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翠湖心影》練習

時間:2025-02-06 17:29:46 思穎 汪曾祺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汪曾祺《翠湖心影》練習

  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我們經常跟練習題打交道,只有認真完成作業,積極地發揮每一道習題特殊的功能和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深化我們對知識的理解。一份好的習題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汪曾祺《翠湖心影》練習,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汪曾祺《翠湖心影》原文】

  有一個姑娘,牙長得好。有人問她:“姑娘,你多大了?”“十七。”“住在哪里?”“翠湖西”。“愛吃什么?”“辣子雞。”

  過了兩天,姑娘摔了一跤,磕掉了門牙。有人問她:“姑娘多大了?”“十五。”“住在哪里?”“翠湖。”“愛吃什么?”“麻婆豆腐。”

  這是我在四十四年前聽到的一個笑話。當時覺得很無聊(是在一個座談會上聽一個本地才子說的),現在想起來覺得很親切。

  昆明和翠湖分不開,很多城市都有湖。杭州西湖、濟南大明湖、揚州瘦西湖。然而這些湖和城的關系都還不是那樣密切。似乎把這些湖挪開,城市也還是城市。翠湖可不能挪開。沒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為昆明了。只能說: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翠湖是一片湖,同時也是一條路。城中有湖,并不妨礙交通。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從喧囂擾攘的鬧市和刻板枯燥的機關里,匆匆忙忙地走過來,一進了翠湖,即刻就會覺得渾身輕松下來;生活的重壓、柴米油鹽、委屈煩惱,就會沖淡一些。人們不知不覺地放慢了腳步,甚至可以停下來,在路邊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煙,四邊看看。即使仍在匆忙地趕路,人在湖光樹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樣了。翠湖每天每日,給了昆明人多少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療養啊。翠湖這個名字起得好!湖不大,也不小,正合適。小了,不夠一游;太大了,游起來怪累。湖的周圍和湖中都有堤。堤邊密密地栽著樹。樹都很高大。主要的是垂柳。“秋盡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樹好像到了冬天也還是綠的。尤其是雨季,翠湖的柳樹真是綠得好像要滴下來。湖水極清。湖水常年盈滿。我在昆明住了七年,沒有看見過翠湖干得見了底。翠湖的水不深。淺處沒膝,深處也不過齊腰。因此沒有人到這里來自殺。我們有一個廣東籍的同學,因為失戀,曾投過翠湖。但是他下湖在水里走了一截,又爬上來了。因為他大概還不太想死,而且翠湖里也淹不死人。翠湖不種荷花,但是有許多水浮蓮。肥厚碧綠的豬耳狀的葉子,開著一望無際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熱鬧。湖中多紅魚,很大,都有一尺多長。這些魚已經習慣于人聲腳步,見人不驚,整天只是安安靜靜地,悠然地浮沉游動著。有時夜晚從湖中大路上過,會忽然撥剌一聲,從湖心躍起一條極大的大魚,嚇你一跳。湖水、柳樹、粉紫色的水浮蓮、紅魚,共同組成一個印象:翠。

  一九三九年的夏天,我到昆明來考大學,寄住在青蓮街的同濟中學的宿舍里,幾乎每天都要到翠湖。學校已經發了榜,還沒有開學,我們除了騎馬到黑龍潭、金殿,坐船到大觀樓,就是到翠湖圖書館去看書。圖書館的管理員是一個妙人。他沒有準確的上下班時間。他來了,誰也不理,開了門,走進閱覽室,把壁上一個不走的掛鐘的時針“喀拉拉”一撥,撥到八點,這就上班了,開始借書。這個圖書館的藏書室在樓上。樓板上挖出一個長方形的洞,從洞里用繩子吊下一個長方形的木盤。借書人開好借書單,這位管理員看一看,放在木盤里,一拽旁邊的鈴鐺,“當啷啷”,木盤就從洞里吊上去了。——上面大概有個滑車。不一會,上面拽一下鈴鐺,木盤又系了下來,你要的書來了。這種古老而有趣的借書手續我以后再也沒有見過。過了兩三個小時,這位干瘦而沉默的有點像陳老蓮畫出來的古典的圖書管理員站起來,把壁上不走的掛鐘的時針“喀拉拉”一撥,撥到十二點:下班!我們對他這種以意為之的計時方法完全沒有意見。因為我們沒有一定要看完的書,到這里來只是享受一點安靜。

  路東伸進湖水,有一個半島。半島上有一個兩層的樓閣。閣上是個茶館。這家茶館,夏天,是到了晚上還賣茶的(昆明的茶館都是這樣,收市很晚),我們有時會一直坐到十點多鐘。茶館賣蓋碗茶,還賣炒葵花子、南瓜子、花生米,都裝在一個白鐵敲成的方碟子里。昆明的茶館計帳的方法有點特別:瓜子、花生,都是一個價錢,按碟算。喝完了茶,“收茶錢!”堂倌走過來,數一數碟子,就報出個錢數。我們的同學有時臨窗飲茶,嗑完一碟瓜子,隨手把鐵皮碟往外一扔,“pia——”,碟子就落進了水里。堂倌算帳,還是照碟算。這些堂倌們晚上清點時,自然會發現碟子少了,并且也一定會知道這些碟子上哪里去了。但是從來沒有一次收茶錢時因此和顧客吵起來過;并且在提著大銅壺用“鳳凰三點頭”手法為客人續水時也從不拿眼睛“賊”著客人。把瓜子碟扔進水里,自然是不大道德。不過堂倌不那么斤斤計較的風度卻是很可佩服的。

  我是一九四六年離開昆明的。一別翠湖,已經三十八年了,時間過得真快!

