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青春》賞析
席慕容以詩歌出名,而散文也給了我們許多的道理,席慕蓉詩選青春為我們展現了她的青春情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席慕容《青春》賞析,歡迎參考!
席慕容《青春》賞析 篇1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走過青春之后,回首緬懷那逝去的美好而潸然淚下、感慨萬千的情景。
第一節開頭兩句就殿定了全詩的基調,當未來的或孤單或抑郁與過往的美好同時在頭腦中清晰可見時,淚水便汪洋恣肆——詩歌用一個動人的擬人句“所有的淚水都已啟程”,看似輕松的'語氣,細細品讀,會意識到其中孕育了多少無可奈何。模糊的視線中,已經不記得曾經的曾經,美好怎樣流淌進自己生命的河流中,只記得,那么古老,那么晴朗,只是夏日已不再來。
第二節詩人開始了追索往事,想盡力去回憶起過去的點點滴滴,和“年輕的你”曾經有過的共同記憶,只是,是不是“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了,“我”已經不記得那曾經了,只有“你”的影像那么飛快地穿梭過我的思緒,不容“我”挽留。抑或,詩人已經泣不成聲,模糊的視線中“你微笑的面容”若隱若現,逐漸地消失,像華美絢麗的晚霞——日落后的群嵐,淡淡地,淡淡地,退出我的視野。同時,如果更深地探索一下,冒著牽強附會的危險,從若“云影掠過”到“日落后”,我們可以大膽地想象,詩人端坐了整整一下午或者一整天,凝思,沉迷,痛苦,快樂,欲罷不能,直至最后的迷迷糊糊,一切都變得不再清晰,影影綽綽如晚霞漸漸褪去天邊,情感已達到了高潮,為下節做情感鋪墊。
第三節以一個暗喻開頭,“發黃的扉頁”可能是詩人記載青春的一本日記,也可能只是記載時光流逝的一本普通日歷,但不管怎樣,她是詩人回顧從前的一個載體,勾起了詩人悵惘失落。但是今不如昔,扉頁也變黃,時光不給人遐想,逝去的就是美好,剩下的,只是悲涼。因此詩人埋怨“命運將它裝訂得極為拙劣”,只因心中有結,無心欣賞。終于熱淚滿眶,一遍一遍,不忍卒讀,只是讀出了更深的傷感,或者是頓悟——青春,如此倉促。流露出詩人深深的惋惜和感嘆。
席慕容《青春》賞析 篇2
青春
席慕容
在年輕的時候,如果你愛上了一個人,
請你,請你一定要溫柔地對待他。
不管你們相愛的時間有多長或多短,
若你們能始終溫柔地相待,那么,
所有的時刻都將是一種無瑕的美麗。
若不得不分離,也要好好地說聲再見,
也要在心里存著感謝,
感謝他給了你一份記憶。
長大了以后,你才會知道,
在驀然回首的剎那,
沒有怨恨的青春才會了無遺憾,
如山岡上那輪靜靜的滿月。
《無怨的青春》賞析
在年輕的時候,有很多不得已的原因造成兩個相愛過的人最終痛苦分手。無論世事如何變幻,當愛已成往事,彼此都要從容面對,平靜接受。即使對方作過傷害你的事,也喲盡量忘記,學會釋懷。在多的怨恨和淚水都挽留不住已經消逝的愛,受傷的心是不能撒仇恨的鹽的,因為恨事雙刃劍,傷對方的同時,也傷害了你。心中應多存些感謝,感謝對方讓你經歷了一場幸福與痛苦的掙扎,感謝對方于你曾經共同擁有過一段美好的回憶。只有這樣,你才能對愛有了更深刻更真切的體驗,才能用一顆平常心面對生活的變幻,才能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人生有四季,青春散發著春與夏的氣息。青春是華美的篇章,猶如春天是四季中最有生氣的畫卷,亦如夏日,最具活力四射的魅力!然而,正如身處春天時不能以置身冰封的心去思想一樣,青春歲月中的人,又怎能珍惜每天如潮水般涌來又如落潮般退去的美好時光呢?