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記》教學重難點分析

時間:2024-11-24 12:15:15 小石潭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石潭記》教學重難點分析

  《小石潭記》這篇簡淡精練的游記中,便包涵著多少細密濃郁、豐富優美的詩味。下面是課文教學重難點分析,以供參考。

《小石潭記》教學重難點分析

  《小石潭記》是柳宗元被貶謫到永州作司馬時寫的一篇游記。這篇游記和《始得西山宴游記》等六篇合為“永州八記”。柳宗元因政治上的失意,只得寄情山水,或寫自己與自然山水的融合,坦露自己的傲世情懷或寫自然環境的幽靜,表達自己凄清的情感境界。可以說,“永州八記”中的山山水水都融入了作者當時的所思所想,是作者感情融入自然山水的另一種抒發。對于《小石潭記》主題的理解只要在課堂上稍加提示,學生即可心知肚明,但這篇課文的難點在哪里,如果教師點撥不到位,學生恐怕就很難理解與把握。

  筆者認為,這篇課文的教學難點就在第三自然段。理由有三:

  其一是“記”的前兩段寫了作者聽潭水如佩環之聲,見游魚翕忽之狀的怡然之樂;第四段則寫了作者坐潭上“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凄寂之憂,這從“樂”到“憂”的情感變化過渡與轉折就在這第三段上。

  其二是作乾貶官永州后,更集中精力于文學創作,寫成了《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等著名的“論文八書”。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一文中作者明確地提出“文者以名道”的文學主張,并說“凡吾所陳,皆自謂近道”,并且還專門講了自己為文時不敢有絲毫的“輕心”,在具體的寫作過程中更是字斟句酌,“激而發之,固而存之”,務求達到“文道合一,文以明道”的境界。因此這一段絕不應該看作是可有可無的文字。

  其三是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明寫潭源,卻暗抒自己見潭源之情;“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明著是寫潭源的彎曲,暗則指作者自己的政治命運就像這潭源之徑般的曲折。再看下句“其岸勢犬牙差互”──實寫潭源兩側之勢,卻又暗指當時的政治斗爭實如潭源岸勢──犬牙差互。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寫潭源之水的“忽明忽暗”,潭源岸勢的“犬牙差互”是有寓意的;由此,作者從“樂”到“憂”的情感變化也就不難理解了。

  《文心雕龍》有云:“夫綴文者情動用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人情。沿波討源,其幽必顯。”這應是學習文言文的一個切入點,也是我們把握新課標人文性的一個尺度。我們既不應該拋開作者的本意與情感隨意增加一結妄臆,也不應該讓含意豐富的文章的人文底蘊流失。“披文人情,沿波討源,”也正是我們解讀古代精美文章的關鍵所在。

  《小石潭記》問題研究

  1、第四段寫作者在潭上所見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寫了小石潭中怎樣的氣氛?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描寫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作者極力描寫小石潭的幽靜,甚至浸透到人的心靈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結合起來,寫出一種境界。在這種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貶居生活孤凄悲涼的心境。這是作者被排擠、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封建社會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2、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后面又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

  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調,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凄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潭中氣氛:幽深冷寂(孤凄悲涼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

【《小石潭記》教學重難點分析】相關文章:

《小石潭記》重難點08-09

《小石潭記》的重難點講解09-06

小石潭記重難點講解09-22

《小石潭記》課文重難點講解07-30

《小石潭記》教學的難點探析11-15

關于《小石潭記》教學難點探析11-20

《小石潭記》教學難點進行探析09-23

最新《小石潭記》教學難點探析11-01

《小石潭記》分析與教學建議10-24

小石潭記教學分析05-09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本理论午夜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福利欧美午夜 | 亚洲国产另类一区在线5 | 亚洲福利精品视频 | 亚洲乱码伦AV | 精品免费久久久国产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