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過零丁洋》
《過零丁洋》原文
作者:文天祥【宋代】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過零丁洋》注釋:
[1]文天祥:(1236—1283),原名云孫,字履善,一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吉州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愛國詩人、抗元名將。文天祥在被元軍俘獲后,寧死不屈,從容赴義。其晚年的詩詞風格慷慨激昂、蒼涼悲壯,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著有《文山先生全集》等。
[2]遭逢:指自己遇到朝廷的選拔。
[3]起一經:是指精通某一經籍,而通過科舉考試獲得官職。1256年,文天祥以進士第一名的身份入朝為官。
[4]周星:歲星,即木星。木星每十二年在天空循環一周,所有古人用周星借指十二年。
[5]惶恐灘:贛江十八灘之一,以水流湍急而著稱,在今江西省萬安縣境內。
[6]汗青:古時候都是在竹簡上寫字,為了防止蟲蛀,先要用火炙烤竹片,此時竹片中的水分蒸發出來,樣子很像人的汗珠,所有把書簡稱為汗青。這里特指史冊。
《過零丁洋》意思:
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開始于一部儒家經書;從率領義軍抗擊元兵以來,經過了四年的艱苦歲月。
祖國的大好河山在敵人的侵略下支離破碎,就像狂風吹卷著柳絮零落飄散;
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動蕩不安,就像暴雨打擊下的浮萍顛簸浮沉。想到前兵敗江西,(自己)從惶恐灘頭撤離的情景,那險惡的激流、嚴峻的形勢,至今還讓人惶恐心驚;
想到去年五嶺坡全軍覆沒,身陷敵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嘆自己的孤苦伶仃。
自古人生在世,誰沒有一死呢?
為國捐軀,死得其所,(讓我)留下這顆赤誠之心光照青史吧!
《過零丁洋》寫作背景:
這首詩見于文天祥《指南錄》,當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興二)。公元1278年(宋祥興元年),文天祥在廣東海豐北五坡嶺兵敗被俘,押到船上,次年過零丁洋時作此詩。隨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張弘范逼迫他寫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張世杰、陸秀夫等人,文天祥不從,出示此詩以明志。辛苦遭逢起一徑,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炭譃╊^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詩為文天祥《指南錄》中的一篇,是其代表作之一。約作于祥興二年(1279)被元軍俘獲的第二年正月過零丁洋之時。元軍元帥張弘范逼他寫信招降南宋在海上堅持抵抗的張世杰時,他出示了此詩以明志節。
《過零丁洋》鑒賞: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作者在面臨生死關頭,回憶一生,感慨萬千。他抓住了兩件大事,一是以明經入仕,二是「勤王」。以此兩端起筆,極好地寫出了當時的歷史背景和個人心境。"干戈寥落",是就國家整個局勢而言。據《宋史》記載,朝廷徵天下兵,但像文天祥那樣高舉義旗為國捐軀者寥寥無幾。作者用"干戈寥落"四字,暗含著對茍且偷生者的憤激,對投降派的譴責!
如果說首聯是從縱的方面追述,那么,頜聯則是從橫的方面渲染。"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者用凄涼的自然景象喻國事的衰微,極深切地表現了他的哀慟。把自己的命運和國家的前途緊緊的聯系在一起亡國孤臣有如無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無所依附,這際遇本來就夠慘了。而作者再在"萍"上著"雨打"二字,就更顯凄苦。這"身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艱苦卓絕的斗爭和坎坷不平的一生。本聯對仗工整,比喻貼切,形像鮮明,感情摯烈,讀之使人愴然!
五六句緊承前意,進一步渲染生發。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的軍隊被元兵打敗后,曾從惶恐灘一帶撤退到福建汀州。當時前臨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闖過那九死一生的險境,轉敗為勝是他最憂慮、最惶恐不安的事情。而今軍隊潰敗,身為俘虜,被押送過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這一聯特別富有情味,"惶恐灘"與"零丁洋"兩個帶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對,而又被作者運用來表現他曾經的"惶恐"與眼前的"零丁",真可謂詩史上的絕唱!
以上六句,作者把家國之恨、艱危困厄渲染到極至,哀怨之情匯聚為高潮,而尾聯卻一筆宕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情調收束全篇,表現出他的民族氣節和舍身取義的生死觀。結尾的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壯,由郁而揚,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壯歌。本句中作者直抒胸臆,表現了詩人為國家安寧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氣節。
【文天祥《過零丁洋》】相關文章:
文天祥過零丁洋翻譯09-09
《過零丁洋》文天祥翻譯06-15
過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04-15
文天祥《過零丁洋》教案03-30
文天祥的詩句過零丁洋03-19
文天祥過零丁洋教學設計03-30
文天祥過零丁洋原文及賞析09-14
文天祥過零丁洋全詩03-09
文天祥《過零丁洋》原文及賞析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