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鄉愁教案設計

時間:2024-10-28 04:14:11 鄉愁 我要投稿

最新關于鄉愁教案設計

  鄉愁教案

最新關于鄉愁教案設計

  課題 課時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詩嚴謹的結構,精巧的構思。

  2.掌握通過分析意象感知詩歌內涵的方法,品讀詩歌凝練含蓄的語言。

  3.體會作者濃厚強烈的思鄉情懷,培養學生摯愛祖國的感情。

  教材分析 《鄉愁》這首詩,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映射著中國古典詩詞的神韻和魅力。從內容上說,“鄉愁”是中國傳統文學經久不衰的主題,余光中雖曾接受過現代主義的浸染,但骨子里深受中國古典文學的熏陶,詩歌內容觸及思想深處的“中國意識”時,自然而然地攝取了“鄉愁”這一主題。歷代愛國知識分子有借詩詞歌賦流露家國之思的傳統,本詩在這一點上可謂傳承了民族的歷史文化。從形式上說,這首詩恰到好處地運用現代漢語,使之帶上了古典詩詞的格律美和音韻美的特點。詩的節與節、句與句均衡對稱,但整齊中又有參差,長句短句變化錯落;同一位置上詞語的重復和疊詞的運用造成一種類似音樂的回環往復、一唱三嘆的旋律,給全詩營造了一種低回悵惘的基調。

  教法提示 誦讀法、探究欣賞法、比較閱讀法

  教學過程設計(含作業安排)

  一、導入

  鄉愁是許多文學作品共同的主題,中國古代有許多“鄉愁”名句: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

  是啊!抹不去的相思,揮不走的鄉愁,牽動著多少游子的心!看多少英雄少年,白了頭在一夜間!風流少帥張學良,困居臺灣幾十年,有多少離愁別恨,客死他鄉,團聚夢難圓?多少年來,由于歷史的原因,臺灣人民與大陸兩地相隔,飽受相思之苦,因而對鄉愁有著其他任何時代不可比擬的深刻的理解。

  二、研習余光中的《鄉愁》

  (1)請學生默讀,熟悉詩歌內容。

  教師提示余光中簡介:

  (2)學生小聲試讀,體會詩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嘗試劃分詩的節奏和重音。

  教師作誦讀提示:

  《鄉愁》詩的形式美很突出:一是結構上寓變化于統一,節與節、句與句比較整齊對稱,詩人注意了長句與短句的變化調節,整齊中有參差;二是音樂上營造出一種回旋往復、一唱三嘆的美的旋律,同一位置上詞的重復和疊詞的運用,使全詩低回掩抑,如怨如訴,數量詞的運用,也加強了全詩的音韻美。這首詩有如音樂中柔美而略帶哀傷的“回憶曲”,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戀歌。

  注意詩的節奏和重

  (3)合作探究:

  A、“鄉愁”本是一種抽象的情感,但在《鄉愁》詩里,它轉化成了具體可感的東西,作者是如何實現這一轉化的?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詩人巧妙地將“鄉愁”這種情感進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對應物。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里,“鄉愁”分別寄托在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等具體可感的對象上。這種技法.通常稱之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B、四個時間序詞,代表哪四個人生階段?四個人生階段又因什么而愁?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這四個階段分別是:小時候一長大后一后來一現在。

  小時候,詩人少小離家,與母親書信往來,鄉愁寄托在小小的郵票上。長大后,為生活而奔波,與愛人聚聚離離,船票成了寄托鄉愁的媒介。到后來,—方矮矮的墳墓,將“我”與母親永遠分開了!而現在,一灣淺淺的海峽將“我”與祖國大陸隔開。個人的故鄉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國之思。全詩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長長的余味。

  C、這四種對象前表修飾、限制的形容詞和數量詞有什么特點?它們共同突出了這四樣東西的什么特征?在詩中有什么表達效果?

  “一枚”“一張”“一方”“一灣”四個數量詞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四個形容詞都以一種看似輕描淡寫的方式,把鄉愁濃縮于四個面積小程度輕的對象之上,恰恰反襯出詩人內心深處濃烈的思鄉情感。

  D、這首詩如果去掉第四節效果會有什么不同?

  如果去掉第四節,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鄉的詩;有了第四節,前三節就成了鋪墊,這一節又畫龍點睛,鄉愁的詩意升華為國愁和民愁了。

  四、教師總結該詩的構思特點、欣賞詩歌的語言美:

  作者在這首詩里,設置了四個時段,將鄉愁濃縮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等形象 (意象) ,通過四個時段和空間的變化,逐層推進,使意象次第放大,將鄉愁 詮釋為親情、愛情和思家愛國之情,感情由淡而濃,主題由淺入深,在一詠三嘆之中,將鄉愁渲染得異常濃烈。

  詩歌的繪畫美 鄉愁本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情感,v但詩人表達出來后卻是 實現了的物化,變成了具體可感的東西。

  詩歌的建筑美 結構上寓變化于統一,節與節、句與句均衡對稱,v整齊中又有參差,長句與短句互相變化錯落。

  詩歌的音樂美 同一位置上的詞的重復v和疊詞的運用,在音樂上造成一種回環往復、一唱三嘆的旋律,給全詩營造了一種低回悵惘的基調。

  五、

  1.拓展閱讀。

  昨夜,/月光在沙上鋪一條金路,/渡我的夢回到大陸。 (《舟子的悲歌》)

  當我死時,葬我,在長江與黃河/之間,枕我的頭顱,白發蓋著黑土/在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張大陸。( 《當我死時》)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酒一樣的長江水/醉酒的滋味/是鄉愁的滋味 (《鄉愁四韻》)

  2.比較閱讀。

  臺灣當代女詩人席慕蓉的《鄉愁》(詳見課本P5)也是抒寫鄉愁的,說說它與課文在表達上各有什么特點。

  教師點撥:

  這兩首詩有著相似的寫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陸,后來赴臺灣。

  兩位詩人都鐘情于中國古典文化,承繼傳統文化中鄉愁的永恒主題寫出了新意。

  不同之處在于,席慕蓉的故鄉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長大,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有機會踏上故鄉的土地。她只有在夢里,在詩中,寄托無限鄉愁。她的《鄉愁》,纏綿悱惻,分別寫故鄉月夜的笛聲、離別故鄉時心中模糊的悵惘、別后對故鄉的綿綿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異,也具有比較強的時代意義。但在思想深度的開掘上,這首《鄉愁》不如余光中的《鄉愁》那樣深刻。

  3.語言運用。

  余光中說鄉愁是“淺淺的海峽”,席慕蓉說是“沒有年輪的樹”,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門,你心中最惦記的是什么?請發揮想象,仿照課文,用漂亮的比喻句盡現你的感覺。

【最新鄉愁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鄉愁最新教案設計05-03

《鄉愁》的教案設計07-15

《鄉愁》教案設計稿07-27

鄉愁教案設計思路05-23

鄉愁課堂教案設計09-23

鄉愁優秀教案設計05-02

余光中的鄉愁教案設計06-27

初中語文鄉愁教案設計10-04

《鄉愁》教案設計(通用11篇)10-19

《鄉愁》最新教案07-09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啪精品视频网站免费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 | 最新色福利国产精品亚洲一区 |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视频在线 | 欧美精品剧情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