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石潭記》閱讀教學案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
柳宗元的山水游記,是他散文創(chuàng)作中具有高度藝術技巧和最富于藝術獨創(chuàng)性的一個部分。而在他篇數(shù)不多的山水游記中,《小石潭記》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缎∈队洝肥恰队乐莅擞洝返牡谒钠。這篇散文生動地描寫了小石潭環(huán)境景物的幽美和靜穆,刻畫出凄清的境界,抒發(fā)了作者貶官失意后的抑郁憂傷之情。
二、教學設想
《小石潭記》的語言簡潔而豐富,細致而生動,簡短而有節(jié)奏感。所以在教學時從朗讀入手,通過反復誦讀掌握字詞大意,讀出景物的幽美,理解蘊含的感情,體會作者的心境。然后在閱讀的基礎上設計探究性問題,以深入理解作品,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和探究能力。最后與作者的對話,巧妙地把學生引到寫作上,體現(xiàn)新課標中“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
三、教學步驟
(一)閱讀課文,理解文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自讀課文,畫出文中讀不準的字。
。2)教師朗讀,學生正音正字。
2、熟讀課文,理解文意。
給學生一定的朗讀時間,熟讀課文,弄懂文意。教師教給學生三條求助熱線:①課下注釋;②小組合作;③全班同學集思廣益。
利用課下注釋和小組討論尚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師生共同解決。
3、品讀課文,品出景物之美,初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找出描寫潭水和游魚的句子,并認真品讀。(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1)反復誦讀;
。2)在腦海中再現(xiàn)畫面形象,并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來;
。3)用一個字概括景物的特點;(清)
。4)體會此時作者的心情。
。ㄏ嚓P分析:這是一幅極美的畫面。在水中游動的魚兒,不像是在水里,而是像在空中游動。太陽光照下來,魚兒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頭上。從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寫魚,但透過字面,卻令我們不能不對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極深的印象。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有的魚飛快地竄向遠處,一會兒游到這兒,一會兒又游到那兒,好像是在與游人一同享受著快樂。讀到這里,我們又不能不從游魚聯(lián)想到作者的歡悅心情。)
第二,找出描寫小石潭周圍環(huán)境的句子,并認真品讀。(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1)反復誦讀,體會景物的特點,用一個字概括出來;(靜)
(2)根據(jù)課文,用自己的話描繪出這種凄清幽靜;
。3)體會作者的感受并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
。ㄏ嚓P理解: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環(huán)抱著密密的竹子和樹木,非常寂靜,見不到人,令人神色凄涼,骨徹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愴幽涼。因為它的境況太幽清了,不適宜讓人長久地呆下去,便題了字后離去。在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寫了一個“靜”字,并把環(huán)境中的靜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寫出了一種凄苦孤寂的心境。)
4、背誦相關語段,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背誦描寫潭水游魚和寫小石潭環(huán)境的句子;
第二,思考:作者看到潭水游魚覺得它們“似與游者相樂”,小石潭的環(huán)境卻使他感到“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痹撛鯓永斫庾髡哌@種思想感情的變化?
。1)教師播放作者相關寫作背景的短片;
(2)學生依據(jù)文中描述,聯(lián)系相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生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相關理解:作者寫小石潭境地的清幽美妙和日光下澈時游魚的活潑生趣,流露出作者一時開朗明凈的心情,寄情山水以排遣心中的隨悶。但內(nèi)心的孤寂是無法真正排遣掉的,后來寫“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觸發(fā)了作者貶居中羈旅孤寂的心境。)
(二)拓展:對比閱讀,體會寫作方法。
對比閱讀《小石潭記》和《三峽》,體會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和酈道遠的山水游記的寫法有什么不同。
學生閱讀分析——討論——交流
(相關理解:《水經(jīng)注》是地理書,對景物多客觀描寫,少主觀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則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風景的描繪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遺棄于荒遠地區(qū)的美好風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傾注怨憤抑郁的心情。)
。ㄈ┳叱鑫谋,與作者對話。
通過閱讀理解,作者與同學們的距離越來越近了,請同學們結合我們的現(xiàn)實情況,給柳宗元先生寫幾句話,勸慰鼓勵一下他,也可以給他提提建議。
寫完后全班交流。
四、教例評價
此案例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和文言文教學的特點,反復誦讀,讀通文意,品味美景,理解思想。從字里行間讀出一個栩栩如生的作者形象。在閱讀中同學們不但能看到作者的外表,看到他緊鎖于眉宇間的愁緒,還能觸摸到他的內(nèi)心,去探尋他內(nèi)心的惆悵和謫居的孤寂。最后與作者的對話,把歷史與現(xiàn)實、閱讀和寫作自然地結合起來。
此案例的設計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體現(xiàn)了教師的組織者的作用,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把學生當作了課堂的主人。此課例真正體現(xiàn)了全新的閱讀教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