祺的散文在向人們發(fā)出這樣的吁請:慢點走,欣賞你自己啊!
2、小說特色
汪曾祺的小說充溢著“中國味兒”。他說:“我是一個中國人”,“中國人必然會接受中國傳統(tǒng)思想和文化影響”。儒、道、佛三家,“比較起來,我還是接受儒家的思想多一些”;不過,“我不是從道理上,而是從感情上接受儒家思想的”。正因為他對傳統(tǒng)文化的摯愛,因而在創(chuàng)作上追求回到現(xiàn)實主義,回到民族傳統(tǒng)中去。在語言上則強調(diào)著力運用中國味兒的語言。這是他藝術(shù)追求的方向,也是他小說的靈魂。 曾祺小說中流溢出的美質(zhì),首先在于對我們民族心靈和性靈的發(fā)現(xiàn),以近乎虔敬的態(tài)度來抒寫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他說:“我寫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而美與健康的人性,不論在多么古老的民族傳統(tǒng)中,永遠是清新得如同荷風露珠一般。為此他寫成了膾炙人口《受戒》和《大淖記事》。《受戒》中一對活潑可愛的小兒女之間萌發(fā)的天真無邪的朦朧愛情,蘊含著對生活和人生的熱愛,洋溢著人性和人情的`歡歌。這種內(nèi)在的歡樂情緒同古代樂府和民間情歌相同。《大淖記事》的愛情故事略為曲折。娟美可人的巧云和年輕風流的錫匠十一子純真赤誠的愛情遭到野蠻的蹂躪,然而無比堅貞的愛竟可使生者死、死者生,使所有人為之敬佩,文中描寫的錫匠形象尤為鮮明。這是令作家“向往”和“驚奇”的美,它深藏在民間,深藏在我們民族的傳統(tǒng)中。
然而,它在展示美與健康的人性的同時,也常常對人性的丑惡發(fā)出深沉的嘆喟。 《釣人的孩子》反映的是貨幣使人變魔鬼,《珠子燈》揭示的是封建貞操觀念的零落,《職業(yè)》寫的是失去童年的“童年”和人世多辛苦,《陳小手》更揭示了封建主義、男權(quán)專制的殘暴。當然,作者也無意掩飾我們民族心理和性格的弱質(zhì)。《異秉》中對市井平民沿襲為常的僵硬刻板生活,于生無望而求助于“異秉”的猥瑣心理,也進行了不無調(diào)侃的諷刺:《八千歲》中米店老板的心理自我調(diào)節(jié)也頗似阿Q。
對于自卑、平庸、麻木的心理狀態(tài),作者都有所針砭,但畢竟同情與悲憫要多于批判。因為在作者看來,今天寫過去的事,需要經(jīng)過反復沉淀,除凈火氣,特別是除凈感傷主義。所以即使在《八月驕陽》中寫老舍之死時,也只是將一腔憤懣深藏在凄清和冷寂中。除凈火氣、感傷,達到恬靜、淡泊,可說是汪曾祺小說的主要風格,也是他自己饒有特色的“抒情現(xiàn)實主義的心理基礎(chǔ)”。但也誠如林斤瀾所說:“‘除凈火氣’,也可能除凈了‘血氣’。除凈了‘感傷’,也可能除凈了‘創(chuàng)傷’。”
【汪曾祺《歲月鐘聲》原文閱讀練習及答案】相關(guān)文章:
《歲月鐘聲》閱讀答案01-24
汪曾祺《葡萄》閱讀練習及答案05-27
汪曾祺《昆明的雨》閱讀練習及答案10-28
季羨林《忘》原文閱讀練習及答案07-06
汪曾祺《冬天》閱讀答案01-31
梁實秋《鳥》原文與閱讀練習附答案08-08
汪曾祺《端午的鴨蛋》原文閱讀05-11
汪曾祺《跑警報》原文閱讀01-03
《端午的鴨蛋》閱讀答案汪曾祺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