如果說銀白肅穆的雪野會讓人沉思而能以單純的心去感悟自然與人生的話,那么,春夏太過喧囂,滿眼都是誘惑,心中盛滿浮華,選擇太多,牽掛太多,斑斕的色彩太多,喧鬧的聲響太多……在眼花繚亂的顧盼中,在身不由己的舞動里,心靈常常打起了鼾聲!當色彩漸漸淡去,當聲響慢慢沉寂,才發覺青春的歲月已是捉襟見肘,沸騰的河流已漸行漸遠…… 青春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可當它一下子呈現在面前的時候,牽動目光的卻往往是山坡上蔥蘢的小草,山頂上漂浮的云嵐。等到想去開采埋藏在腳下的金礦時,才發現腿已老邁,鎬已銹蝕…… 難道就沒有一位仙人站在逶迤的山路旁,為年輕的前行者指路,向他們透露睿語箴言?有的,那拄著藜杖的仙人一定曾在你匆匆上山時,含著微笑凝望著你,他很想讓你懂得他以杖輕擊大地的含義,他甚至滿含期待,你能聽一聽他望盡世事滄桑沉淀在心中的只言片語!其實,他也許已經耐不住內心的著急,話已出口,可惜,那金玉一般的語言,失落在叛逆的風里…… 也許你不會相信,這位仙人可能就是父母、老師,或者就是與你擦肩而過的那一個欲言又止的善良人!也許,他們都曾攜帶著一種準備無償付出的藏寶圖。可是,該讀的時候,尋寶的年輕人不曾拿到它;想讀的時候,歲月已湮滅了圖上的字跡。在青春的風箏墜落之后,忍不住常常感懷心系藍天的夢想!當青春的書頁發黃之后,忍不住含著淚水,一讀再讀,青春啊,是一本倉促的書……
席慕容簡介
席慕容,(1943.10.15—)女,蒙古族。席慕蓉全名是穆倫·席連勃,意即大江河,“慕蓉”是“穆倫”的諧譯。1943年農歷10月15日生于重慶城郊金剛坡,祖籍內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1949年遷至香港,幼年在香港度過,后隨家飄落臺灣,13歲時在日記中寫詩,1956年入臺北師范藝術科,到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進修,入油畫高級班。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于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1969年以蕭瑞為筆名,在臺灣《中央副刊》發表作品。七月回臺灣,任教新竹師專美術科。其后數年間應邀參加多次省級及國際性之美展。并以蕭瑞、漠蓉、穆倫·席連勃等筆名投稿,作品多為散文。1970年以穆倫為筆名,在《聯合副刊》發表作品。作品多為散文
青春詩歌席慕容
青春(之一)
所有的結局都已寫好
所有的淚水也都已啟程
卻忽然忘了是怎么樣的一個開始
在那個古老的不再回來的夏日
無論我如何的去追索
年輕的你只如云影掠過
而你微笑的`面容極淺極淡
逐漸隱沒在日落后的群嵐
逐翻開那發黃的扉頁
命運將它裝訂的極為拙劣
含著淚 我一讀再讀
卻不得不承認
青春
是一本太倉促的書
青春(之二)
在四十五歲的夜里
忽然想她年輕時的眼睛
想起她十六歲時的那個夏日
從山坡上朝他緩緩走來
林外陽光炫目
而她衣裙如此潔白
還記得那滿是茶樹的丘陵
滿是浮云的天空還有那滿耳的蟬聲
在寂靜的寂靜的林中
青春(之三)
我愛 在今夜
回看那來時的山徑
才發現 我們的日子已經
用另一種全然不同的方式
來過了又走了
曾經那樣熱烈地計劃過的遠景
那樣細致精密地描好了的藍圖
曾經那樣渴盼著它出現的青春
卻始終
始終沒有來臨
【席慕容《青春》賞析】相關文章:
席慕容青春及賞析03-23
席慕容《青春》及賞析06-06
席慕容《青春》的賞析03-20
席慕容青春之一賞析11-10
席慕容作品《青春》原文及其賞析06-23
席慕容《戲子》賞析03-30
《燕子》賞析 —席慕容05-13
席慕容作品賞析10-15
席慕容詩賞析03-23