  我是很想念翠湖的。

  但是我又聽說,翠湖現在很熱鬧,經常舉辦“蛇展”什么的,我又有點擔心。這又會成了什么樣子呢?我不反對翠湖游人多,甚至可以有游艇,甚至可以設立攤篷賣破酥包子、燜雞米線、冰淇淋、雪糕,但是最好不要搞“蛇展”。我希望還我一個明爽安靜的翠湖。我想這也是很多昆明人的希望。

  【練習】

  1.分析下面語句在文中的含意。(5分)

  ⑴ 翠湖是昆明的眼睛。(2分)

  ⑵ 翠湖每天每日,給了昆明人多少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療養啊。(3分)

  2.昆明翠湖在作者筆下有何特點?試從文章第五段進行概括。(6分)

  3.文章取名“翠湖心影”,有何深意?請結合全文作簡要分析。(6分)

  4.下列對文章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4分)

  A.文章從一則笑話入題,自然引出汪先生對翠湖親切的懷念,而提到西湖、大明湖、瘦西湖的目的則是襯托翠湖與昆明城的密切關系。

  B.“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說明每個來到翠湖的人都會停下腳步,用自己的眼和心盡情地領略翠湖之美借以獲得心靈的慰藉與生活的超脫。

  C.作者稱圖書館管理員為“妙人”緣于他以意為之的計時方法,這個細節描寫凸顯了汪先生對生活的敏銳觀察。

  D.文章結尾流露出作者對翠湖的想念與對翠湖遭受人為破壞的絲絲擔憂,并充滿期望地祝愿翠湖能永遠保持明爽安靜。

  E.本文記人事,寫風景,談文化,述掌故,皆有情致,娓娓而談,態度親切,語言華麗秀美又不失幽默風趣,讀來如沐春風,如洗山泉,一股清純之氣潛潛襲來。

  練習

  1.請結合全文,回答下列問題。

  (1)①段作者為什么認為用“昆明的眼睛”來比喻翠湖是非常貼切的?

  答:

  (2)⑤段畫線句中“不名一錢”和“無窮無盡”該如何理解?請結合文本簡要說明。

  答:

  2.請從修辭和描寫的角度簡要賞析②段中的畫線句子。

  答:

  3.本文主要記敘作者對翠湖的回憶,為何文末要提到最近幾年所聽說的變化呢?

  答:

  4.文章以“翠湖心影”為題,記敘了翠湖在作者心中留下的諸多美好回憶。請結合文本選擇兩個方面來具體談談你所理解的“心影”。

  答:

  答案:

  1.(1)①翠湖幾乎處在昆明城的中心,與昆明城的關系密不可分。

  ②翠湖的明爽安靜與眼睛的特點相似。

  ③翠湖能夠身心輕松、精神煥發、享受安靜、佩服風度。

  (2)“不名一錢”指翠湖是湖也是路,逛翠湖不需要任何花費。

  “無窮無盡”指翠湖風光秀美,讓人賞玩不夠。

  2.①運用擬人手法,以魚兒的“習慣”“安靜”“悠然”形象地體現出人與環境的和諧以及作者寧靜悠閑的心境。

  ②以動襯靜,以聲寫靜,通過對夜晚魚兒躍出水面的特寫,凸顯了翠湖的活力與幽靜。

  3.文末提到近幾年聽說翠湖的許多變化,作者或悵然、憤怒,或為之高興,或有點擔心。這些都從一個側面表達出作者對翠湖的牽掛與懷念,與上文對翠湖的回憶相互映襯,能夠更好地豐富主旨,突出“心影”。

  4.示例:

  ①翠湖的美讓作者難以忘懷。翠湖的樹多且高大,湖水清淺且常年盈滿,粉紫色的水浮蓮熱鬧地開放,紅魚自由地游弋;一切都是那么地和諧,明爽安靜。

  ②翠湖給人們帶來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療養。生活在喧囂擾攘與刻板枯燥中的人匆匆走進翠湖就會感到輕松,不由自主地放慢腳步,從生活的重壓中暫時逃脫出來,享受翠湖的湖光樹影。

  ③翠湖讓作者享受到了讀書的快樂。翠湖圖書館的藏書很豐富,凡是作者想看的書,大多都能借到;在翠湖讀書可以沒有目的,不計時間,沒有外界的干擾,安安靜靜地享受讀書的快樂。

  ④翠湖使作者領略到昆明人的大度。對于有些客人偷偷扔掉瓜子碟的行為,堂倌未必不清楚,但卻從不為此斤斤計較;堂倌的大度讓作者佩服之余也能感到一份人與人之間的溫馨與包容。

  ⑤翠湖承載著作者年輕時的夢想。對于生活在抗戰期間、囊中羞澀的作者而言,翠湖是包容的;翠湖的每一個角落,都留下了作者年青的足跡,青春的夢想。

  ⑥翠湖一直縈繞在作者心頭。即便是分別三十八年后,作者對翠湖的想念也從未停止;作者回憶翠湖的過去,更關注翠湖的現在,為翠湖而喜,為翠湖而憂。

【汪曾祺《翠湖心影》練習】相關文章:

汪曾祺:翠湖心影06-21

汪曾祺 翠湖心影09-02

汪曾祺的散文《翠湖心影》08-12

汪曾祺作品《翠湖心影》09-26

汪曾祺散文《翠湖心影》08-27

《翠湖心影》閱讀答案及考點分析01-07

汪曾祺《夏天》練習09-09

翠湖留下的心影閱讀答案06-10

汪曾祺《凸凹》原文及練習10-31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韩经典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欧美精品 | 亚洲综合一区欧美激情 |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免费 | 婷婷色中文在线观看 | 欲色天天网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